一种氟苯尼考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0108发布日期:2018-10-16 20:28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氟苯尼考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氟苯尼考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苯尼考又称氟甲砜霉素,是一种优良的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安全高效等特点,尤其是消除了氯霉素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缺点,无潜在的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无氯霉素残留问题,不易产生耐药性,是甲砜霉素的最佳替代品。但氟苯尼考原料在水中几乎不溶,常规工艺产品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影响临床运用。因此,氟苯尼考制剂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提高产品在水中的溶解度,制剂产品在水中不溶,尤其无法在禽类动物上饮水使用。另外即便常规水溶的制剂产品往往堆密度很低,造成使用不便和药物浪费,威胁环境安全。其次,氟苯尼考制剂通常释放速度较快,进而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所以,提高氟苯尼考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释放速度,对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诸如氟苯尼考等难溶性药物解决临床应用效果不佳问题最普遍的措施是添加助溶剂或增溶剂和制备干混悬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产品生物利用度,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公开号为cn105055319a公开的一种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以泊洛沙姆188和pvpk30为助溶剂,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为载体,其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提高了产品水溶性,但泊洛沙姆188和pvpk30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添加量均在5%-10%,产品原材料成本高,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又如公开号为cn105477642a公开一种高生物利用度氟苯尼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卡波姆971p、聚维酮、阿拉伯胶、海藻酸钠等为吸收促进剂,倍他环糊精为载体,采用离心喷雾或冻干工艺生产。该专利配方中所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吸收促进剂即便在热水中分散速度也很慢,且添加量均在10%以上,膨胀倍数较大,生产需要大量水,产能低,成本高。再者此类吸收促进剂将严重影响产品在水中的分散、溶解速度及释放速度,临床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物释放速度慢、溶解度高、堆密度适宜的氟苯尼考粉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氟苯尼考粉,包括以下质量分数比的组分:氟苯尼考20-25%,包合剂72-76.9%,多巴胺1.2-1.8%,分散剂0.8-1%,潜溶剂0.5-0.8%。

本发明中采用包合剂,通过分子包合技术实现了物料的稳定性,不降解不变色不结块,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包合剂为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质量比为5:1。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丙二醇嵌段聚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潜溶剂为二甲基亚砜、琥珀酸钠、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氟苯尼考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质量分数百分比分别称取氟苯尼考、包合剂、分散剂及潜溶剂备用;

b、将多巴胺投入至蒸馏水中,搅拌配制成8g/l的多巴胺溶液,之后将氟苯尼考加入至多巴胺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液;之后将混合液和包合剂混合均匀,将液体加热至80~83℃同时不断搅拌即可获得分子包合液,水料比为2:1;

c、待步骤b中分子包合液温度稳定在80~83℃范围时,投入分散剂、潜溶剂,澄清后搅拌保温1h,然后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其进行离心喷雾干燥处理,过80目筛,即可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离心喷雾干燥过程中将氟苯尼考粉的粒径控制在120~160μ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离心喷雾干燥时的进风温度为175~180℃,出风温度为90±2℃。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分子包合技术,使得物料能够呈现分子状态,以分子状态在完全溶解在水中,溶解度高,水溶能力强,有效解决了传统粉剂的水溶速度慢的问题;加入了多巴胺,通过多巴胺与氟苯尼考粉的复合,有效减缓了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而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其次,粉剂在溶解后,能够实现久置无沉淀,可同时满足家禽饮水和家畜拌料的使用需求;采用离心喷雾的方式进行制粉,有效解决了氟苯尼考在水中难溶解以及低堆密度临床使用受限的问题,制备得到的产品堆密度高,进而有效增强产品的水溶性,既解决了水溶速度缓慢的问题,又解决了产品堆密度低的问题,避免了普通水溶性氟苯尼考常规生产堆密度低的现象出现,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其次,通过分子包合技术提高了药物性状的稳定性,使得粉剂不降解不变色不结块,不易出现变质的情况,提高粉剂食用得到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离心喷雾工艺生产氟苯尼考粉,技术途径实现方便,产能高,成本低,适宜推进产业化生产;本产品溶解度高、溶解迅速、堆密度适宜、高产能低成本的氟苯尼考制剂,方便临床使用,在养殖终端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分子包合技术,解决了氟苯尼考在水中不溶解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通过工艺参数的改进提高了普通离心喷雾工艺产品堆密度,使产品堆密度达到了更适合饲料企业和养殖终端使用的水平,同时提高了产品流动性,节省了包材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照实验2中鸡单剂量(30mg.kg-1)内服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药物后血药质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2为对照实验3中猪拌料喂食氟苯尼考原粉和实施例1药物后血药质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3为对照实验4中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离心喷雾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离心喷雾干燥机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离心喷雾干燥机中转轴和连接轴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冷凝管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集水槽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若生产100kg氟苯尼考粉,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氟苯尼考20kg,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分别为64.4kg和12.3kg(按有效成分计),多巴胺1.8kg,丙二醇嵌段聚醚1kg、二甲基亚砜0.5kg,备用;

