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8174发布日期:2020-03-17 15: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产科助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背景技术: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妇产科医生在为产妇实行自然分娩时,当婴儿的头部漏出时,为了防止婴儿出现窒息的状况,医生通常用双手拖住婴儿头部,配合产妇将婴儿拖出子宫。可见,为顺利实现分娩,自然分娩过程中往往需要产妇和医护人员协同工作。

在协助产妇分娩时,无论是采用助力钳还是抬头吸引器对婴儿进行辅助接生,都需要将产妇置于适宜位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婴儿头部漏出子宫时通过相应器械协助婴儿娩出。普通的产床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自然分娩时,产妇要经历很大的痛苦,对于产妇上半身而言,无法针对产妇的背部进行适应性支撑;对于产妇下半身而言,无法对产妇的腿部进行适应性支撑,从而给产妇的分娩过程带来不适,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根据产妇身体状况、以及医护人员协助分娩工作的需要,可进行适应性调整的产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包括支架、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底端,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承重板,所述第二承重板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卡框,所述支架后端固定连接有同第一卡框匹配的第一卡杆,所述第三承重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卡框,所述支架前端固定连接有同第二卡框匹配的第二卡杆;所述支架侧壁转动连接有承重架,所述承重架上滑动伸缩连接有托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第三承重板均包括框体、软垫,所述第一承重板上的框体固定连接在支架的顶部,所述软垫固定连接在框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框和第二卡框均包括连杆、卡板,所述连杆与卡板组合成框体结构,所述卡板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卡槽,且所述卡槽分别与第一卡杆、第二卡杆匹配。

优选的,所述支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承重架转动连接在轴承座内。

优选的,所述承重架远离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盘,所述伸缩盘远离伸缩套的一端与托架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伸缩盘与伸缩套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鹅颈管、腿托、脚托,所述鹅颈管固定连接在伸缩盘上,所述鹅颈管远离伸缩盘的一端与腿托转动相连,所述脚托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腿托下方。

优选的,所述腿托侧壁固定连接有球套,所述鹅颈管远离伸缩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合在球套内部的活动球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通过在第一承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在第一承重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承重板,当产妇需要躺在产床上进行相应的检测时,为满足产妇身体需要,可利用第二承重板沿着第一承重板转动,实现对第二承重板同第一承重板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并利用第一卡框同第一卡杆配合,实现对第二承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以实现对产妇背部进行有效支撑;同时,当需要对第三承重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利用第三承重板相对于第一承重板转动,并通过第二卡框同第二卡杆的卡合,实现对第三承重板的固定,以实现对产妇腿部进行有效支撑。当需要医护人员协助产妇娩出婴儿时,旋转承重架置于适宜位置,并将产妇双腿置于托架上,不仅有利于实现产妇双腿张开,方便医护人员协助分娩作业,同时托架的存在有利于为产妇提供支撑。

2、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第三承重板均包括框体、软垫,第一承重板上的框体固定连接在支架的顶部,软垫固定连接在框体内,软垫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对产妇支撑的舒适性。

3、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第一卡框和第二卡框均包括连杆、卡板,连杆与卡板组合成框体结构,卡板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卡槽,且卡槽分别与第一卡杆、第二卡杆匹配,通过在卡板上开设有卡槽,在需要将第二承重板同第一承重板的位置固定时,利用卡槽同第一卡杆的匹配,将第一卡框固定在支架后端侧壁;同理,在需要将第三承重板同第一承重板的位置固定时,利用卡槽同第二卡杆的匹配,将第二卡框固定在支架前端侧壁。

4、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通过在支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承重架转动连接在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存在便于对承重架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宜产妇身体状况、或医护人员助产的需要。

5、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通过在承重架远离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伸缩套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盘,伸缩盘远离伸缩套的一端与托架转动相连,伸缩盘与伸缩套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在将产妇腿部置于托架上时,带动伸缩盘在伸缩套内移动,缓冲弹簧的存在有利于提供缓冲。

6、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托架包括鹅颈管、腿托、脚托,鹅颈管固定连接在伸缩盘上,鹅颈管远离伸缩盘的一端与腿托转动相连,脚托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腿托下方,将产妇腿部置于腿托上,将产妇脚部置于脚托上,腿托和脚托的存在有利于对产妇腿部进行有效支撑,鹅颈管的存在有利于在分娩过程中适应产妇的腿部活动。

