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用的集尘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06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用的集尘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集尘容器。
技术背景就电动吸尘器而言,通常,在其主体内收容有电动鼓风机及集尘容器, 利用驱动电动鼓风机时产生的吸引力吸入尘埃,该尘埃被集尘容器捕获 (参照专利文献l)。在专利文献l记载的集尘容器上设置有形成有吸气口及开口部的集尘 室(相当于壳体)。在开口部以堵塞开口部的方式配设有过滤器。在该集 尘容器中,尘埃及空气在电动鼓风机的吸引力作用下通过吸气口被取入集 尘室内。然后,被取入集尘室内的空气和尘埃被过滤器分离。即,尘埃被 过滤器捕获而积存在集尘室内。积存在集尘室中的尘埃可以通过卸下过滤 器而开放开口部被扔掉。专利文献l:特开2005 — 31891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集尘容器所具备的过滤器中,与集尘室的开口部 相对置而捕获尘埃的面(叫做对置面)为平坦面。另外,积存在集尘室中 的尘埃在为了将其扔掉而卸下过滤器时,被放置在过滤器的对置面上。因 此,为了将积存在集尘室中的尘埃扔掉而卸下过滤器时,当然要使过滤器 的对置面向上,而且,如果不使该对置面成为水平,则对置面上的尘埃就 会不经意地洒落,从而产生将地面弄脏的不良情况。另外,专利文献l记载的集尘容器中,在集尘室和过滤器之间装有一 次性滤纸,先于过滤器用一次性滤纸捕获尘埃,由此来延长过滤器的寿命。 在此,在使用一次性滤纸的情况下,理想的是能够使其对于集尘容器容易 地进行安装。另外,就集尘容器而言,总是期望其集尘能力的提高。另外,理想的是集尘容器为尽可能简易的结构并且可容易地进行处理。而且,集尘容器因为被收容在电动吸尘器主体内,所以需要抑制其大 型化。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如上的问题而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会使积 存于集尘容器中的尘埃不经意地洒落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尘埃扔掉的 电动吸尘器用的集尘容器。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一次性滤纸的集尘容器。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集尘能力的集尘容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简易的集尘容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的集尘容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大型化的集尘容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尘容器,其相对于电动吸尘器的主体进行 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取入空气和尘埃的吸气 口,且另一面侧开放;过滤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安装于其另一面侧, 且使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而捕获尘埃,所述过滤装置具 有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的主面和从所述主面的端向所述主面的交 叉方向立起的侧面,通过所述主面及所述侧面形成有积存尘埃的贮存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尘容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部通过铰链连结在所述壳体上,由此,相对于所 述壳体可转动,所述贮存部从所述一端部侧向相对于所述贮存部的所述一 端部的相反侧宽度变宽并且变浅。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尘容器,其特征在 于,具有内壳体,该内壳体嵌合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协作形成用 于主要使从所述吸气口进入的空气及尘埃通过且对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离 心力的旋转流路;用于确保空气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过滤装置的流动的旁 通流路;与所述贮存部对置的集尘面,在所述集尘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取入 并压縮尘埃的压縮室。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尘容器,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用于对通过的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离心力的旋转 部和所述压縮室。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尘容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压縮室配置于偏离所述贮存部中央的位置。