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5046发布日期:2020-06-12 16:5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引起人类疾病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半数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白血病病毒、人(禽)流感病毒、乙型肝炎、埃博拉病毒、宫颈癌的乳头状病毒等,但病毒性疾病很难治,其传播快、死亡率高,某些病毒还引起全世界的流行,比如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

但由于病毒具有变异性和识别耐药性,而西药及生物制剂无法适应病毒的变异和识别,因此人类在识别病毒、寻找杀死病毒的物质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中药通过大量实验室筛选,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草药及提取物,并在实验动物中也证明其抗病毒作用,这其中包含了大黄来源的大黄素。

然而大黄素为蒽醌类化合物,其溶解性很差,几乎不溶于水,仅溶于碱和一些有机溶剂,而且稳定性差,容易氧化变质,因此专利申请cn106727482a和cn109528703a中均对大黄素进行了结构修饰,修饰后的大黄素虽在溶解性上有了大幅提升,但其稳定性却没有随之提升,而且在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时,单一组分能够发挥的病毒抑制作用也极为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该抗病毒复方组合物为多组份复方制剂,其本身在无副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多组份的协同效应可适应于病毒的变异性,且在抗病毒方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毒抗病毒组合物在抗hiv病毒和sars病毒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由至少一种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7-110g、至少一种补气养血类成分5-60g和至少一种补肾助阳类成分3-85g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选自金银花、龙芽草、甘草、天花粉、板蓝根、鱼腥草、连翘和大黄蒽醌类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补气养血类成分选自大栆、黄芪、黄精、白术、党参和当归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补肾助阳类成分选自仙灵脾、刺五加、山药、枸杞、巴哉天、杜仲、肉苁蓉和柴胡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物由肉苁蓉4-20、大黄蒽醌类提取物3-30、鱼腥草5-35、板蓝根5-30、柴胡2-20、党参5-30当归3-25、甘草1-15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物由黄精5-35、杜仲4-20、大黄蒽醌类提取物3-30、金银花5-35、甘草1-15、天花粉5-30、巴哉天4-25组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病毒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由至少一种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7-110g、至少一种补气养血类成分5-60g、至少一种补肾助阳类成分3-85g和至少一种宣肺止咳类成分7-75g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宣肺止咳类成分选自桔梗、沙参、贝母、红景天和麦冬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物由大黄蒽醌类提取物3-30g、龙芽草10-60g、红景天3-25g、黄芪10-30g和仙灵脾3-30g、麦冬5-30、贝母2-20、大栆5-30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物由大黄蒽醌类提取物3-30、连翘4-30、桔梗2-20刺五加5-30、山药10-40、枸杞5-25、沙参5-30、白术5-25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大黄蒽醌类提取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抗病毒复方组合物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按量称取各组分,去杂质、清洗、晒干后,与8-20倍重量的纯净水在容器内浸泡0.5-3天;

将浸泡液同时放入容器内先武火煮开,然后文火保持30-600分钟,随后将所得液过滤,并浓缩成稠膏;

将稠膏或将稠膏干燥、粉碎后与大黄蒽醌类提取物混合,再配入适量医用辅料即可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任何剂型。

作为优选,该剂型可为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等等。

作为优选,所述抗病毒复方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给药量为0.1-2g/kg/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抗病毒组合物为多组份复方制剂,制剂中所有原料的安全性均已记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中,且该复方制剂搭配科学、合理,在本身无副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多组份的协同效应可适应于病毒的变异性,且经过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证明,不但其在抗病毒方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缩短疗程的功效。进一步,该复方制剂可在简易改变剂型工艺的前提下制成各种剂型,例如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等,可方便各种情况下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病毒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该组合物由至少一种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7-110g、至少一种补气养血类成分5-60g和至少一种补肾助阳类成分3-85g组成。

其中,所述抗菌消炎类成分选自金银花、龙芽草、甘草、天花粉、板蓝根、鱼腥草、连翘和大黄蒽醌类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补气养血类成分选自大栆、黄芪、黄精、白术、党参和当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补肾助阳类成分选自仙灵脾、刺五加、山药、枸杞、巴哉天、杜仲、肉苁蓉和柴胡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病毒组合物在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中的应用,该组合物由至少一种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7-110g、至少一种补气养血类成分5-60g、至少一种补肾助阳类成分3-85g和至少一种宣肺止咳类成分7-75g组成。

