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复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201发布日期:2019-04-05 22:2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复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第六,死亡率位居第二。我国是肝癌大国,也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常见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即便是手术切除后也易复发,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晚期肝癌治疗棘手,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有“癌中之王”的称号。虽然介入栓塞化疗、全身化疗及射频消融等各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患者生存期改善还很有限,且远期疗效较差,如何提高肝癌的客观疗效和生存受益,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hcc的异质性及病因的多样性,常规化疗手段耐药率很高。肝癌单药化疗的反应率常低于15%,预后极差,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除了早期发现肝癌外,研发新的肝癌辅助治疗方法是提高我国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盐酸精氨酸(argininehydrochloride),是一种碱性氨基酸,在生物体内以具有生理活性的l-精氨酸形式发挥生物学功能。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将其用于降低血氨浓度,属于保肝类药物。精氨酸通过在人体内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形成,使人体内产生的氨,经鸟氨酸循环转变成无毒的尿素,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氨浓度。它不仅是动物体蛋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如多胺和no等。精氨酸是合成no的唯一底物,精氨酸--no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氨酸代谢在体内有3条途径,一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下代谢产生no,并生成瓜氨酸;二是在精氨酸分解酶作用下,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三是由鸟氨酸生成多胺,多胺是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统称,对于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多项肝细胞肝癌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内呈现典型的warburg效应:即葡萄糖代谢至丙酮酸(pyruvate)后不再通过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氧化,而是通过乳酸脱氢酶(ldh),转变成乳酸排出细胞,细胞主要能量依赖糖酵解和谷氨酰胺回补途径。精氨酸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抗肿瘤药物的新用途主要是针对上述的能量代谢途径发挥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达到抗肿瘤作用:(1)细胞内高氨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形成维持作用,氨升高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和肿瘤干性增加。因此,通过精氨酸作为降低肝癌细胞内氨浓度的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新的治疗,很好的实现了肿瘤细胞在缺乏氨的持续供应和维持后,出现凋亡和坏死,或者肿瘤细胞被重新诱导分化,使肿瘤生长得到控制。(2)精氨酸代谢在体内有4条途径,一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下代谢产生no,并生成瓜氨酸;二是在精氨酸分解酶作用下,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三是由鸟氨酸生成多胺,多胺是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统称,四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对应为密码子为cgu,cgc,cga,cgg,aga,agg。对于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氨基胍是一种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后续的细胞实验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氨基胍后,精氨酸-no的代谢途径就被阻断,但精氨酸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没有改变,那么此时精氨酸在细胞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参与降氨的过程,即氨降低,肿瘤细胞内代谢紊乱,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于驱蛔虫及勾虫。目前试用于肺癌、乳腺癌手术后或急性白血病、恶化淋巴瘤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此外,尚可用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狼疮以及上感、小儿呼吸道感染、肝炎、菌痢、疮疖、脓肿等。对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经试用初步证明近期疗效显著。盐酸左旋咪唑是生物学应答调节剂中最具特征性的化学合成品,其药理基础是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没有作用,而只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发挥显著的增强作用,使被压抑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主要诱导早期前t细胞分化成熟为功能性t细胞,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与吞噬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生内源性干扰素,诱导it-18的合成,激活nk细胞,从而产生提高免疫作用,产生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它本身无抗微生物的作用,可提高宿主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来氟米特片主要成份为:来氟米特。其化学名称为:n-(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异唑-4-甲酰胺。结构式:分子式:c12h9f3n202;分子量:270.2。本品为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体内外试验表明本品具有抗炎作用。来氟米特的体内活性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m1)而产生。本发明中的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在临床应用中,显著降低临床患者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抑制晚期肝癌的进展,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复合药物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肝癌。