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洁设备的手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67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清洁设备的手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洁设备的手柄组件,特别是但不限于用于立式真空吸 尘器的手柄组件。
背景技术
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大致构造和操作方法都是已知的。还已知的是立式真 空吸尘器能从传统的立式吸尘模式(其中真空吸尘器跨地面移动)转换为筒
式模式(用于地上吸尘("above-the-floor" cleaning))。为此,立式吸尘器通 常包括整体软管和棒装置,其可在需要时操作。在一些例子中,软管和棒组 件包括整体软管,当机器被立式使用时,该软管形成吸尘器头和分离装置之 间的部分气流路径,软管的一个端部在要执行地上清洁时可从主体中的插座 松开。单独的棒,其通常设置在真空吸尘器的主体上,可随后被连接到软管 用于改善软管和棒组件的可及范围。这种类型配置的缺点是,当机器用于立 式模式时,进入的空气仍然必须穿过软管,这不必要地增加了损耗。
另 一 已知类型的软管和棒组件是用在Dyson的立式吸尘器上的,其型号 为DCOl、 DC02、 DC03和DC07。在这些真空吸尘器中,软管的下端被固 定地连接到相应吸尘器的主体,当时上端滑动地连接到棒柄的管状部。该棒 柄包括模制柄部,管状棒刚性地连接到该;溪制柄部。柄部可被连接到真空吸 尘器的主体且作为手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软管的上端被滑到棒的上端, 以使得棒随后储存在软管内部。当需要地上吸尘时,柄部被从主体松开,软 管的下端滑到棒的下端且工具可被连接到柄部,以进行要求的吸尘。阀装置 自动地选择脏空气进入真空吸尘器内的点在立式模式中,进入点是通过吸 尘器头,而对于"地上"吸尘,进入点是通过软管和棒组件。该全部配置的 操作原理描述于EP0037674B中。
这种配置的缺点是,由于柄部被设计成在立式模式中用作手柄,该手柄 的配置不能理想地适用于"地上"模式"。当进行"地上"吸尘时,至少在 较高水平面的区域时,例如檐口或窗帘轨,用户倾向于抓住棒的远离柄部的下端。在一改进的配置中, 一些Dyson真空吸尘器具有合并的软管和棒组件, 其中柄部和才奉可纟皮从软管的上端松开、沿相反方向转动和重新连接。该配置
的手柄和棒的平衡。该反向棒配置的缺点是,需要用户在用于"地上"吸尘 前先拆卸和组装软管和棒组件,当然,在返回正常的立式模式时重复拆卸搡 作。
在WO01/65989的另一改进的配置中,管状棒滑动地安装在柄部,以使 得可以在第一位置(用于"地上"吸尘模式,其中管状棒从柔性软管延伸超 出柄部)和第二位置(用于正常立式模式,其中管状棒向柔性软管内部延伸 超出柄部)之间移动。该配置详细描述于WO06/08444中。WO06/0844的棒 配置与WO01/65989相比的改进在于,在不同的真空吸尘模式之间转换时, 不需要用户去除和倒转棒。然而,即使WO06/08444的改进配置涉及用来在 "地上"吸尘和正常立式模式之间转换时组装(以及拆卸)棒和手柄单元的 两步程序。在该程序的一步中,管状棒在柄部内移动,且单独的手柄组件被 从机器的主体移除。在从正常立式模式转换到"地上"吸尘以及再次把手柄 组件返回到正常立式模式时,用户必须执行该两步程序。WO06/08444的缺 点是,模式转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是费时的。 一些用户可发现,在两步程序 中,手柄组件变得笨拙且难于操纵。此外,该两步手动操作可导致不正确的 组装。不正确的组装可导致性能的降低,因为漏气可通过无效的密封进入该 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提供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改进的手柄组件,其消除了现有技术 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清洁设备的手柄组件,其包括在使用时操纵手柄 的柄部;柔性软管,该软管具有连接到该清洁设备的主体的第一端和连接到 该柄部的第二端;以及管状棒,该管状棒滑动地安装在柄部以能在第一位置 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管状棒沿柄部延伸到柔性软管内部, 而在第二位置,管状棒延伸超出柄部离开柔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柄部被设 置为当管状棒被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松开柄部。