其中,所述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选自金银花、龙芽草、甘草、天花粉、板蓝根、鱼腥草、连翘和大黄蒽醌类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补气养血类成分选自大栆、黄芪、黄精、白术、党参和当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补肾助阳类成分选自仙灵脾、刺五加、山药、枸杞、巴哉天、杜仲、肉苁蓉和柴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宣肺止咳类成分选自桔梗、沙参、贝母、红景天和麦冬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配方中的各原料功效如下:

大黄[性味与归经]苦,寒、无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龙芽草[性味]平、辛涩,凉、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补虚活血。治尿路感染,白带,痢疾,病后体虚,扭、挫伤。

红景天[性味与归经]平、甘、涩、无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等。

黄芪[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微温、无毒;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仙灵脾[性味与归经]辛、温、无毒、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袪风湿,镇咳袪痰、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

刺五加[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无毒;归脾、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能够治疗脾肺气虚证、肾虚腰、膝酸痛证、心脾不足、失眠、健忘证。

大栆[性味与归经]甘,温、无毒。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沙参[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性微寒、无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连翘[性味与归经]微寒,味苦、无毒。归:肺经、心经、小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桔梗[性味与归经]苦、辛,平、无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既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又兼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及肺痈吐脓。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山药[性味与归经]味甘,平、无毒。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枸杞[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无毒。归:肝经、肾经。[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白术[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苦、无毒。归:脾经、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金银花[性味与归经]性寒,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巴哉天[性味与归经]性微温,味甘、辛。归:肾经、肝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甘草[性味与归经]性甘、平,入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天花粉[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板蓝根[性味与归经]苦,寒。归经: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鱼腥草[性味与归经]辛,微寒,无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肉苁蓉[性味与归经]甘、咸,温、无毒。归经:归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党参[性味与归经]甘,平、无毒。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当归[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经: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杜仲[性味与归经]甘,温、无毒。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上述配方中,解毒抗菌消炎类成分为君药,具有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为解多种毒之要药,补气养血类成分及补肾助阳类成分为臣药,搭配君药同时起到补气固表、托毒排脓之功效,此外还可协助机体促进造血功能、提升免疫功能。各组分配合使用起到清热解毒、托毒排毒、同时促进造血功能、提升免疫功能之功效。根据病患轻重情况,还可搭配宣肺止咳类成分,以缓解对机体的损伤,尤其是可加强对肺部的保护。各成分中所列举的可行性成分具有相类似的药用作用,仅在药效强度上略有差异,医生可根据病患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所提供的抗病毒组合物的原材料均已记载于国家标准,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基于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检测,可证明利用基于该抗病毒复方组合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治疗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具有理论基础,并且还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在所提供的抗病毒组合物中,所使用的大黄蒽醌类提取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中的至少一种,且大黄蒽醌类提取物既可为大黄蒽醌类提取流浸膏,也可为大黄蒽醌类提取浸膏干燥后的粉碎体,亦可为由粉碎提进一步制成的颗粒。

此外,对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原料和提取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原理为:先用稀硫酸溶液把蒽醌苷水解为苷元,利用游离蒽醌可溶于热氯仿/乙醚的性质,用热氯仿/乙醚将其提取出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原理,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且条件参数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应性调整。对此,关于提取方法并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只要能够获得大黄蒽醌类提取浸膏或其颗粒即可。