该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研究情况,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复合物或者延缓晚期肝脏疾病进展方面具有非常积极和明显效果的药物组合。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复合物,活性成分由如下三种药物组成:a、精氨酸或其可药用盐;b、左旋咪唑或其可药用盐;c、来氟米特或其可药用盐。优选的,精氨酸的可药用盐为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或磷酸盐;左旋咪唑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来氟米特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优选的,还包括药用辅料,所述药学辅料为片剂、注射剂等剂型常用辅料。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复合物在制备治疗晚期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盒,包括精氨酸或其可药用盐:左旋咪唑或其可药用盐:来氟米特或其可药用盐。优选的,药盒包括8支5g/支的盐酸精氨酸注射剂;6片25mg/片的左旋咪唑片;和3片10mg/片来氟米特片。药盒的使用方法为:盐酸精氨酸注射剂5g/支,一天8支,静脉滴注,持续用药25天,停药5天;左旋咪唑片25mg/片,一天6片(2片/次,一天3次),持续用药;来氟米特片10mg/片,一天3片(1片/次,一天3次),持续用药;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药盒在治疗晚期肝癌的应用。本发明治疗晚期肝癌的西药复合物,其基础活性成分由如下三种药物组成:a、精氨酸或其可药用盐;b、左旋咪唑片或其可药用盐;c、来氟米特或其可药用盐。所述的精氨酸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其剂量使用方法为:盐酸精氨酸注射剂5g/支,一天8支,静脉滴注,持续用药25天,停药5天;所述的左旋咪唑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其剂量使用方法为:左旋咪唑片25mg/片,一天6片(2片/次,一天3次),持续用药;所述的来氟米特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其剂量使用方法为:来氟米特片10mg/片,一天3片(1片/次,一天3次),持续用药;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西药复合物,基础活性成分由如下三种药物组成:a、精氨酸或其可药用盐;b、左旋咪唑片或其可药用盐;c、来氟米特或其可药用盐。所述的精氨酸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所述的左旋咪唑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所述的来氟米特的可药用盐包括盐酸盐、富马酸盐、乳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本发明中的盐酸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临床患者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抑制晚期肝癌的进展,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复合药物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晚期肝癌。肝癌的细胞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病例应用显示:在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适应症方面,该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需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在需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2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需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huh7细胞的凋亡。在需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3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需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和huh7细胞的凋亡。在需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不同的实验组包括: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4精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厌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5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厌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huh7细胞的凋亡。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6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在厌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和huh7细胞的凋亡。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的变化。不同的实验组包括:a,对照组(controlgroup);b,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组;c,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组;d,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e,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组。图7案例1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水平。患者6月前使用精氨酸治疗后,血清afp逐渐下降,而后再次升高;1.5个月前加用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afp再次下降,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图8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pivka)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水平。在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pivka和gp73均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图9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显示了晚期肝癌患者在联合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治疗后,肿瘤生长明显抑制,肝癌的进展明显抑制。图10案例2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水平。晚期肝癌患者在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afp水平持续下降。图11案例2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水平。晚期肝癌患者在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gp73水平持续下降。