根据本发明的手柄组件具有现有技术的优点,该优点在于,其与真空吸尘器为一整体且不需要单独存放的且在使用前组装在一起的零件,还在于, 柄部在地上吸尘过程中可被容易地抓持和操纵。此外,由于通过管状棒相对 于柄部的运动,手柄组件被从真空吸尘器的主体松开,因此,松开棒和棒柄 准备"地上"吸尘的任务对于用户是容易的、简单的单步操作。由于在管状 棒处于"地上"模式中时手柄被松开,以及棒的位置,该棒在一个运动中就 准备就绪。有时笨拙的两步程序被减少为单一动作,且实际上仅-使用一只手 就可执行该动作。根据本发明的手柄组件由此易于操作且比已知的组件更可 靠。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松开卡钩机构的部分被定位在柄部。优选地,可松 开卡钩机构的部分被定位在主体内。更优选地,可松开卡钩机构包括主体上 的卡钩,其与柄部上的凸缘配合,以及位于该卡钩和柄部上的相对表面,该 配置是这样的,即施加到手柄组件的轴向力将把卡钩推进至与凸缘配合。该 机构确保,当手柄被用于立式模式吸尘时,施加到手柄组件的倾向于使得凸 缘和卡钩脱离配合的任意力实际上把卡钩进一步推进至与凸缘配合。该机构 将降低柄部不经意地从主体松开的危险。
优选地,卡钩还包括在其面对管状棒的侧部上的悬垂部,该悬垂部具 有接触表面,在使用时,当管状棒^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该接触 表面被卡钩致动器接触;位于卡钩和柄部上的相对表面,该配置使得施加到 手柄组件的轴向力把卡钩推进至与凸缘配合。优选地,致动器包括具有接触 表面的部分,在使用中,当管状棒被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该接触 表面被管状棒接触,以偏压该部分离开棒而朝向卡钩。通过该机构,当管状 棒被从第 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卡钩被致动器推进至与柄部脱离配合。 该配置确保通过管状棒相对于柄部的运动,手柄组件;波自动地^v真空吸尘器 的主体松开。
在另 一优选实施例中,管状棒被位于柄部的可松开卡钩机构保持在第二 位置。优选地,可松开棒卡钩机构包括与管状棒中的定位部配合的卡钩,以 及位于柄部和卡钩上的倾斜相对表面,该配置使得施加到管状棒的轴向力把 卡钩推进到定位部中。该机构确保,当手柄组件被用于"地上"吸尘时,施 加到管状棒的倾向于使得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任意力实际上把 卡钩进一步推进至与定位部配合。因此这实质上是自锁机构且将降低管状棒 不经意地从第一位置松开的危险。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和有利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考附图予以描述,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手柄组件的真空吸尘器的侧视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示出了从主体移除的软管和棒柄;
图3是形成图l和2所示的真空吸尘器的部分的手柄组件的示意性截面
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手柄组件;
图4是图3的棒柄和卡钩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视图,但是示出了
在移除的第一步中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手柄组件,且详细示出了卡钩
机构;
图5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了在移除的另一步中处于第一和第二位
置之间的手柄组件;
图6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所示的手柄组件处于第二位置;以及 图7 (a)、 7 (b)和7 (c)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连续视图,示出了根
据本发明的手柄组件的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手柄组件的真空吸尘器在图1中示出。图1所示的立 式真空吸尘器IO具有主体12 (该主体12包括马达壳14),支撑轮16和灰 尘分离装置18。真空吸尘器10还具有吸尘器头20和手柄组件30。在所示 的实施例中,灰尘分离装置18包括旋风装置,但是该旋风装置可容易地被 过滤器、袋或不同的已知分离装置的组合代替。灰尘分离装置18的性能不 是本发明的内容。
应理解,在正常立式使用中,真空吸尘器IO在要清洁的表面(地面) 上操作,同时马达使得脏空气经由吸尘器头20吸入吸尘器10内。脏空气穿 过灰尘分离装置18,灰尘在那里被提取且清洁的空气被排放到大气。
