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8463907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4可以看出由于单线态氧能够与探针反应生成另一物质使得探针的紫外可见吸收明显减少,所以测量在单线态氧敏感探针9,10-蒽基-双(亚甲基)二丙二酸(ABDA)存在的情况下,纳米粒子经过近红外光激发,定时测量溶液中探针的紫外可见吸收,探针浓度的明显减少证明单线态氧分子的持续产生。
[0048]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应用:向水中加入核壳纳米粒子得到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将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巨噬细胞共培养4h后,用缓存溶液将细胞表面未吞噬的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洗去,采用激光功率为0.9ff cm_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96孔板中的巨噬细胞,照射时间为lmin。然后对细胞成活率以及凋亡率进行MTT法表征。
[0049]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应用:向水中加入核壳纳米粒子得到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将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巨噬细胞共培养4h后,用缓存溶液将细胞表面未吞噬的浓度为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洗去,采用激光功率为1.8ff cm_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96孔板中的巨噬细胞,照射时间为lmin。然后对细胞成活率以及凋亡率进行MTT法表征。
[0050]图5为实施例三中未经任何处理的巨噬细胞的透射电镜图;图6为将实施例三中未经任何处理的巨噬细胞在激光功率为1.8ff cm_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后的透射电镜图;图7为实施例三核壳纳米粒子经过巨噬细胞吞噬后在激光功率为1.8ff cm_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后的透射电镜图;从图5?7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巨噬细胞以及安全功率下单独光照的细胞都保持了细胞的正常体征,保持着完整的细胞膜形态,具有丰富的细胞绒毛,致密的细胞质及完整的细胞核结构。这一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功率在1.8W cm—2时候巨噬细胞是绝对安全的。而吞噬了纳米粒子的巨噬细胞在同样条件下的激光照射时,细胞形态明显发生了变化,比如细胞绒毛的消失,细胞核体积的减小以及细胞核膜上核染色质的萎缩。这一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纳米粒子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经巨噬细胞选择性吞噬后,使用安全激光功率照射能够致使巨噬细胞凋亡(非坏死),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0051]在相同功率下不同浓度纳米粒子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应用两种安全范围内近红外光功率密度照射细胞I分钟,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杀伤,有效浓度下,相对较大的近红外功率有着更好的效果,原因在于激光功率越大,产生单线态氧的效率越高,从而细胞凋亡率越高。
【主权项】
1.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NaYF4:Yb/Er上转换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得到上转换纳米粒子核; 二、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依次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氢卟酚e6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静置24h,得到光敏剂缩合溶液;所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质量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Img: (1.5?2)mL ;所述二氢卟酚e6的质量与N, 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Img: (0.5?0.8)mL ;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1: (180?220); 三、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加入到溶剂A中搅拌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步骤一得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核,搅拌30min后超声30min,得到超声溶液,在温度为80°C的条件下加热30min待超声溶液透明后向超声溶液中加入溶剂B,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超声溶液的PH为9,采用蠕动泵向超声溶液中加入浓度为25%的四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后,再加入步骤二得到的光敏剂缩合溶液,在室温下反应24h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采用乙醇清洗3?5次,然后在真空干燥箱内真空干燥24h,得到核壳纳米粒子;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水A的体积比为Img: (0.03?0.05)mL ;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钱的质量与步骤一得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核的体积比为Img: (0.003?0.005)mL ;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水B的体积比为Img: (0.05?0.15)mL ;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浓度为25%的四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Img: (0.03?.0.07)mL ;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步骤二得到的光敏剂缩合溶液的体积比为Img: (0.03 ?0.07)mL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 lmg: 1.7mL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二氢卟酚e6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lmg:0.625mL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的体积比为 1: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溶剂A的体积比为lmg:0.04mL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步骤一得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核的体积比为lmg:0.004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Img:0.1mL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浓度为25%的四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lmg:0.05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质量与步骤二得到的光敏剂缩合溶液的体积比为lmg:0.05m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应用是将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抑制和杀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向水中加入核壳纳米粒子得到浓度为12 μ g/mL?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将浓度为12 μ g/mL?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与巨噬细胞共培养4h后,用缓存溶液将细胞表面未吞噬的浓度为12 μ g/mL?16 μ g/mL的核壳纳米粒子洗去,采用激光功率为0.9ff cm_2?.1.8ff cm—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96孔板中的巨噬细胞,照射时间为lmin。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光动力治疗光源穿透深度浅、成本高和风险大的问题。方法:首先合成包覆光敏剂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经过与细胞共培养的过程被细胞吞噬。此时用近红外光照射细胞,细胞内的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与组织氧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分子单线态氧(1O2),从而杀伤细胞,致使其凋亡。本发明制备的具有近红外光远程响应的核壳结构药物载体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抑制和杀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
【IPC分类】A61K47-48, A61P9-10, A61K41-00
【公开号】CN104784692
【申请号】CN201510243301
【发明人】王浩, 王铀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