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9724阅读:来源:国知局
至少为1比10。相应地适用于格栅体7的杆
7.1在两个结点之间的长度和框架6的结构件、如所述肋片的纵向尺寸,所以在此比例也至少为1比10。
[0035]即使融合器5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框架6和格栅体7构成,但融合器仍是一体式的。
[0036]框架6具有四个纵向肋片6.1,它们将融合器5的远身(distal ;亦称“远中的”或“远侧的”)的端部区域6.2与近身的连接区域6.3相连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区域围成空腔6.4,在制造完成的融合器中,格栅体处于所述空腔内。肋片6.1居中地,也就是大约在其长度的一半处通过横向肋片6.5相互连接,也就是分别相邻的肋片6.1。因此在横向肋片6.5之间保留了通道6.6。在远身的端部区域6.2和近身的连接区域6.3中也具有相应的通道
6.2.1和6.3.1。此外,格栅体7也配设有纵向通道7.2,所述纵向通道与前述的通道对齐。
[0037]在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格栅体7和框架6只在垂直于纵向L并且因此横向延伸的(面)区域内相互一体地连接,也就是只通过面7.3、7.4、7.5、7.7相连(参见图6和图 10)。
[0038]因此,格栅体7的纵向面如7.8和纵向棱边如7.9不与框架6固定相连。此外,上部面的尺寸和平行地在格栅体7的下侧与上部面对置的下部面的尺寸相应于凹处或通过纵向肋片6.1、横向肋片6.5和端侧区域6.2以及近身的连接区域6.3留出的区域。这导致,在通过椎骨体2、3将压力负载作用在纵向肋片6.1上时,所述压力负载不会传递至格栅体7上的纵向侧并且因此所述格栅体7保持不变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其功能,也就是确保骨材料长入格栅体6的蜂窝腔或中间腔内。融合器5的连续的纵向通道使得融合器可以通过横卧的导引线引入椎间间隙内。
[0039]在按照本发明的融合器5的图7至图10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融合器的近身连接区域6.3 (在框架6上)在其近身指向的外端侧6.3.3上具有齿部6.3.4。所述齿部用于在将融合器5固定在置入器械8(参见图12)的远身端部上时通过轴向绷紧在置入器械的锤状锁定元件与置入器械的支座8.3之间来确保在置入器械8与融合器5之间的预设角度定向。所述齿部6.3.4由向下在圆弧上依次相续的齿构成。在融合器的近身通道6.2.1的每一侧上均具有齿部6.3.4。
[0040]齿部6.3.4的设计方案(例如数量、距离、形状)可以与置入器械8和/或啮合部分协调适配。由此,一方面实现了与置入器械8的最佳兼容性、在置入器械8的支座8.3与融合器5的近身连接区域6.3之间的提高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多个连接角度。
[0041]置入按照本发明的融合器5的过程借助置入器械8实现,这在图11和图12中显示。通过外部管8.1形成的锁定元件具有能够围绕其纵轴线旋转的锤状锁定部件(两者均未示出),所述锤状锁定部件例如在融合器6的图3至图5的视图中沿垂直定向引入融合器5的近身连接区域6.3的通道6.3.1内。为此,融合器5在其近身端侧具有咬边或侧凹开口,其开口横截面相应于置入器械8的锁定元件;该咬边或侧凹开口在融合器5上构成锁定元件,由此实现置入器械8和融合器5的锁定。
[0042]置入器械的锤状锁定部件在接下来相对于外部管8.1翻转90°,因此其被抓握或啮合在近身连接区域6.3的壁内侧的侧凹6.3.2内。借助置入器械8的近身端部上的夹紧装置,所述锤状锁定部件和在设置于外部管8.1远身侧的支座8.3上的凹形弯折的端棱8.2在中间设有被锁定部件抓握或啮合的、融合器5的近身连接区域6.3的情况下彼此绷紧或张紧。由此将融合器5固定地保持在置入器械上。由此,融合器5能够沿其延伸方向并且以一个部件朝向置入器械8的延伸方向运动。因为融合器5的近身连接区域6.3在其(外部)端侧6.3.3上具有齿部6.3.4,所以由此也确保了置入器械8与融合器5之间所形成的角位置。如尤其是具有圆形形状的按照图4的凹处6.3.2的设计的视图所示,在置入器械8与融合器5之间可以沿垂直于两者纵向延伸L的方向围绕高达30°和更大的显著角度进行翻转。
【主权项】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具有网状或格栅状区域(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具有由实心的支承件(6.1,6.2,6.3,6.5)构成的外部的框架(6)和内部的格栅体(7)。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确定外部轮廓的框架和处于所述框架内部的网状或格栅状区域一体地设计。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通过烧结、如借助电子束熔炼或激光烧结制造。5.按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体(7)只在平行地沿一个方向(横向)延伸的面(7.3,7.4,7.5,7.6)上与框架(6)相连,但是所述格栅体在相对于这些面(7.3、7.4、7.5、7.6)以有限的角度延伸的面(7.8)和棱边(7.9)中不与框架⑶相连。6.按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体(7)的上部面和下部面(7.10)具有与由框架部件(6.1、6.2、6.3、6.5)围成的自由空间相同的尺寸,所述自由空间包围格栅体(7)的所述面(7.10)。7.按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围成空腔,所述格栅体(7)布置在所述空腔内。8.按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纵向肋(6.1)。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纵向肋(6.1)居中地通过横向肋(6.5)相连。10.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区域或者格栅体(6)具有金刚石结构。1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具有贯通的通道(7.2、6.6)。12.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区域或格栅体(7)的每个开口的格栅开口直径为0.5mm至3.2mm,优选在融合器外侧上的每个开口的开口直径的数量级为0.5mm至0.7mm。1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区域或者格栅体(7)在融合器的内部具有直径为0.5mm至3.2mm的开口或穿孔。1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将融合器与置入器械(8)相连的近身的连接区域(6.3)。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6.3)在融合器(5)的侧壁的内侧上具有凹处¢.3.2),所述凹处实现了与置入器械(8)的角度可活动或角度可调的咬边连接。1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区域(6.3)在融合器(5)的上侧具有实现融合器(5)与置入器械(8)之间的角度可活动性或角度可调性的局部。1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近身的端侧(6.3.3)具有齿部(6.3.4)。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6.3.4)通过沿垂直方向在圆弧段上依次排列的多个齿而空心地构成。19.按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6.3.4)布置在居中地设计于近身端侧上的近身通道(6.3.1)的两侧。20.一种用于制造尤其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的融合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借助(选择性的)电子束恪炼(Selective Electron Beam Melting, (S)EBM)或者借助激光烧结(LST)进行。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的融合器(5),为了更好地连接到/生长到椎骨区域(3、4)中,所述融合器具有网状或格栅状区域。所述融合器尤其具有由实心的支承件构成的外部框架和内部的格栅体。确定外部轮廓的框架和处于所述框架内部的网状或格栅状区域一体地设计。所述融合器通过烧结、如借助电子束熔炼或激光烧结制造。
【IPC分类】A61F2/30, A61F2/44, A61F2/46
【公开号】CN105407839
【申请号】CN201480041616
【发明人】W.里斯
【申请人】乔伊马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5日
【公告号】DE202014003441U1, EP2983622A1, US20160193055, WO2015022039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