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司机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5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摩托车司机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减震管道的摩托车司机用防护服。压缩气体可充入该管道,并使其膨胀。
在DE81/00181号PCT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司机的防护服。该防护服上有一个快速打开接头,接头安装在一个通路的中间位置。所述通路将防护服的减震管道与包括压缩气体存储器或压缩气体发生器的安全系统相连。于是,在诸如发生事故一类紧急状态下,减震管道中充满压缩气体,然后,所述快速打开接头被打开,从而使减震管道与安全系统脱开。然而,这种快速打开接头的结构很复杂,不仅如此,通路中或用于使通路与减震管道连接的连接回路中还须安装检压阀,以防通路与快速打开接头脱开后,压缩气体从减震管道中泄出。此外,压缩气体发生器中还须有用于启动的化学混合物及用于冷却燃烧气体的金属网,结果使整个结构十分复杂,同时,也使其使用后的更换元件的费用昂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防护服的上述缺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压缩气胀式摩托车司机用减震防护服,其中,与摩托车固接的触发装置和与防护服固接的压缩气体的储、放装置之间,通过一个简单的接头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并且,压缩气体的储、放装置诸如压缩气体容器和排放器,气体调节器以及启动装置都设计得极其紧凑,使其可装入一个袋中。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压缩气胀式摩托车司机用减震防护服,其中,压缩气体的储、放装置结构非常简单,在重复使用时更换零件也很简便。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压缩气胀式摩托车司机用减震防护服,其中,具有用于控制气流的气体调节阀,它使气体能平缓地充入减震管道。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压缩气胀式摩托车司机用减震防护服,其中,有一组压缩气体存、放装置相继地工作,同时也简化了触发装置的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防护服包括一个减震管道,其结构应保证,当身着防护服的司机离开摩托车一预定距离时,所储存的压缩气体立即充入减震管道,所述减震管道同时膨胀,此外,还有一个气体调节器通过一个或多个气体通道与所述减震管道直接相连;一个或多个压缩气体储、放装置与所述气体调节器相连并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及通过电启动方式迅速排放压缩气;一个启动控制器与所述储、放装置电连接;以及一个装在固接于摩托车的触发装置与所述启动控制装置之间的并使二者电连通的接头,该接头在张力超过预定值时脱开,从而在检测到司机与摩托车达到一定距离时,使压缩气体排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的优点将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清楚地阐明。实施例所参照的附图如下

图1为气胀式减震防护服的工作状态,此时,身着该防护服的司机所驾驶的摩托车正与一物体相撞;
图2是用于本发明防护服的减震管道平面图,其中图2A所示为用于防护服上衣的减震管道,图2B是其下衣的减震管道;
图3为本发明防护服的压缩气体储、放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系统布置;
图4为本发明的调节器,在后视方向上,调节器的盖被移去,以表示其内部构造;
图5为本发明的压缩气体储、放装置的轴测图;
图6为一剖面图,表示图5所示压缩气体储、放装置的工作状态,其中,图6A表示该装置储存压缩气时的状态,图6B表示该装置在密封盘断开后压缩气体向调节器排放时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体调节器后视图,其中调节器的盖被移开;
图8是图7所示气体调节器的前视图;
图9为移开盖状态下的触发装置的平面图,用以表示其构造及功能,其中图9A所示装置的滑动凸轮位于正常位置;图9B所示装置处于滑动凸轮由一拉索拉动而接通警告开关和放气开关的状态;
图10为本发明防护服中电路部分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防护服工作状态下的波形,其中图11A是充电器的电压波形图,图11B是电路断开指示灯的开/关波形图,图11C是警告开关的开/关波形图,图11D是接通放气开关时所产生的第一级膨胀波形图,图11E是在接通放气开关时延迟电路的波形图,图11F是在接通电子开关电路时,第二级膨胀波形图;
图12为接头的一个实施例,其中
图12A为接头在分离状态下的轴测图,图12B为接头在分离状态下局部侧视图。
图1表示本发明防护服1的工作状态,此时,身着防护服1的司机所驾驶的摩托车正与一物体相撞。本例中,用于将压缩气体充入膨胀管道的各部件均可装入袋2中并通过一拉索80与触发装置60连接。
图2表示一个减震管道5,该管道安装在做为防护服一部分的各片的内外层之间,其中,图2A所示用于上衣的减震管道,图2B所示为用于下衣的减震管道,每个减震管道5,5上都有一个进气接头6,6,用以连接气体通路。