本发明第六方面在第三 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 尘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面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可安装薄纸,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压縮室的压缩室划分 肋,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压縮室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 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本发明第七方面在第三 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 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集尘面的集尘面划分肋,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集尘面划分肋将 薄纸以沿着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本发明第八方面在第三 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 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旁通流路的旁通流路划分肋,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旁通流路划 分肋将薄纸以沿着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本发明第九方面在第三 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 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一部分自所述壳体向所述另一面侧伸出,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该伸出的部分收纳于所述贮存部。 本发明第十方面在第二 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集 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的周缘相对于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的通过方向倾斜。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在第二 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 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具有第一过滤器,其具有所述贮 存部,且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壳体连结,由此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第 二过滤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反侧,所述第二 过滤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不同的位置的 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可转动地连结。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在集尘容器中,安装于从一面的吸气口取入空 气及尘埃的壳体的另一面侧的过滤装置,具有与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的主 面和从主面的端向主面的交叉方向立起的侧面,通过主面及侧面形成有积 存尘埃的贮存部。在此,贮存部通过主面及侧面形成为有底的皿状。因此,在为了扔掉 积存在贮存部中的尘埃而从壳体上卸下过滤装置时,即使该贮存部不为水 平,也不会使积存在贮存部中的尘埃不经意地洒落,能够顺利地将尘埃扔 掉。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过滤装置其一端部通过铰链连结在所述壳体上,由此,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贮存部从一端部侧向相对于IC存部的一端部的相反侧,宽度变宽并且变浅。艮p,过滤装置的贮存部自与铰链接近的一端部侧起,越向所述的相反 侧,变得越宽并且越浅,因此,成为所述的一端部侧为把持部侧的簸箕(麈 取)形状。因此,能够将积存在贮存部中的尘埃从贮存部的所述的相反侧 顺利地扔掉。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集尘容器中,由于由壳体及内壳体形成有旋 转流路,因此能够以所谓的旋风方式进行集尘。另外,由于在集尘容器中 形成有旁通流路,因此,即使旋转流路堵塞,也能够确保空气从吸气口向 过滤装置的流动。而且,内壳体形成的集尘面与积存尘埃的贮存部相对置,因此,在旋 转流路被赋予了离心力的尘埃被聚集在集尘面和贮存部之间。在此,由于 在集尘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取入并压縮尘埃的压縮室,因此能够防止集尘面 和贮存部之间被尘埃过早地堵塞。由此,能够提高集尘容器的集尘能力。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在旁通流路上设有用于对通过的空气中的尘埃 赋予离心力的旋转部,因此,能够将尘埃从通过旁通流路的空气中分离出 来。而且,在旁通流路上设有压縮室,因此能够对在旋转部从空气中分离 出来的尘埃进行压縮,从而能够防止旁通流路被尘埃过早地堵塞。由此, 能够提高集尘容器的集尘能力。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压縮室配置于偏离所述贮存部中央的位置。在 此,贮存部的中央是在电动吸尘器工作时吸引力容易集中的位置,通过将取入尘埃的压縮室偏离贮存部的中央而配置,能够抑制吸引力的降低。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在壳体的另一面和过滤装置之间可安装作为一 次性滤纸的薄纸,因此,能够先于过滤器用薄纸捕获尘埃。从而,能够延 长过滤装置的寿命。另外,在薄纸被尘埃弄脏的情况下,只更换成新的薄 纸即可,所以,维修保养容易。另外,用于划分压縮室的压縮室划分肋,在对壳体安装过滤装置时, 将薄纸压紧在过滤装置上。由此,压縮室划分肋除划分压縮室以外还能够将薄纸定位,因此,不 需要另行设置对薄纸进行定位的零件,从而可以简易地构成集尘容器。而且,对壳体安装过滤装置时,也可以同时进行薄纸的定位,因此, 薄纸的安装容易。再者,压縮室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过滤装 置上,因此,安装时不会弄破薄纸。