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及其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1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体及其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收性制品的吸收体,这种吸收性制品如尿布、月经带或失禁护巾之类,吸收体含有一层吸收性材料层或吸收性材料薄层和一层置于上述吸收性材料层之上的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上述吸收体的装置。
在上述类型的吸收性制品中的现有技术的吸收体的吸收能力通常足以吸收使用者在正常使用周期内排出的所有液体。但是,上述类型的吸收性制品常有已充分利用了吸收体的固有吸收能力而因性能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非偶然发生的漏泄问题。在这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是吸收性制品分散和吸收液体的能力,也就是吸收性制品传输液体的效率。本文所用的吸收液体的性能一词的意思是吸收体快速吸取一定量的排出液体的能力,也就是吸收体使液体从其表面渗入内部的能力。吸收液体的性能越高,排出液体渗入吸收体内的速度越快。
目前,为了提高吸收体的总的吸收能力,上述吸收性制品的吸收体常常采用所谓的超吸收性材料,这种超吸收性材料就是能够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许多倍的液体量的材料。这种材料通常以粉末状、细粒状、颗粒状、薄片状、短纤维状或类似的颗粒状来使用。采用这种材料时,被吸液体形成一种凝胶。但是这种材料也有分散液体能力低的缺点。因此,为了利用超吸收性材料的高吸收能力,必需设置能将排出的液体传输到超吸收性材料的所有部分去的材料。
为此目的,将超吸收性材料颗粒混八压紧的纤维素短纤浆层内,由于短纤浆层中的毛细管作用力,使液体分布到整个层中,并分布到混在其中的超吸收性颗粒中。
人们也懂得在与散布层或者称分散层共同起作用的超吸收性材料层的一面或两面设置超吸收性材料的隔离层,但是,在使用这种超吸收性材料的隔离层时,出现了一种称之为凝胶体堵塞的问题,也就是超吸收性材料吸收液体时形成的凝胶体阻止液体流过吸收层。
美国专利US-A4994053公开过一种吸收性制品,其中,设置了一层含有超吸收性材料的不连续区花样的薄层(或者说层)来吸收纤维素短纤浆表层中的液体,而美国专利US-A5118376则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制品,其中,纤维垫中的孔洞或坑点花样中充满了超吸收性颗粒,上述的花样是借助一种压花圆筒或辊子对上述坑点区的纤维垫进行机械压缩而形成的。
有超吸收性材料颗粒混入纤维素短纤浆层的吸收体通常比短纤浆和颗粒处于相互隔离的层中的吸收体具有较好的吸收液体的性能,特别是在有几种液体排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分层的吸收体通常具有较好的回潮性能,也就是当吸收性制品受到外力时,上述的吸收体比颗粒混入短纤浆的吸收体更能保持住由吸收体吸收的液体。
在使用上述的吸收性制品时,总的液体排出是周期性的,意思是说,总是瞬间地排出一定量的液体,然后,在下一次排出液体前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在用于尿布和失禁护巾的情况下,每一次可能排出大量的液体,这就对尿布的功能提出了高的要求,即要求快速地将排出的液体从尿布表面传输到吸收体内,也就是说,吸收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吸收液体的性能,以便尽可能地减少漏泄危险。由于一个这类制品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要接受几次排液,所以希望吸收性制品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出现的全部排出的液体都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可是这种制品本性上在头次液体排出之前,其传输液体的性能是最好的,而随着之后的液体排出,其性能便逐渐变坏,尽管重要的是使这种性能变坏的程度保持尽可能的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