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扩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344发布日期:2019-08-13 21:08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扩张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扩张支架,属于血管扩张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或Cockett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引起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综合征,可导致下肢静脉高压,继而导致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而且可继发髂-股静脉血栓的形成。现已认为Cockett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血栓形成以及浅静脉曲张的很重要原因,如能在Cockett综合征临床早期作出诊断和有效治疗,就会避免或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

目前开放手术开展较少,大都为介入治疗取代。介入治疗采用髂静脉病变扩张、内置支架术,长期的临床随访证实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具有安全、有效、远期通畅率高的特点,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有效手段。目前针对髂静脉压迫综合症开发的专用支架较少,良好的滤器应具备以下特点:(1)定位精准,容易释放;(2)生物相容性好;(3)足够的支承力;(4)维持髂静脉开放且不容易产生血栓;(5)恢复骼静脉血流状态和增加血流量。

目前,髂静脉血管支架由网筒和支撑件构成,支撑件设置在网筒一端,血管支架通过支撑件与血管固定,通过网筒将血管撑起,恢复血流状态。临床上的髂静脉血管支架产品存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髂静脉会随着人体运动而运动,髂静脉内血管支架容易发生移位,导致血管支架失去作用效果。而腔静脉不易移动,能够用于固定血管支架,提高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一种血管扩张支架,它有足够的支撑力保证恢复髂静脉血液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扩张支架,它解决了目前髂静脉血管支架存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血管扩张支架,它由网筒和支撑件构成,支撑件设置在网筒一端,所述网筒由相互连接的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构成,腔静脉网筒一端设有支撑件,另一端与髂静脉网筒连接,腔静脉网筒外径比腔静脉内径大0.1-8mm,髂静脉网筒外径比髂静脉内径大0.1-8mm,分别将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放置于腔静脉、一侧髂静脉内,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连接处设有血液开口,血液开口与另一侧的髂静脉连通。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支撑件均由镍钛材料一体激光切割或编制而成。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连接处设有显影点。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网筒两端端口分别设有显影点。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血液开口处设有显影点。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支撑件由6-12个锯齿状波段围成圆周,该圆周外径比腔静脉网筒外径大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网筒由相互连接的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构成,由于腔静脉不易移动,因此将腔静脉网筒和支撑件放置于腔静脉中固定,能够防止由于人体运动导致的血管支架位移,能够长时间维持血管支架的作用效果,延长了血管支架的使用寿命;腔静脉网筒、髂静脉网筒连接处设有血液开口,不影响另一侧髂静脉的血液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网筒1,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血液开口13,支撑件2,腔静脉3,髂静脉4,显影点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血管扩张支架,它由网筒1和支撑件2构成,支撑件2设置在网筒1一端,网筒1由相互连接的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构成,腔静脉网筒11一端设有支撑件2,另一端与髂静脉网筒12连接,腔静脉网筒11外径比腔静脉3内径大0.1-8mm,髂静脉网筒12外径比髂静脉4内径大0.1-8mm,分别将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放置于腔静脉3、一侧髂静脉4内,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连接处设有血液开口13,血液开口13与另一侧的髂静脉4连通。支撑件2展开后外径大于网筒1外径,便于固定整个网筒1。

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支撑件2均由镍钛材料一体激光切割或编制而成。

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连接处设有显影点5。网筒1两端端口分别设有显影点5。血液开口13处设有显影点5。支撑件2由6-12个锯齿状波段围成圆周,该圆周外径比腔静脉网筒11外径大1-2mm。

网筒1由相互连接的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构成,由于腔静脉3不易移动,因此将腔静脉网筒11和支撑件2放置于腔静脉3中固定,能够防止由于人体运动导致的血管支架位移,能够长时间维持血管支架的作用效果,延长了血管支架的使用寿命;腔静脉网筒11、髂静脉网筒12连接处设有血液开口13,不影响另一侧髂静脉4的血液流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