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减压回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70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容减压回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输液器技术领域。
在现有技术方面,各种类型的一次性输液器其结构和功能上大同小异,这里的所谓不同是指采用的材质(如用高分子聚合物)、制造工艺或完成输液的过程(例如CN89104563.5、CN90104427.X)。随着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的大量应用,其结构上虽与旧式胶管输液器一样,但原胶管输液器的弹性膨胀功能基本消失,从而导致临床静脉穿刺的失败率升高。从实验数据显示,以9#针头为例,上述一次性输液器的回血压力值大于120cmH2O,即一般正常人在正规操作条件下几乎一次也不能成功。其原因就在于水止以下的输液管和过滤器均为高分子材料,无弹性。带有橡胶管的输液器结构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其设计橡胶管的目的不是膨胀减压,而是在穿刺完成后挤压该管,并产生负压吸引而回血判断针尖的位置。该输液器存在以下缺陷1,在穿刺过程中,胶管壁厚(1~3mm),弹性不好,且与液体接触面积较小,回血压力一般在50cmH2O,如正规操作一般不易见到明确的回血,使穿刺本身具有盲目性;2,当针尖已穿破血管后壁或在管腔但被血管壁、静脉瓣等贴堵,既使负压存在也可能不见回血。
特别是上述两种输液器当应用于休克、心脏病、脱水及体弱等低血压病人时事,或需大号针头快速输液和深静脉(如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静脉压一般为20cmH2O)穿刺等情况,其首穿成功率很低,经常因此导致严重后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现有输血器的缺陷,提高首穿成功率,更具体地讲,就是提供一种带有扩容减压回血装置的医用输液器,该输液器回血压力为5~8cmH2O,该压力是人体最低腔静脉压数值,不论穿刺部位深浅或患者血压高低,只要针尖第一次穿达血管腔内,即可在引管内显示足够明确的回血段,从而明示操作者针尖已达管腔,可以开放静脉输液。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本发明包括一个弹性变形囊(1)、压力放大腔(3)、压力腔端盖(4),变形囊(1)置于压力腔(3)内。压力腔壁与端盖壁内侧紧密配合粘连;压力腔壁上端与端盖内侧面外缘相邻;在端盖顶上钻有直径为1mm的通孔(2)并与压力放大腔(3)连通,变形囊(1)为一圆龛形,其底部与压力腔底之间有1~2mm间隙;变形囊的材料为高弹性的乳胶或其它材料的薄膜,薄膜厚度为0.1~0.3mm。该变形囊将压力腔分为互不相通的内腔和外腔;变形囊壁与压力腔壁之间留有0.5~1mm的间隙,压力腔两端各与引管接头和输液管接头相连,腔管相通,使输液管腔、压力管腔和引管管腔彼此相通。引管(5)连接于引管接头,输液管(7)连接于输液管接头,水止(8)位于回血装置的上端,穿刺时尽量使穿刺针(6)与扩容减压回血装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穿刺时,水止(8)处于关闭状态,水止(8)以下部分的输液管腔,压力腔内腔和引管管腔内充满液体,其压力处于零或近似零的状态,弹性变形囊(1)不发生变形,维持其自然状态…龛形。当针尖穿达血管腔内,血液的压力立即通过针管(6)、引管(5)到达压力腔内;由于输液管(7)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弹性极小,因此不发生扩容减压。当压力作用于弹性变形囊(1)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压力作用于变形囊的面积是针尖的数百倍,变形囊(1)受压向压力腔端盖(4)靠近,且因端盖上有通孔(2),变形囊(1)外腔不造成空气积聚和压力升高,变形囊的变形得以继续,这样,变形囊容积的变化足以使针尖内的血液回流至引管(5)内相当一段距离。
由于扩容减压回血装置的设置,首先保证了在较低的压力(血压)条件下,有回血存在,同时也保证了有足够量的回示血进入引管。
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输液器不能兼有穿刺器,而临床上又无专用穿刺器的问题,确保了首穿成功率。对于医务工作者可以极大地节省脑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及时配合治疗的实施;对于患者可以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减少穿刺感染的机会。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扩容减压回血装置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包括一个弹性变形囊(1)、压力放大腔(3)及压力腔端盖(4),变形囊(1)置于压力腔(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容减压回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端盖(4)顶上钻有通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容减压回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形囊(1)的材料为高弹性的乳胶或其它材料的薄膜,薄膜厚度为0.1~0.3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配置在一次性医用输液器上的扩容减压回血装置。它是由压力放大腔和位于腔内的压力变形囊构成,压力放大腔分别与输液器引管及输液管相通。变形囊在受到较小液体压力时即可变形,由此灵敏地显示人体任何部位深浅静脉穿刺时引管的回血。从而使医务人员很容易控制穿刺的深浅和判断针尖是否穿达血管腔内。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上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盲目穿刺及多次穿刺失败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5/14GK1091664SQ93101648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0日
发明者贾宇东 申请人:贾宇东, 王丽茹, 贾圣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