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用于划分集尘面的集尘面划分肋,在对壳体安 装过滤装置时,将薄纸压紧在过滤装置上。由此,集尘面划分肋除划分集尘面以外还能够将薄纸定位,因此,不 需要另行设置对薄纸进行定位的零件,从而可以简易地构成集尘容器。而且,对壳体安装过滤装置时,也可以同时进行薄纸的定位,因此, 薄纸的安装容易。再者,集尘面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过滤装 置上,因此,安装时不会弄破薄纸。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用于划分旁通流路的旁通流路划分肋,在对壳 体安装过滤装置时,将薄纸压紧在过滤装置上。由此,旁通流路划分肋除划分旁通流路以外还能够将薄纸定位,因此, 不需要另行设置对薄纸进行定位的零件,从而可以简易地构成集尘容器。而且,对壳体安装过滤装置时,也可以同时进行薄纸的定位,因此, 薄纸的安装容易。再者,旁通流路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过滤 装置上,因此,安装时不会弄破薄纸。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内壳体的一部分自壳体向另一面侧伸出,在对壳体安装过滤装置时,该伸出的部分收纳于贮存部。由此,集尘容器不会 因内壳体从壳体伸出而增大,能够抑制集尘容器的大型化。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贮存部的周缘相对于从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 空气的通过方向倾斜。由此,与贮存部的周缘相对于空气的通过方向正交 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大量地在贮存部通过, 另外,能够增大形成贮存部的主面及侧面。因此,能够防止贮存部被尘埃 过早地堵塞。从而能够提高集尘容器的集尘能力。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过滤装置具有第一过滤器,其具有贮 存部,且通过铰链与壳体连结,从而相对于壳体可转动;第二过滤器,其 相对于第一过滤器配置于壳体的相反侧。由此,例如以用第一过滤器捕获 比较大的尘埃、用第二过滤器捕获比较小的尘埃的方式,不论大小等的不 同都能够用该过滤装置将尘埃捕获。另外,若通过使第一过滤器绕铰链的转动轴转动而使其相对于壳体开 放,则能够将积存在贮存部中的尘埃扔掉。而且,第二过滤器以位于与第一过滤器相对于壳体的转动轴不同的位 置的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过滤器可转动地连结。由此,与第一过滤器的 转动轴和第二过滤器的转动轴相同的情况相比,容易相对于第一过滤器使 第二过滤器转动(开放)。因此,能够将用第二过滤器捕获的尘埃顺利地 扔掉。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对集尘容器进行处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的立体图;图2是将盖6从电动吸尘器主体1上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图4是集尘容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在集尘容器10内的旋转流路25中流动的空气流的图, 是在将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分离、并且将过滤装置13从外壳体11卸下 的状态下,从正面斜前方表示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集尘容器10内的空气及尘埃的流动的图,是从背面侧看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是过滤装置13被开放的状态的图;图7表示在图6中将薄纸40装在网状过滤器37上的状态; 图8表示在图6中应用了本申请发明的方式; 图9表示在图7中应用了本申请发明的方式;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图9中将薄纸40及尘埃20扔掉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的状态下的集尘容器10 的侧视图;图12是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开放而放在地面上的状态下 的集尘容器IO的侧视图;图13表示在图12中抓住把手19使集尘容器10浮到空中的状态;图14是夹住薄纸40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关闭的状态的集尘容 器10的侧截面图;图15是本发明的一次性片材53的俯视图;图16是在图7中应用了一次性片材53的图;图17是在图15中应用了变形例的图;图18是安装在集尘容器10上的捕尘框54的俯视图;图19是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过滤装置13而将尘埃20扔掉时的集尘 容器10的侧截面图;图20是在图19中应用了网56的图。符号说明1电动吸尘器主体10集尘容器11 外壳体12内壳体13过滤装置14吸气口21铰链25旋转流路27 集尘面28 主面29侧面30旁通流路34褶铍过滤器35第一过滤器框架36第二过滤器框架37网状过滤器40薄纸(tissue paper)41贮存部42压縮室划分肋43集尘面划分肋44旁通流路划分肋46旁通内旋转流路47第一压縮室48第二压縮室49第三压缩室57轴说明书第8/19页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的立体图。在图1所示 的电动吸尘器主体l中,将左斜下方侧设为前方、将右斜上方侧设为后方 而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对方向进行了特定时,前后、左右及上下 也按照该方向特定。主体1由例如用树脂成形的壳体2划分其外形,在壳体2的前面形成 有吸入软管安装孔3。另外,在壳体2的靠近后方的左右两侧装设有直径 比较大的车轮4。并且在壳体2的上面设有可以从图示的折叠状态立起为 立起状态的把手5。在把手5的前方侧配置有可开闭的盖6。