层状吸收体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同时又保持其良好的回潮性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收性制品的吸收,这种吸收性制品如尿布、月经带或失禁护布之类,吸收体含有一层吸收性材料层或吸收性材料薄层和一层置于上述吸收性材料上的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层,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其颗粒材料层含有一种穿透的缝隙花样。这种结构可使吸收体对液体的吸收性能比含有完全封闭的颗粒材料层的吸收体显著提高,同时又基本保持其良好的回潮性能。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吸收材料由纤维结构组成,颗粒层中的颗粒被完全地或部分地封闭在纤维结构中。吸收体还含有几层吸收性材料,在这些吸收性材料层的上面设置有颗粒层,该颗粒层含有穿透的缝隙花样。不同颗粒层中的缝隙最好水平地彼此相对偏移并彼此重叠。意外地发现,当按上述方法制造吸收体时,该吸收体吸收液体的性能可提高到与在吸收性材料(例如短纤浆)中混有颗粒的吸收体相当,而且不会明显降低其回潮性能。
当含有吸收体的吸收制品被使用时,吸收体处在最靠近使用者身体的位置,并且称为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混合在上层或者说上薄层的纤维材料中。按照一个有利的改型,各颗粒层中的缝隙花样由多个沿吸收体的纵向延伸到整个长度的不连续缝隙组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诸如尿布、月经带或失禁护巾之类吸收性制品的吸收体的装置的结构,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含有可按特定的花样对运行中的带状材料分撒颗粒的机构;使第一纤维体通过颗粒分撒机构的机构;在上述第一纤维体已分撒过一层颗粒后将第二纤维体放置到第一纤维体上面的机构;在第二纤维体上按一种与第一纤维体上形成的颗粒花样相对错开的特定花样分撒一层颗粒的机构;和对上述组成的吸收体加压的机构。用来对第一和第二纤维体分撒颗粒的机构最好分别带有一个颗粒分配器,一条在相关纤维体的上方运行并带有与分撒的颗粒花样相同的孔型花样的带子,该带子与相关的纤维体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至少要能使撒在纤维体上的颗粒容纳在带子与纤维体之间,上述的颗粒分配器用来以均匀的宽流形式连续地分撒颗粒,颗粒流的宽度等于或者稍大于上述带子上孔型花样的宽度。上述的制造吸收体的装置还带有去除附着在带子上的颗粒的机构。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吸收体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切透视图;图1a是图1所示吸收体的放大剖视图;图2是制造图1所示吸收体的装置的示意图;图3示出一种将颗粒分撒到位于图2所示装置中的带状材料基体上的机构;
图4是四种不同试验体的剖视简图;图5是说明图4所示试验体在四次连续地加入液体时吸收液休的时间以及在第三次加入液体后的回潮性能的柱形图;图6是另外五种试验体的剖视简图;和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试验体在四次连续地加入液体时吸收液体的时间以及在第三次加入液体后的回潮性能的柱形图。
示于图1的吸收体1含有两层良好的分散液体或者说扩散液体的性能的纤维结构层2、3(例如两层化学纤维素短纤浆),在该两层纤维结构层2、3上分别加上一层称为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层4、5。
吸收体1还含有一层具有高的瞬时吸收液体的能力并混有超吸收性材料颗粒7的纤维结构层或者说纤维结构薄层6,例如化学热机械处理纤维素短纤浆层、化学硬化纤维素纤维层、合成填絮层等。
超吸收性颗粒层4、5各有缝隙状的开口8和9,该缝隙8、9沿吸收体1的纵向穿过其整个长度。各颗粒层4、5中的缝隙8、9彼此相对地作水平位移。本文所用的术语“垂直方向”或“垂直地”指的是在使用含有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吸收性制品时与吸收体邻近使用者身体的一面成直角的方向。