图2示出了真空吸尘器10,手柄组件30从主体12分开。手柄组件30 包括具有第一端42和第二端46的软管40、管状棒50和柄部60。软管40 的第一端42通常连接到马达壳14后的主体12。软管40的上端46被连接到 柄部60。这些连接都优选地是可松开的连接,以便于维护和修理。管状棒50滑动地安装在柄部60中,如下面更详细的描述。
图3详细示出了手柄组件30,尽管不是按比例的。图4示出了手柄组件 的细节,管状棒50处于不同于图3所示的位置。软管40是弹簧软管(sprung hose)且具有理想的(但是不必要的)足够长度,以使得清洁整段楼梯时真 空吸尘器主体停留在楼梯底部。软管40的第一端具有套43,该套43模制或 以其它方式固定到软管上,至少一个弹性卡钩44包括在该套中。弹性卡钩 44与主体12上的插座中的凹陷(未示出)配合到一起,软管40的第一端 42接收在该插座中。卡钩44和凹陷一起形成软管40的第一端42和主体12 之间的可松开连接。这种类型的连接是已知的且类似类型的可松开连接可同 等地适用于该设备中。
软管40的第二端46具有由模制到套47中的弹性卡钩48形成的类似的 可松开连接,该套47模制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软管40的第二端46。但是, 对于软管40的第二端46,弹性卡钩48被设置为接收在模制到柄部60的下 端中的凹陷或孔隙49中。同样地,由卡钩48和凹陷49形成的这种类型的 连接是已知的且可被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类型的连接件代替。
现在详细描述柄部60。柄部60实质上包括具有开口端64、 66的管状部 62。管状部62的下端64包括凹陷或多个凹陷49,该凹陷把一个或多个弹性 卡钩48接收在软管40的第二端46。管状部62的内径的大小设置为使得管 状才奉50能在该管状部62内滑动。
抓持柄68整体模制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地附连至管状部62的侧壁且从其 横向延伸。理想地,抓持柄68具有第一抓持区域68a和第二抓持区域68b, 第一抓持区域68a设计为在真空吸尘器IO被用于立式吸尘时使用,第二抓 持区域68b净皮设计为在真空吸尘器IO被用于"地上"吸尘时使用。
帽70枢转地安装在管状部62的上端66处。帽70可在大致水平关闭位 置和大致垂直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当从上观察时帽70具有大致圆形,且具 有进气口,如果需要空气能穿过该进气口。在图3所示的位置中,帽70盖 住管状棒50的上端,但是进气口 (未示出)允许空气被吸入管状棒50,同 时防止较大的物体被吸入真空吸尘器10。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相对的枢转销74 (形成在管状部62的上 端66上)在形成在帽70上的相应凹陷中的配合,帽70被安装在管状部62 的上端。枢转销74允许帽70被推进到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中帽70被推进
8到图3所示的水平位置中,或其被推进到图4所示的基本上垂直的位置。用 于把帽70安装在管状部62上的其它配合方式或成形定位件是已知的且同等 地适用于该设备中。
管状棒50被设置在柄部60的管状部62内。管状棒50具有上端52和 下端54。管状棒50的直径使得其带间隙地安装到管状部62内的和软管40 内的内部。管状棒50在靠近棒的下端54处具有直径增加的部分51。如图4 所示,直径增加的部分51在棒上位于直径改变的点处构成一肩部58。此外, 管状棒50在其靠近其下端54的外表面中形成有沟槽56。在图4所示的实施 例中,沟槽56的位置距离管状棒50的下端54比肩部58距离该下端54更 远。沟槽56和肩部一起与形成柄部的一部分的卡钩4几构配合,如下文详细 描述。管状棒50的上端52的尺寸使得其能接收地板工具和附属工具(未示 出),这些工具用于在真空吸尘器10的"地上"吸尘期间使用。管状棒50 的长度是这样的,当帽70处于其水平位置且软管处于其松弛(最短)状态 时,管状棒50在帽70和软管40的第一端处的套43之间延伸。
沟槽(未示出)纵向地沿管状棒50的整个长度在其与抓持柄68相对的 一侧延伸。位于管状部62的内壁上的小凸起(也未示出)凸出到沟槽内, 以防止管状棒50绕其纵向轴线相对于柄部60旋转。
现在详细描述用于手柄组件30的可松开卡钩机构。手柄松开卡钩90枢 转地安装在真空吸尘器的主体12的上管状导管13上,如图3和4所示。导 管13的最上部具有凸起15,该凸起15在其面对管状棒50的方向的侧部上 具有倾斜面17。手柄松开卡钩90的下端具有臂92和肘94。此外,卡钩90 在其面对管状棒50的方向的侧部上具有凸耳96。臂92和肘94与真空吸尘 器10的柄部60的管状部62上的凸缘55协作,以把手柄组件60固定在主 体12上,以供存放和立式吸尘。弹簧93把手柄松开卡钩90推动离开导管 13且凸缘55作为档止装置来限制手柄松开卡钩90沿该方向的运动。
