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36463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人类牙髓炎病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据专利文献显示:牙髓炎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由于牙髓组织处于牙体硬组织包绕之中,只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与外界联系,牙髓急性炎症时,血管充血、渗出物积聚,导致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神经受压,加以炎性渗出物的刺激而使疼痛极为剧烈。
[0003]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牙髓炎病的药物,并对牙髓炎病有很好治疗效果的中药配方,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牙髓炎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内服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配伍完善,主从有序、纵观全方、药力强大、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清热解毒、解肌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凉血、散寒祛风、散结消肿、活血止痛、活血散瘀、补肝肾、强筋骨、消肿止痛的治疗原则。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1-3份;
金银花1-3份;
延胡索1-3份;
生地黄1-3份;
生石膏1-3份;
元参1-3份;
升麻1-3份;
生甘草1-3份;
细辛1-3份;
连翘1-3份;
槐花1-3份;
骨碎补1-3份;
丹皮1-3份;
刺蒺藜1-3份;
地骨皮1-3份;
川黄柏1-3份;
黄芩1-3份; 白芷1-3份;
荆芥1-3份;
防风1-3份。
[0006]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I份;
金银花I份;
延胡索I份;
生地黄I份;
生石膏I份;
元参I份;
升麻I份;
生甘草I份;
细辛I份;
连翘I份;
槐花I份;
骨碎补I份;
丹皮I份;
刺蔡藜I份;
地骨皮I份;
川黄柏I份;
黄芩I份;
白芷I份;
荆芥I份;
防风I份。
[0007]—种上述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优质干净的一级生地I份、金银花I份、延胡索I份、生地黄I份、生石膏I份、元参I份、升麻I份、生甘草I份、细辛I份、连翘I份、槐花I份、骨碎补I份、丹皮I份、刺蒺藜I份、地骨皮I份、川黄柏I份、黄芩I份、白芷I份、荆芥I份、防风I份,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待用;
B、将粉碎好的粗粒状药物放入布袋内扎口后,于冷开水中浸泡30分钟,继而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煎药机内,注入过药一寸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先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煎煮30-35分钟,滤取药液1000ml,药渣再次加入适量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沸后续煎20-25分钟滤取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520ml备用。
[0008]—种上述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四天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90ml/次,早饭前、晚饭后服。续服2-5剂后,即可痊愈。
[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髓炎病的汤剂药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生地,性味: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金银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具有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之诸痛、胃脘痛、胸胁痛、腹痛、痛经、疝痛症;
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心烦、舌绛、血热吐衄、斑疹紫黑、热病伤阴、消渴多饮等症;
生石膏,性味:甘、辛,大寒,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治疗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症;
元参,性味:甘、咸、微苦、寒,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升麻,性味:甘、辛、微苦,凉。具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生甘草,性味:性平、味甘、生用偏寒,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之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症;
细辛,性味:辛、温、小毒,具有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连翘,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炎喉肿痛、斑疹、丹毒、痈结肿毒、淋巴结结核、高烧烦渴、神昏发斑、瘰病、尿路感染等症;
槐花,性味:苦、凉,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骨碎补,性味:苦、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骨酸痛、风湿痹痛、足膝痿弱、肾虚久泄、跌打闪挫、耳鸣、牙痛、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以及肾虚久泄等;
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刺蒺藜,性味:味苦、辛、性平,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等症;
地骨皮,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川黄柏,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消炎、杀菌、镇咳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统感染、遗精、赤白带下、盗汗、热淋、骨蒸劳热、痔疮、便血、足膝肿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湿疹瘙痒等病症;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血热妄行、湿热下痢、胎动不安;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祛寒、燥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眉梭骨痛、鼻塞、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荆芥,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