图2示意地说明一种连续制造吸收体1的装置。该装置带有一个第一常规面层成形轮10,该面层成形轮10含有一个带有模子12的旋转成形圆筒11,当圆筒11通过与短纤浆气动运输导管连接的盖子(或者罩子)13时,便借助于施加的负压对模子12依次填充气动运输的纤维素纤维。在模子12已通过罩子13之后,模子中形成的模压体15便借助于施加的正压落到下面移动着的传送带14上。
然后,落下的模压体15由位于撒粉机16下方的传送带运送,上述的撒粉机16按一种特定的花样将颗粒撒落在模压体15上。撒粉机16的典型结构如透视图3所示,并且,其结构在原则上与瑞典专利SE-B468,305所述的撒粉机相同。所以,撒粉机16含有一个颗粒分配器17,它以均匀的宽流形式将颗粒分配到带有孔型的带子18上。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情况下,带子18上的孔型是多排在带子上做出的缝隙状的开口,由颗粒分配器或者说撒粉机分撒出来的颗粒通过上述的开口下落到运行的模压体15上。应当明白,带子18和传送带14的移动速度是彼此同步的,所以带子18上的各排开口之间的间距与模压体15之间的间距是一致的,而且颗粒将沉积在模压体15的整个长度上。可参考上述的专利文件更详细地了解撒粉机16的构造。
带有颗粒花样的成形体或者说模压体15通过撒粉机16之后来到另一个面层成形轮19的下方,在这里,将一个第二模压体20置于模压体15上的颗粒层的上面,之后,所形成的三层体来到第二撒粉机21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撒粉机21与撒粉机16相似,但撒粉机21的带子22中的开口与撒粉机16的带子18中的开口相比,向垂直于传送带14的移动方向作一定的位移。因此,在模压体15和20上颗粒的花样沿横向彼此错开。
然后,由模压体15、20及所带有的颗粒层组成的复合体来到第三个面层成形轮23的下方,在这里,将一个第三模压体24置于每个由模压体15、20及所带颗粒层组成的叠层上。然后,使上述的由三个模压体和两层颗粒层组成的复合体通过一对压辊25,当上述复合体受压时,颗粒层就被压入各自的基体15和20中,并且颗粒层中形成的缝隙状开口中便充满了短纤浆,该短纤浆在上述的加压过程中的受压程度比模压体中的短纤浆轻。这种情况在图1a中作了示意的说明,该图示出了图1所示吸收性体1的一个截面,它含有颗粒层4、短纤浆层2、3和缝隙状开口8。
为了证实本发明的效果,进行了第一组比较试验,对按本发明制成的两个互不相同的试验体与两个普通类型的不同试验体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和回潮性能进行比较。
图4示出四个试验体A-D,从图中可看出,每个试验体含有一个由混有超吸收性材料颗粒的化学热机械处理纤维素短纤浆构成的上层26,超吸收性材料占上层26重量的10%。每个试验体A-D还有一个化学纤维素短纤浆的底层27。试验体A含有一个夹在上层26与底层27之间的超吸收性颗粒层28。试验体B与试验体A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两个短纤浆层27和一个置于该两层之间的超吸收性颗粒层29。试验体C和D具有与试验体B相同的结构,但是,各个超吸收性颗粒层30、31和32、33分别带有穿透的缝隙花样34和35,如图4的剖视图所示,这些缝隙34、35沿各试验体的整个长度延伸。在试验体C中,不同颗粒层30、31中的缝隙34彼此移位而沿水平方向互相隔开,但在试验体D中的颗粒层32、33中的缝隙35则是彼此水平重叠的。试验体C中的颗粒层30、31的敞开面积是50%,而在试验体D中的颗粒层32、31中的敞开面积是30%。
全部试验体的尺寸相同,为100×280mm,并用同样的材料制成。试验体A的面积重量为843g/m2,密度为166g/dm3,试验体B的面积重量为840g/m2,密度为164.8g/dm3,试验体C的面积重量为836g/m2,密度为169.5g/dm3,试验体D的面积重量为861g/m2,密度为171.1g/dm3。所有试验体都含有同量的吸收性材料。
按如下方法对试验体进行试验首先,向放在上层26上的一块板中的直径为80mm的孔中加入60毫升试验液体(0.9%NaCl溶液),测量液体渗入时间,也就是全部液体被试验体吸收完之前所花的时间。将上述程序重复三遍,每次加入液体之间相隔20分钟。在第三次加入液体后,测量回潮性能,也就是将8张过滤纸放在试验体的上面,并使过滤纸承受1.1kg(2.8kPa)的载荷15秒。称量过滤纸加载前、后的重量,并记录增加的重量。然后,第四次加入试验液体,并再次测量试验体的回潮倾向。
图5示出上述试验的结果,这是一张表示试验体A-D的吸收液体的性能的柱形图。每次加入液体用一个柱标来表示,每个柱标的高度表示液体渗入时间(秒),可从图上左边的刻度读出。四次加入液体的试验依次用空白柱标、灰色柱标、黑色柱标和带剖面线的柱标来表示。图上右边的刻度表示过滤纸吸收的液体重量(克),用来量度试验体的回潮性能。图5中用全黑方块表示过滤纸重量的增量。