致动器IOO被定位在柄部60的管状部62的腔内。腔构建在棒壳110和 锁的下部ll、上部112之间。致动器IOO具有悬垂部102,该悬垂部在其面 对管状棒50的方向的侧部上具有倾斜表面104。在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 致动器采取的形式是设置为从腔的一侧或滑动到另一侧的部件一部分。壳和 腔配置为致动器100响应来自管状棒50的一部分的压力水平地移动(和滑 动)提供一导向装置。手柄松开卡钩90通过弹簧93的作用而被朝向管状棒50和致动器100偏压。壳和腔配置还允许致动器100与手柄松开卡钩90接 触和配合。
卡钩机构位于柄部60中且适于把管状棒保持在第二位置,该卡钩在图 4、 5和6中更清楚地示出。安装在管状部62内的环形凹陷63中的是偏心环 80,该偏心环环绕管状棒50。环80具有增大部82和锥形部85。增大部82 具有面朝管状棒50的向内延伸凸起84且在其背向管状棒的表面上具有倾斜 面。凸起84的尺寸适于在凸起84和沟槽56对齐时与形成在管状棒50中的 沟槽56配合。锥形部85在其面朝管状棒50的表面上具有向内延伸凸起83 且在其背向管状棒的表面上具有倾斜面。凸起83的尺寸适于容纳弹簧86的 第一端。弹簧86的相对,第二端容纳在凸块或钩上,该凸块或钩形成在上 部锁和棒壳112上。弹簧86把环80推动到图6所示的右侧,以使得,当凸 起84和沟槽56被对齐时,凸起84被移动到沟槽56内。
注意,增大部82、凹陷63和锁和棒壳110的形状使得卡钩机构是自锁 的。这方面,锁和棒壳110具有邻近增大部82的倾斜壁110a。增大部82具 有面对锁和棒壳110的壁110a的相应倾斜壁82a。这导致,当凸起84配合 在沟槽56中时,施加到管状棒50的任意轴向力(导致管状部62和偏心环 80之间的小量相对运动)将促使凸起84进一步进入沟槽56。这降低了凸起 84滑出沟槽56以及使得管状棒50突然地和意外地塌陷到手柄组件30内的 风险。
应认识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把管状棒保持在第二位置的环80和卡 钩机构是附加到手柄松开卡钩90的机构。还应认识到,把棒保持在第二位 置的卡钩机构的操作是通过用户使得管状棒50相对于柄部60运动的动作实 现的,如同操作手柄松开卡钩90要求的那样,且由此把手柄组件30从真空 吸尘器IO的主体12松开。
在图4所示的棒配置和卡钩实施例中,沟槽56的位置离管状棒50的下 端54的距离比肩部58更远。肩部58和沟槽56的这种优选设置确保手柄柏^ 开卡钩90对于手柄组件30的任意松开都发生在卡钩机构和环80把管状棒 锁定和保持在第二位置之前。该配置还确保,在手柄组件30返回到主体时, 手柄松开卡钩90的配合和手柄组件固定到主体12都发生在管状棒50被从 第二位置松开和在管状部62内向下移动之前。
图3示出了的手柄组件30存放在真空吸尘器10的主体12上时或被用于立式吸尘时,手柄组件30的所有部件的相对位置。套43连接到主体12 上的插座(未示出)。主体12的上管状导管13上的手柄松开卡钩90与柄部 60上的凸缘55配合,以把手柄组件30固定在主体12上。在该位置,管状 棒50处于其第一位置,从柄部60延伸到软管40内。软管40处于其松弛状 态且在该配置中最短。管状棒50的下端54基本上到达软管40的第一端42。 套43具有一内径,其比管状棒50的外径稍小,从而防止管状棒50从软管 40滑出。
管状纟奉50的上端52延伸穿过柄部60的管状部62直到上端66。帽70 处于所示的水平位置,以使得管状棒50的另外的开口上端52被盖住,以防 止碎屑被吸入管状棒50 。
通过卡钩臂92与柄部60上的凸缘55的锁定动作,防止了柄部60从主 体12分离。偏心环80的锥形部85被压以致与支撑手柄松开卡钩90的主体 导管13接触。通过导管13的凸起15和倾斜面17施加在锥形部85上的轴 向力,环80的锥形部被导致离开主导管13 (朝向图3的左侧)在环形凹陷 63内移动。施加在锥形部85上的力意味着,位于锥形部85和上部锁和棒壳 112之间的弹簧86被压缩。因此,用于把管状棒保持在第二位置的卡钩机构 和环80被推动离开并脱离与管状棒50的配合。
图4示出了处于从主体12移除的第一步的手柄组件30的配置。在该位 置,管状棒50已被相对于柄部60滑动地向上移动,直至管状棒的肩部58 对准致动器100。通过肩部58撞击在致动器100的悬垂部102的面104上的 动作,致动器IOO被水平地(向图4中的右方)在锁和棒壳110的腔内移动 或滑动。如上所述,卡钩卯的未受阻止位置是克服弹簧93的作用下被压离 开手柄组件且朝向主体导管13的移动。致动器100的运动,特别是滑动件 或致动器100对凸耳96的作用,使得卡钩90被压而从柄部60上的凸缘55 离开,且因此柄部69被从主体松开。
图5示出了处于从主体12和导管13移除的第二步的手柄组件30的配 置。在该位置,手柄组件30已被从主体12向上移动。锁壳110具有比肩部 58和管状棒50的直径增大部51的外径小的内径,从而防止管状棒50从手 柄组件30滑出。
