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84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免冲水厕所,具体说是一种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公共厕所多没有消化功能,只是个粪坑,造成局部臭气冲天,蚊蝇泛滥,又是主要的病源体滋生地,还有对地下水存在着相当的污染隐患。现在推广的三格化粪池厕所,也存在其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差,消化不完全,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它利用粪尿自身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经过滤后返回作为新粪尿的输粪水源,封闭臭气、节约用水,适合各种环境下公共厕所的建设使用和卫生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厕所由蹲坑、蹲台、输送管路及厌氧消化装置及过滤装置组成,每个蹲坑下连粪尿输送支管,所有上述支管接入粪尿输送总管,该总管是倾斜的,其斜度为1∶4--6;上述消化装置是一个连续式自排渣沼气发生罐,罐体的一端进料,另一端溢流排渣,罐为斜向放置在地下,斜度为1∶4-6;输送总管与厌氧消化装置的倾斜方向相反;其进料端为高端,其下开口,该开口经粪尿进料管、积石清除管连上述的粪尿输送总管的低端,消化装置的排渣口经排出管、溢流口连消化液储存池,该池经过滤池连消化液返回管;消化液返回管由水抽和各蹲坑相连;溢流口高度要低于蹲坑下口液位的高度。
上述的消化罐其主体为玻璃钢制作的。
上述的消化罐外有保温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厕所设有玻璃钢厌氧消化装置,又利用粪尿自身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经过滤后返回作为新粪尿的输粪水源,同时还起到布菌、封闭臭气、灭蝇蛆等作用;使旱厕相当于水厕但节约用水,方便于各种环境下公共厕所的建设使用和卫生要求。2、该厕所同时还产生相当量的沼气,可以就地利用。3、同时排出的粪便消化液是一种很好无公害肥料,可以就近利用。4、对环境、水源无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厕所由蹲坑5、蹲台7、输送管路及厌氧消化装置2及过滤装置10组成,每个蹲坑下连粪尿输送支管6,所有上述支管接入粪尿输送总管4,该总管是倾斜的,其斜度为1∶6;上述消化装置是一个玻璃钢制作的连续式自排渣沼气发生罐2,罐体的一端进料,另一端溢流排渣,罐为斜向放置在地下,斜度为1∶6;其进料端为高端,高端是以位压方式进料,其下开口,该开口经粪尿进料管1、粪尿连通管15、积石清除管14连上述的粪尿输送总管4的低端,消化装置的排渣口经排出管8、溢流口9连消化液储存池10,该池经U型过滤池16连消化液返回管12;消化液返回管由提拉式水抽和各蹲坑相连起冲厕作用;溢流口9高度要低于蹲坑下口液位的高度,以便起到水密封和灭蝇蛆的作用;消化罐要先用岩棉毡11保温,其周边再用炉焦渣填满保温,以利冬季正常消化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其特征在于本厕所由蹲坑(5)、蹲台(7)、输送管路及厌氧消化装置(2)及过滤装置组成,每个蹲坑下连粪尿输送支管(6),所有上述支管接入粪尿输送总管(4),该总管是倾斜的,其斜度为1∶4--6;上述消化装置是一个连续式自排渣沼气发生罐(2),罐体的一端进料,另一端溢流排渣,罐为斜向放置在地下,斜度为1∶4-6;输送总管与厌氧消化装置的倾斜方向相反;其进料端为高端,其下开口,该开口经粪尿进料管(1)、积石清除管(14)连上述的粪尿输送总管(4)的低端,消化装置的排渣口经排出管(8)、溢流口(9)连消化液储存池(10),该池经过滤池(16)连消化液返回管(12);消化液返回管由水抽与各蹲坑(5)相连;溢流口(9)高度要低于蹲坑下口液位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其特征在于它的消化罐其主体为玻璃钢制作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其特征在于它的消化罐外有保温设施(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水冲厌氧消化卫生厕所,它由蹲坑、蹲台、输送管路及厌氧消化装置及过滤装置组成,每个蹲坑下连粪尿输送支管,上述支管接入粪尿输送总管,该总管是倾斜的;上述消化装置是自排渣沼气发生罐,罐体的一端进料,另一端溢流排渣,罐为斜向放置在地下,输送总管与厌氧消化装置的倾斜方向相反;其进料端为高端,其下开口,该开口经粪尿进料管、积石清除管连上述的粪尿输送总管的低端,消化装置的排渣口经排出管、溢流口连消化液储存池,该池经过滤池连消化液返回管;该管由水抽与各蹲坑相连。本厕有消化装置,又利用粪尿自身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经过滤后返回作为新粪尿的输粪水源,同时还起到杀菌、封闭臭气、灭蝇蛆作用。
文档编号A47K11/00GK2877531SQ20062000863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8日
发明者张树静, 郑毅 申请人:张树静, 郑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