盖6在后方 侧具有开闭的支点,前方侧向上方开放后可以使其内部露出。图2是将盖6从电动吸尘器主体1上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在被盖 6覆盖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内形成有与吸入软管安装孔3连通的集尘室7,在集尘室7内装卸自如地收容有集尘容器10。在集尘室7的后方内装有未图示的电动鼓风机。图3是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图中左斜下方为集尘容器10的前面。 另外,图4是集尘容器1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右侧为集尘容器IO 的前面。在此,图2 图4及后文叙述的图5 图7所示的集尘容器10只 是用于说明其概要的图,在细部上和本申请发明的集尘容器IO不同。参照图3及图4,集尘容器IO具有外壳体ll (壳体)、内壳体12及 过滤装置13。外壳体11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能够看透其内部。在外壳体 11的一面即前面形成有吸气口 14。在集尘容器10被收容在电动吸尘器主 体1的状态下,吸气口 14和形成于主体1的吸入软管安装孔3连通(参 照图2)。因而,由吸入软管(未图示)吸入的空气及尘埃从该吸气口 14 被取入外壳体11内。外壳体11的另一面即背面侧开放。内壳体12例如用在黄色、红色、蓝色等原色上进行了着色后的树脂 形成,并从外壳体ll的背面侧嵌合在外壳体ll内(参照图4)。在嵌合后 的状态下,由于外壳体ll为透明或半透明,因此可以透过外壳体11确认 内壳体12配置在其内部的情况。内壳体12在与外壳体11嵌合的状态下, 与外壳体11协作形成主要用于使从外壳体11的吸气口 14迸入的空气及 尘埃通过且对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离心力的旋转流路25、用于确保从吸气口 14进入的空气的流动的旁通流路30、积存尘埃的集尘空间26、及后述的 集尘面27。另外,旋转流路25、旁通流路30、集尘空间26及集尘面27 表示于后述的图6。这样,因为在集尘容器10内利用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形成有旋转 流路25,所以能够以所谓的旋风方式进行集尘。另外,因为在集尘容器 10内形成有旁通流路30,所以,即使旋转流路25堵塞,也能够确保空气 从吸气口 14向过滤装置13的流动。对这种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在内壳体2的正面含有接受 从吸气口 14进入的空气的缓冲空间15、正面看顺时针引导缓冲空间15 的空气的旋转流路形成部16、及在旋转流路形成部16的内侧向前方突设 的半柱状的凸部17。在凸部17的周面,在旋转方向靠下的周面上穿设有多个通气用小孔18。从吸气口 14进入缓冲空间15的空气及尘埃主要一边 沿旋转流路形成部16正面看顺时针旋转, 一边向下游侧流动。g卩,空气 及尘埃以凸部17为中心进行旋转。此时,由于在凸部17形成有多个通气 用小孔18,因此,旋转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通气用小孔18向背面侧流动。 这样,形成于凸部17上的多个通气用小孔18形成了用于确保从吸气口 14 进入的空气的流动的旁通流路30。过滤装置13其下端部通过铰链21与外壳体11的下方部连结在一起。 内壳体12嵌合在外壳体11内,过滤装置13相对于外壳体11以铰链21 为中心转动,以与外壳体11的背面侧对置的方式被关闭,由此,过滤装 置13被安装在外壳体11上,如图3所示构成集尘容器10。在外壳体11的上面侧设有把手19。另外,在把手19的后端侧设置有 按钮22及用于和按钮22联动而将过滤装置13卡止在关闭状态的钩(参 照图6) 23。另外,在过滤装置13上设置有钩支承座51。在钩支承座51 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贯通的卡止孔52,将所述的钩23插通卡止孔52之后, 与钩支承座51卡合,由此,将过滤装置13维持在关闭的状态。另外,通 过操作按钮22,可以解除钩23和钩支承座51的卡合状态,使得过滤装置 13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卸下)。图5是用于说明在集尘容器10内的旋转流路25中流动的空气流的图, 是在将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分离、并且将过滤装置13从外壳体11卸下 的状态下,从正面斜前方表示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如图5的粗线箭头所示,从外壳体11的吸气口 14进入的空气集中在 被内壳体12划分出的缓冲空间15内,从缓冲空间15起以凸部17为中心 以正面看顺时针旋转的方式首先向左方流动,然后以凸部17为中心向右 旋转。图6是用于说明集尘容器10内的空气及尘埃的流动的图,是从背面 侧看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是过滤装置13被开放的状态的图。参照图6,由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形成旋转流路25,空气及尘埃沿 旋转流路25流动(参照图示粗线箭头)。从背面侧看,由内壳体12划分 成形成旋转流路25的下游侧内方部的以凸弯曲状平滑地鼓出的引导面 24。引导面24为由内壳体12形成的缓冲空间15 (参照图4、图5)是里面侧。该引导面24在旋转流路25的下游侧,流畅地引导在旋转流路25 中流过来的空气及尘埃20并辅助空气及尘埃20的旋转。在旋转流路25的下游侧周围划分出集尘空间26。在这里,包含引导 面24,有时将旋转流路25及划分出集尘空间26的外壳体11的内面及内 壳体2的背面(里面)统一叫做集尘面27。就是说,集尘面27由外壳体 11及内壳体12形成。集尘空间26在正面侧被集尘面27划分,在背面侧 被处于关闭状态的过滤装置13划分。由于在空气及尘埃20通过旋转流路 25的期间,空气中的尘埃20被赋予离心力,因此,尘埃20在旋转流路 25的外侧流动,如图6所示,从集尘空间26的外侧起积存起来。而且,即使很多的尘埃20积存在集尘空间26中,由于旋转流路25 的下游侧在内壳体12的作用下具有所述的平滑地鼓出的引导面24,在该 引导面24上几乎不会附着尘埃20,因此在旋转流路25中也可以进行空气 的旋转。(如图示虚线箭头所示,空气进行旋转)。