图3表示本发明防护服各元件的系统分布,其中,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通过一个气体调节器30和气体通路8,8与减震管道5,5相连。另外在减震管道5与气体通路8之间还安有一进气接头6,其连接方式应保证两元件5和8以气密状态相接。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将在启动控制器40的控制下排放压缩气体,而启动控制器则通过一接头70与触发装置60相连。拉索80的一端连接触发装置60,另一端与接头70的一端相连。这样,若身着防护服的司机离开摩托车一预定距离,则触发装置将产生一信号并通过启动控制器40启动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从而使压缩气体排出。
图4表示气体调节器30的内部构造,一对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并排地与调节器相连。调节器30具有一供气体流过的内腔31,在内腔31的内表面上与压缩气体储、放装置相对置的位置上有一对略为高出的部分32,用以在压缩气体由储、放装置排出后和进入气体通路8,8前分散气体。另外,连接启动控制器40和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的电线41也通过内腔。
图5是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的轴侧图,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存储气体的储气容器和一个用于排放气体的排放器。储气壳体13的一端与端盖11气密地螺纹连接,端盖11上装有一检压阀12。储气壳体13的另一端与密封盘14气密地螺纹连接,同时还与内壳15螺纹连接,内壳15的一端与一个外冲击套筒17螺纹连接,外冲击套筒17又与一个外壳16螺纹连接。在外冲击套筒17内装有一个内冲击套筒17a,所述套筒17a的内部充满爆燃物17d。即爆燃物17d装在由内冲击套筒内部形成的装爆燃物的空腔内。冲击锤18插入内冲击套筒中并与所载爆燃物相接触,绕装爆燃物空腔周围有一组沿垂直方向贯穿的气体通路17C。另外,用于连接启动控制器40的电线41插入装载爆燃物的空腔内,并且电线41的内端连接有电热丝49。考虑到制造上的方便,端盖11和储气壳13可制成分开的元件,但也可制成整体部件。
密封盘14最好由陶瓷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以耐受高压,但当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时,应能裂开。图6A表示一装配状态下的气体储、放装置10。当触发装置60被触发,从而通过启动控制器40向电热丝供给一电流时,爆燃物被引爆,从而推动冲击锤18将密封盘14打碎。于是储存在储气壳13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内壳15,气体通路15C和外壳16被排出。
图7和图8表示气体调节器30的另一实施例。为清楚起见,其中盖(未示出)被移开。该气体调节器30具有一内腔31,其结构应使压缩气体能从内腔31中流过。如图8所示,一对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的布置使其通过连接回路9与进气口35,35相连通。
与减震管道相连接的气体通路8,8应设计成可与内腔31连通。另外,所述进气口35,35应布置在对角线方向上,且远离气体通路8,8处。以便当压缩气体经内腔31由进气口35流入气体通路8,8时,气流可在内腔31中分散。
这里,需要强调,外壳16在图3和4的气体调节器中并非必不可少,但在图7和8的气体调节器中却是必需的。其原因在于,在前一种调节器中,外冲击套筒17的外端直接与气体调节器螺纹连接。因而前者的结构更简单,占据的空间也更小。因此,气体调节器30,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和启动控制器40所构成的总成可装入图1所示的一个小体积袋2中。
本发明的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是由各个部件螺纹连接而组成的,因而,在气体排放后,或装置中某一部件损坏时,更换部件非常简便。特别是,在气体排放后,必须进行诸如更换密封盘14,更换外冲击套筒17以及通过检压阀向储气壳13内充压缩气等修复工作,因而,该装置的可再用性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及方便。
图9表示触发装置60,其功能是通过向启动控制器40输送信号使压缩气排出。所示触发装置60的盖(未示出)已被移开。这里,一个滑动凸轮61由一个弹簧63弹性安装,使滑动凸轮61可在拉索80的拉力下沿一支撑杆62滑动。另外,一个警告开关64和一个排气开关65相继布置在滑动凸轮61的邻侧,因而,如图9B所示,当拉索80被拉动时,所述警告开关和排气开关被滑动凸轮61相继接通。若拉索80只被拉动了一定距离,那么只有警告开关64被接通,使蜂鸣器66报警,从而使穿防护服的司机限制车辆进一步运动。
当发生事故时,若身着防护服者离开摩托车的距离超过一预定值,使拉索80拉动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则排气开关也被接通,从而向启动控制器40输送一信号。
参考标号63代表一弹簧,67代表一断路指示灯,68表示一电源开关,69代表一电池。
以下将参考图10来描述启动控制器。启动控制器是由触发装置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的。启动控制器40的动力是由电池69通过触发装置60供给的。
