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3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属于温控压力煲的 控制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巿场上的压力锅大多为用压力开关进行控制的直简压力锅, 此种压力锅典型的缺点是锅内压力单一,不能针对不同食物釆用不同 压力进行烹煮,并且在煮饭等烹饪时会出现较严重的分层现象,烹饪 效果不佳。现有市场上虽也有温控压力煲销售,但其电控方案是釆用 底部单传感器和电磁阀对压力进行控制,这种方案带来的技术难题是 压力和温度检测偏差大,难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压力锅在工作 时受电压波动和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以至直接影响烹饪的 效果,故现有巿场上的温控压力煲的销售情况不甚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压力煲底 部和顶部双传感器检测压力煲内胆温度,准确控制煲内压力,避免了 压力过大产生的安全问题或压力过小无法满足烹煮效果要求的温控 压力煲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用 于检测压力煲内胆温度的双传感器、中央处理单元,温度釆集电路、 发热盘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其中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釆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温度采集电路 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分 别与发热盘驱动电路及电磁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发热盘驱动电 路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与设置于压力煲的电磁阀连接。
上述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压过零检测电路。
上述温度釆集电路包括有电阻RIO, R12,电容C15, C26,其中 电阻RIO、 R12的一端与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及通过电容C26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12的另 一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5连接在电 阻R10与电阻R12之间。
上述发热盘驱动电路包括有开关二极管Dll, D12, D16,电阻 R9, R24,三极管Ql,电容Cll, C25,其中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 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 及与电容Cll的阳极连接,开关二极管Dll的阳极分别与开关二极管 D12的阴极连接及与电容C25的一端连接,电容C25的另 一端通过R24 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连接,电容C11的阴极、二极管D12的阳极及 三极管Ql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开关二极管D16 与电源连接及与继电器RL2的线圈连接,继电器RL2的触点与设置于
压力煲的发热盘连接。
上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有电阻R46, R47,三极管Q10, 二极 管D19,电容C31,其中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发 射极通过电阻R46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连接,电阻R47连接 在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磁阀连接及通过由电容C31与二极管D19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电源连接。
上述电压过零检测电路包括有整流二极管D3 D7,电阻R3,R14, R15,三极管Q2,电容C3 C6,其中由整流二极管D3 D6组成的桥 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压力煲电源电路的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桥式整 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整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与电阻R15的一 端连接及分别与电容C3、 C5 、 C6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 C5的该 一端接地,电容C3、 C5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 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及接地,电阻R3 的另一端与R15的另一端连接及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 的集电极与中央处理单元(A2 )的输入端连接及通过电阻R14与电源 连接,电容C4连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压力煲内胆中压力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多 路温度传感器检测内胆壁温度,再经过CPU对发热盘的适时控制,从 而控制内胆中压力,达到用不同的压力对不同的食物进行烹煮的效 果,省时省电又美味。本实用新型利用压力煲底部和顶部双传感器检 测压力煲内胆温度,准确控制煲内压力,很好的避免了压力过大产生 的安全问题或压力过小无法满足烹煮效果要求。其将压力和温度成正 比的原理运用于压力煲控制,摆脱了用压力开关检测煲内压力控制的 单一性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
1) 采用底部和顶部双传感器信号进行判断,从而有效的控制煲内
压力,能将煲内温度和压力两参数进行准确控制调节。
2) 引入掉电记忆功能模式和用高频波形驱动发热盘等方式,提高 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3) 能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对不同食物选择不同压力进行烹煮,改善了烹煮效果。
4)可以通过对电磁阀进行控制,选择带压力或不带压力进行烹煮, 把普通饭煲和压力煲有效的融为一体,增加了烹煮食物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温控压力煲 的控制装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釆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盘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闽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电压过零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设置于压力煲底部 和顶部用于检测压力煲内胆温度的双传感器Al、中央处理单元A2, 温度釆集电路A3、发热盘驱动电路A4、电磁闽控制电路A5,其中设 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Al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采集电路 A3的输入端连接,温度釆集电路A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 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发热盘驱动电路A4 及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入端连接,发热盘驱动电路A4的输出端与 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A7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出端与设置 于压力煲的电磁阀A8连接。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单元A2为单片机 CPU。
本实施例中,上述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压过零
7检测电路A6。
上述温度采集电路A3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包括有电阻 RIO, R12,电容C15, C26,其中电阻RIO、 R12的一端与设置于压力 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Al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及通过电容C26与电 源VCC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中央处理 单元A2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5连接在电阻R10与电阻R12之间。
上述发热盘驱动电路A4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包括有开关 二极管Dll, D12, D16,电阻R9, R24,三极管Ql,电容Cll, C25, 其中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 与开关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及与电容Cll的阳极连接,开关二极管 Dll的阳极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及与电容C25的一端连 接,电容C25的另一端通过R24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连接,电 容C11的阴极、二极管D12的阳极及三极管Ql的发射极均接地,三 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开关二极管D16与电源连接及与继电器RL2的 线圈连接,继电器RL2的触点与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A7连接。