7、该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腿托侧壁固定连接有球套,鹅颈管远离伸缩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合在球套内部的活动球体,利用活动球转动卡合在球套内部,从而实现腿托相对于鹅颈管转动,以适应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腿部活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产妇身体状况、以及医护人员分娩的需要对产床的支撑状态进行调整,从而为产妇提供有效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支架、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第三承重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承重架、托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稳定杆;3、第一承重板;4、第二承重板;5、第三承重板;6、第一卡框;7、第一卡杆;8、第二卡框;9、第二卡杆;10、承重架;11、托架;12、框体;13、软垫;14、连杆;15、卡板;16、卡槽;17、轴承座;18、伸缩套;19、伸缩盘;20、缓冲弹簧;21、鹅颈管;22、腿托;23、脚托;24、球套;25、活动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8,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包括支架1、稳定杆2,稳定杆2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底端,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板3,第一承重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4,第一承重板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承重板5,第二承重板4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卡框6,支架1后端固定连接有同第一卡框6匹配的第一卡杆7,第三承重板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卡框8,支架1前端固定连接有同第二卡框8匹配的第二卡杆9;支架1侧壁转动连接有承重架10,承重架10上滑动伸缩连接有托架11,通过在第一承重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4,在第一承重板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承重板5,当产妇需要躺在产床上进行相应的检测时,为满足产妇身体需要,可利用第二承重板4沿着第一承重板3转动,实现对第二承重板4同第一承重板3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并利用第一卡框6同第一卡杆7配合,实现对第二承重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以实现对产妇背部进行有效支撑;同时,当需要对第三承重板5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利用第三承重板5相对于第一承重板3转动,并通过第二卡框8同第二卡杆9的卡合,实现对第三承重板5的固定,以实现对产妇腿部进行有效支撑。当需要医护人员协助产妇娩出婴儿时,旋转承重架10置于适宜位置,并将产妇双腿置于托架11上,不仅有利于实现产妇双腿张开,方便医护人员协助分娩作业,同时托架11的存在有利于为产妇提供支撑。

第一承重板3、第二承重板4、第三承重板5均包括框体12、软垫13,第一承重板3上的框体12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顶部,软垫13固定连接在框体12内,软垫13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对产妇支撑的舒适性。

第一卡框6和第二卡框8均包括连杆14、卡板15,连杆14与卡板15组合成框体结构,卡板15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卡槽16,且卡槽16分别与第一卡杆7、第二卡杆9匹配,通过在卡板15上开设有卡槽16,在需要将第二承重板4同第一承重板3的位置固定时,利用卡槽16同第一卡杆7的匹配,将第一卡框6固定在支架1后端侧壁;同理,在需要将第三承重板5同第一承重板3的位置固定时,利用卡槽16同第二卡杆9的匹配,将第二卡框8固定在支架1前端侧壁。

支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7,承重架10转动连接在轴承座17内,轴承座17的存在便于对承重架1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宜产妇身体状况、或医护人员助产的需要。

承重架10远离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18,伸缩套18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盘19,伸缩盘19远离伸缩套18的一端与托架11转动相连;

伸缩盘19与伸缩套18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在将产妇腿部置于托架11上时,带动伸缩盘19在伸缩套18内移动,缓冲弹簧20的存在有利于提供缓冲。

托架11包括鹅颈管21、腿托22、脚托23,鹅颈管21固定连接在伸缩盘19上,鹅颈管21远离伸缩盘19的一端与腿托22转动相连,脚托23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腿托22下方,将产妇腿部置于腿托22上,将产妇脚部置于脚托23上,腿托22和脚托23的存在有利于对产妇腿部进行有效支撑,鹅颈管21的存在有利于在分娩过程中适应产妇的腿部活动。

腿托22侧壁固定连接有球套24,鹅颈管21远离伸缩盘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合在球套24内部的活动球体25,利用活动球体25转动卡合在球套24内部,从而实现腿托22相对于鹅颈管21转动,以适应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腿部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