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973发布日期:2019-07-27 10:5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管,具体是一种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采血管主要由试管、管盖和胶塞组成,通过管盖将胶塞压入试管的管口形成密封,使用时需要用采血针从管盖上方刺穿胶塞进入试管中,通过采血针从人体血管将血样采集至试管内。为了方便穿刺,现有采血管的胶塞顶部都设有一个碗状凹陷,管盖的顶面设有通孔,使胶塞的碗状凹陷能够露出来。然而现有采血管在采血时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当医护人员将采血针从胶塞上方往管内穿刺时,针头很容易直插在胶塞碗状凹陷的中部,这样采集的血液会从试管上方垂直向管底撞击,容易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溶血现象,导致采血标本不合格。另外,部分采血管的试管管壁内侧还涂附有抗凝剂或促凝剂作为添加剂,采集的血液需要充分流经试管管壁后才能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如果血液从试管的上方垂直向管底滴落,没有充分流经试管管壁,会造成采血血样不能和添加剂充分混合,影响抗凝剂或促凝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该采血管在胶塞碗状凹陷的底部设置一个圆锥状凸起,由此可自动引导采血针呈倾斜状插入试管中,使采集的血液能沿管壁缓慢流入管底,从而避免了血液直接撞击管底造成溶血以及血液与管壁添加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包括试管、管盖和胶塞,其中胶塞下部塞封在试管管口上,管盖扣盖在试管管口的上方并将胶塞上部包裹在盖体内;胶塞的顶面设有碗状凹陷,管盖顶面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和碗状凹陷的位置相对应;在胶塞的碗状凹陷底面的中央设有一个圆锥形凸起,圆锥形凸起的底边与碗状凹陷的底边共同围成一个环形底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形凸起的锥顶倒成圆角,以便能达到更好的滑移导向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血管胶塞碗状凹陷底面的中央设置一个圆锥形凸起,当使用采血针从胶塞上方往管内穿刺时,由护套包裹着的采血针针头会在圆锥形凸起的引导下自动滑入胶塞底部的环形底槽中,使采血针针头能够呈倾斜状插入试管中,采集的血液能沿管壁缓慢流入管底,从而避免了血液直接撞击管底造成溶血以及血液与管壁添加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提高采血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胶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胶塞的立体图。

图4为采血针针头从常规采血管上方垂直插入的示意图。

图5为采血针针头从本实用新型采血管上方倾斜插入的示意图。

图中:1-试管,2-管盖,3-胶塞,3.1-碗状凹陷,3.2-圆锥形凸起,3.3-环形底槽,4-采血针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可引导针头斜向插入的采血管包括试管1、管盖2和胶塞3,其中胶塞3下部塞封在试管1管口上,管盖2扣盖在试管1管口的上方并将胶塞3上部包裹在盖体内;胶塞3的顶面设有碗状凹陷3.1,管盖2顶面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和碗状凹陷3.1的位置相对应;在胶塞3的碗状凹陷3.1底面的中央设有一个圆锥形凸起3.2,圆锥形凸起3.2的底边与碗状凹陷3.1的底边共同围成一个环形底槽3.3;为了达到更好的滑移导向效果,所述圆锥形凸起3.2的锥顶倒成圆角。

对于现有的常规采血管来说,如图4所示,当医护人员将采血针从胶塞上方往管内穿刺时,采血针针头4很容易直插在胶塞碗状凹陷的中部,采集的血液会从试管上方垂直向管底滴落,容易造成血液溶血和血液与管壁上的添加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采血标本不合格。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时,如图5所示,当医护人员将采血针从胶塞3上方往管内穿刺时,由护套包裹着的采血针针头4在碰到圆锥形凸起3.2时,会先沿锥顶的表面自然下滑至胶塞3底部的环形底槽3.3中再插入胶塞3,使采血针针头4自动呈倾斜状插入试管1中,采集的血液能沿管壁缓慢流入管底,从而避免了血液直接撞击管底造成溶血以及血液与管壁添加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提高采血合格率。

上述图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