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79126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艾叶别名大艾叶、杜艾叶、萎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 种常用的中草药,性温、味苦,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 西、甘肃等地。艾叶虽然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野生资源较为丰富,但其质量往往受产地影 响。在宋代,艾叶以河南汤阴伏道所产的北艾和浙江宁波所产的海艾为好,宋以后至今,人 们普遍认为艾叶以湖北蕲春产者为佳。
[0003] 艾叶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 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 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 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 崩漏经多、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该药用植物虽 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
[0004]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叶的化 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有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α -侧柏烯等60 种成分。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 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从全株的挥发油中鉴定出水合樟烯、1,4-桉叶素、蒿 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32个成分。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易得的中药材,艾叶的药用 价值可以进一步加以开发与利用。
[0005] 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 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
[0006] 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 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 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从艾叶中提取的挥发油 具有平喘、镇咳、消痰、抑菌、抗过敏、护肝利胆、促进消化以及补体激活等作用,其中主要有 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 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 抑制作用。
[0007] 艾叶在中药的使用中多以入复方汤剂煎煮使用,目前仍为大多数医生和医院的使 用方法,但使用起来仍显麻烦,而艾叶经过提取去粗取精的过程后,保留了药材原有的成 分,减少了煎煮的麻烦,不影响原药材的功效。
[0008] 艾叶提取物是棕色粉末产品,是以干燥的艾叶药材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 程而得到的艾叶提取物粉末。通常艾叶的提取率约为20%,即提取物和药材的质量比例为 1:5,但是为了加强药材的利用率,所以其提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尽可能避免浪费。

【发明内容】

[000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提取效 率高、提取较充分,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艾叶提取物纯度也比较高。
[001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选取水分低于10%的干艾叶,将其粉碎至50-200目的艾叶粉,在室温下通 过有机溶剂浸泡15-30小时过滤,第一次浸泡液移至储罐内,渣体通过有机溶剂再次浸泡 15-30小时过滤,第二次浸泡液再次移至储罐内与第一次浸泡液进行合并;
[0012] (2)、将储罐内的艾叶浸泡液通过外循环浓缩器进行第一次减压浓缩,减压浓缩后 艾叶第一次浓缩液的体积为艾叶浸泡液体积的〇. 05-0. 15倍,减压浓缩后收集艾叶第一次 浓缩液;
[0013] (3)、将收集的艾叶第一次浓缩液通过外循环浓缩器进行第二次减压浓缩,第二次 浓缩后收膏得到艾叶提取物。
[0014] 所述步骤(1)中浸泡艾叶粉的有机溶剂为异丙醇,其中艾叶粉与异丙醇的重量比 为1: (10-15);浸泡渣体的有机溶剂为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其中渣体与乙醇重量比为 1: (5. 0-6. 0)。目前现有技术中浸泡艾叶粉一般是以乙醇为溶剂,而本发明使用的异丙醇尤 其明显的优势,由于提取艾叶有效成分首先要破坏其植物细胞壁,而异丙醇作为溶剂比相 同浓度的乙醇能更快地溶解细胞壁中的脂类物质,导致细胞内物质溶出,而且对艾叶中挥 发油、黄铜等亲油性物质的溶解力比乙醇强,也是比较廉价的溶剂,能和水自由混合,故而 第一步中使用异丙醇能明显地提高艾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而将第一次浸泡后的渣体 使用乙醇作第二次浸泡,由于第一次浸泡后艾叶的细胞结构已经破坏,异丙醇溶解了大部 分的化学成分,但还有一些残余成分未能溶于异丙醇中,此时乙醇能将渣体中异丙醇未能 充分提取的残余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0015] 所述步骤⑴中过滤时采用孔径为5-10 μ m的过滤膜进行过滤。为了保留更多有 效成分,过滤膜的孔径不能太小,否则不能透过一些大分子,艾叶中的一些物质譬如多糖不 溶于乙醇溶剂,通常在以乙醇处理过后多糖有部分会沉淀下来,而异丙醇则对多糖具有较 好的溶解性,从而使多糖这种重要的组成成分得以保留。孔径为5-10 μ m的过滤膜孔隙率 高、阻力小、滤速快,吸附极小,5-10 μπι的孔径可以透过多糖以及其他大分子化合物,又能 移除艾叶中的杂质、梗等残渣,这样也能使本发明的提取更加充分。
[0016] 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减压浓缩的温度为60-65Γ,第一次减压浓缩的真空度高 于-0. 08Mpa,第一次减压浓缩时间为4-6小时。乙醇和异丙醇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其中乙醇 的沸点为78. 3°C,异丙醇的沸点为82. 45°C,减压环境下浓缩的温度不必太高,过高的温度 会使溶剂沸腾过于激烈,导致浓缩的过程不好控制,而且会损失一些艾叶挥发油中沸点较 低的成分;另一方面为了加快减压浓缩的速度提高效率,温度设置也不宜太低。第一次减压 浓缩的真空度高于-0. 〇8Mpa,减压浓缩降低了溶剂的沸点,使得溶剂能快速地蒸发,当真空 度大于-0. 〇8Mpa时,溶剂的沸点接近60°C,故将温度设置为60-65°C最为合适。浓缩4-6 小时后,便可得到体积为艾叶浸泡液体积〇. 05-0. 15倍的浓缩液。
[0017] 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减压浓缩后艾叶第一次浓缩液在温度为60-65Γ条件下比 重为 0· 900-1. 000。
[0018] 所述步骤(3)中第二次减压浓缩的温度为60-65Γ,第二次减压浓缩的真空度高 于-0. 08Mpa,第二次减压浓缩时间为2. 5-4小时。由于第一次浓缩已经将艾叶浸泡液中的 成分有效地浓缩在一起,而且体积仅为浸泡液体积的0. 05-0. 15倍,故第二次浓缩的时间 不需要太长,不必超过4小时,但最好不少于2. 5小时,这样第二次浓缩可以尽可能地收集 到所有成分,并且减小浓缩液体积,使比重达到要求。这里的温度和真空度的设置的原理与 步骤⑵中相同。
[0019] 所述步骤(3)中第二次减压浓缩后艾叶第二次浓缩液在温度为60°C -65°c条件下 比重为 1. 200-1. 250。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相比于普通的艾叶提取物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药 材的利用率,提取得更为充分,而且提取效率高,得到的提取物纯度也相对较高,是一种实 用有效并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 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 实施例1
[0023] 本实施例的艾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1)、选取100g水分低于10%的干艾叶,用粉碎机将其粉碎至50目的艾叶粉,在室 温下通过有机溶剂浸泡15小时过滤,第一次浸泡液移至储罐内,渣体通过有机溶剂再次浸 泡15小时过滤,第二次浸泡液再次移至储罐内与第一次浸泡液进行合并;
[0025] (2)、将储罐内的艾叶浸泡液通过外循环浓缩器进行第一次减压浓缩,减压浓缩后 艾叶第一次浓缩液的体积为艾叶浸泡液体积的〇. 15倍,减压浓缩后收集艾叶第一次浓缩 液;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