因而,即使在很多的尘埃20积存在集尘空间26中的状态下,也不会 妨碍旋转流路25自身的空气的流动,空气进行旋转,吸引力几乎不会降 低。也可以在外壳体11的内面及内壳体12的表里两面,例如以分子水平 涂敷特氟隆(注册商标)等氟树脂,以使空气及尘埃20在旋转流路25内 流畅地流动,尘埃20不会附着在引导面24上,而从集尘空间26的周围 顺利地积存起来。或者,也可以在外壳体11的内面或内壳体12的表里两 面蒸镀碳。以分子水平涂敷氟树脂,或者蒸镀碳,由此,可以提高外壳体 11的内面或内壳体12的表里两面的疏水性、改善尘埃脱离、防止污染、 减轻相对于流动的空气的阻力等,可以得到性能进一步提高的集尘容器。其次,对过滤装置13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另外,如上所述,过滤装置13通过一对铰链21与外壳 体11连结在一起。而且,过滤装置13含有形成其外周的过滤器框架35 及36、和由过滤器框架35、 36保持的两种过滤器。具体地说,参照图6,过滤器框架为两层结构,其具有连接在外壳体 11的背面外周缘上的第一过滤器框架35、和连接在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 背面上的第二过滤器框架36。在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正面侧配置有网眼细小的矩形状的网状过滤器37。网状过滤器37与外壳体11对置的面(叫做对置面)为平坦面,其 捕获积存在集尘空间26内的尘埃20,并阻止该尘埃20向后方(图6中网 状过滤器37的下方)移动。大的尘埃20被网状过滤器37阻止,而微小 的尘埃20则通过网状过滤器37并和空气一起向后方流动。g卩,网状过滤 器37使从外壳体11的背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另一方面,将大的尘埃20 捕获。另外,有时将第一过滤器框架35及网状过滤器37统一称作第一过 滤器。还有,所述铰链21在过滤装置13中被安装在第一过滤器框架35 上。在第二过滤器框架36中设置有用于捕获微小尘埃的褶皱过滤器34。 褶皱过滤器34为截面形状具有交替向相反方向折叠连续而成的山谷形状 的过滤器。褶皱过滤器34使从外壳体11的背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另一 方面,捕获微小的尘埃20。另外,通过了褶皱过滤器34的空气经过电动 鼓风机(未图示)向机外排出。这样,该过滤装置13用网状过滤器37捕 获比较大的尘埃20,用褶皱过滤器34捕获比较小的尘埃20,由此,不论 大小不同,都能够将尘埃20捕获。而且,为了保持褶皱过滤器34,在第二过滤器框架36中,如图4所 示,设置有褶皱过滤器34用的保持构件38。保持构件38具有与褶皱过滤 器34的山谷形状吻合的凹凸,以保持褶皱过滤器34的端部及中央部。另 外,在对褶皱过滤器34自身进行图示时,由于较复杂,因此在图4中图 示了保持构件38,而省略了褶皱过滤器34自身。还有,有时将第二过滤 器框架36及褶皱过滤器34统一叫做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相对于第一 过滤器(第一过滤器框架35及网状过滤器37)配置于外壳体11的相反侧, 即,配置于在背面侧最远离外壳体ll的位置。也可以对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正面侧及配置于其上的网状过滤器37 实施在所述的外壳体11的内面或内壳体12的表里两面实施的涂敷加工。 就是说,也可以对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正面侧及网状过滤器37,以分子 水平涂敷氟树脂或蒸镀碳。这样一来,附着在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正面 侧及网状过滤器37上的尘埃就能够容易地离开,并且可以减轻相对于通 过网状过滤器37的空气的阻力。图7表示在图6中将薄纸40装在网状过滤器37上的状态。如图6所 示,在过滤装置13的正面侧(图6中的上面侧),如上所述,设有网状过 滤器37,已被捕获的尘埃20被网状过滤器37的和外壳体11的对置面捕 获并积存于集尘空间26内。在这里,将积存于集尘容器10中的尘埃20扔掉时,相对于外壳体ll 开放过滤装置13,将积存于集尘空间26或网状过滤器37的对置面上的尘 埃20扔掉。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细小的尘埃20附着在网状过滤器37的 对置面上,网状过滤器37被堵塞,附着在网状过滤器37上的尘埃20难 以被扔掉。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网状过滤器37上放上薄纸 40,被捕获的尘埃20积存在薄纸40上,在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了过滤 装置13时,可容易地将被捕获的尘埃20扔掉。即,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 在将薄纸40放置在网状过滤器37上之后使过滤装置13和外壳体11相互 关闭时,则可以由过滤装置13和外壳体11将薄纸40夹住,从而将薄纸 40装在它们之间。由此,能够用薄纸40先于过滤装置13将尘埃20捕获, 所以,能够延长过滤装置13的寿命。另外,在薄纸40被尘埃20弄脏的 情况下,只更换为新的薄纸40即可,因此,维修保养很容易。在此,如上所述,在网状过滤器37中,捕获尘埃20的对置面为平坦 面(参照图6)。因此,在将过滤装置13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的时候,当 然要使网状过滤器37的对置面向上,如果不使其水平,那么,放置在网 状过滤器37的对置面上的薄纸40上的尘埃20就会不经意地洒落,产生 将地面弄脏的不良情况(参照图7)。另外,即使在不使用薄纸40的情况 下,也会产生同样的不良情况。图8表示在图6中应用了本申请发明的方式。图9表示在图7中应用 了本申请发明的方式。图10是用于说明在图9中将薄纸40及尘埃20扔 掉的状态的图。为了消除这种不良情况,如图8所示,网状过滤器37具有贮存部41。 贮存部41由与外壳体11对置的主面28和侧面29形成立体状。详细地说, 主面28为从铰链21侧向钩支承座51宽度变宽、同时与第一过滤器框架 35的钩支承座51侧的周缘连接的大致梯形状的倾斜面。侧面29为从主面28的端(钩支承座51除外)向主面28的交叉方向立起并与第一过滤器框 架35的周缘(钩支承座51侧除外)连接的倾斜面。