(2)将多巴胺投入至蒸馏水中,搅拌配制成8g/l的多巴胺溶液,之后将氟苯尼考加入至多巴胺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液;之后将混合液、倍他环糊精及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混合均匀,并将液体加热至83℃同时不断搅拌即可获得分子包合液,水料比为2:1;

(3)待步骤(2)中分子包合液温度稳定在83℃范围时,投入丙二醇嵌段聚醚、二甲基亚砜,澄清后搅拌保温1h,然后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其进行离心喷雾干燥处理;进一步的,将雾化盘变频调节至15hz,使制得的粉末物料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20μm,然后将物料过80目筛,即得到氟苯尼考粉。

具体的,如图4-11所示,所述的离心喷雾干燥机包括塔体1、设于所述塔体1内的干燥腔11及用于撞击所述塔体1的撞击装置,所述干燥腔11顶部设有离心雾化盘3、热风管4及用于冷凝水蒸气的冷凝装置,所述热风管4出口端设有出气喷头43,所述撞击装置包括支撑架2、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依次传动连接的多根转轴6、分别设于所述的多根转轴6上的凸轮61、设于所述塔体1外壁上的多个固定块7、设于所述固定块7上的活动通道71、一端插设于所述活动通道71内与所述凸轮相配合的撞击件8、套设于所述撞击件8上的复位件9及用于驱动所述的多根转轴6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复位件9为弹簧,该复位件9一端与固定块7相连,另一端与撞击件8相连;所述的多根转轴6围设于所述塔体1外,当液体经由离心雾化盘3雾化成小液滴喷出后,液滴与从热风管4内的热空气并流接触,液滴内的水分被蒸发,进而获得氟苯尼考粉末制剂,然而由于在干燥过程中未完全干燥的氟苯尼考粉末制剂极易附着到干燥腔的内壁上从而出现粉末制剂粘结成块的情况,且极易出现焦化,从而影响到粉末制剂的质量;而通过设置能够撞击塔体1外壁的撞击装置,从而使得塔体1发生振动,进而将附着在干燥腔11内壁上的物料振动下来,有效避免了粉末粘结成块的问题;且由于液体中的水分被热风管4内的热空气蒸发,使得干燥腔11内充斥这大量水蒸气,不利于氟苯尼考粉末的干燥,所以通过设置冷凝装置将水蒸气重新冷凝为水,再将水收集导出至干燥腔11之外,既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又保证了干燥腔11内的干燥,使得制得的氟苯尼考粉末更加干燥,不易粘结成块。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2为围设在塔体1外壁上金属圆环,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圆环和塔体1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支撑架2下表面沿圆环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4根支撑脚25,所述支撑脚25底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由于支撑架没有和塔体直接连接,进而当塔体发生振动时,所以支撑架2受到的振动影响较小。所述的多根转轴6设置在该金属圆环的上表面,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6的数目为8根,所述的8根转轴6呈具有一开口的八边形形状围设在塔体1外,所述固定块7由金属材料制成其数目也为8块,所述的8块固定块7沿塔体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活动通道71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撞击件8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圆柱部和球状部,所述圆柱部一端插设在固定块7的活动通道71内,所述凸轮61在转动时能够与球状部相接触并推动球状部向靠近固定块7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圆柱部撞击塔体1外壁从而使得塔体1发生振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2上对应于每根转轴6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两第一轴承座10,每根转轴6左右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0内,如图5所示,我们定义设置在塔体1正右侧的转轴6为第一根转轴,并定义以该第一根转轴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另外7根转轴分别为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第六根、第七根、第八根转轴,当8根转轴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分别旋转时,设置在转轴6上的凸轮61能随着转轴6一起转动并推动撞击件8不断的撞击塔体1外壁,从而使得塔体能够发生振动,由于8根转轴围设在塔体外,进而当8个转轴转动时,能够在塔体外壁的8个位置上撞击塔体,从而提升了撞击装置在撞击塔体时塔体发生的振动幅度,即能够更有效的将附着在干燥腔内壁上的物料振动下来,另外由于多根转轴是依次传动连接的,且多根转轴在安装时保证同一时间下每根转轴上的凸轮相对于撞击件的位置并不同,即同一时间下并不是所述的凸轮都能够推动撞击件撞击到塔体1的外壁,即8个撞击件是呈间歇式状态撞击塔体的,从而在一段时间内8根转轴上的8个凸轮会分别推动相应的撞击件撞击塔体外壁,即能对塔体八个不同的位置处分别进行先后八次撞击,不仅扩大了塔体的振动区域,且这八次撞击后产生的振动波会发生相互叠加,进而进一步的增强了塔体的振动效果,进一步便于将附着在干燥腔内壁上的物料振动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两转轴6之间通过一传动结构实现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上的安装座21、设于所述安装座21上且相互啮合的两第一伞齿轮22、