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9976发布日期:2019-09-17 20: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髓腔扩髓用的铰刀。



背景技术:

髓腔铰刀主要用于对股骨髓腔进行扩孔,规格有9-16mm。现有的扩孔方案主要是通过使用从小到大规格的髓腔铰刀,逐步扩大髓腔。逐步扩孔的过程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多次使用铰刀的过程中出现铰刀的旋转轴线不一致,导致假体安装腔过大,尺寸不对、位置不对;多次的操作增加手术时间也增添手术失误风险。

此外,现有髓腔铰刀首次扩髓一般是通过使用开髓钻或者直接扩髓,会对髓腔产生较大的髓内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术后问题,如静脉栓塞等,同时,多次扩髓,髓腔铰刀产生的切削细小,难以清理易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铰刀,实现一次完成髓腔扩髓,能减小扩髓过程中的髓内压和较少切屑残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铰刀,包括刀体、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设置在刀体的侧面并沿刀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设置在刀体的前端,所述刀体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还包括第一容屑部和排屑槽,所述第一容屑部由前刀面和副平面夹角构成,所述第一容屑部与所述刀体中空结构相通形成排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垂直投影轮廓呈锥状,锥度为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数量为3-7条,推荐为偶数条,且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刃为直刃,且前角为负前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削刃为连续环形切削刃或锯齿形切削刃。

优选地,所述排屑槽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数目相等。

优选地,所述刀体尾端设置有连接电机的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并与刀体中空结构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设置刀体为空心结构,对松质骨和骨髓不产生挤压作用,在旋转过程中,中空结构的内壁也能起到旋转定位稳定的作用。同时,空心结构的铰刀只对侧面和端面切削刃小区域的股骨髓腔切削,总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不会产生过量切削热。空心铰刀在切削时,需要的切削力比较小,不影响整体切削力。并且端面切削刃切削后的切削都被完整收集在中空结构中,因而碎屑收集效果好于现有技术。实现一次完成髓腔扩髓,能减小扩髓过程中的髓内压和较少切屑残留。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铰刀结构图;

图2为铰刀俯视图;

图中:刀体1,第一切削刃2,第二切削刃3,连接端4,前刀面11,副平面12,第一容屑部13,排屑槽14 。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刀,包括刀体1、第一切削刃2和第二切削刃3,所述第一切削刃2包括设置在刀体1的侧面并沿刀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3设置在刀体1的前端,第二切削刃3现在常用连续环形切削刃或者锯齿形切削刃,所述刀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刀体1还包括第一容屑部13和排屑槽14,所述第一容屑部13由前刀面11和副平面12夹角构成,所述第一容屑部13与所述刀体1中空结构相通形成排屑槽14。

沿着前刀面11流动,第一切削刃2旋转副平面12和前刀面11构成第一容屑部,过多的切屑沿着前刀面11的排屑槽14进入刀体1中空结构,此为第二容屑部,刀体1前端的切削刃将刀体1前方的松质骨和骨髓整体切除,被切除的松质骨和骨髓被收集在刀体1的中空结构中。

实施例2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削刃2的锥度设置为5°,这样对切削效果更好,对切削量最大。

实施例3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削刃2的锥度设置为1°,这样的切削速度最快。

实施例4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削刃2的数量为4根,且对称分布于刀体侧面,这样对切削速率提升很大。

实施例5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削刃2选择直刃,且前角设置为负前角,这样有利于切削的效率。

实施例6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排屑槽14的数目设置与所述第一切削刃2的数目一样,这样有利于屑的排除,并把屑集中在中空结构里面,这样对一次实现扩髓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实施例7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刀体1尾端设置有连接电机的连接端4,且连接端4设置为中空结构,并与刀体连通,这样为实现自动化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