启动控制器40一收到排气开关65的接通信号,就立即根据所述压缩气储、放装置10的电热丝是否存在断路的检测情况使断路指示灯67工作。此外,启动控制器40还包括一个通过一止逆二极管42充电的充电器43;一个延迟电路44,其作用是响应来自触发装置60的排气开关65的信号,延迟一预定充电时间后,给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的第二电热丝输送电能;另有一个断电检测电路45,根据第一和第二电热丝49,49′是否断路的检测情况使断路指示灯67工作。
参考标号46,47和48代表电子开关电路。
电能通过触发装置60的放气开关65供给所述第一电热丝49。
以下参照图11,从功能方面进一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启动控制器40。当图10所示接头70处于连接状态时,若电源开关68接通,则电能以电池69输入启动控制器40,充电器43的充电状况如图11A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电热丝49,49,没有断路情况下,断路检测电路45将接通电子开关电路48,使触发装置60的断路指示灯67点亮,如图11B所示,从而使穿防护服者有可能确认电路是否断路。另外,充电器43可如图11A所示充电。
若拉索80被拉到距离d3处,警告开关64如图11C所示被接通,从而使蜂鸣器64a工作并发出警告声。当发生事故(碰撞事故)时,若穿防护服者离开摩托车并使拉索拉动到距离d2处,则放气开关65接通,同时,电能由电池69供给第一电热丝49,从而产生如图11D所示的第一级爆燃。之后,由于放气开关65被接通,电子开关电路47也被接通,因而电能输入到延迟电路44。延迟电路44将计数至一预定时间,例如20到40毫秒,如图11E所示。当计数结束时,延迟电路44将接通电子开关电路46,从而充入充电器的电能通过电子开关电路40输给第二电热丝49′,产生如图11F所示的第二级爆燃。
当拉索80被拉到距离d1时,接头70分离,并立即产生所说第二级爆燃。所以,第二级爆燃是在电源断开的状态下,由充电器释放的电能供给电能,以维持工作的。
图12表示接头70,该接头位于连接触发装置60的电线与连接启动控制器40的电线之间。接头70由凹件和凸件71,72组成,其中一件上有一块磁铁73,另一件上有一磁性材料制成的件74。因此,当凹、凸件相互配合时,磁铁73和件74相互吸着,使二者不能分开,除非施加一定拉力。
当穿防护服者骑上摩托车时,所说的凹、凸件71、72应接上,当驾驶员从车上下来时,所说接头件应断开。
然而,若在驾驶摩托车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同时穿防护服者离开了摩托车座一定距离并且压缩气体充入减震管道,则接头的凹凸件相互分开,车上仅留下触发装置,而装在一个小袋内的气体储,放装置,启动控制器,气体调节器以及其它部件与着防护服者一道离开摩托车。
另外,在接头的凹凸件上还有用于使电线41电连接或断开的装置,在所示实施例中,拉索80与电线41,41一道接于接头70上,从而最终于防护服相接。不过,也可根据需要,在触发装置和防护服之间另安一个可断开接头,来连接拉索。
一般说来,本发明防护服由上下衣组成,但根据情况,也可仅由上衣或下衣制成。
本发明防护服不仅可用于摩托车,也可用于其它目的。另外,它不仅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保护经不住冲击的非生物。本发明装置还可用做浮体,因为减震管道可由压缩气体膨胀。
另外,本发明装置中用于存储和填充压缩气体的各部件都可用于汽车减震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摩托车司机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包括一个减震管道5,当穿防护服者离开摩托车座超过-预定距离时,该管道通过充入储存的压缩气体而立即膨胀;一个气体调节器30,它通过气体通路8,8与所说减震管道5,5相连;一个或多个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与所述气体调节器30相连,其连接方式可保证储放装置在得到启动控制器40的信号时,立即将压缩气体排入气体调节器30中;一个触发装置60,通过一电线41和一拉索80与所述启动控制器40相连,其连接方式使当检测到穿防护服者离开摩托车座-预定距离时,产生警告声音或排出压缩气体,另外还有一接头70,它装在电线41的中间位置及拉索80的中间位置处,其结构应保证在所承受的拉力超过-预定值时,接头断开。
2.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所说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由一个压缩气体储存容器和一个压缩气体排放装置组成。
3.按权利要求2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所说压缩气体排放装置包括一个储气壳13;一个与储气壳13一端密封连接的密封盘14;一个与所述储气壳13的同一端螺纹连接的内壳15;一个具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壳15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的外冲击套筒17;一个在外冲击套筒17内的内冲击套筒17a,其内部有一容纳爆燃物的空间17b;一个装在容纳爆燃物空间17b旁的冲击锤18;一个位于空间17b内,并与电线41相连的电热丝49,电线41又与所说启动控制器40相接;另外还有一组气体通道17C沿垂直方向形成于容纳爆燃物空间17b的周围。
4.按权利要求3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盘14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它可承受高压,但在施加一预定程度的冲击下,务必破碎。