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上的连接轴23、设于所述连接轴23上供所述转轴一端插入的插接槽231、设于所述插接槽231内壁上的止转槽232、设于所述转轴6上与所述止转槽232相配合的止转块61及设于所述安装座21上与所述连接轴23相配合的第二轴承座24;所述止转块61和止转槽232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连接轴6的直径小于第一伞齿轮22的最大直径;通过在两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上分别设置连接轴23,并在安装座21上设置与所述连接轴过盈配合的第二轴承座24,进而能够保证即使支撑架2发生振动时,两第一伞齿轮依旧能够保持相互啮合的状态,另外转轴通过止转块和设置在连接轴上的止转槽插接配合实现两转轴和连接轴的止转配合,且由于止转块和止转槽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进而在转轴上的凸轮推动撞击件8撞击塔体外壁而发生振动时,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转轴在与连接轴止转配合的同时还能够相对于连接轴发生一定的偏移,即防止了转轴上的振动波及到第一伞齿轮上,从而保证安装座上的两伞齿轮能够始终保持啮合的状态,进而保证了8根转轴能够始终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其中一转轴6传动连接的传动轴63和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63转动的驱动电机64,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64为市场上直接购买的一般电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所述驱动电机64安装在支撑架2上,所述传动轴63通过联轴器和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63的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上设有一个第二伞齿轮65,所述第一根转轴远离第一伞齿轮62的一端上设有一个第二伞齿轮65,两个第二伞齿轮65相互啮合;进而当驱动电机工作时,能够最终驱动8根转轴6一起转动,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就能够对塔体的八个不同位置进行撞击并使其发生8次振动,从而减少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撞击装置为两组,所述的两组撞击装置呈上下设置在塔体的外壁上,通过将撞击装置设置为两组,进一步增加了对塔体的撞击点,即进一步扩大了塔体的振动范围,从而提升了塔体的振动效果,利于将附着在干燥腔内壁上的物料完全振动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雾化盘3通过输料管31和一储液桶32相连通,所述输料管31上设置有供料泵33,所述离心雾化盘3和供料泵33都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故在此不做赘述,当料液放置在储液桶内时,通过供料泵可将料液抽出并经由离心雾化盘喷出至干燥腔内与热空气并流接触,进而实现干燥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管4与一加热箱41相连通,所述加热箱4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箱41一侧设有鼓风机42,进而当鼓风机42工作时能够将加热箱41内的热空气输送到干燥腔11内进而与经离心雾化盘喷出的液滴相接触并对其起到干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塔体1顶部的冷凝板5、设于所述冷凝板5内的冷凝管51、一端与所述冷凝管51相连的导管52、与所述导管52另一端相连的冷凝液槽53及设于导管52上的水泵54;所述水泵54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故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冷凝液为水;通过设置冷凝装置,使得热风管蒸发液滴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后遇到冷凝装置而被重新冷凝为水,再将冷凝得到的水收集并导出至干燥腔之外,冷凝得到的水还能重新用于氟苯尼考药液的制作,既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又保证了干燥腔内的干燥,便于氟苯尼考粉末的制作,使得氟苯尼考粉末不易粘结成块。

工作时,水泵54将水抽入导管52中的进水管521内,进水管521与冷凝管51的进水口511相连,水在盘绕的冷凝管51中流动一圈后从出水口512中流出,经出水管522重新进入冷凝液槽53中冷却,如此形成了一个冷凝液的循环冷凝效果,保证冷凝装置的运行;当液体从离心雾化盘3中被雾化成小液滴喷出后,液滴与从热风管4内的热空气并流接触,使得液滴内的水分被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凝板5,被重新冷却为小水珠附着在冷凝板5上,随着小水珠的增大和干燥腔11的振动,小水珠顺着冷凝板5上的导流槽滑落至集水槽55内,水珠在集水槽55内汇集后流入带有漏斗形开口的导液管56内,经导液管56流入水桶57内,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设置盘绕的冷凝管,使得整个冷凝板都具有冷凝效果,通过水泵和导管的配合,使得冷凝管内的冷凝液循环流动,保证了冷凝液始终处于低温状态,进而保证了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通过设置进出水管,使得冷凝管内的冷凝液不会因为冷凝水蒸气而升温过高丧失冷凝效果,进而保证了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通过集水槽的设置,使得冷凝装置冷凝得到的水珠被收集起来,再通过导液管进入水桶,得到的冷凝水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塔体1上设有与所述干燥腔11相连通的锥形出料口12,进而干燥后的氟苯尼考粉末制剂可从该出料口直接排出。

