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1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加热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电饭锅,特别涉及的是感应加热电饭锅。特别是关于设置于感应加热电饭锅的工作线圈和内锅之间的线圈座,利用工作线圈上的高频电流感应加热,防止内锅散热。
背景技术
感应加热电饭锅是利用感应加热的原理进行加热的电饭锅,主要利用高频电流引起的过流及磁滞热损失进行烹调。感应加热是指使用高频电流,利用位于高频电流流动的线圈之间的感应体的电磁感应引起的过流及磁滞热损失快速的进行加热的现象。而且,由于使用频率高的高频电流,因此由电流的表面效应及邻近效应,在表面层上聚集磁束及过流,而这时产生的热损失对于被加热物的表面进行加热。
感应加热的主要放热原因是内部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内由交流电流产生磁束的变化,磁场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称为涡电流。由于被加热物的固有电阻和涡电流产生焦耳热,由此产生电流损失,进行放热。
如上述所示,感应加热电饭锅利用缠绕在内锅外周面的工作线圈中产生的磁力线通过内锅时,在内锅上产生的涡电流加热内锅,由此进行烹调。而且,感应加热电饭锅利用可变压力和1300W以上的强火,让使用者品尝到久违的故乡的大铁锅的饭香。
下面,参照图1简单的说明一般的感应加热电饭锅的结构。如图所示,感应加热电饭锅大致上由锅体1和开关锅体1的锅盖2构成。在锅体1的内部设置有可以拿出的内锅11,在内锅11的外周面上设置了感应加热内锅11的工作线圈13。
而且,在所述工作线圈13和内锅11之间设置了线圈座15,用于支撑工作线圈13。所述线圈座15为了防止感应加热后的内锅11的热量损失,主要采用耐热性好的PET系列的树脂注塑物。
而且,在内锅11侧面的上端粘贴了环形壳21,而在环形壳21的外侧面上设置了在电源的驱动下加热环形盖21的外壳加热线圈23。所述外壳加热线圈23用于烹调之后的保温上,有时还可以用作辅助加热源使用。
在与环形壳21的外壳加热线圈23具有一定距离的周围设置了保温用隔热装置25。所述隔热装置25在保温模式时为了保存外壳加热线圈23产生的热量,其主要材料采用玻璃纤维等的阻燃性材料。
而且,在所述工作线圈13的外面的某一侧,即在锅体1前面部位设置了控制感应加热电饭锅的控制器31。控制器31根据电饭锅的烹调模式依次经过正火,加热,沸腾,等待等阶段完成烹调。然后,执行保温功能。并且,为了向外部表示各个阶段进行的情况,控制器31还控制显示屏。
而且,在所述的控制器31的侧面形成了支撑所述控制器31的控制器底座33。所述控制器底座33在支撑所述控制器31的同时还具有放置内锅11的热量传到控制器31上的隔热的作用。由于控制器31本身也进行放热,因此如果接收内锅11的热量,控制器31就会损坏。为了防止控制器损坏,控制器底座33靠近控制器31粘贴在锅体1的侧面。
并且,为了满足夹入于工作线圈13和内锅11之间的线圈底座15的耐热需要,主要采用PET系列的树脂。但是,虽然PET系列的树脂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是实际上一部分的热量也会传到外侧,降低热效率。
而且,由于内锅11的热量传到了外部。因此提高了设置于线圈底座15外侧的工作线圈13的温度,影响了工作线圈13的正常功能。通常,如果导通电流的导线的温度升高,导体内部的电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冲突就会明显的增加,从而电阻值增大,妨碍电流的流动。
并且,如果提高所述外壳加热线圈23的温度,就会影响烹调结束后的外壳加热线圈23的保温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电饭锅,设置避免内锅上的热量传到外部的装置,通过改变材质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锅体和开关锅体的锅盖,在锅体的内部设有可以取出的内锅,在内锅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应加热内锅的工作线圈,在内锅和工作线圈之间设置线圈座,采用发泡材料注塑制作,为了对于内锅进行保温和隔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利用将熔化的塑料进行发泡注塑形成空气层的方法,代替了采用PET系列的树脂制作线圈座,由此加强了保温性及隔热效果。由于加强了隔热效果,在烹调或保温时不仅节省了电力,还抑制了线圈座周围的各种线圈和回路的温度上升。并且,采用发泡注塑的方法后相对以往可以节省材料的使用量,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图1是以往的线圈座的感应加热电饭锅的断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电饭锅的部分断面图。
图中110内锅 130工作线圈150线圈座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的感应加热电饭锅的结构与以往相同的不再细述。图2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电饭锅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在内锅110的外周面上设置了感应加热内锅110的工作线圈130,而在工作线圈130和内锅110之间设置线圈座150,用于支撑工作线圈130。
本发明中利用发泡注塑物替代了以往的PET系列的树脂。发泡注塑物是在一般的树脂内部形成小的气泡和泡沫的注塑物,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锅110的热量传到外部。
下面,对于本发明中用于线圈座150的制作材料的发泡注塑技术进行简单的说明。与发泡注塑密切相关的是利用气体作为发泡物质或利用化学发泡剂的发泡注塑成型和可以制作出最终形状的模具。注塑成型是熔化塑料后将其成型为具有所需形状的制品,广泛应用于塑料产业中,而发泡注塑成型是混合塑料和发泡物质(气体或化学,物理发泡剂),使塑料内部包含气泡的成型法。
然后,对于所述发泡技术中的超微细发泡注塑成型进行说明。超微细发泡注塑成型是在注塑成型机内部充分的混合熔化的塑料和发泡气体后注塑到模具上的方法。本方法与其他发泡成型法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将非活性气体作为发泡物使用,由于使用了环境亲和形气体,因此可以作为下一代发泡技术。而且,气体在模具内发泡时,可以缩短冷却时间,从此可以减小整个工程的时间周期,不仅提高了生产性,还可以缩小发泡体积的塑料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制作的用于本发明的线圈座150,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到熔化的塑料中,并在模具内进行发泡。然后,在注塑成型品的内部形成数十微米的空气层。
由上述形成的空气层的线圈座150可以加强内锅110的保温性及隔热效果。而且,由于加强了隔热效果,在烹调或保温时可以节省电力,还可以抑制线圈座150周围的各种线圈和回路的温度上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指导思想是利用格栅按住微型开关,由此使其发出上下翻动设置于加热室后面的旋转加热器的动作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加热电饭锅,包括锅体(1)和开关锅体(1)的锅盖(2),在锅体(1)的内部设有可以取出的内锅(110),在内锅(110)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应加热内锅(110)的工作线圈(130),其特征是,在内锅(110)和工作线圈(130)之间设置线圈座(150),采用发泡材料注塑制作,为了对于内锅(110)进行保温和隔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电饭锅,包括锅体和开关锅体的锅盖,在锅体的内部设有可以取出的内锅,在内锅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应加热内锅的工作线圈,在内锅和工作线圈之间设置线圈座,采用发泡材料注塑制作,为了对于内锅进行保温和隔热。本发明中利用将熔化的塑料进行发泡注塑形成空气层的方法,代替了采用PET系列的树脂制作线圈座,由此加强了保温性及隔热效果。由于加强了隔热效果,在烹调或保温时不仅节省了电力,还抑制了线圈座周围的各种线圈和回路的温度上升。并且,采用发泡注塑的方法后相对以往可以节省材料的使用量,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文档编号A47J27/00GK1626008SQ200310107399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权京颜, 朴芝镐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