在图5所示的位置,主体导管13和凸起15移动离开环80且脱离与锥 形部85的配合。因此在该位置,锥形部85不再被限制在凸起15上且在压
ii缩的弹簧86的作用下能离开管状棒50朝向手柄导管62自由移动。
图6示出了处于完全从主体12松开的棒组件30。在该位置,管状棒50 已被相对于柄部60滑动地向上移动直至肩部51撞在上锁壳112上,且然后 相对于柄部60向下移动直至沟槽56与环80对齐。环80在环80和上部锁 和棒壳112之间的弹簧80的作用下被压入沟槽56。环80和弹簧86的作用 将管状棒50相对于柄部60锁定。
由于管状棒50的下端现在被定位在柄部60中,且与主体12分开,软 管40自由弯曲和移动,以便于地上吸尘。
由于管状棒50被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帽70被从 图3所示的大致水平位置枢转到图4所示的大致垂直位置。上述的枢转销配 置使得帽70被保持在大致垂直位置,同时管状棒50保持在其第二位置。
通过用户把管状棒50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的动作, 手柄组件被自动地从真空吸尘器10的主体12松开。这是仅通过管状棒50 相对于柄部60的运动实现的。通过同一动作,管状棒50被相对于柄部60 锁定。
在该配置中,手柄组件30非常适合用于地上吸尘。此外,卡钩机构的 自锁特征意味着,合理量的力可被施加到棒50,而卡钩机构不失效且不导致 棒50和手柄组件30塌陷。在该配置中,希望(但不是规定)用户使用第二 抓持区域68b而不是使用第一抓持区域68a来抓持手柄组件30。
当想要把手柄组件30返回到第一配置时,用户能简单地把手柄组件返
通过把柄部60配合在主体导管13上,该导管的凸起15和倾斜面17接 触环80的锥形部85。首先,在弹簧86的偏压作用下,凸起84移动离开管 状棒50和脱离与沟槽56的配合,通过这样的动作,把管状棒50保持在第 二位置的卡钩机构被松开。在倾斜面17和凸起15压靠环80的锥形部85的 动作的作用下,凸起84被从沟槽56松开。管状棒50由此能在柄部60内滑 动返回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软管40再次被绕管状棒50存放且手柄组件 30返回到真空吸尘器10的主体12。当致动器IOO被通过返回动作松开时, 手柄组件30被重新附连到主体12。特别是,当管状棒50在柄部60内移动 以使得肩部58不再压靠悬垂部102。因此,在导管13和卡钩90之间的弹簧 93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手柄卡钩机构卯和致动器100上的凸耳96的返回动作,致动器IOO被导致水平地朝向管状棒滑动。通过凸缘55与卡钩机 构90的臂92的配合,柄部60被重新附连和锁定到主体。最后,帽70被用 户压入其大致水平位置。
在所述的优选实施例中,手柄组件的配置和内部零件的尺寸是这样的, 即,在管状棒50被从把管状棒50保持在第二位置的卡钩机构松开之前,通 过松开卡钩90,手柄组件30被固定到主体导管13。
图7 (a)、 7 (b)和7 (c)示出了当把真空吸尘器IO从立式吸尘转换 到地上吸尘时要采取的步骤。首先,如图7(a)所示,管状棒70向上伸出, 同时手柄组件30仍附连到主体12。工具可被附连到管状棒50的上端。管状 棒70被进一步向上伸出,以使得手柄松开卡钩90动作,从而把柄部60从 主体12松开,且软管40然后被延伸以够到一段楼梯上或用于其它地上吸尘。 为了重新附连手柄组件30,这些步骤被简单地颠倒使用。
应认识到,本发明不是要限制于所示实施例的特定细节。不同的配置和 修改对于本领域读者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抓持区域的配置可以是不同的设 计,卡钩和帽也同样。主体上的手柄组件和柄部的形状和方位可以不同。用 于把手柄组件从主体松开的卡钩可以整合到用于把管状棒保持在第二位置 的卡钩机构。可存在手柄组件的修改,以在管状棒的上端上提供塑料模制的 端部。这样的端部便于工具和附件连接到棒,且允许改变棒的上端尺寸,而 不用改变管状棒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端部连接到管状棒的方便的方式是借助 于模制到端部中的沟槽中的塑料挡圈,和径向延伸的凸起与形成在铝棒中的 空隙或定位部配合。在管状棒的上端设置端部的具有的额外优点是,如果端 部比柄部的管状部的内径大,则端部作为档止件,其防止管状棒的上端意外 地滑动到柄部或软管内的一位置。