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以下实施例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然而,提供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不应认为对本发明的范围和应用具有限制性。肝细胞癌的细胞学实验证实了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临床上我们将盐酸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显著降低了临床患者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抑制晚期肝癌的进展,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获得了非常积极和显著的效果。药理分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西药复合物或者延缓晚期肝脏疾病进展方面具有非常积极和明显效果的药物组合,其有效药物成分为: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发明人研究发现:本发明中的三种有效药物成分,协同发挥有效的治疗晚期肝癌的作用或者延缓晚期肝脏疾病进展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如下:(1)近期多项肝细胞肝癌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内呈现典型的warburg效应:即葡萄糖代谢至丙酮酸(pyruvate)后不再通过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氧化,而是通过乳酸脱氢酶(ldh),转变成乳酸排出细胞,细胞主要能量依赖糖酵解和谷氨酰胺回补途径。精氨酸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抗肿瘤药物的新用途主要是针对上述的能量代谢途径发挥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达到抗肿瘤作用:(1)细胞内高氨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形成维持作用,氨升高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和肿瘤干性增加。因此,通过精氨酸作为降低肝癌细胞内氨浓度的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新的治疗,很好的实现了肿瘤细胞在缺乏氨的持续供应和维持后,出现凋亡和坏死,或者肿瘤细胞被重新诱导分化,使肿瘤生长得到控制。(2)精氨酸代谢在体内有4条途径,一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下代谢产生no,并生成瓜氨酸;二是在精氨酸分解酶作用下,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三是由鸟氨酸生成多胺,多胺是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统称,四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对应为密码子为cgu,cgc,cga,cgg,aga,agg。对于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氨基胍是一种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实验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氨基胍后,精氨酸-no的代谢途径就被阻断,那么此时精氨酸在细胞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参与降氨的过程,即氨降低,肿瘤细胞内代谢紊乱,必然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2)左旋咪唑的治疗机制:缺氧是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因为晚期肝癌长期处于乏血供的状态,抑制晚期肝癌的糖酵解可能会抑制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早期研究指出:左旋咪唑是一个免疫调节剂,尤其在肠道肿瘤(如结肠癌)治疗中获得益处;也有研究表明左旋咪唑也是三羧酸循环(tca)中延胡索酸脱氢酶抑制剂,减少有氧氧化中atp的产生,促进细胞凋亡,因此在多种蠕虫化疗中有独特疗效。我们的研究发现左旋咪唑不仅具有抑制tca循环的能力,同时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具有抑制糖酵解能力,尤其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明显抑制糖酵解能力,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左旋咪唑在静脉血管内、肠道等厌氧环境下,也具有广谱的抗虫活性,因此左旋咪唑可以通过抑制糖酵解、减少atp、抑制磷酸戊糖途经,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os),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减少肝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目的。(3)来氟米特的作用机制:来氟米特作为乳清酸脱氢酶的的抑制剂,使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受抑制,嘧啶经典合成途径受抑制,rna合成障碍,淋巴细胞失活,广泛用于免疫系统疾病。另外我们研究发现左旋咪唑抑制肿瘤细胞不够长久,分析原因发现在左旋咪唑作用于肿瘤的缺氧环境后,随着晚期肝癌细胞进一步加重缺氧和坏死,我们研究发现细胞缺氧坏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而氨可以通过cpsii途径促进嘧啶碱合成。现有研究表明氨通过增加嘧啶碱合成而促进肿瘤增殖,氨的增加改变了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来氟米特通过抑制cpsii途径而导致肿瘤细胞通过经典途径合成rna失败,理论上可以补充左旋咪唑所致肝癌细胞坏死和凋亡后肿瘤细胞生物活性变化,也就弥补了左旋咪唑短暂的抗肿瘤活性不足,两者能产生显著的协调增效作用。肿瘤发生过程中因为缺氧产生氨,氨可以通过促进糖酵解和rna合成旺盛促进肿瘤发生和增殖。氨的代谢通路有两条,即通过cps1和尿素循环,最终变成尿素排除体外(精氨酸可以加速这一过程);2通过cps2途径,嘌呤碱经典合成途径合成rna,有利于肿瘤生长(来氟米特是嘌呤碱乳清酸脱氢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因此可以抑制氨通过该途径合成rna);3,左旋咪唑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抑制肿瘤生长,因此三者在不同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可以共同增强左旋咪唑的抗肿瘤活性,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肝癌的细胞学实验结果和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例应用实践中显示,在用于适应症方面,该药物成分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精氨酸盐酸精氨酸(argininehydrochloride),是一种碱性氨基酸,在生物体内以具有生理活性的l-精氨酸形式发挥生物学功能。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将其用于降低血氨浓度,属于保肝类药物。精氨酸通过在人体内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形成,使人体内产生的氨,经鸟氨酸循环转变成无毒的尿素,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氨浓度。它不仅是动物体蛋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如多胺和no等。