从图5可以看出,试验体A和B吸收液体的性能基本上相同,但是试验体B的回潮性小得多。从这一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就吸收液体而言,带有两层颗粒层的吸收体比只带一层颗粒层的更为有利,当然,要假定颗粒层27是由具有良好液体分散性能的材料构成的。
从图5的比较中还可以看出,试验体C和D吸收液体的性能比试验体A和B要好且回潮性能良好。尽管试验体C的颗粒层30、31具有较大的敞开面积,但是其回潮性却与试验体A相当,而试验体D的回潮性仅仅稍大于试验体B。
试验体D意外的具有良好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它的这种性能实际与由均匀混合有超吸收性材料颗粒的纤维素短纤桨构成的吸收体的吸收液体的性能相当。由于试验体D的敞开面积比试验体C小得多,或许会预料,它的吸液性能比试验体C差,这不像实际的情况那样。从图5的柱形图还可看出,液体在试验体D中的渗入时间较短,即使在第四次加入液体时也如此。试验体D的结构与试验体C的结构之间的唯一差异是,试验体D中的颗粒层32、33中的颗粒股或称颗粒带水平地互相重叠图中标号a所示的范围。而试验体C的颗粒层30、31中的颗粒股则水平地相互隔开,可能就是这一结构上的差异造成试验体D吸收液体的性能比试验体C好得多。试验体C和D是按照上面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制成的,显然,这些试验体的颗粒层中缝隙的相对定位,局部影响在吸收体中的纤维素短纤浆层的压缩以便得到有变化的压缩结构。从垂直方向看,该变化取决该吸收体包括两颗粒层30,31和32,33的局部部分,一缝隙34、35和一颗粒层加上纤维素短纤浆层26,27,而不是只含有缝隙35。因此可很合理地假定吸收体C,D的吸液性能的大的差别是在两个颗粒层30,31和32,33中缝隙34,35相配合的相应位置的不同及有关的在试验体C,D的纤维素短纤浆层26,27中压出花样的不同而形成的。按照与试验体C和D相同的方法对按本发明方法制成的四种不同的试验体II-V进行试验,并与试验体I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在图7以柱形图的方式示出,每个柱标表示液体渗入时间(秒),而黑正方块表示在回潮试验中记录的吸收液体的重量(克),其表示方式与图5中表示用试验体A-D获得的试验结果的方式一样。试验程序也与上述对试验体A-D进行的试验相同。
上述四种本发明的试验体II-V分别含有一层均匀地混有超吸收性材料颗粒的化学热机械处理纤维素短纤浆上层36,其中超吸收性材料的重量占10%,上层36的面积重量为275g/m2,试验体II-V分别还含有两个化学纤维素短纤浆层37,其面积重量为150g/m2,并且,试验体II-V还分别含有超吸收性颗粒层38-45。
试验体II的颗粒层38、39由纵向延伸的超吸收性颗粒股构成,其面积重量为157g/m2,并由敞开的缝隙隔开。两个颗粒层38、39中颗粒股和缝隙的花样是相似的,但各层中的花样彼此横向错开,所以颗粒股和缝隙是互相重叠的,在颗粒层38、39中的敞开面积为30%。
试验体III的颗粒层40、41由纵向延伸的超吸收性颗粒股组成,其面积重量为160g/m2,并由敞开缝隙互相隔开。试验体III不同于试验体II之处在于,它的颗粒股和缝隙彼此间相对横向移位而使颗粒股互相重叠,但缝隙不重叠。因此,在试验体III的一个颗粒层中的颗粒股与另一个颗粒层中的缝隙完全重叠,在颗粒层40、41中的敞开面积分别为30%和35%。
试验体IV中的超吸收颗粒层42、43由纵向延伸的颗粒股组成,其面积重量为183g/m2,并由像前面所述的以均匀的型式设置的敞开缝隙互相隔开,在这种试验体中,颗粒分布花样彼此间不作横向移位,颗粒股和缝隙都彼此完全重叠,两个颗粒层的敞开面积都是40%。
试验体V的上颗粒层44含有面积重量为157g/m2并由敞开缝隙隔开的颗粒股,该上颗粒层44的敞开面积为60%。其下颗粒层45是面积重量为157g/m2的不断开的颗粒层。
对试验体II-V与含有一个类似于试验体II-V的上层36和一个下层46的试验体I进行比较。上述的下层46由化学纤维素短纤浆构成,其面积重量为300g/m2,其中均匀地混有6.16克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因此,下层46的总的面积重量为220g/m2。
试验体I-V的尺寸均为100×280mm,并且都是用相同的材料制成。
