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87024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鼻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胆脂瘤性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且易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甚至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一经诊断是胆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须手术治疗。完璧式乳突根治术为目前常用手术方式,其术后需对术腔进行冲洗及换药,来保证手术及治疗效果。
[0003]常规冲洗术腔的方法为用现有临床上用来静脉穿刺的头皮针,剪去前端头皮针部分,只剩剩余管路,将管路放置于中耳术腔内,在皮肤上缝合固定,冲洗时取1ml空针一支,抽取冲洗液将冲洗液从管路冲洗至术腔,然后另取一支空针抽出冲洗液,如此反复,每日需冲洗1-2次,连续冲洗3-5天。
[0004]由于冲洗装置需在皮肤上缝合固定,给患者增加了一定的痛苦及创伤,同时穿刺点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和风险,此外冲洗时需由两只空针完成,一支空针用于冲洗,另外一支用于抽出冲洗物,且需反复进行,医生操作需倒手,增加工作量且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中耳术腔冲洗方法增加患者痛苦和创伤,增加感染几率和风险,同时增加医生工作量和治愈成本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道和一内管道,其中内管道从外管道中穿过,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围成外腔体,外腔体仅在下端留一进气口,其余全封闭;内管道中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内腔体;
[0008]所述内管道上端封闭,靠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孔,分别将两个内腔体与术腔连通;两个所述内腔体的下端,一个连接入水口,另一个连接出水口 ;
[0009]所述外管道有一段管壁材质较管道其他部分薄,当向所述外腔体内施压时,此段管壁受压膨胀形成鼓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管道上端用橡胶塞封闭。
[0011 ]进一步地,连接有入水口的一个所述内腔体为冲洗液流进腔体,在入水口处连接有正压接头;
[0012]连接有出水口的一个所述内腔体为冲洗液流出腔体,在出水口处连接有抽液装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抽液装置为:在所述出水口处连接一橡胶套管,橡胶套管外端与注射器尺寸相吻合,当不需要冲洗时,所述橡胶套管外端盖设橡胶帽,当术腔内冲洗液引流不干净时,所述橡胶套管外端连接注射器。[ΟΟ? 4]进一步地,所述外腔体下端所述进气口与正压接头连接,向外腔体施压。
[0015]进一步地,向所述外腔体施加的压力有气压或水压。
[0016]进一步地,当所述外腔体内所施加的压力释放后,所述鼓泡消失,较薄的所述一段管壁恢复到原始状态。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管道和内管道均采用硅胶材质。
[00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0019]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可免去现有冲洗方法需皮肤缝合的固定,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防止管道脱出;同时本实用新型冲洗液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为两个不同的腔体,可以实现冲洗和引流的同时进行,即边冲洗边引流,免去医生使用现有冲洗方法时需换药倒手的麻烦;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不冲洗状态下,流出端加帽固定,使整个冲洗管呈密闭状态,减少术腔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管道横剖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出水孔部分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25]本实用新型中耳术腔冲洗装置是一个三腔套管,其中内管道13从外管道12中穿过,外管道12和内管道13之间所围腔体称为外腔体7,外腔体7上端封闭,下端仅留一进气口2,其余也封闭。内管道13内腔又被分为互不相通的内腔体5和内腔体6两部分,内腔体5、内腔体6、外腔体7为独立的三腔体。这三个独立的腔体,可以各自独立使用。
[0026]内腔体5在下端连通入水口3,内腔体6在下端连通出水口 I;其中入水口 3的作用是向内腔体5内冲入清洗液,入水口处连接正压接头,通过正压接头向内打压液体(同样满足打压气体的原理,只是在本装置中不需要打压气体)保证液体只进不出。出水口 I作用是将内腔体6内的液体向外引流,出水口处接有抽液装置用于抽取腔体内的液体,比如在一实施例中,抽液装置是在出水口 I处装有一橡胶套管,橡胶套管外侧端尺寸与注射器相吻合,且配有与其匹配的橡胶帽,不冲洗时,可将橡胶帽盖在橡胶套管上,冲洗时,取下橡胶帽,从出水口 I向外引流术腔内冲洗液,术腔内冲洗液引流不干净时,用空注射器连通橡胶套管外侧将术腔内冲洗液抽取干净。关于冲水(冲洗液)和引流的过程在下文有所详述。