基于上述原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有的提取方法,具体步骤为:1)将大黄药材切片剪碎,粉碎得到大黄粗粉,经80目筛子得到大黄细粉;2)取大黄粉20g,加20%h2so4200ml,在70℃水浴上加热3-4小时;3)抽滤,滤饼水洗至中性后,于70℃左右干燥,研成粉末;4)圆底烧瓶内的抽提剂受热挥发,蒸气经导气管向上,在冷凝管中冷却为液体,滴入装有样品滤纸筒的管中,使样品浸在纯净的抽提剂中;待提取物质逐渐从样品中溶解到抽提剂中;当样品管中的抽提剂液面逐渐上升到与回流管上端齐平时,在虹吸作用下,携带所提取的物质一同从侧面的虹吸管流入烧瓶中即完成一轮循环;滤饼经干燥后,置索氏提取器中以乙醚约150ml回流提取3-4小时,得乙醚提取液,除去溶剂后置于室温下挥发,得到大黄蒽醌类提取浸膏。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具有有效的抗hiv病毒、sars病毒和白血病病毒的作用,本发明以由大黄蒽醌类提取物3-30g、龙芽草10-60g、红景天3-25g、黄芪10-30g和仙灵脾3-30g、麦冬5-30、贝母2-20、大栆5-30组成的抗病毒复合组合物为例进行下述药物药效学试验和毒性试验,以说明该抗病毒复方组合物本身无毒副作用,但对抗hiv病毒、l6565mlv白血病病毒和sars病毒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这些病毒都属于没有细胞结构的rna病毒,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寄生通过复制繁殖,因此本发明的提供的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可有效通过阻止病毒与细胞膜受体结合,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来抑制病毒,而非直接杀死病毒,从而具有显著的广谱抑制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本发明发明构思的其他方剂的药理药效与下述实验的效果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可理解为作用效果相同或几近相似,因此其余实验不再重复。

1、药理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包含体外细胞内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实验两部分。

1.1体外细胞内实验

体外细胞内实验观察的是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tc740细胞作为靶细胞,以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治疗指数(ti)等作为客观指标进行观察。

在进行在体外(细胞内)实验时,本发明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

1.1.1在靶细胞tc740正常生长的细胞里加入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攻击90分钟后,再加入不同剂量的抗病毒复方组合物,观察该提取物对hiv的抑制效果,观察显示,随着该提取物浓度的增加hiv载量明显下降,数据见表1,显示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表1该提取物体外抗hiv作用

通过统计学计算,该抗病毒复方组合物对hi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6mg/ml,治疗指数(ti)为43.8。结果证明该提取物对hi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显示出量效关系,随着该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随之增加。

1.1.2在靶细胞tc740正常生长的细胞里先加抗病毒复方组合物,然后加l6565mlv进行攻击,观察显示细胞明显受到保护,只有极少数约3%-5%左右出现cpe,而病毒载量随之下降。由此可说明,抗病毒复方组合物不仅对hiv有效,此外对白血病病毒也有着很强的预防作用,数据见表2。

表2该提取物对tc740细胞的毒性作用

1.2体内药效学

本实施例采用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来代替hiv,用balb/c小鼠作为mlv的感染对象制模,然后用药物在小鼠体内进行hiv研究。为了观察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作用,本实施例设计了给药对照组(其中又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感染对照组。以脾指数,血液指标、小鼠的行为、mlv的核酸含量为观察指标。

统计学结果显示出,给药实验组的脾指数、血液指标与病毒感染组有差异,其中给药实验组中药物剂量为10mg和15mg的二组与病毒感染组有显著差异(lp<0.01)。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体内l6565mlv核酸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剂量药物下扩增的l6565mlvriva目的基因与β-actin吸收面积的比值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缩小,说明药物剂量增大时病毒繁殖减弱,也充分证明了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感染对照组的比较,15mg剂量给药实验组的比值只有(0.88)明显低于感染组(2.58),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1.3药理学实验

在体外研究药物抗hiv作用时,为了探讨药理学及靶点,在给药实验组中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组,即在tc740细胞正常生长后,加上不同剂量的药物,然后再加l6565mlv观察药物抗hiv的效果,并与其他组别进行比较。

基于该特别组的观察显示,在加入药物后细胞明显受到保护,只有少数细胞受到攻击而出现cpe。这种现象与给药实验组中先让hiv对细胞攻击90分钟后再加药一致。这个事实说明药物对hiv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能药物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发挥其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二是可能药物具有阻止hiv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功能,致使hiv无法与细胞膜融合,因而细胞未受攻击。随后研究证明,药物发生作用的靶点在抑制hiv的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在细胞上吸附、直接参与阻止hiv-gp120结合点等作用来实现抑制hiv。在普通药理学研究中,通过药物对小鼠的作用,结果显示药物对鼠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均无有害作用。