就是说,贮存部41 形成为从铰链21侧向与贮存部41相对的铰链21侧的相反侧(钩支承座 51侦O宽度变宽并且变浅、且有底的皿状,详细地说,形成为铰链侧成为 把持部侧的簸箕形状。因此,将薄纸40放置在网状过滤器37上时,该薄纸40如图9所示 沿着网状过滤器37的贮存部41的形状进行变形,变为与贮存部41相似 的簸箕形状。由此,在使过滤装置13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的时候,即使 贮存部41不成为水平,放置在薄纸40上的尘埃20也不会从薄纸40的周 围洒落或飞扬,从而能够将该尘埃20及薄纸40从贮存部41中的钩支承 座51侧顺利地扔掉。而且,如图10所示,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开放的状态下, 抓住把手19以钩支承座51侧向下的方式使集尘容器10整体倾倒时,薄 纸40及薄纸40上的尘埃20离开铰链21侧而向下方脱落(参照图示粗线 箭头)。在脱落以前配置有垃圾箱(未图示)时,则可以使尘埃20不会洒 在地面上而被扔进垃圾箱内。另外,参照图8,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的背面形状为和图6所示的 形状不同的形状。详细地说,在外壳体ll的背面侧周缘上,在内壳体12的与对置面24 接近的一侧,即,在图8中的左侧部分, 一体设置有向网状过滤器37侧 突出的肋(叫做压缩室划分肋42)。另外,在内壳体12的背面侧的大致右上部分一体设置有沿着所述的 凸部17划分出集尘面27的曲面状(背面看大致为C字状)的肋(集尘面 划分肋43)。集尘面划分肋43划分出图8中的右上侧,并向网状过滤器 37侧突出。另外,在集尘面27上的图8中的右侧部分一体设置有与集尘面划分 肋43连续并向网状过滤器37侧突出的肋(叫做旁通流路划分肋44)。旁 通流路划分肋44背面看呈大致倒L字状,划分出旁通流路30的图8中的 下侧。另外,由彼此连续的集尘面划分肋43及旁通流路划分肋44划分旁 通流路30、旋转流路25及集尘空间26之间。而且,在旁通流路30,详细地说,在凸部17的内侧设有背面看以大 致倒S字状向背面侧延伸的壁(叫做旋转壁45)。通过设置旋转壁45,而 在旁通流路30中设有背面看呈大致C字状的旋转流路(叫做旁通内旋转 流路46(旋转部))。由此,通过通气用小孔18而向凸部17的内侧的旁通 流路30流动的空气在旁通内旋转流路46内背面看逆时针旋转(参照图示 的单点划线)。此时,空气中的尘埃20被赋予离心力。由此,能够使尘埃 20从通过旁通流路30的空气中分离。在这里,旋转部45在图8中的右端 沿着旁通流路30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直线地延伸到钩23侧。这些压缩室划分肋42、集尘面划分肋43、旁通流路划分肋44及旋转 部45从外壳体11的背面侧周缘进而向背面侧即网状过滤器37侧伸出(参 照图12),各自的伸出的部分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时,被 收纳到网状过滤器37的贮存部41内。尤其是集尘面划分肋43、旁通流路 划分肋44及旋转部45为内壳体12侧的零件,因此,可以说是内壳体12 从外壳体ll伸出。但是,这样,由于内壳体12中伸出的部分被收纳在贮 存部41中,因此,集尘容器IO不会增大内壳体12从外壳体11伸出的量, 从而能够抑制集尘容器10的大型化。另外,当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 相互关闭时,集尘面27和贮存部41彼此对置。另外,将薄纸40放置在网状过滤器37上之后,使外壳体11和过滤 装置13相互关闭时,图9所示的压缩室划分肋42、集尘面划分肋43、旁 通流路划分肋44以沿着网状过滤器37的贮存部41的簸箕形状的方式将 该薄纸40压紧在过滤装置13上。由此,薄纸40在过滤装置13和外壳体 ll之间被定位,成为和贮存部41的形状几乎相同的簸箕形状。另外,在薄纸40被定位的同时,在压缩室划分肋42、图8中的左侧 的侧面29、主面28、集尘面27之间形成第一压缩室47 (压縮室)。艮口, 压縮室划分肋42划分第一压縮室47。另外,在集尘面划分肋43、旁通流 路划分肋44、主面28、集尘面27之间形成第二压縮室48 (压縮室)。另 外,在旋转部45上,如上所述,在向钩23侧延伸的部分和图8中的右侧 的侧面29之间形成第三压縮室49 (压缩室)。还有,为了说明的方便,第 一压缩室47、第二压縮室48、第三压縮室49表示在外壳体11及内壳体 12的背面侧。在此,第一压缩室47及第二压缩室48设在集尘面27上,第三压縮室49设在旁通流路30上。另外,第一压缩室47、第二压缩室 48及第三压縮室49设于贮存部41的周缘侧,位于偏离贮存部41中央(详 细地说,为集尘面28的中央)的位置。这样,压縮室划分肋42除划分第一压縮室47以外,还可以将薄纸40 定位。另外,集尘面划分肋43除划分集尘面27以外,还可以将薄纸40 定位。而且,旁通流路划分肋44除划分旁通流路30以外,还可以将薄纸 40定位。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对薄纸40进行定位的零件,从而能够简 易地构成集尘容器10。而且,对外壳体11安装过滤装置13 (关闭)时,也能够同时进行薄 纸40的定位,所以,薄纸40的安装容易。另外,为了防止放置在网状过 滤器37上的薄纸40移动,优选使过滤装置13静止、使外壳体ll相对于 过滤装置13关闭的方式。还有,压縮室划分肋42、集尘面划分肋43及旁通流路划分肋44以沿 着贮存部41的形状的方式将薄纸40压紧在过滤装置13上,因此,可以 不弄破薄纸40而安装薄纸40。而且,集尘面27如上所述与积存尘埃20的贮存部41对置,在旋转 流路25中被赋予离心力的尘埃20集中在集尘面27和贮存部41之间(集 尘空间26侧),其中的一部分被取入第一压縮室47。该尘埃20被紧接着 取入第一压縮室47中的尘埃20压縮(参照图示实线箭头)。被取入第一 压缩室47中的尘埃20变满时,沿着旋转流路25流动的尘埃20此次被取 入第二压縮室48,和在第一压縮室47中的情况同样地被压缩(参照图示 虚线箭头)。这样,由于在集尘面27上设有第一压縮室47和第二压縮室 48,因此,能够防止集尘面27和贮存部41之间被尘埃20过早地堵塞。 由此,能够提高集尘容器10的集尘能力。另外,如上所述,在凸部17的内部即旁通流路30内流动的尘埃20 被赋予离心力并且从背面看逆时针旋转,由此,在旁通内旋转流路46的 外侧流动而被取入第三压縮室49,和在第一压縮室47及第二压縮室48 中的情况同样地被压縮(参照图示单点划线箭头)。这样,因为在旁通流 路30设有第三压縮室49,所以,能够对在旁通内旋转流路46中从空气中 分离出的尘埃20进行压縮,能够防止旁通流路30被尘埃20过早地堵塞。由此,能够提高集尘容器10的集尘能力。