精氨酸是合成no的唯一底物,精氨酸--no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氨酸代谢在体内有3条途径,一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下代谢产生no,并生成瓜氨酸;二是在精氨酸分解酶作用下,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三是由鸟氨酸生成多胺,多胺是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统称,对于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左旋咪唑左旋咪唑(levamisole),由消旋四咪唑与d-樟脑-10-磺酸环合,再水解成盐而得。或由dl-四咪唑经拆分,用烧碱中和,得到l-四咪唑,最后成盐而得。它是一种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于驱蛔虫及勾虫。目前试用于肺癌、乳腺癌手术后或急性白血病、恶化淋巴瘤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本品可提高病人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目前试用于肺癌、乳腺癌手术后或急性白血病、恶化淋巴瘤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此外,尚可用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狼疮以及上感、小儿呼吸道感染、肝炎、菌痢、疮疖、脓肿等。对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经试用初步证明近期疗效显著。来氟米特片通用名:来氟米特片;英文名:leflunomidetablets。本品主要成份为:来氟米特。其化学名称为:n-(-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异唑-4-甲酰胺。结构式:分子式:c12h9f3n202;分子量:270.2。本品为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体内外试验表明本品具有抗炎作用。来氟米特的体内活性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m1)而产生。基础实验1.目前,国内外未见“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晚期肝癌的作用”的研究。2.我们的细胞学实验研究表明:(1)在需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明显不同(图1)。在未用药(对照组,controlgroup)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1.41%;单用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5.69%,加用1.0mm氨基胍后smmc-7721凋亡率为5.7%;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6.45%;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18.68%。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25.84%。该实验表明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在需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2)在需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明显不同(图2)。在未用药(对照组,controlgroup)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0.59%;单用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5.57%;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4.68%;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5.13%。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8.67%。该实验表明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在需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huh7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3)在需氧培养条件下,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和huh7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图3)。(4)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明显不同(图4)。在未用药(对照组,controlgroup)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5.22%;单用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20.17%;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26.11%;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28.07%。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36.05%。该实验表明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在厌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5)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癌huh7细胞在不同实验组中的凋亡率明显不同(图5)。在未用药(对照组,controlgroup)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4.87%;单用精氨酸(arginine,20m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21.40%;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25.77%;精氨酸(arginine,20m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23.44%。精氨酸(arginine,20mm)、左旋咪唑(levamisole,500μm)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100μm)治疗情况下,huh7细胞的凋亡率为22.30%。该实验表明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在厌氧培养条件下协同促进肝细胞癌huh7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6)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精氨酸、左旋咪唑联合来氟米特协同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和huh7细胞的凋亡。三者的联合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显著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凋亡(图6)。3.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实例:病例1:唐××,女,60岁,以“发现hbsag阳性8年,hcc6月余”为主诉至我院就诊。8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无腹胀、乏力,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未查肝功能及病毒复制量,自行服用中药治疗3年后停药(具体不详)。