2、毒理学研究

本实施例基于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三方面对所提供的大黄复方组合物的安全性进行说明。

2.1细胞毒性

本实施例作用细胞为培养基靶细胞tc740,药物浓度最小为25mg/ml,最大为1600mg/ml,结果显示出不同的药量对tc740毒性不同,其规律为细胞存活率与药物浓度成反比(见表7)。通过mtt法检测和统计学计算,药物的tc50为332.8mg/ml。

表7药物tc740细胞毒性作用

2.2急性毒性研究

本实施例所用的动物为大白鼠,体重在100-120g之间,雌雄各半。将72只大白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6组药物剂量分别为每公斤体重17000mg、25000mg、35000mg、50000mg、70000mg、105000mg,每天灌胃一次,连续10天。通过观察证实,25000mg/kg组动物未发现死亡,通过统计学计算,药物ld50为77964.3567mg/kg。

2.3长期性毒性研究

本实施例用大白鼠101只,体重在110-120g之间,雌50雄51,随机分成4组,其中三个实验组(每组25只),一个对照组(对照组26只)。药物剂量分别为:大剂量组0.92g/kg/d、中剂量组0.31g/kg/d、小剂量组0.15g/kg/d,上述剂量相当于人用药量的80倍、40倍、20倍,给药方法为灌胃。

实验观察内容包括动物行为表现、食量、毛发、排泄物、血液指标、血液生物指标、死亡率。病理检查包括心、肝、胃、肾、肺、脑、睾丸、子宫等脏器。病理观察重点是大鼠标本的变化及镜下变化。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显示,大鼠在灌胃12周中没有死亡,行为均正常,粪便呈黄褐色,性状无异常,尿液各项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各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病理解剖方面,如表8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脏器、体重指标无显著差异性。各脏器的病变例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发生病变的有16只,对照组有5只,前者发生率为19.93%,后者为19%,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病变性质方面多数是轻微的细胞变性病变,也出现了如肺毛细血管扩张、肺泡间隔增厚、脑有出血点和胶质细胞增生(仅一只动物)、肾皮质有出血、胃有浅表性炎症出现。特殊病变是一个大鼠发现肝囊肿。上述病变均为较轻的病理改变,而细胞变性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因此,两组病变性质均较轻,二者之间发生病变例数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动物各脏器病变发生率也很低,说明药物在安全剂量内没有表现出长期毒性。

表8两组动物各脏器病变发生率

如表8结果所见,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总病变比例均在20%以内。实验组的总异常率为19.93%,对照组为19%,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从具体的病变性质看,这些病变均是轻微的变化,有些是可逆性病变(如肝细胞的变性),且在实验前我们也检查了一些动物,发现也有类似变化,这充分说明这些变化应该与服用药物无关。从病变器官看,实验组只有肺和胃病变出现概率稍高(6.6%),但不超过10%,且心、睾丸、卵巢均无病变出现,这充分说明药物长期服用对大鼠没有影响,也未对器官造成损伤。肝的病变比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和3.8%,此比例是较低的。从病变性质看两组动物最重的病变均为肝细胞颗粒状变。在病理上肝的颗粒状病变属可逆性,病变是一种比较轻微的病变,而且我们在实验前曾解剖了十只正常大鼠也发现类似病变。肺的病变比例为6.6%,病变的类型主要是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有极少数间质出血,这些病变一来是比例低,二来是病变也比较轻。肺的病变很可能是在处死动物时人为造成的。关于胃的病变,其一比例较小,其二是出现慢性浅表性炎症的表现,其实小鼠的胃的炎症是比较常见的。因其对食物的咀嚼不够而增加胃的刺激容易引起炎症。因此,上述病变均无理由认为是药物引起的,故而药物对小鼠具有安全性。

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大黄复方组合物对hiv、sars等病毒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并且,该大黄复方组合物中所有原料的安全性均已记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中,其搭配科学、合理,在毒理学证明药物本身无副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多组份的协同效应可适应于病毒的变异性,且经过药效学实验证明,其在抗病毒方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该大黄复方组合物可在简易改变剂型工艺的前提下制成各种剂型,例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可方便各种情况下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