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压縮室47、第二压缩室48及第三压縮室49 配置于偏离贮存部41中央的位置。在此,贮存部41的中央为在电动吸尘 器主体1工作时吸引力容易集中的位置,通过使取入尘埃20的第一压縮 室47、第二压缩室48及第三压缩室49偏离贮存部41的中央,能够抑制 吸引力的降低。图11是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的状态下的集尘容器10 的侧视图。图12是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开放而放在地面上的 状态下的集尘容器IO的侧视图。图13表示在图12中抓住把手19将集尘 容器10浮到空中的状态。如图11所示,外壳体11的背面侧周缘(图11中的右侧周缘)和与 其对置的网状过滤器37的贮存部41的周缘(图11中的左侧周缘)形成 为,在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时,相对于从外壳体11的背 面侧流出的空气的通过方向X倾斜。由此,与贮存部41的周缘相对于空 气的通过方向X正交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从外壳体11流出的空气较多 地在贮存部41中通过,另外,能够使形成贮存部41的主面28及侧面29 增大。因此,能够防止贮存部41被尘埃20过早地堵塞。由此,能够提高 集尘容器10的集尘能力。另外,通过增大主面28及侧面29,能够增加在 网状过滤器37上的尘埃20的捕获量。再者,如图12所示,外壳体ll的背面侧周缘(图12中的上侧周缘) 和贝亡存部41的周缘(图12中的上侧周缘)形成为,在将外壳体11和过 滤装置13相互开放时,在水平方向上大致连续。因此,容易将薄纸40放 置在贮存部41,从而能够防止该薄纸40从贮存部41中脱落。另外,如图13所示,褶皱过滤器34及第二过滤器框架36以位于和 第一过滤器框架35相对于外壳体11的转动轴(铰链21的轴)不同的位 置的轴57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过滤器框架35可转动地连结。在此,抓住 把手19以使集尘容器IO浮到空中的状态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 开放时,第二过滤器框架36相对于第一过滤器框架35向下方转动,第一 过滤器框架35和第二过滤器框架36之间开放。由此,所述的褶皱过滤器 34从第一过滤器框架35和第二过滤器框架36之间露出,从而可以将其卸下。这样,因为第二过滤器框架36的转动轴57和第一过滤器框架35的 转动轴(铰链21的轴)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和它们相同的情况相比, 容易使第二过滤器框架36及褶皱过滤器34相对于第一过滤器框架35转 动(开放)。因此,能够将褶皱过滤器34捕获的尘埃20顺利地扔掉。其 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处理集尘容器IO。图14是夹住薄纸40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关闭的状态的集尘容 器10的侧截面图。如上所述,在过滤装置13 (详细地说,为第二过滤器框架36)上设 置有钩支承座51,在钩支承座51上形成有卡止孔52 (参照图8)。设于外壳体11上的钩23和钩支承座51卡合时,如图14所示,钩23 的尖端(在图14中为右侧)进入卡止孔52内。此时,薄纸40中位于卡 止孔52的部分被钩23和钩支承座51夹住。由此,钩23相对于钩支承座 51难以卡合,或者相反地,钩23和钩支承座51的卡合状态难以解除,或 者进而薄纸40被夹在钩23和钩支承座51之间的部分可能被弄破。另外, 为了使薄纸40不被夹在钩23和钩支承座51之间而整体縮小时,由于所 谓的夹持余量整体縮小,因此,薄纸40难以夹在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 之间。图15是本发明的一次性片材53的俯视图。图16是在图7中应用了 一次性片材53的图。图17是在图15中应用了变形例的图。为了消除所述的不良情况,采用了图15及图16所示的一次性片材53。详细地说,在一次性片材53上切下了在将一次性片材53放在网状过 滤器37上时与钩支承座51接近的部分。即,在一次性片材53上形成有 如图15所示的V字状的切口 58。由此,如图16所示,可以使一次性片 材53在切口 58处避开钩支承座51而放置在网状过滤器37上。因此,在 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时, 一次性片材53不会被钩23和钩 支承座51夹住,从而能够消除所述的不良情况。另外,在该一次性片材 53中,在切口 58以外的部分,能够确保由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夹住 所需要的夹持余量。另外,作为一次性片材53的变形例,如图17所示,切口58也可以为半圆形状。图18是安装在集尘容器10中的捕尘框54的俯视图。图19是相对于 外壳体11开放过滤装置13而将尘埃20扔掉时的集尘容器10的侧截面图。 图20是在图19中应用了网56的图。在扔掉集尘容器10的尘埃20时,通过使用图18所示的捕尘框54, 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捕尘框54为与网状过滤器37的周缘近似的大致矩形框形状,且被支 承在铰链21上(参照图19)。在将外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时, 捕尘框54被夹在外壳体11和网状过滤器37的周缘之间。在此,在将外 壳体11和过滤装置13相互关闭时,将薄纸40夹在捕尘框54和外壳体11 之间。而且,如图19所示,使过滤装置13相对于外壳体11开放并使其 向下方转动时,捕尘框54保持沿着大致水平的姿势,虽未图示,但薄纸 40放置在捕尘框54上。但是,如上所述,因为捕尘框54为大致矩形框形 状,所以其内侧为空间。因此,薄纸40上的尘埃20偏集在薄纸40的捕 尘框54的内侧部分,由此,薄纸40变形成袋状而从捕尘框54的内侧落 入垃圾箱55。在此,通过薄纸40变形成袋状,由此尘埃20被包进薄纸 40,几乎不会从薄纸40飞扬。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在捕尘框54的内侧张设网56。该网56 具有伸縮性,在其中央位置有孔。因此,载有尘埃20的薄纸40在通过网 56的孔时可靠地变形成袋状而落入垃圾箱55。