按照上面参考试验体A-D所述的方法对试验体I-V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示于图7,在图7中,相互顺序排列的柱标表示不同的试验体在每次加入试验液体时相应的渗入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体II-IV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基本上与试验体I的相当(试验体I是由两层混合有超吸收性颗粒的纤维素短纤浆构成的)。发现,在第四次加入试验液体时试验体III和IV的吸收液体的性能比试验体I的好。试验体II和III的回潮倾向性比试验体I小得多,但试验体IV的回潮性基本上与试验体I的相当,而试验体V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和回潮性能都比试验体I差。
因此,上述试验表明,含有颗粒层中并在该颗粒层中设置缝隙而且达些缝隙又彼此相对错开的吸收体具有良好的吸收液体的性能和回潮性能。
应当明白,上述的实施例可进行几种改型,例如,颗粒层中的缝隙花样可以与上述的不同。例如,该缝隙不采用平行的型式,而是做成弯曲的、圆形的或者做成带有圆形的或其他形状的孔穴等。再者,吸收性材料层可进行预压处理,吸收体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其它形状。本发明还包括其颗粒层仅有一条单一的缝隙的吸收体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并不是最佳的)。当然,也可以是含有两层以上的颗粒层的吸收体实施例。另外,也可采用不同于上面例举过的其他的吸收性材料(虽然采用具有良好的分散液体的性能的化学纤维素短纤浆来制造吸收体的底层或其他层是最佳的)。在制造设备中所用的装置也可采用与上面所述不同的结构,例如,输送预压纤维体的装置可以不一定采用面层成形轮,装置的数目可根据要生产的吸收体的层数是比图2所示装置所能生产的多还是少来选定。超吸收性颗粒也可以以不同于上述的方法设置。本发明仅仅为下面所附的权利要求收的内容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制品用的吸收体,这种吸收性制品如尿布、月经带、失禁护巾之类,含有一层吸收性材料层(2,3;27,37)和一层置于上述吸收性材料层之上的超吸收性颗粒层(4,5;30,31;32,33;38-43),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颗粒材料层具有穿透的缝隙花样(8,9;34;3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性材料层(2,3;27;37)由纤维结构组成,颗粒层(4,5;30,31;32,33;38-43)中的颗粒被完全地或部分地封闭在纤维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性材料层(2,3;27;37)由压制的纤维素短纤浆组成;在颗粒层中的穿透的缝隙(8,9;34;35)充满了纤维素短纤浆,该纤维素短纤浆的受压程度比位于上述缝隙之外并处于颗粒层下面的吸收性材料层中的纤维素短纤浆轻。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纤维素短纤浆层(2,3;27;37)由具有高的分散液体能力的纤维素短纤浆(例如化学纤维素短纤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体(1;C;D;II-IV)至少含有两层覆盖有颗粒层(4,5;30;31;32,33;38-43)的吸收性材料层(2,3,27,37),所述的颗粒层含有穿透的缝隙(8,9;34;35)的花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不同颗粒层(4,5;32,33;38-41)中的缝隙(8,9;35)是水平地彼此相对错开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不同颗粒层(4,5;32,33;38-41)中的缝隙(8,9;35)是水平地彼此部分重叠的。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不同颗粒层(30,31;40,41)中位于缝隙(34)之间的颗粒材料与相邻颗粒层中的缝隙(34)完全重叠。