[0027]内管道13上端穿出外管道12,内管道13顶部用橡胶塞8封闭。内管道13靠近封闭端开设有两个孔,各与内腔体5和内腔体6相通,分别为出水孔10和入水孔11,其中出水孔10将内腔体5与外界(中耳术腔)连通,入水孔11将内腔体6与外界(中耳术腔)连通。
[0028]外管道12上端收缩,并在出水孔10和入水孔11下面与内管道13连接融为一体,使外腔体7上端封闭,且露出出水孔10和入水孔11。外腔体7下端连通进气口 2,其中进气口 2连接正压接头,保证压力只进不出。
[0029]外管道12靠近上端有一段管壁4,材质与管道其他部分相比较薄,受压容易膨胀形成鼓泡。
[0030]使用时,将出水口I处的橡胶帽取下,将装置由内管道13封口端进入术腔内,一直到外管道12的管壁4也进入术腔为止;然后在进气口 2处通过正压接头向外腔体7内施加气压,使管壁4受压鼓泡变成气囊9,气囊9将装置的三腔套管挂在术腔内,使固定装置不能从术腔内脱出;然后用装有冲洗液的注射器从入水口 3的正压接头将冲洗液注入内腔体5中,并通过出水孔10进入术腔内;术腔内清洗后的冲洗液再从入水孔11进入内腔体6,并从出水口 I处流出。由于冲洗液进出经过不同的腔体,彼此独立,因此使用该装置冲洗术腔时可以边冲洗边引流,术腔内未流出的冲洗液可用注射器从出水口 I将其抽取干净。冲洗完成后,从入水口 2将外腔体7中的压力释放,气囊9消失,管壁4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即可将装置从术腔取出。
[0031]上述实施例讲到在进气口 2处是通过充气的正压接头向外腔体7内施加气压,现实操作中,也可采用充水的正压接头,向外腔体7内施加水压,在管壁4处受压鼓成水囊,也是可行的。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由于进液腔和出液腔(两个内腔体)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腔,所以可以冲进干净的清洗液和抽取污液的操作同时进行,且无需频繁更换空针接头,同时能够减少术腔感染的风险和医生工作量,减少成本;此外,本装置还经过巧妙的设计,通过打压充起弹性鼓泡的方法将装置固定于术腔内,使装置在使用中不能随意取出,也防止脱落,这种装置无需将管路缝合在患者皮肤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和负担。而在使用后又很容易取出,装置可恢复至自然状态。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道和一内管道,其中内管道从外管道中穿过,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围成外腔体,外腔体仅在下端留一进气口,其余全封闭;内管道中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内腔体; 所述内管道上端封闭,靠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孔,分别将两个内腔体与术腔连通;两个所述内腔体的下端,一个连接入水口,另一个连接出水口 ; 所述外管道有一段管壁材质较管道其他部分薄,当向所述外腔体内施压时,此段管壁受压膨胀形成鼓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道上端用橡胶塞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有入水口的一个所述内腔体为冲洗液流进腔体,在入水口处连接有正压接头; 连接有出水口的一个所述内腔体为冲洗液流出腔体,在出水口处连接有抽液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装置为:在所述出水口处连接一橡胶套管,橡胶套管外端与注射器尺寸相吻合,当不需要冲洗时,所述橡胶套管外端盖设橡胶帽,当术腔内冲洗液引流不干净时,所述橡胶套管外端连接注射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体下端所述进气口与正压接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外腔体施加的压力有气压或水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腔体内所施加的压力释放后,所述鼓泡消失,较薄的所述一段管壁恢复到原始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道和内管道均采用硅胶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耳术腔冲洗装置,包括一外管道和一内管道,其中内管道从外管道中穿过,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围成外腔体,外腔体仅在下端留一进气口,其余全封闭;内管道中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内腔体;其中内管道上端封闭,靠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孔,分别将两个内腔体与术腔连通;两个内腔体的下端,一个连接入水口,另一个连接出水口;其中外管道有一段管壁材质较管道其他部分薄,当向外腔体内施压时,此段管壁受压膨胀形成鼓泡。该装置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减少术腔感染风险。
【IPC分类】A61M3/02, A61F11/00
【公开号】CN205198262
【申请号】CN201520922164
【发明人】宁菲, 左海威, 郭蕾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