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9359发布日期:2019-08-17 01:53阅读:1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金银花提取物由金银花100-200重量份、淀粉15-30重量份、制备而成。

现有技术公开金银花提取物的制法如下:取金银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小时,第三次0.5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70度),加人淀粉适量,搅拌均匀,干燥,即得。

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酸、木犀草素-葡萄糖苷、忍冬苷、皂苷、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其产品银黄颗粒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产品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安全性好。多年来,凭着安全可靠的疗效,为中医领域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

金银花提取物是生产银黄颗粒的主要原料。

银黄颗粒的功能与主治如下: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缺点如下:

1.提取时间较长,导致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降解较多。

2.金银花药材经过3次提取后,药材糊化严重,给生产带来不便。

3.清膏加淀粉后干燥温度高,导致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且干燥过程中物料容易“焦化”。

4.稳定性差,传统工艺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含量降解快,吸湿性强。

显得美中不足,运用高科技的制剂技术,可产生新的金银花提取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将金银花100-20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针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颗粒、co2的流量进行工艺研究,按上述参数进行工艺筛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本发明用两种方法分别制备金银花提取物,针对冷冻温度、干燥温度、辅料加入量等参数进行筛选,确定最佳干燥工艺。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

传统的煎煮工艺容易使药材局部温度过高,不能很好完成解吸、溶解、扩散。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物理萃取技术,简称sfe(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在较低温度下,不断增加气体的压力时,气体会转化成液体,当压力增高时,液体的体积增大,对于某一特定的物质而言总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物质不会成为液体或气体,这一点就是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的范围内,物质状态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的流体成为超临界流体(sf)。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传统的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结合一体,利用超临界co2优良的溶剂力,将基质与萃取物有效分离、提取和纯化,使用超临界co2对物料进行萃取。co2是安全、无毒、廉价的液体,超临界co2具有类似气体的扩散系数、液体的溶解力,表面张力为零,能迅速渗透进固体物质之中,提取其精华,具有高效、不易氧化、纯天然、无化学污染等特点。从而使中药提取的研究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提取工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对处方的工艺不断优化,将处方中的药材按比例进行提取,采用逆流提取技术,通过优化提取参数,使提取更充分。在用辅料和清膏混合,采用合适的制粒技术,得到适当的颗粒。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将金银花药材投入提取机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0-30mpa,萃取温度35-45度,萃取时间0.5-1.5小时,co2的流量25-4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

2)将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3%-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20℃至-6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50℃至-15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

将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05%-0.3%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35-45度,二区温度设定30-40度,三区温度设定20-30度,冷凝温度设定20-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

其中,金银花和淀粉的重量比例为金银花100-200重量份、淀粉15-30重量份。

优选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如下: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

最优选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金银花药材投入提取机组,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3%-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5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0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

另一最优选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金银花药材投入提取机组,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将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15%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0度,二区温度设定38度,三区温度设定20-30度,冷凝温度设定20-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经过筛选获得的,筛选过程如下:

金银花100-200重量份采用超声逆流提取技术。根据检测结果(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金银花提取物的检测方法),进行实验筛选。见表1

步骤1的提取进行工艺优化,采用超声波逆流提取技术。以绿原酸转移率为考察指标按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含量转移率为参考指标,进行工艺优化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1、表2、表3.

表1影响金银花提取物提取的4因素3水平表

表2关于提取因素筛选的正交实验表

表3影响含量提取转移率的因素的方差分析

(f临界值大于19,有显著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萃取压力是最显著的因素,其次是萃取温度。结合能耗最优的要求,因此采用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为最佳提取工艺。

为了提高金银花提取物的单位含量,降低含量降解率,根据实验参数,优化相应的参数。

其优选过程如下:

由于金银花提取物为金银花清膏加淀粉混合干燥而成,绿原酸半水合物为针状结晶(水)。110℃变为无水化合物,熔点208℃,[α]24d-35.2℃(c=2.8)。25℃水中溶解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醋酸乙酯,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形成的酯,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由于绿原酸的特殊结构,导致绿原酸本身的不稳定性。

针对这一情况,从步骤2开展,用两种方法分别制备金银花提取物。

方法一: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3%-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20℃至-6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50℃至-15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方法二: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05%-0.3%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35-45度,二区温度设定30-40度,三区温度设定20-30度,冷凝温度设定20-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分别按方法一、方法二分别对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样品进行高温高湿实验(实验设计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在实验的第10天收集实验样品,并检测实验数据。以绿原酸含量下降率为参考指标进行工艺优化。见表4。

表4工艺效果考察表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方案一和方案二共10组实验数据中绿原酸含量下降率数据均低于5%,因此两种方案在上述工艺参数范围内均可行。

方案一的最佳参数为: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3%-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5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0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

方案二的最佳参数为: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15%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0度,二区温度设定38度,三区温度设定20-30度,冷凝温度设定20-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

因此优选的最佳工艺为:

金银花100-20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3%-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5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0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或者先将适量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15%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0度,二区温度设定38度,三区温度设定20-30度,冷凝温度设定20-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

选取最佳工艺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成银黄颗粒成品,

银黄颗粒的制备:

取金银花提取物100g,黄芩提取物40g,加蔗糖800g与淀粉适量,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制成looog;或加糊精与蛋白糖(或甜菊素乙醇溶液)适量,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制成looog。

进行加速稳定性考察,考察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第0个月,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取样一次,进行检测。如表5

表5方案的加速稳定性数据

从上述所有数据分析得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样品比标准工艺的绿原酸的稳定性好,所得产品抗引湿能力强、稳定性强,疗效稳定;整体工艺易于操作,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好的体现本发明的先进性,本发明采用对比研究的形式,与其它金银花提取物样品进行对比研究。见表6。

表6对比实验情况

从上述所有数据分析得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样品比标准工艺的稳定性好,所得产品抗引湿能力强、稳定性强,疗效稳定;整体工艺易于操作,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2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16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5%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5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0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2: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3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18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15%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0度,二区温度设定38度,三区温度设定22度,冷凝温度设定24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3: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0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20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7%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30℃,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20℃,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4: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5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25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08%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25℃,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35℃,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5: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20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25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混匀,加热熔融,加0.1%的氯化钠,混匀。采用超低温冷冻机迅速冷却至-48℃,充分固化干燥,再经超低温冷冻粉碎机,工作温度控制在-145℃,粉碎成80目的粉末,制成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6: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1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19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1%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1度,二区温度设定39度,三区温度设定23度,冷凝温度设定25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7: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9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30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24%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44度,二区温度设定37度,三区温度设定28度,冷凝温度设定21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实施例8:一种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金银花150重量份,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度,萃取时间0.5小时,co2的流量25公斤/小时,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先将24份淀粉溶解在金银花清膏中,搅拌均匀,再加0.29%的维生素c,混匀,经超低温真空带式干燥机,一区温度设定37度,二区温度设定32度,三区温度设定28度,冷凝温度设定23度,粉碎筛网目数80目,即得金银花提取物样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