由此,能够充分地防止尘 埃20从薄纸40飞扬。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进 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容器,其相对于电动吸尘器的主体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取入空气和尘埃的吸气口,且另一面侧开放;过滤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安装于其另一面侧,且使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而捕获尘埃,所述过滤装置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的主面和从所述主面的端向所述主面的交叉方向立起的侧面,通过所述主面及所述侧面形成有积存尘埃的贮存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部通过铰链连结在所述壳体上,由此,相对于所 述壳体可转动,所述贮存部从所述一端部侧向相对于所述贮存部的所述一端部的相 反侧宽度变宽并且变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壳体,该内壳体嵌合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协作形成用 于主要使从所述吸气口进入的空气及尘埃通过且对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离 心力的旋转流路;用于确保空气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过滤装置的流动的旁 通流路;与所述贮存部对置的集尘面,在所述集尘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取入并压縮尘埃的压縮室。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旁通流路上设有用于对通过的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离心力的旋转部和所述压縮室。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室配置于偏离所述贮存部中央的位置。
6、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面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可安装薄纸, 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压縮室的压縮室划分肋,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压縮室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 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7、 如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集尘面的集尘面划分肋, 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集尘面划分肋将薄纸以沿着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8、 如权利要求3 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或所述内壳体具有用于划分所述旁通流路的旁通流路划分肋,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所述旁通流路划分肋将薄纸以沿 着所述贮存部的形状的方式压紧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9、 如权利要求3 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一部分自所述壳体向所述另一面侧伸出,在对所述壳体安装所述过滤装置时,该伸出的部分收纳于所述贮存部。
10、 如权利要求2 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部的周缘相对于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的通过方向倾斜。
11、 如权利要求2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具有第一过滤器,其具有所述贮存部,且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壳体连结,由此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第二过滤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过滤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不同的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可转动地连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用的集尘容器,其能够在不使积存在集尘容器中的尘埃不经意地洒落的情况下顺利地将尘埃扔掉。在集尘容器(10)中,过滤装置(13)具有与外壳体(11)对置的主面(28)和从主面(28)的端向主面(28)的交叉方向立起的侧面(29),由主面(28)和侧面(29)形成积存尘埃(20)的贮存部(41)。贮存部(41)通过主面(28)和侧面(29)形成为有底的皿状。因此,为了扔掉积存在贮存部(41)中的尘埃(20)而将过滤装置(13)从外壳体(11)上卸下时,即使不使该贮存部(41)水平,也不会使积存在贮存部(41)中的尘埃(20)不经意地洒落,能够将尘埃(20)顺利地扔掉。
文档编号A47L9/10GK101238963SQ20081000947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土田英也, 森田明宏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