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清洁设备的手柄组件,其包括用来在使用时操纵手柄组件的柄部;柔性软管,其具有可连接到该清洁设备的主体的第一端和可连接到该柄部的第二端;以及管状棒,该管状棒滑动地安装在柄部以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管状棒沿柄部延伸到柔性软管内部,而在第二位置,管状棒延伸超出柄部离开柔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柄部通过卡钩机构被可松开地附连到主体,该卡钩机构设置为在管状棒被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松开柄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所述可松开卡钩机构的部分被定 位在柄部中。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所述可松开卡钩机构的部分 -波定位在主体中。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所述可松开卡钩机构包 括主体上的卡钩,其与柄部上的凸缘相互配合;以及位于该卡钩和柄部上 的相对表面,该配置是这样的,即施加到手柄组件的轴向力将把卡钩推动至 与所述凸缘配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卡钩还在其面对管状棒的侧部上 包括悬垂部,该悬垂部具有接触表面,在使用时,当管状;唪从第一位置移动 到第二位置时,该接触表面被卡钩致动器接触,该配置使得由致动器施加到 卡钩的悬垂部的轴向力把卡钩推动至脱离与柄部的配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具有接触表面的 部分,在使用中,当管状棒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该接触表面被管 状棒接触,以把该部分从棒朝向卡钩偏压。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通过位于柄部上的可 松开卡钩机构,管状棒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可松开卡钩机构包括与管状棒中 的定位部相互配合的卡钩,和位于柄部和卡钩上的倾斜的相对表面,该配置 使得施加到管状棒的轴向力将把卡钩推进到定位部中。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柔性软管的第二端被 可+〉开地连接到柄部。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柄部支撑活动帽, 该帽被设置为当管状棒处于第一位置时盖住管状棒的一个端部。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管状棒适于在其一 端接收用于清洁设备的附件。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管状棒的所述端部具有档止装 置,该档止装置防止管状棒的上端滑动到柄部内不可及的位置。
1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柄部具有抓持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抓持柄包括第一抓持区域和第 二抓持区域,该第一抓持区域在管状棒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用,第二抓持区域 在管状棒处于第二位置时使用。
1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其中,当管状棒处于第 一位置时,管状棒基本上沿柔性软管的整个长度延伸。
16. —种手柄组件,如上所述,并参考附图。
17. —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清洁设备(10)的手柄组件(30),其包括在使用时操纵手柄组件(30)的柄部(60);柔性软管(40),该软管具有连接到该清洁设备(10)的主体(12)的第一端(42)和连接到该柄部的第二端(60);以及管状棒(50),该管状棒滑动地安装在柄部(60)以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该第一位置,管状棒沿柄部(60)在柔性软管(40)内部移动,而在第二位置,管状棒(50)延伸超出柄部离开柔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柄部(60)通过卡钩机构被可松开地附连到主体,该卡钩机构设置为在管状棒(50)被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把柄部(60)从主体(12)松开。
文档编号A47L9/24GK101500464SQ200780029466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8日
发明者哈德利·怀特, 阿兰·G·桑德森 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