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高的吸收液体能力的纤维例如化学热机械处理短纤浆、化学硬化纤维素纤维或合成填絮的结构层(6;26,36)设置在最上一层颗粒层(5;30;32)的面上,也就是在使用含有吸收体的制品时位于吸收体(1;C;D;II-IV)靠近使用者身体的那一侧的最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称为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混入具有高吸收液体能力的纤维结构层(6;26;36)中。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颗粒层(4,5;30-33;38-44)中的缝隙(8,9,34,35)的花样由相互隔开的缝隙组成,所述的缝隙沿吸收体(1;C;D;II-IV)的纵向至少彼此平行地延伸过其长度的大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层中的缝隙与吸收体的纵向轴线相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彼此相邻的颗粒层中的缝隙相对于吸收体的纵向轴线呈不同角度延伸。
14.根据权利要11呈12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颗粒层中的缝隙的形状是弯曲的如正弦波曲线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每个颗粒层中缝隙花样由纵向延伸的多排小孔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层中的小孔是圆形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层中的小孔是矩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层中的小孔是环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每一颗粒层中相互邻近的缝隙或邻近的两排孔相对于吸收体的纵向轴线呈不同角度倾斜。
20.一种制造吸收性制品的吸收体的装置,这种吸收性制品如尿布、月经带或失禁护巾之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含有按预定花样将颗粒投放到运行中的带状材料(15)上的机构(16-18);使第一纤维基体(15)通过撒粉机构(16-18)的机构(14);将第二纤维基体(20)放置到已经洒有一层颗粒的第一纤维基体(15)上的机构(19),按特定的花样对第二纤维基体(20)加一层颗粒的机构(21,22),上述的特定花样与加在第一纤维基体(15)的颗粒花样相对错开;和对上述制得的复合吸收体(15,20)加压的机构(25)。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将颗粒加到第一和第二纤维基体(15,20)上的机构(16,21)分别含有一个颗粒分配器(17)和一条在有关的纤维基体上方移动的带子(18,22),该带子带有一种对应于颗粒分撒花样的孔型,并与纤维基体相隔一定距离,该距离至少要足以在带子(18,22)与上述纤维基体(15,20)之间容纳沉积在纤维基体(15,20)上的颗粒,上述的颗粒分配器或撒粉机(16,21)用来按照均匀的宽流形式连续地分撒颗粒,颗粒流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带子(18,22)中带孔花样的宽度,此外,上述的装置还含有去除附着在带子上的颗粒的机构。
22.一种吸收性制品,如尿布、失禁护巾之类,含有一个按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封闭在一层可渗透液体的外层与一层不可渗透液体的外层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收性制品例如尿布、月经带或失禁护巾等的吸收体,它含有一层吸收性材料层(2,3),在该吸收材料层上覆盖有一层称之为超吸收性材料的颗粒层(4,5)。按照本发明,上述的颗粒层含有一种穿透的缝隙状开口(8,9)的花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上述吸收体的装置。
文档编号A61F13/49GK1141587SQ9519175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4日
发明者埃耶·奥斯特达尔, 特德·圭多蒂 申请人:莫恩里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