上述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包括有电阻 R46, R47,三极管QIO, 二极管D19,电容C31,其中三极管Q10的 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6与中央处理单元A2 的输出连接,电阻R47连接在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三极 管Q10的集电极与电磁阀A8连接及通过由电容C31与二极管D19组
成的并联电路与电源连接。
上述电压过零检测电路A6的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包括有整 流二极管D3 D7,电阻R3, R14, R15,三极管Q2,电容C3-C6,其 中由整流二极管D3 D6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压力煲电源电路的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整流二极管
D7的阳极连接、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及分别与电容C3、 C5 、 C6 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 C5的该一端接地,电容C3、 C5的另一端与 电源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连接及接地,电阻R3的另 一端与R15的另 一端连接及与 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 输入端连接及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连接,电容C4连接在三极管Q2的 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本实用新型将过零信号接至CPU,便于CPU判 断巿电有无掉电,当出现掉电现象时,CPU进入掉电模式,保持当前 工作状态,其优点在于当煲内已经起压,能保证电磁阀不会突然开通, 确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压力煲进入工作状态时,CPU通 过温度釆集电路A3采集两路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煲内开始 起压时,CPU端口输出一个电平,使电磁阀控制电路A5中的电磁阀 A8关闭,煲内压力开始上升,当检测的温度到达某一值时,由于存 在煲内温度上升的滞后性,通过两路传感器参数进行对比判断进行加 热控制,直到满足所需要的压力为止。此外,在压力煲工作状态,本 实用新型的CPU时刻检测煲内胆温度,当所选择的功能不同时,CPU
判断传感器温度点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煮饭功能上,温度判断的 主要参数来源于底部传感器,而在煲粥功能上,又主要以顶部传感器 信号判断为主。这样保证了煲内食物对压力的不同要求。同时CPU还 控制电磁闽的开关,当如煮饭这样的功能完成后能进行自动排气,省 时又安全。在烹煮食物过程中,还能通过温度判断,对不同温度段调节功率,让烹煮方式更科学,效果更佳。对于发热盘A7的加热,本 实用新型釆用高频率的方波信号驱动继电器,釆用高频率的方波信号 驱动继电器的优点在于防止CPU在出现死机等现象时长期接通发热
盘,造成安全事故,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电压过零检测电路A6为 巿电电压在过零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并接至CPU的中断端口,此信 号用于芯片判断巿电是否掉电,作用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断电现象时 能保持当前工作状态,确保安全。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的功能执行, 程序中设置了不同的温度点进行跳转状态,从而保证了对不伺食物釆 用不同压力烹煮。
权利要求1、一种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用于检测压力煲内胆温度的双传感器(A1)、中央处理单元(A2),温度采集电路(A3)、发热盘驱动电路(A4)、电磁阀控制电路(A5),其中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A1)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采集电路(A3)的输入端连接,温度采集电路(A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发热盘驱动电路(A4)及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入端连接,发热盘驱动电路(A4)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A7)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压力煲的电磁阀(A8)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 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压过零检测电路(A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温度釆集电路(A3)包括有电阻R10, R12,电容C15, C26,其中电阻RIO、 R12 的一端与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Ul)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及通过 电容C26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中央 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5连接在电阻R10与电阻R12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发热盘驱动电路U4)包括有开关二极管Dll, D12, D16,电阻R9, R24,三 极管Ql,电容Cll, C25,其中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 R9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及与电容Cll的阳极连接,开关 二极管Dll的阳极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及与电容C25的一端连接, 电容C25的另一端通过R24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连接,电容Cll的阴极、二极管D12的阳极及三极管Ql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开关二极管D16与电源连接及与继电器RL2的线圈连接,继电器RL2的触点与 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U7)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电磁阀控制电路(A5)包括有电阻R46, R47,三极管Q10, 二极管D19,电容 C31,其中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6与中 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连接,电阻R47连接在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基极之 间,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磁闽(A8)连接及通过由电容C31与二极管D19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电源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压 过零检测电路(A6)包括有整流二极管D3 D7,电阻R3, R14, R15,三极管 Q2,电容C3-C6,其中由整流二极管D3 D6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压力煲电源电路的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整流二极 管D7的阳极连接、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及分别与电容C3、 C5 、 C6的一端 连接,且电容C3、 C5的该一端接地,电容C3、 C5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容 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及接地,电 阻R3的另 一端与R15的另 一端连接及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 集电极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连接及通过电阻R14与电源连接,电容 C4连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温控压力煲的控制装置。包括有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用于检测压力煲内胆温度的双传感器(A1)、中央处理单元(A2),温度采集电路(A3)、发热盘驱动电路(A4)、电磁阀控制电路(A5),其中设置于压力煲底部和顶部的双传感器(A1)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采集电路(A3)的输入端连接,温度采集电路(A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A2)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发热盘驱动电路(A4)及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入端连接,发热盘驱动电路(A4)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压力煲的发热盘(A7)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A5)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压力煲的电磁阀(A8)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准确控制煲内压力,避免了压力过大产生的安全问题或压力过小无法满足烹煮效果要求,达到用不同的压力对不同的食物进行烹煮的效果,省时省电又美味。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1320079SQ20082020431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彭智华, 桦 方, 军 汪, 黄祖好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瑞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