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电极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电极极耳 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电极极板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为了方便于将电极极板与电池外壳 上的电极相连,通常在电极极板上安装金属片,作为电极极板与电池外壳连 接的导电线,该金属片称为电极极耳。
电极极板由活性材料和基体材料组成,基体材料多为导电性好的金属材
料,例如镍氢、镍镉电池,传统的生产工艺为使用发泡镍作为电池正极基 体材料,先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发泡镍上,然后烘干、辊压,成型以后再点焊 极耳,在这种情况下,极耳没有被整个地涂覆上或浸入活性材料中,所以极 耳是干净的,不存在需要清洁极耳的问题。但是,传统生产工艺中使用镍等 稀有金属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新的电池生产工艺为使用钢网或钢带作为电池电极的基体材料,为了提 高生产效率,先在钢网或钢带上点焊极耳,然后再涂覆活性材料,在这种情 况下,极耳就不可避免地沾上电极活性材料,有必要对极耳进行清洁处理, 清洁极耳采用过抓擦的方式,但该方式效率较低,并且清洁效果也不理想, 极耳上存在活性材料残留,影响后续工序中的点焊等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效 率较高的采用冲洗方式对极耳进行清洁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由 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清洁装置组成,电极极耳定位装置将行进中的电极
片与极耳定位在确定的平面内,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构成, 水管9中充有水,高压喷气管8管嘴正对着水管9管嘴并喷出高速气流,高 速气流在水管9管嘴处形成负压,将水管9中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 极耳,对极耳进行清洁。
电极极耳定位装置由磁铁6与极耳定位夹持片7组成,极耳定位夹持片 7为上下两块薄金属片构成的夹子,极耳定位夹持片7所形成的长条状缝隙 与磁铁6在同一平面内,磁铁6吸引电池电极板无极耳的一侧,极耳定位夹 持片7夹持极耳2。极耳定位夹持片7在夹持缝隙方向上的长度为大于等于 3倍极耳与极耳之间间隔的距离。
高压喷气管(8)中高压气流的压力为0.5MPa~0.6MPa。
水管9中充有水为去离子水。
高压气管与极耳之间的夹角为10。 ~80° 。
极耳清洁装置有3对,分别为第一高压喷气管8与第一水管9对准极 耳的根部,第二高压喷气管10与第二水管11对准极耳的中部,第三高压 喷气管12与第三水管13对准极耳的头部。
在极耳清洁装置的高压喷气管与水管之后,有一个高压气管14,将残 留在极耳上的水份吹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速水汽对沾有电极活 性材料的极卑进行沖洗,替代以往抓擦的方式,可以在电极极板运动的过程 中实时进行沖洗,清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以完全清除掉活性材料,清 洁效果好。 附围说明
图1为电池极板拉浆与极耳清洁总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极耳冲洗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极耳冲洗设备在俯视时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
图1所示,电池浆料槽3中盛有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电池电极骨架1 从浆料槽3中穿过,电池电极骨架1与极耳2上均涂覆上了电池电极活性材 料,然后通过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清除掉极耳2上沾染的电极活 性材料。
如图2所示,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由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 清洁装置组成。
电极极耳定位装置由磁铁6与极耳定位夹持片7组成,极耳定位夹持片 7为上下两块薄钢片构成的夹子,极耳定位夹持片7所形成的长条状缝隙与 磁铁6在同一平面内,磁铁6吸引电池电极板无极耳的一侧,极耳定位夹持 片7夹持极耳2,从而将行进中的电极片1与极耳2定位在同一平面内。极
离,可以确保任一时刻均有两个极耳处于定位夹持片7中。
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构成,水管9中充有去离子水, 高压气管8与极耳2之间的夹角为10° ,高压喷气管8的管嘴正对着水管 9的管嘴并喷出压力为0.6Mpa的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水管9的管嘴处形 成负压,将水管9中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极耳。
在极耳沖洗之后,有一高压气管14对准极耳喷出压力为0.56Mpa的高 速气流,将残留在极耳上的水份吹掉,对极耳进行彻底清洁。 实施例2:
如
图1所示,电池浆料槽3中盛有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电池电极骨架1 从浆料槽3中穿过,电池电极骨架1与极耳2上均涂覆上了电池电极活性材 料,然后通过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清除掉极耳2上沾染的电极活 性材料。
如图2所示,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由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 清洁装置组成。
电极极耳定位装置由磁铁6与极耳定位夹持片7组成,极耳定位夹持片 7为上下两块薄钢片构成的夹子,极耳定位夹持片7所形成的长条状缝隙与 磁铁6在同一平面内,;兹4失6吸引电池电极板无极耳的一侧,极耳定位夹持 片7夹持极耳2,从而将行进中的电极片1与极耳2定位在同一平面内。极
离,可以确保任一时刻均有两个极耳处于定位夹持片7中。
