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485发布日期:2019-04-20 03:0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对猪肉的大量需求,家猪和野猪养殖大面积推广开来;然而,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或疾病,所以给猪只打针就显得极为有必要,比如家用猪在打针时一般直接人力压制,费神费力,甚至会影响到猪只的生长发育状态,尤其是野猪生性凶猛,采用现有的打针方式,很容易攻击到人,对人造成一定危险。因此,从以上情况来看,设计一种便于猪只打针的装置或者设备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解决了猪只在生长过程中打针的问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猪只不会受到惊吓,这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连接,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包括由底板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两侧的侧板部构成的通道体、活动设置在所述侧板部一端且用来封闭所述通道体端口的挡板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通道体下端部且用来阻止乳猪后退的连杆机构;

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部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挡板组件与所述连杆机构工作。

所述侧板部紧靠所述挡板组件的一端设置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部端面上端的上固定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部下端的下固定板;

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竖直活动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中心的固定轴、通过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方形挡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轴顶端的从动齿轮;

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上固定板。

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均设置在所述侧板部端面的两侧,两侧的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均连接所述固定轴,两侧的所述固定轴均通过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挡板;

两侧的所述方形挡板的大小和尺寸相同;

所述通道体两侧的所述固定轴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皮带轮。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活动穿过所述底板部侧面的第二连接轴、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一端的第一连杆、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杆、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的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底板部的侧面固定设置;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轴、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铰接轴分别穿过所述侧板部的侧面,两个所述侧板部的侧面分别开设使两个所述铰接轴分别绕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做旋转运动的贯通槽。

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通道体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

在所述第一连接轴和两个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

所述贯通槽为直径略大于所述铰接轴直径的弧形槽、半圆环形槽或方形槽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底板部上端面所述贯通槽底部开设直径与所述铰接轴一致的半圆形开口槽。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挡板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部上端的电机、与所述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连接且驱动所述连杆机构运动的锥齿轮组件、固定在所述侧板部上端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所述电机通过第二皮带与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转轴连接;

所述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转轴连接。

所述锥齿轮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以及竖直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的竖直转轴,所述竖直转轴上端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竖直转轴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道体的侧板部上。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猪只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受到位置的限制,不能随意动弹,方便了打针过程的进行。

(2)对于乳猪的打针过程,也避免了抓捕乳猪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不会影响到乳猪的生长发育状态;

(3)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挡板组件与连杆机构联动设计,简化了装置工作过程,使操作方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针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组件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道体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道体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通道体;1-1、轴孔;1-2、贯通槽;1-3、开口槽;2、从动锥齿轮;3、主动锥齿轮;4、竖直转轴;5、第一连杆;6、支撑板;7、第一皮带;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第二连接轴;10-1、第一连接轴;11、电机;12、第二皮带;13、主动齿轮;14、第三皮带;15、皮带轮;16、挡板;17、从动齿轮;18、连接座;18-1、上固定板;18-2、下固定板;19、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考图1,一种给猪只打针的辅助装置,包括由底板部和固定设置在底板部两侧的侧板部构成的通道体1、活动设置在侧板部一端且用来封闭通道体1端口的挡板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通道体1下端部且用来阻止乳猪后退的连杆机构;

固定设置在侧板部的驱动机构驱动挡板组件与连杆机构工作。

通道体的作用就是将猪只设置在狭小的封闭空间,便于控制,防止猪只疼叫时乱窜。

侧板部紧靠挡板组件的一端设置延伸部,延伸部包括固定设置在侧板部端面上端的上固定板18-1和固定设置在侧板部下端的下固定板18-2;

上固定板18-1和下固定板18-2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参考图2,挡板组件包括竖直活动设置在上固定板18-1和下固定板18-2中心的固定轴19、通过连接座18固定设置在固定轴19上的方形挡板16以及固定设置在固定轴顶端的从动齿轮17;

固定轴19穿过上固定板18-1。

方形挡板起到类似门的作用,即在猪只进入通道体后,方形挡板挡在通道体的出口处,防止猪只疼叫时从通道体门口跑出去。

上固定板18-1和下固定板18-2均设置在侧板部端面的两侧,两侧的上固定板18-1和下固定板18-2均连接固定轴19,两侧的固定轴19均通过连接座18固定连接方形挡板16;

两侧的方形挡板16的大小和尺寸相同;

通道体1两侧的固定轴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7、皮带轮15。

方形挡板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二个;当方形挡板为两个时,两个方形挡板同时打开,同时闭合。

参考图3,连杆机构包括活动穿过底板部侧面轴孔1-1的第二连接轴10、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轴10一端的第一连杆5、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5另一端的第二连杆8、一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杆8另一端的第三连杆9、与第三连杆9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轴10-1,第一连接轴10-1穿过底板部的侧面轴孔1-1固定设置;

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8的铰接轴、第二连杆8与第三连杆9的铰接轴分别穿过侧板部的侧面,两个侧板部的侧面分别开设使两个铰接轴分别绕第二连接轴10、第一连接轴10-1做旋转运动的贯通槽。

当猪只进入通道体后,在挡板关闭的同时,两个铰接轴转动到贯通槽的最高处,将猪只的四蹄挡住,使猪只不能后退,在猪只打针疼痛时,防止猪只从通道体进口处逃脱。

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设置在通道体1的两侧,第二连接轴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

在第一连接轴10-1和两个铰接轴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

参考图4和图5,贯通槽1-2为直径略大于铰接轴直径的弧形槽、半圆环形槽或方形槽中的任意一种。

贯通槽1-2底部的底板部上端面开设直径与铰接轴一致的半圆形开口槽1-3,使铰接轴在最低位置时,嵌入半圆形开口槽内。

驱动机构包括靠近挡板组件固定设置在侧板部上端的电机11、与电机11通过第一皮带7连接且驱动连杆机构运动的锥齿轮组件、固定在侧板部上端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13;

电机11通过第二皮带12与连接主动齿轮13的转轴连接;

皮带轮15通过第三皮带14与主动齿轮13的转轴连接。

锥齿轮组件包括与第一连接轴10-1固定连接的从动锥齿轮2、与从动锥齿轮2啮合的主动锥齿轮3以及竖直放置且固定连接主动锥齿轮3的竖直转轴4,竖直转轴4上端通过第一皮带7与电机11连接,竖直转轴通过支撑板6固定设置在通道体1的侧板部上。

驱动机构连接挡板组件和连杆机构,使挡板在关闭和开启的同时,连接连杆的两个铰接轴也能够同时随之旋转上升和旋转下降,实现了联动的控制目的。

具体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开始,连杆铰接轴设置在通道体1底面的开口槽内,通道体1出口处关闭。

猪只进入通道体1内,启动电机11,挡板闭合,同时连杆机构也做旋转运动,连杆铰接轴脱离底板部的开口槽,转动到贯通槽顶端,连杆铰接轴将猪只的四肢挡住,笨重的身躯使猪只进退不能,这时关闭电机,开始给猪打针;

打完针后,开启电机,使电机反转,挡板打开,连杆铰接轴下降到底板部的开口槽内,猪只离开通道体1进入另一个猪舍中,开始下一个打针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