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19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学中治疗椎间盘髓核突出症的医疗器械,其名称为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
在现有技术中,治疗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创伤重,并发症多,病人痛苦多,费用高,虽也有少数自制的外科手术的经皮穿刺髓核切除器械,但多数器械结构复杂,操作时间长,感染率高,且只能收出髓核在穿刺直线上的少部分组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该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缩短使用时间,切除更大的髓核组织,疗效高,不需住院,病人痛苦小,费用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措施实现的所述的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是由套针、髓核制碎装置、手柄及弹簧组成,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连接后从套针座里插入套针里,套针是空心筒状结构,套针的一端与套针座相连,另一端上有两个以上的三角齿,弹簧装在手柄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日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由环锯针和针心组成,环锯针为筒状结构,上端与手柄相连,下断为锯齿状结构,针芯插入环锯针内,针芯上端装入手柄内,手柄内针芯的外壁上端连有一横柄,横柄下端装有弹簧,手柄为椭园形尼龙柄,手柄内有一个“L”形-状的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由绞齿、绞杆、外接管组成,绞杆插在外结管的内腔,绞杆上端与手柄及弹簧相连,下端与绞齿相连,绞齿为两根以上的绞棒交叉连接而成,每两根绞棒交叉成一个“十”字,两个“十”字相对两翼端点相互连接成上下连接点,上连接点固定在绞杆的下端,外套管套在绞杆及弹簧的外围,外套管外壁上端,对称连接了两个手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由内切割针和外切割针组成,内切割针插在外切割针的内腔,两针尖端壁上都有两个对称的切割孔,内切割针的外壁与外切割针的内壁之间有空隙,为进水腔,内切割针为空心筒状体,其空心为出水腔,内切割针的上端与手柄连在一起,出水口位于手柄顶部内切割针的上端,进水口通过进水口调节器连接在外切割针的侧壁上,水流从进水腔进,到出水腔顺着出水口流出。在使用时,通过切割针使髓核组织被绞碎,并顺水而被吸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1弹簧3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1及弹簧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实施例1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套针5、髓核制碎装置、手柄2及弹簧3组成,髓核制碎装置是由两针套接而成,与手柄1连接后从套针座4里插入套针5里,套针5是空心筒状结构,套针的一端与套针座4相连,另一端上有三个三角齿7,弹簧3装在手柄1里。两针套接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环锯针6针心2套在里面,环锯针6为筒状结构,上端与手柄相连,下断为锯齿状结构8,针芯2插入环锯针6内,针芯2上端装入手柄1内,手柄1内针芯2的外壁上端连有一横柄10,横柄10下端装有弹簧3,手柄1为椭园形尼龙柄,手柄1内有一个“L”形状的槽。
图2为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1、弹簧3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与套针连用后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髓核制碎装置是由绞齿15、绞杆12、外接管13组成,绞杆12插在外结管13的内腔,绞杆12上端与手柄1及弹簧3相连,下端与绞齿15相连,绞齿15为两根以上的绞棒交叉连接而成,每两根绞棒交叉成一个“十”字,两个“十”字相对两翼端点相互连接成上下两个连接点,上连接点14固定在绞杆12的下端,外套管13套在绞杆12及弹簧3的外围,外套管13外壁上端,对称连接了两个手孔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1及弹簧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髓核制碎装置是由内切割针17和外切割针19组成,内切割针17插在外切割针19的内腔,两针尖端壁上都有两个对称的切割孔22,内切割针17的外壁与外切割针19的内壁之间有空隙,该空隙为进水腔20,内切割针17为空心筒状体,其空心为出水腔21,内切割针17的上端与手柄1连在一起,水口16位于手柄1的顶部内切割针17的上端,进水口通过进水口调节器18连接在外切割针19的侧壁上,水流从进水腔20进,到出水腔21顺着出水口16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在现实中有着如下的意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缩短使用时间,能够切除更大的髓核组织,疗效高,不需住院,病人痛苦少,费用低。
权利要求1.一种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其特征在于是由套针5、髓核制碎装置、手柄1及弹簧3组成,髓核制碎装置与手柄1连接后从套针座4里插入套针5里,套针5是空心筒状结构,套针5的一端与套针座4相连,另一端上有两个以上的三角齿7,弹簧3装在手柄1里。
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由环锯针6和针心2组成,环锯针6为筒状结构,上端与手柄1相连,下断为锯齿状结构8,针芯2插入环锯针6内,针芯2上端装入手柄1内,手柄1内针芯2的外壁上端连有一横柄10,横柄10下端装有弹簧3,手柄1为椭园形尼龙柄,手柄1内有一个“L”形的槽9。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核制碎装置是由绞齿15、绞杆12、外接管13组成,绞杆12插在外结管13的内腔,绞杆12上端与手柄1及弹簧3相连,下端与绞齿15相连,绞齿15为两根以上的绞棒交叉连接而成,每两根绞棒交叉成一个“十”字,两个“十”字相对两翼端点相互连接成上下连接点,上连接点14固定在绞杆12的下端,外套管13套在绞杆12及弹簧3的外围,外套管13外壁上端,对称连接了两个手指孔11。
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其特征在于髓核制碎装置是由内切割针17和外切割针19组成,内切割针17插在外切割针19的内腔,两针尖端壁上都有两个对称的切割孔22,内切割针17的外壁与外切割针19的内壁之间有空隙,为进水腔20,内切割针17为空心筒状体,其空心为出水腔21,内切割针17的上端与手柄1连在一起,出水口16位于手柄1顶部内切割针17的上端,进水口通过进水口调节器18连接在外切割针19的侧壁上,水流从进水腔20进,到出水腔21顺着出水口16流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学中治疗椎间盘髓核突出症的医疗器械,其名称为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套针。它是由套针、髓核制碎装置、手柄及弹簧组成,根据髓核制碎装置的不同可有多种类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缩短使用时间,能够切除更大的髓核组织,疗效高,不需住院,病人痛苦小,费用低。
文档编号A61B17/34GK2162921SQ9224034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0日
发明者卢清鑫, 窦胜章, 张志强, 王怀全, 朱训山, 赵学谦 申请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卢清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