实施例2:

若生产100kg氟苯尼考粉,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氟苯尼考20kg,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分别为64.4kg和12.3kg(按有效成分计),多巴胺1.8kg,丙二醇嵌段聚醚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各0.5kg、琥珀酸钠和甘油各0.3kg,备用;

(2)将多巴胺投入至蒸馏水中,搅拌配制成8g/l的多巴胺溶液,之后将氟苯尼考加入至多巴胺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液;之后将混合液、倍他环糊精、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混合均匀,将液体加热至81℃同时不断搅拌即可获得分子包合液,水料比为2:1;

(3)待步骤(2)中分子包合液温度稳定在81℃范围时,投入丙二醇嵌段聚醚、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钠和甘油,澄清后搅拌保温1h,然后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其进行离心喷雾干燥处理;进一步的,将雾化盘变频调节至20hz,使制得的粉末物料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40μm,然后将物料过80目筛,即得到氟苯尼考粉。

实施例3:

若生产100kg氟苯尼考粉,包含以下步骤:

称取氟苯尼考25kg,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分别为60.2kg和11.8kg(按有效成分计),多巴胺1.2kg,丙二醇嵌段聚醚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各0.5kg、二甲基亚砜和甘油各0.4kg,备用;

(2)将多巴胺投入至蒸馏水中,搅拌配制成8g/l的多巴胺溶液,之后将氟苯尼考加入至多巴胺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液;之后将混合液、倍他环糊精、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混合均匀,将液体加热至80℃同时不断搅拌即可获得分子包合液,水料比为2:1;

(3)待步骤(2)中分子包合液温度稳定在80℃范围时,投入丙二醇嵌段聚醚、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钠和甘油,澄清后搅拌保温1h,然后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其进行离心喷雾干燥处理;进一步的,将雾化盘变频调节至15hz,使制得的粉末物料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20μm,然后将物料过80目筛,即得到氟苯尼考粉。

实施例4:

若生产100kg氟苯尼考粉,包含以下步骤:

称取氟苯尼考25kg,倍他环糊精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分别为60.2kg和11.8kg(按有效成分计),多巴胺1.2kg,聚乙二醇单甲醚1kg、琥珀酸钠和甘油各0.4kg,备用;

(2)将多巴胺投入至蒸馏水中,搅拌配制成8g/l的多巴胺溶液,之后将氟苯尼考加入至多巴胺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液;之后将混合液、倍他环糊精、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混合均匀,将液体加热至83℃同时不断搅拌即可获得分子包合液,水料比为2:1;

(3)待步骤(2)中分子包合液温度稳定在83℃范围时,投入丙二醇嵌段聚醚、聚乙二醇单甲醚、琥珀酸钠和甘油,澄清后搅拌保温1h,然后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其进行离心喷雾干燥处理;进一步的,将雾化盘变频调节至25hz,使制得的粉末物料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60μm,然后将物料过80目筛,即得到氟苯尼考粉。

以上实施例是为更有效和明了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实施过程所举的部分实例而已,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所进行的限制。只要是在本发明基础上所做的不是大幅度的改进都可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对照实验1:

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与市销产品在溶解度、溶解速度、溶解效果等方面进行试验对比。

实验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生产的氟苯尼考粉(规格:100:20)。

对照组:市销氟苯尼考粉1和市销氟苯尼考粉2(规格:100:20)。

实验方法:

a、调制1l常温水(25±2℃),a1、a2、b1、b24个250ml烧杯中各盛200ml常温水,备用;

b、a1和a2烧杯中分别加入实施例1和实施例2氟苯尼考粉各3g(15g/l,3000ppm),搅拌直至完全澄清,记录搅拌时间;

c、b1和b2烧杯中分别加入市销氟苯尼考粉1和2各3g(15g/l,3000ppm),搅拌直至完全澄清,记录搅拌时间;

d、分别测定以上4个样品堆密度,并观察流动性,比较。

实验结果: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溶解度、溶解速度、溶解效果等方面对比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搅拌溶解时间都在1min以内,明显快于两个市销产品;而且溶解澄清度高水溶性可达15g/l,即3000ppm,不浑浊、无漂浮物和沉淀,静置48h及降温至15℃依然完全澄清溶,无析出物,溶解效果良好;本发明产品堆密度均在0.40g/ml以上,流动性佳,更适宜动物临床使用。

