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56917发布日期:2020-10-31 09:5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产品,例如血管支架、体外血液循环泵、静脉留置管、人工血管等,在临床上应用时很容易激发血液凝集机制并形成血栓,严重影响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开发简易、高效的医用材料表面肝素涂层技术,促进医用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产品血栓的发生,从而保障治疗效果。目前,医用材料的肝素抗凝涂层技术,正在得到越发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现有技术o.larm等报道了对材料表面进行强酸氧化,形成可进行接枝的活性基团,并通过多步处理最终将肝素分子以共价键形式接枝到材料表面上去。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抗凝活性、长期稳定性等都比较良好的肝素涂层方法。

但是,现有的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存在着医用材料处理不干净容易影响涂层的粘合度,加工工艺流程繁琐和医用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存在着医用材料处理不干净容易影响涂层的粘合度,加工工艺流程繁琐和医用效果差的问题,一种医用材料的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医用材料准备,准备医用材料,根据医用需求进行准备原材料,并通过医用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制备医用材料,并将加工制备的医用材料置于消毒室内进行消毒杀菌操作,再通过冷藏室进行冷藏储存,对医用材料进行打标,视检,备用;

步骤二:抗凝血涂层制备,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配置mes缓冲液;

第二步:配置溶液,配制透明质酸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25mg/ml,再进行配制水蛭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15mg/ml,再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溶液;

第三步:混合溶液处理,将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均匀混合,使得水蛭素与透明质酸钠共价交联,再通过mes缓冲液与加入交联剂的混合液混合制备形成抗凝血涂层;

步骤三:医用材料表面清理,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医用材料处理,将冷藏的医用材料取出,并置于室温下进行静置,去除冷凝物,并进行去除杂质以及灰尘,通过医用消毒液进行冲洗医用材料,再进行通风晾干,备用;

第二步:医用材料视检准备,将处理好的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者缺损,将不合格的医用材料去除,并将合格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架上进行暂存,视检后通过手摸,检查医用材料表面情况,去除多余凸起或者毛刺,最后进行二次视检,完成后,储存,备用;

步骤四:医用材料抗凝血涂层处理,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抗凝血涂层搅拌,对制备的抗凝血层进行搅拌,并通过搅拌杆进行搅拌,再通过过滤筛进行过滤,通过浸没缸进行收集,置于室温下,去除杂质,备用;

第二步:医用材料浸涂,将医用材料浸没置于浸没缸内,确定浸没时间,可进行一次浸没三块以上,并间隔间距,取出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收集滴落抗凝血涂层液,可根据视检情况进行二次浸没工作;

第三步:医用材料制备后晾晒静置,将浸没后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进行晾晒,置于密封透明防尘玻璃箱内,并通过自然晾晒方式进行处理医用材料;

步骤五: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制备检测,将制备合格的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进行检查材料加工情况,合格后,置于消毒箱内进行储存消毒,并进行二次视检,合格后,封存贴标即可;

步骤六:医用使用,根据医用需求进行使用该材料即可。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消毒杀菌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二步中的水蛭素与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例为1:1至1:10。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的室温温度设置为20-25℃,所述的静置时间设置为20-30min。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的医用消毒液采用酒精含量为75%的消毒液。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的搅拌反应温度设置为55-65℃,搅拌反应时间设置为5-7小时。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的第二步中的间隔间距采用2-4mm。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的第二步中的浸没时间设置为15-20min。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的第三步中的晾晒静置时间设置为25-35min。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用材料,所述医用材料的表面具有抗凝血涂层,所述抗凝血涂层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一种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增加医用材料处理工序,可保证医用材料干净性,进而保证涂层涂刷粘合度,同时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制备的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可保证医用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抗凝血涂层材料,抗凝血活性较高,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生物相容性好,且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生产;本发明通过将分子量较小、抗凝血效果稳定的抗凝血因子水蛭素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透明质酸钠凝胶网络共价结合,由此解决目前抗凝血涂层材料抗凝血效果不稳定或者不长久、生物相容性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材料及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抗凝血涂层制备的流程图。

