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器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940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纹段52与所述密螺纹段51的连接处的旋入更顺畅。所述单头螺纹521也可与所述第一螺纹511或所述第二螺纹512断开。所述单头螺纹521的螺距可与所述第一螺纹511或所述第二螺纹512的螺距相同或不同。
[0033]所述密螺纹段51沿着所述固定器本体50纵向的长度为所述疏螺纹段52与所述密螺纹段51沿着所述固定器本体纵向的长度之和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因人体的松质骨与皮质骨的厚度比约为3:1至2:1,将所述密螺纹段51沿着所述固定器本体50纵向的长度设置为上述长度范围能保证所有的密螺纹均固定在皮质骨上,可增大拉拔力。
[0034]所述缝合线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侧面的第一穿线孔54、第二穿线孔53、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二穿线孔53在同一侧面,所述第三穿线孔和所述第四穿线孔在同一侧面,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相对,所述第二穿线孔53与所述第四穿线孔相对,所述第一穿线孔54、所述第二穿线孔53、所述第三穿线孔和所述第四穿线孔均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第一穿线孔54、第二穿线孔53、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同一侧面的两个穿线孔之间为光滑面,该光滑面可低于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侧面或与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侧面的高度一致。
[0035]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50前端的距离为5-6mm。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50前端的距离过近会导致前端螺纹的强度不够,在旋入时软组织固定器容易损坏;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50前端的距离过远则可能使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接近松质骨部位,无法起到增加拉拔力作用。而将所述第一穿线孔54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50前端的距离设置为5-6mm,不仅起到增加拉拔力作用,还使得软组织固定器不易损坏。
[0036]所述第二穿线孔53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前端的距离为8-10mm。此距离范围能保证第二穿线孔53与所述第四穿线孔在固定器本体的中前部,能够使固定器本体旋入时骨上掉落的大部分松质骨骨肩填充入第二穿线孔53与所述第四穿线孔内,可减小第二穿线孔53与所述第四穿线孔与缝合线的间隙,使缝合线更牢固地固定所述固定器本体中,且松质骨骨肩一般不完全掉落,其一端与松质骨连接,另一端嵌入第二穿线孔53或所述第四穿线孔中,因此可进一步增加软组织固定器的拉拔力。
[0037]所述疏螺纹段和所述密螺纹段的螺纹的牙型角为30° -60°。将螺纹的牙型角设置为30° -60°时所形成的牙尖可保证旋入时牙尖能在骨内轻松切削骨组织,使得旋入快速、轻松,而旋入后能提供可靠的拉拔力。
[0038]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前部为锥形,所述疏螺纹段52延伸至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前端,所述固定器本体50的前端的锥角为45° -60°。该范围的锥角能够保证手术中医务工作者可以以自攻的方式将软组织固定器旋入骨内。
[0039]所述内腔的纵向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内腔的这一构造与驱动工具相应的非圆形的外形互补,使得驱动工具在插入所述内腔后能驱动所述固定器本体进入骨中。
[0040]所述固定器本体的直径可为6.5臟、5.5臟、5.0mnu4.5臟、3.5mm或2.8臟。
[0041]使用时,先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的第一端从第一穿线孔54穿入所述内腔,然后从第三穿线孔穿出,之后从第四穿线孔穿入所述内腔,缝合线的第二端从第二穿线孔53穿入所述内腔,然后将缝合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内腔的后端伸出内腔,再把驱动工具插入所述内腔并驱动所述固定器本体进入骨中使所述固定器本体固定于骨中,再用缝合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将软组织和骨连接起来。
[0042]实施例2
[004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
[0044]请参阅图3,所述疏螺纹段62和所述密螺纹段61均设有单头螺纹。具体为:所述疏螺纹段62设有第一螺纹621,所述密螺纹段61设有第二螺纹611,第一螺纹621的螺距较所述密螺纹段61的螺距大。
[0045]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1。
[00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组件,该软组织固定器组件包括驱动工具和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所述驱动工具可与所述内腔相配合。
[004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内腔,所述固定器本体上设有缝合线连接结构,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外侧设有疏螺纹段和密螺纹段,所述疏螺纹段位于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前部,所述密螺纹段位于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后部,所述疏螺纹段和所述密螺纹段的螺距为0.8-1.1_,所述疏螺纹段的螺距较所述密螺纹段的螺距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螺纹段设有单头螺纹,所述密螺纹段设有双头螺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螺纹段和所述密螺纹段均设有单头螺纹。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螺纹段沿着所述固定器本体纵向的长度为所述疏螺纹段与所述密螺纹段沿着所述固定器本体纵向的长度之和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5.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侧面的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在同一侧面,所述第三穿线孔和所述第四穿线孔在同一侧面,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相对,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第四穿线孔相对,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三穿线孔和所述第四穿线孔均与所述内腔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三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前端的距离为5-6m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中心到所述固定器本体前端的距离为8-10mm。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螺纹段和所述密螺纹段的螺纹的牙型角为30° -60°。9.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前部为锥形,所述疏螺纹段延伸至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前端,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前端的锥角为45° -60°。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纵向截面为非圆形。11.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工具和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所述驱动工具与所述内腔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器组件。软组织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固定器本体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内腔,固定器本体上设有缝合线连接结构,固定器本体的外侧设有疏螺纹段和密螺纹段,疏螺纹段位于固定器本体的前部,密螺纹段位于后部,疏螺纹段和密螺纹段的螺距为0.8-1.1mm。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本体上设置有位于前部的疏螺纹段和位于后部的密螺纹段,且疏螺纹段的螺距较密螺纹段的螺距大,使得固定器本体在旋入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旋入较轻松,而在旋入后,其后部的螺距较小的密螺纹段使得固定器本体能牢牢地固定在皮质骨上,拉拔力较大,使得软组织固定器的旋入力与拉拔力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
【IPC分类】A61B17/064, A61B17/56
【公开号】CN204863325
【申请号】CN201520623547
【发明人】俞威, 赖卫国, 孙赟辉
【申请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