5.按权利要求2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所说压缩气体储存容器一端与一个带检压阀12的端盖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一密封盘14气密地连接。
6.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气体调节器30有一内腔31,压缩气体流经该内腔;两个或多个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并排地与调节器30的一侧壁连接;在内腔31的内壁表面位于与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的位置相对处,形成两个或多个略为高出的部分32,用以分散流经内腔31的压缩空气;气体通路8分别与气体调节器30的两相对壁连接,气体通路8的另一端则与减震管道连接。
7.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气体调节器30有一内腔31,压缩气体流经该内腔;一个或多个气体通路8与气体调节器30连接;两个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相互对置地,通过进气口35,35与气体调节器30相连接,进气口35,35布置在相对气体通路连线的对角线方向上。
8.按权利要求6或7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连接在启动控制器40和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之间的电线41,穿过所说气体调节器30的内腔31,其插入方式应使内腔31仍保持密封状态。
9.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在有两个或多个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的情况下,它们响应触发装置给出的信号,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相继地排气。
10.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触发装置60中,有一个滑动凸轮61,它由一弹簧63弹性安装使滑动凸轮61可在拉索80的拉力下沿一支撑杆62滑动;在相对支撑杆62平行的方向上装有一个警告开关64和一放气开关65,其安装位置应使滑动凸轮61可相继地启动这两个开关;另外还有一个蜂鸣器66,它随警告开关64工作而开始工作。
11.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触发装置60有断路检测指示灯67,指示灯67受启动控制器40控制,启动控制器40中有一断路检测电路,用以检测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的电热丝49,49′是否断路。
12.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之一由触发装置60向启动控制器40发出的第一启动信号启动,另一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10由第二启动信号启动,该信号的发出时刻滞后于第一信号发出时刻一预定时间间隔。
13.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启动控制器40包括一个由触发装置60充电的充电器43和一个延迟电路44,后者用于响应来自排气开关65的信号,延迟一预定时间后,再将充入充电器43的电能输出给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的第二电热丝49′,从而使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在排气开关65一接通时便开始排气,而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在延迟了一预定时间后又一次排气,使气体相继地排出。
14.按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所述接头70由凹凸件71,72组成,用于连接由触发装置60引出的电线41和拉索80和由启动控制器40引出的电线41和拉索80;凹凸件之一有一个磁性材料制件74,使所述凹、凸件相互连接,不可分开,除非施加一个预定的拉力。
15.如权利要求1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其特征是,压缩气体储、放装置10,气体调节器30,启动控制器40以及其它类似部件均可方便地装入一个袋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摩托车司机的、气胀式减震防护服,包括一个减震管道;一个通过气体通路与减震管道相连的气体调节器;一个或多个与气体调节器相连的压缩气体储、放装置;一个启动控制器;一个通过电线和拉索与启动控制器相连的触发装置;以及一个位于电线中间及拉索中间的接头,接头的结构应保证在承受的拉力超过一预定值时,接头断开。传统的快速断开接头安在连接减震管道与压缩气储存器的通路之中,而本发明接头位于触发装置与气体储、放装置之间。
文档编号A61L27/00GK1037830SQ8910295
公开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日
发明者金相男, 阿尔弗雷德·克莱斯, 海因茨·梅夫费塞尔 申请人:气体空气袋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