图3是医用材料表面清理的流程图。

图4是医用材料抗凝血涂层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如附图1所示

一种医用材料的在其表面制备抗凝血涂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医用材料准备,准备医用材料,根据医用需求进行准备原材料,并通过医用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制备医用材料,并将加工制备的医用材料置于消毒室内进行消毒杀菌操作,再通过冷藏室进行冷藏储存,对医用材料进行打标,视检,备用;

s102:抗凝血涂层制备,如附图2所示,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201:配置mes缓冲液;

s202:配置溶液,配制透明质酸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25mg/ml,再进行配制水蛭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15mg/ml,再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溶液;

s203:混合溶液处理,将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均匀混合,使得水蛭素与透明质酸钠共价交联,再通过mes缓冲液与加入交联剂的混合液混合制备形成抗凝血涂层;

s103:医用材料表面清理,如附图3所示,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301:医用材料处理,将冷藏的医用材料取出,并置于室温下进行静置,去除冷凝物,并进行去除杂质以及灰尘,通过医用消毒液进行冲洗医用材料,再进行通风晾干,备用;

s302:医用材料视检准备,将处理好的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者缺损,将不合格的医用材料去除,并将合格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架上进行暂存,视检后通过手摸,检查医用材料表面情况,去除多余凸起或者毛刺,最后进行二次视检,完成后,储存,备用;

s104:医用材料抗凝血涂层处理,如附图4所示,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401:抗凝血涂层搅拌,对制备的抗凝血层进行搅拌,并通过搅拌杆进行搅拌,再通过过滤筛进行过滤,通过浸没缸进行收集,置于室温下,去除杂质,备用;

s402:医用材料浸涂,将医用材料浸没置于浸没缸内,确定浸没时间,可进行一次浸没三块以上,并间隔间距,取出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收集滴落抗凝血涂层液,可根据视检情况进行二次浸没工作;

s403:医用材料制备后晾晒静置,将浸没后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进行晾晒,置于密封透明防尘玻璃箱内,并通过自然晾晒方式进行处理医用材料;

s105: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制备检测,将制备合格的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进行检查材料加工情况,合格后,置于消毒箱内进行储存消毒,并进行二次视检,合格后,封存贴标即可;

s106:医用使用,根据医用需求进行使用该材料即可。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消毒杀菌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

优选地,在s102中,所述的s202中的水蛭素与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例为1:1至1:10。

优选地,在s103中,所述的s301中的室温温度设置为20-25℃,所述的静置时间设置为20-30min。

优选地,在s103中,所述的s301中的医用消毒液采用酒精含量为75%的消毒液。

优选地,在s104中,所述的s401中的搅拌反应温度设置为55-65℃,搅拌反应时间设置为5-7小时。

优选地,在s104中,所述的s402中的间隔间距采用2-4mm。

优选地,在s104中,所述的s402中的浸没时间设置为15-20min。

优选地,在s104中,所述的s403中的晾晒静置时间设置为25-35min。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用材料,所述医用材料的表面具有抗凝血涂层,所述抗凝血涂层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形成。

具体实施实例

1、医用材料准备,准备医用材料,根据医用需求进行准备原材料,并通过医用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制备医用材料,并将加工制备的医用材料置于消毒室内进行消毒杀菌操作,再通过冷藏室进行冷藏储存,对医用材料进行打标,视检,备用;

2、抗凝血涂层制备,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配置mes缓冲液;

第二步:配置溶液,配制透明质酸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25mg/ml,再进行配制水蛭素溶液,其浓度为2mg/ml至15mg/ml,再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溶液;

第三步:混合溶液处理,将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均匀混合,使得水蛭素与透明质酸钠共价交联,再通过mes缓冲液与加入交联剂的混合液混合制备形成抗凝血涂层;

3、医用材料表面清理,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医用材料处理,将冷藏的医用材料取出,并置于室温下进行静置,去除冷凝物,并进行去除杂质以及灰尘,通过医用消毒液进行冲洗医用材料,再进行通风晾干,备用;

第二步:医用材料视检准备,将处理好的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者缺损,将不合格的医用材料去除,并将合格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架上进行暂存,视检后通过手摸,检查医用材料表面情况,去除多余凸起或者毛刺,最后进行二次视检,完成后,储存,备用;

4、医用材料抗凝血涂层处理,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抗凝血涂层搅拌,对制备的抗凝血层进行搅拌,并通过搅拌杆进行搅拌,再通过过滤筛进行过滤,通过浸没缸进行收集,置于室温下,去除杂质,备用;

第二步:医用材料浸涂,将医用材料浸没置于浸没缸内,确定浸没时间,可进行一次浸没三块以上,并间隔间距,取出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收集滴落抗凝血涂层液,可根据视检情况进行二次浸没工作;

第三步:医用材料制备后晾晒静置,将浸没后的医用材料置于不锈钢支架上进行晾晒,置于密封透明防尘玻璃箱内,并通过自然晾晒方式进行处理医用材料;

5、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制备检测,将制备合格的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通过人工视检进行检查材料加工情况,合格后,置于消毒箱内进行储存消毒,并进行二次视检,合格后,封存贴标即可;

6、医用使用,根据医用需求进行使用该材料即可。

本发明增加医用材料处理工序,可保证医用材料干净性,进而保证涂层涂刷粘合度,同时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制备的抗凝血涂层医用材料可保证医用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抗凝血涂层材料,抗凝血活性较高,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生物相容性好,且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生产。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