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成像棒源装置及pet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03361阅读:来源:国知局
营联轴器与设置在中间丝杠轴向转动连接,滑块B对应三组丝杠分别设置开孔从而套设在丝杠上,支撑板330的上底面用于固定第一动力组件110以及第一传动组件120,支撑板330的下底面设置在滑块B上,从而第三动力单元工作时,通过丝杠-滑块单元,带动支撑板以及第一转动模块100、第二转动模块200整体沿轴向水平移动。
[0048]如图6所示,垂直升降机构400包括至少一组剪式升降平台,剪式升降平台之间垂直叠加设置,每组剪式升降平台包括一第四底板410、设置于第四底板410上的第四动力单元420以及丝杠-滑块单元、两组支撑杆件,丝杠-滑块单元同前所述,包括至少一丝杠A以及穿过丝杠A设置的滑块B,第四动力单元420为电机,第四动力单元420的输出端与丝杠之间或经营联轴器轴向转动连接,每组支撑杆件包括剪式叉状铰接连接的一固定杆431以及一游离杆432,游离杆432的底部固定于滑块B上,固定杆431的底部与剪式升降平台固定连接,游离杆432与固定杆431的顶部分别与上层剪式升降平台的第四底板固定连接。
[0049]不进行校正时,如图8所示,整个垂直升降机构400处于压缩状态,整体所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当进行校正时,如图9所示,通过向各层的第四动力单元420发送指令,各电机动力单元分别驱动滑块B在丝杠A上运动,进而固定在滑块B上的游离杆432跟随移动,由于游离杆432与固定杆432铰接连接,带动固定杆432移动,最终每组剪式升降平台可根据指令上升一定高度。最终可将第一转动模块100运送至平行于PET设置中心轴的位置处,此时将棒源本体安装在第二转动模块200的夹具220上,然后如图7所示,给第三动力单元320发送一指令,第三动力单元320驱动滑块B在丝杠上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330以及安装在支撑板330上的第一转动模块以及第二转动模块水平移动,从而使得棒源本体可轴向行进至探测器环内部,进行后续的自转以及围绕中轴旋转,进行探测器的归一化校正。
[0050]上述丝杠-滑块单元上分别设置了两组限位组件C,以确定滑块B在丝杠A上的最大行程,限位组件C为接近开关,分别设置在丝杠的相反方向上,当滑块B移动至限位开关附近时,限位开关被触发,发送信号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收到指令后判断滑块B已经到达极限位置,则发送指令控制电机反转,使得滑块B返回。优选的,垂直升降机构400的行程高于PET主机中心轴离地高度以使得第一转动单元移动至与PET主机同轴的位置,水平移动机构300的行程不小于一探测器环的厚度以将棒源本体500沿轴向退出或者推入PET主机。
[005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PET设备,包括至少一探测器环,以及如前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从而可方便快捷的进行PET设备出厂前以及出厂后的归一化校正。
[0052]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PET成像棒源装置,包括棒源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棒源本体围绕轴向匀速转动的第一转动模块以及驱动所述棒源本体自转的第二转动模块; 所述第二转动模块的输出端平行于轴向设置,且第二转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棒源本体轴向连接以驱动所述棒源本体自转; 所述第一转动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一旋转臂结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与平行于轴向设置,所述旋转臂结构垂直于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与所述旋转臂结构经由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模块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以跟随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运动带动所述棒源本体围绕轴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结构包括一臂根接头、一旋转臂本体以及一定位卡槽,所述旋转臂本体一端经由所述臂根接头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臂本体远离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定位卡槽,所述第二转动模块对应所述定位卡槽设置定位接头以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结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结构为可变长度结构,所述旋转臂本体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可拆卸连接的一主动臂以及至少一加长臂,所述主动臂远离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定位卡槽,所述加长臂分别一端设置定位接头、另一端设置定位卡槽,所述主动臂与加长臂之间、加长臂与加长臂之间、主动臂或加长臂与第二转动模块之间经由所述定位卡槽和定位接头的配合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为U型开口的浅槽,所述定位接头对应为一 U型接头,所述浅槽以及U型接头上分别设置一定位孔以及一锁紧孔以用于旋转臂本体与所述第二转动模块或所述旋转臂本体内部的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模块包括第二动力组件和/或固定在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输出端上的一夹具,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直接与所述棒源本体或经由所述夹具与所述棒源本体相连,以在所述第二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棒源本体自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棒源本体至指定位置的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一垂直升降机构以及一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模块的第一动力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模块的旋转臂结构设置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的外部以带动所述棒源本体跟随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轴向前进或后退,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上以带动所述棒源本体跟随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垂直上升或下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第三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第三动力单元与丝杠-滑块单元、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模块的支撑板,所述丝杠-滑块单元包括至少一丝杠以及穿过所述丝杠设置的滑块,第三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轴向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底面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以在所述第三动力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棒源本体沿轴向水平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剪式升降平台,所述剪式升降平台之间垂直叠加固定设置,所述每组剪式升降平台包括一第四底板、设置于所述第四底板上的第四动力单元以及丝杠-滑块单元、两组支撑杆件,所述丝杠-滑块单元包括至少一丝杠以及穿过所述丝杠设置的滑块,所述第四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轴向转动连接,所述每组支撑杆件包括剪式叉状铰接连接的一固定杆以及一游离杆,所述游离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上,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于本层的剪式升降平台上,所述游离杆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分别与上层剪式升降平台的第四底板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滑块单元还包括两组限位组件以限制所述滑块在丝杠上的最大行程。10.一种PET设备,包括至少一探测器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PET成像棒源装置,所述垂直升降机构的行程高于所述PET设备中心轴离地高度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垂直上升至与所述PET设备同轴的位置,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的行程不小于探测器环的厚度设置以将所述棒源本体沿轴向推入或者退出所述PET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T成像棒源装置及PET设备,PET成像棒源装置,包括棒源本体、驱动棒源本体围绕轴向匀速转动的第一转动模块以及驱动棒源本体自转的第二转动模块;第一转动模块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一旋转臂结构,第一动力组件与平行于轴向设置,旋转臂结构垂直于轴向设置,第一动力组件与旋转臂结构经由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模块固定于旋转臂结构远离第一传动组件的一端,第二转动模块的输出端平行于轴向设置,且第二转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棒源本体直接相连以驱动棒源本体自转的同时,还以跟随第一动力组件的运动带动棒源本体围绕轴向转动,从而棒源本体在进行归一化校正时,能够更加均匀照射所有探测器单元,获得更为准确的校准结果。
【IPC分类】A61B6/03
【公开号】CN204654970
【申请号】CN201520334264
【发明人】王浩, 张建兵
【申请人】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