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与水管构成,水管中充有去离子水,高压气 管与极耳之间的夹角为80° ,高压喷气管的管嘴正对着水管的管嘴并喷出 压力为0.5Mpa的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水管的管嘴处形成负压,将水管中 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极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高压喷气 管与水管有3对,分别为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对准极耳的根部,高压喷 气管10与水管11对准极耳的中部,高压喷气管12与水管13对准极耳的 头部,分别沖洗经过的极耳。
在极耳沖洗之后,有一高压气管14对准极耳喷出压力为0.5Mpa高速 气流,将残留在极耳上的永份吹掉,对极耳进行彻底清洁。 实施例3:
如
图1所示,电池浆料槽3中盛有电池电极活性材料,电池电极骨架1 从浆料槽3中穿过,电池电极骨架1与极耳2上均涂覆上了电池电极活性材 料,然后通过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清除掉极耳2上沾染的电极活 性材料。
如图2所示,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4由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 清洁装置组成。
电极极耳定位装置由磁铁6与极耳定位夹持片7组成,极耳定位夹持片 7为上下两块薄钢片构成的夹子,极耳定位夹持片7所形成的长条状缝隙与
磁铗6在同一平面内,磁铁6吸引电池电极板无极耳的一侧,极耳定位夹持 片7夹持极耳2,从而将行进中的电极片1与极耳2定位在同一平面内。极
距离,可以确保任一时刻均有两个极耳处于定位夹持片7中。
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与水管构成,水管中充有去离子水,高压气 管与极耳之间的夹角为45° ,高压喷气管的管嘴正对着水管的管嘴并喷出 压力为0.55Mpa的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水管的管嘴处形成负压,将水管 中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极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高压喷 气管与水管有3对,分别为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对准极耳的根部,高压 喷气管10与水管11对准极耳的中部,高压喷气管12与水管13对准极耳 的头部,分别沖洗经过的极耳。
在极耳沖洗之后,有一高压气管14对准极耳喷出压力为0.5Mpa的高 速气流,将残留在极耳上的水份吹掉,对极耳进行彻底清洁。
权利要求1.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清洁装置组成,电极极耳定位装置将行进中的电极片与极耳定位在确定的平面内,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构成,水管(9)中充有水,高压喷气管(8)管嘴正对着水管(9)管嘴并喷出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水管(9)管嘴处形成负压,将水管(9)中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极耳,对极耳进行清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极耳定位装置由磁铁(6)与极耳定位夹持片(7)组成,极耳定 位夹持片(7)为上下两块薄金属片构成的夹子,极耳定位夹持片(7)所形 成的长条状缝隙与磁铁(6)在同一平面内,磁铁(6)吸引电池电极板无极 耳的一侧,极耳定位夹持片(7)夹持极耳(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极耳定位夹持片(7)在夹持缝隙方向上的长度为大于等千3倍极耳 与极耳之间间隔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构成极耳定位夹持片(7)的薄金属片为薄钢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压喷气管(8)中高压气流的压力为0.5MPa-0.6MPa。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管(9)中充有水为去离子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压气管与极耳之间的夹角为10° ~80° 。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清洁装置有3对,分别为第一高压喷气管(8)与第一水管(9) 对准极耳的根部,第二高压喷气管(10)与第二水管(11)对准极耳的中 部,第三高压喷气管(12)与第三水管(13)对准极耳的头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耳清洁装置的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之后,有 一高压气管(14),将残留在极耳上的水份吹掉。
专利摘要电池电极极耳自动清洁设备,涉及电池电极极耳清洁技术领域,由电极极耳定位装置与极耳清洁装置组成,电极极耳定位装置将行进中的电极片与极耳定位在确定的平面内,极耳清洁装置由高压喷气管(8)与水管(9)构成,水管(9)中充有水,高压喷气管(8)管嘴正对着水管(9)管嘴并喷出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水管(9)管嘴处形成负压,将水管(9)中的水吸出,形成高速水汽冲向极耳,对极耳进行清洁。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极极板运动的过程中实时对极耳进行冲洗,清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以完全清除掉活性材料,清洁效果好。
文档编号B08B3/02GK201058335SQ20072012147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瑶 李 申请人:瑶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