对照实验2:

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与国外两个氟苯尼考产品在鸡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对比,以判定不同产品的生物利用度。

实验方法:

1、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

选择36只三黄鸡,每只鸡单剂量以30mg.kg-1(以氟苯尼考计)拌料给药。详见表1。灌药前(0h)劲静脉采血约4ml作为空白对照。灌药后5、15、30min及1、2、4、6、8、10、12、24h各采血1次,每次采血约4ml。将其置于含肝素的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20℃条件下保存,待测。

实验组:本发明实施例1氟苯尼考粉,规格100:20

对照组1:国外某公司氟苯尼考粉,规格100:10

对照组2:国外某公司氟苯尼考粉,规格100:2

2、血清样品预处理

精确移取血浆样品0.5ml置于10ml离心管中,加甲砜霉素内标液(1g.l-1)10μl和0.5ml的pes液(ph=7.0),漩涡3min,充分混匀。然后加入3.0ml乙酸乙酯,漩涡3min,充分混匀后离心5min,吸取乙酸乙酯上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同样方法重复提取1次,合并两次的乙酸乙酯提取液,通风橱中挥发至干。在残渣中加1.0ml流动相,涡动1min,超声5min,0.45μm滤膜过滤后,吸取25μl进样,测定血药浓度。

实验结果:

表2鸡单剂量内服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药物后血药浓度(mg.l-1)。

鸡单剂量(30mg.kg-1)内服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药物后血药质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见图1。

由表2可知,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药峰浓度分别为7.36mg.l-1、6.47mg.l-1和6.37mg.l-1,达峰时间分别为0.25、0.5和0.5h,计算得到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9.0mg.l-1/h、20.0mg.l-1/h和22.4mg.l-1/h。

比较可看出,单剂量内服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药物后,三者的药动学参数有差异。实验组的药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而达峰时间均低于另两组。其中药峰浓度分别是对照组1和纽对照组2的1.14和1.1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1.45和1.29倍。说明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在鸡体内可达较高的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更大,能够发挥长效作用。

对照实验3:

探究本发明高效水溶氟苯尼考产品与原粉相比,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情况。

实验方法:

选择健康大猪18只,日龄、体重相近,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9头,每组3个重复。按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和采食。饲料为不含抗菌药物的全价粉状日粮。试验前临床观察2周。给药前16h禁食,仅自由饮水,给药6h后自由饮水和采食。以下血药浓度测定过程同对照实验2。

表3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

猪拌料喂食氟苯尼考原粉与实施例1药物后不同时间的血药质量浓度见表4和图2。

表4猪拌料喂食氟苯尼考原粉和实施例1药物后不同时间的血药质量浓度mg.l-1

由表4可知,氟苯尼考原粉和氟乐芬的药峰浓度分别为2.85mg.l-1和10.14mg.l-1,达峰时间均为2h,计算得到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55mg.l-1/h和72.78mg.l-1/h。

比较可看出,拌料饲喂氟苯尼考原粉和氟乐芬后,两者的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差异。氟乐芬的药峰浓度是氟苯尼考原粉的3.5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氟苯尼考原粉的5.00倍。说明拌料饲喂氟乐芬药峰浓度更高,药时曲线下面积更大,消除更缓慢,能够发挥较长效的作用。

对照实验4:

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的制剂方法处理对氟苯尼考作用效果的影响。

实验方法:

实验选用12只大鼠,每只大鼠以30mg/kg剂量分别灌服氟苯尼考原粉、本发明实施例1氟苯尼考粉、国外某知名公司氟苯尼考制剂,大鼠灌服给药前(0h)通过股动脉采集血液,作空白对照。灌药后5min、15min、30min、1h、2h、4h、6h、8h、10h、24h采集血液。将采集好的新鲜血液样本置于肝素纳离心管中,以9000r/min离心3min,分离血浆并保存于-80℃,然后测定血药浓度。绘制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如图3。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氟苯尼考粉的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氟苯尼考原粉和国外某知名公司氟苯尼考制剂,表明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快、吸收程度显著高于氟苯尼考原粉和国外某知名公司产品。实施例1氟苯尼考粉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也显著高于氟苯尼考原粉和国外某知名公司产品,表明本发明生产的氟苯尼考粉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长时间发挥其药效。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