6月余前因腹胀、纳差,至我院查增强ct(2018.1.11)诊断为hcc,给予“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片+精氨酸针+曲美他嗪”抗肿瘤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保肝、调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1.5月前(2018.5.22)至我院复查ct示:肝右叶异常强化小结节,较前变化不大,甲胎蛋白153779.5ng/ml,加用来氟米特1粒qd,左旋咪唑2粒tid,院外继续用药。今(2018.7.3)为求进一步复查至我院,门诊以“1.慢乙肝肝硬化2.hcc”为初步诊断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食欲欠佳,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精神正常,体重无减轻。辅助检查:2018.05.14ct示:1.肝占位,考虑hcc,较2018-04-13片肿块变化不大。2.肝右叶异常强化小结节,较前变化不大。3.肝硬化,脾大,门脉稍增宽,较前变化不大。4.胆囊壁增厚,胆囊窝积液,炎症考虑,较前明显减少。5.肝内小囊肿;肝内钙化灶,较前变化不大。6.双肺底炎症。左肺下叶支扩,较前变化不大。2018.05.30我院:高尔基体蛋白7:361.11ng/ml;异常凝血酶原351.00maμ/ml;甲胎蛋白111365.80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l3:9534.50ng/ml;afp-l3/afp1.00。初步诊断:1.hcc2.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示:高尔基体蛋白73:350.30ng/ml;异常凝血酶原178.00maμ/ml;甲胎蛋白98313.00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l3:11310.75ng/ml;c-反应蛋白9.64mg/l;降钙素原0.110ng/ml;乙型肝炎病毒(hbvdna)6.96e+03iu/ml;谷丙转氨酶61u/l;谷草转氨酶73u/l;谷氨酰转肽酶95u/l;白细胞计数2.30*10^9/l;血小板计数78*10^9/l;免疫球蛋白g15.680g/l;免疫球蛋白ige258.10iu/ml;磷0.71mmol/l;镁1.19mmol/l;d-二聚体1.108mg/l;血氨52.50μmol/l。2018.07.05复查磁共振结果示:1、肝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hcc,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协诊2、动脉期肝右叶小片状强化,延时期呈等信号,考虑异常灌注3、肝脏多发小囊肿4、肝硬化、脾大,请结合临床并动态复查。患者1.hcc2.慢乙肝肝硬化,磁共振示肝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hcc,继续给予阿帕替尼1粒、2粒交叉口服,精氨酸针对症治疗,辅以口服曲美他嗪、左旋咪唑、来氟米特对症治疗。余给予保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现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给予办理出院。出院诊断:1.hcc2.慢乙肝肝硬化。图7显示了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水平。患者6月前使用精氨酸治疗后,血清afp逐渐下降,而后再次升高;1.5个月前加用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afp再次下降,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图8显示了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pivka)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水平。在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pivka和gp73均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图9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显示了晚期肝癌患者在联合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治疗后,肿瘤生长明显抑制,肝癌的进展明显抑制。病例2:周××,男,56岁,以“发现肝占位1月余”为主诉就诊;②1月余前因心前区及肝区不适,伴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示:上腹部ct(2018-5-28):1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结节,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内充盈缺损,考虑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形成,肝门区,腹膜后,系膜根部、心膈角区散在淋巴结显示,部分肿大,考虑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并侧枝循环建立3胆囊壁水肿增厚,考虑胆囊炎4双肾囊肿5腹主动脉壁少量钙化传染病:丙肝抗体阳性,afp:49386.8;肝功能:ast:148;alt:77;血糖:6.7,给予索拉菲尼2粒bid靶向治疗,其余止痛保肝护胃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期间复查ct:1双下肺少许慢性炎症,2肝硬化脾大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今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1hcc伴门脉癌栓形成2慢丙肝肝硬化”为诊断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便干结,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初步诊断:1.hcc伴门脉癌栓形成2.慢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示:高尔基体蛋白73:546.09ng/ml;降钙素原0.350ng/ml;t抑制/细胞毒细胞亚群12.40%;t抑制/细胞毒细胞亚群230.00/μl;cd4+/cd8+比值3.62;异常凝血酶原75000.00maμ/ml;甲胎蛋白62826.30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l:35151.25ng/ml;afp-l3/afp1.00;谷丙转氨酶74u/l;谷草转氨酶143u/l;谷氨酰转肽酶352u/l;球蛋白36.3g/l;白球比1.12;总胆红素36.3μmol/l;直接胆红素19.6μmol/l;间接胆红素16.7μmol/l;前白蛋白.122mg/l;总胆汁酸21μmol/l;胆碱酯酶4199u/l;血小板计数8210^9/l;免疫球蛋白g24.450g/l;免疫球蛋白ige331.80iu/ml;电解质及血凝,粪常规尿胆原+;胆红素+;维生素c+;白细胞+;白细胞39.60/μl;丙肝抗体(电化学)33.88阳性(+)coi;高敏丙型肝炎病毒载量1.87e+6iu/ml;血氨67.60μmol/l;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糜烂性胃炎(重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2018.07.17上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建议ct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肝硬化、脾大。前列腺钙化灶。两肺胸膜下炎症。双侧胸膜增厚。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1.hcc并门脉癌栓形成2.丙肝肝硬化,给予保肝护胃等对支持治疗,应用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辅以精氨酸针、曲美他嗪、左旋咪唑、来氟米特等药物对症治疗。现患者病情好转,给予办理出院。图10病例2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水平。晚期肝癌患者在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afp水平持续下降。图11病例2晚期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水平。晚期肝癌患者在应用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血清gp73水平持续下降。病例3:付××,女,26岁,以“发现肝占位9月余”为主诉入院。9月前因体检发现肝占位,于我院行“肝ⅳ、ⅴ、ⅷ段肝ca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好转出院,院外常规口服药物,未诉明显不适,同时定期复查。2018.4.14复查磁共振示:“肝占位术后改变,与2018.03.10对比,肝右叶前异常信号范围较前变化不显著,未见明显动脉血供;动脉期肝右后叶下段异常强化结节;脾稍大,脾周少量液体;右肾小囊肿。后在我院腔内血管外科住院治疗,于2018.4.19行“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并化疗栓塞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好转出院,院外常规口服药物,定期复查。2018.7.7门诊查afp:1776ng/ml,血常规、肝功无明显异常,上腹部ct示:1.肝占位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较2018.6.22无显著改变;2.肝左叶多发结节,较前部分结节稍增大,考虑转移;3.双肺多发结节,较前相仿,考虑转移;4.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缩小并左肾静脉及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考虑胡桃夹综合症和十二指肠淤滞,请结合临床。建议住院治疗,遂门诊以“肝占位术后”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精神正常,体重无减轻;初步诊断:肝占位术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低于检测下限iu/ml;乙肝表面抗原>299.91ng/ml;乙肝e抗体5.93ncu/ml;乙肝核心抗体>14.91iu/ml;异常凝血酶原380.00maμ/ml;甲胎蛋白2523.20ng/ml;血常规、血糖、肝肾功、凝血、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ct示:1.肝占位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较2018-07-10片无著变。2.肝左叶多发结节,较前变化不大,考虑转移。3.两肺多发小结节,较前相仿,考虑转移。4.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缩小并左肾静脉及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考虑胡桃夹综合征和十二指肠淤滞,较前变化不大。患者hcc术后,考虑肿瘤复发。入院后给予保肝、增强免疫、护胃等对症治疗,给予精氨酸、曲美他嗪、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后复查高尔基体蛋白73168.25ng/ml,异常凝血酶原409.00maμ/ml,甲胎蛋白868.50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l3:127.00ng/ml,afp-l3/afp0.15,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患者复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较前好转,症状改善,要求出院,告知患者院外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给予办理出院手续。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将精氨酸、左旋咪唑和来氟米特作为基础药物的复合药物治疗晚期肝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精氨酸降低氨的水平,左旋咪唑治疗缺氧环境中的肿瘤细胞,来氟米特进一步消耗氧气,加重肿瘤细胞的缺氧环境,进而协同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显著抑制肝癌的生长,抑制晚期肝癌的进展,明显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本发明中的三种有效药物成分协同作用,共同抑制肝癌的生长。精氨酸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抗肿瘤药物的新用途主要从两个方面达到抗肿瘤作用:(1)细胞内高氨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形成维持作用,氨升高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和肿瘤干性增加。因此,通过精氨酸作为降低肝癌细胞内氨浓度的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新的治疗,很好的实现了肿瘤细胞在缺乏氨的持续供应和维持后,出现凋亡和坏死,或者肿瘤细胞被重新诱导分化,使肿瘤生长得到控制。(2)精氨酸代谢在体内有4条途径,一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下代谢产生no,并生成瓜氨酸;二是在精氨酸分解酶作用下,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三是由鸟氨酸生成多胺,多胺是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统称,四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对应为密码子为cgu,cgc,cga,cgg,aga,agg。对于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氨基胍是一种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实验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氨基胍后,精氨酸-no的代谢途径就被阻断,那么此时精氨酸在细胞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参与降氨的过程,即氨降低,肿瘤细胞内代谢紊乱,必然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左旋咪唑不仅具有抑制三羧酸循环(tca)的能力,同时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具有抑制糖酵解能力,尤其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明显抑制糖酵解能力,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左旋咪唑在静脉血管内、肠道等厌氧环境下,也具有广谱的抗虫活性,因此左旋咪唑可以通过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减少atp、抑制磷酸戊糖途经,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os),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减少肝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目的。来氟米特通过抑制cpsii途径而导致肿瘤细胞通过经典途径合成rna失败,理论上可以补充左旋咪唑所致肝癌细胞坏死和凋亡后肿瘤细胞生物活性变化,也就弥补了左旋咪唑短暂的抗肿瘤活性不足,两者能产生显著的协调增效作用。因此精氨酸、左旋咪唑片和来氟米特可以共同增强左旋咪唑的抗肿瘤活性,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肝癌的细胞学实验结果和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例应用实践中显示,在用于适应症方面,该药物成分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