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坚果果壳的工具,具体是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又称夏威夷果,澳洲核桃,昆士兰坚果。澳洲坚果可食部分为果仁,可生吃,烤制后香酥可口,有独特的奶油香味。澳洲坚果营养丰富,果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风味十分独特,素有“干果皇后”之称,除了制作干果外,还可制作闻级糕点、闻级巧克力、闻级食用油、闻级化妆品等,具有很闻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虽然其脂肪含量高,但其脂肪的组成成分中82.5 %为单一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15.7 %,聚合不饱和脂肪酸1.8 %,亚油酸1.8%,不含胆固醇。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据新西兰澳洲坚果协会试验研究表明,每天吃6 20粒澳洲坚果,四周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VA。然而,澳洲坚果果壳坚硬,不易破壳,取仁困难,目前澳洲坚果普遍采用榔头、钳子破壳,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1、力道难以控制,容易将果仁一同砸碎;2、壳果为圆形不容易夹持,用手拿住易伤手;3、砸碎过程中噪音大;4、砸碎过程中果壳飞溅,可能弹射伤人伤物。中国专利号:201120058399.0,专利名称为:一种手持坚果破壳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手持坚果破壳器由圆筒体和两个带有旋拧手柄的螺纹杆构成,所述两个螺纹杆旋拧在圆筒体两端的螺纹孔内;所述圆筒体表面设有坚果入口。所述两个螺纹杆的位于圆筒体内的一端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坚果夹头。该装置确实可以轻易破碎澳洲坚果果壳,但是随着发明人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该装置还是比较费力,需要双手共同配合旋转两边的螺纹杆,力道较难掌控,力度偏大则会压碎果仁,整仁率低;同时效率低。因此发明人开发出一种更为省力,更易掌控,效率高,且不会压碎果仁,安全可靠,易于坚果进出的破壳取仁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省力、噪音小、安全可靠、整仁率高,取出仁效率高的坚果破壳取仁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包括一端带有旋拧手柄的螺纹杆、带有螺纹孔的圆筒体及托盘,所述螺纹杆通过与螺纹孔旋合与圆筒体相连接;圆筒体上设有进样口,螺纹杆底端连接齿形夹头A,齿形夹头A内设有破壳锥。破壳锥的作用是通过尖利的锥头刺入坚果中,使得果壳受到外力作用裂开,就可轻易的取出果仁。所述托盘上端设有齿形夹头B,用于盛装和固定坚果。齿形夹头B和托盘可拆卸分开。所述齿形夹头B内侧有防滑花纹,可以防止坚果滑动、滚动。[0011 ] 所述齿形夹头A和齿形夹头B相对,相配合,这样在破壳的过程中,坚果被包裹在两个齿形夹头中,避免了壳体飞溅。所述进样口设在圆筒体的一侧,其他部位全封闭,所述进样口为椭圆形或圆形。圆筒体的结构使破壳取仁过程更安全,为避免壳体飞溅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述托盘底部还可以设置防滑橡胶垫,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坚果破壳取仁器在光滑平面中滑动,起到临时固定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坚果破壳取仁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运用到澳洲坚果、核桃、板栗等坚果破壳取仁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故破碎能力强、破碎效果好,且使用过程中磨损小、使用寿命长。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齿形夹头,内设破壳锥,可轻易破碎澳洲坚果果壳,容易控制果壳的破碎程度,保证果仁的完整无损;使用时,只需转到旋拧手柄即可,省力、噪音小、安
全可靠。3、本实用新型的两个齿形夹头相互配合,圆筒体单口设置可共同起到防止破碎果壳飞溅的作用,有效避免果壳碎屑弹射伤人伤物;同时安全卫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筒体内与螺纹杆相连齿形夹头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托盘上的齿形夹头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旋拧手柄1,螺纹杆2,螺纹孔3,圆筒体4,齿形夹头A 5,进样口 6,防滑花纹7,托盘8,破壳锥9,齿形夹头B 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它包括一端带有旋拧手柄I的螺纹杆2、带有螺纹孔3的圆筒体4及托盘8,所述螺纹杆2通过与螺纹孔3旋合与圆筒体4相连接;圆筒体4上设有进样口 6,螺纹杆2底端连接有齿形夹头A 5,齿形夹头A 5内设有破壳锥
9。托盘8上端设有齿形夹头B 10,齿形夹头B 10内侧有防滑花纹7。齿形夹头A 5和齿形夹头B 10相对。进样口 6设在圆筒体4 一侧的中间,其他部位全封闭,进样口 6为椭圆形。破壳取仁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工作原理: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通过圆筒体内两相对的齿形夹头同时对澳洲坚果进行挤压,利用破壳锥来实现破壳。操作时,将澳洲坚果放入进样口 6,一手持托盘8,一手转动旋拧手柄1,使螺纹杆2向前推进,当两相对的齿形夹头A、B卡住澳洲坚果时,继续慢慢地转动旋拧手柄1,利用破壳锥9插入坚果壳内,直到澳洲坚果破壳,此时,开始反向转动旋拧手柄1,使螺纹杆2向后移动,将果仁、果壳从进样口 6倒出或将盛装果仁、果壳的齿形夹头B从圆筒体4底部取出即可,操作简单,省力,而且容易控制果壳的破碎程度。实施例2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它包括一端带有旋拧手柄I的螺纹杆2、带有螺纹孔3的圆筒体4及托盘8,所述螺纹杆2通过与螺纹孔3旋合与圆筒体4相连接;圆筒体4上设有进样口 6,螺纹杆2底端连接有齿形夹头A 5,齿形夹头A 5内设有破壳锥9。托盘8底部设置防滑橡胶垫,托盘8上端设有齿形夹头B 10,齿形夹头B 10内侧有防滑花纹7。齿形夹头A 5和齿形夹头B 10相对。进样口 6设在圆筒体4 一侧的中间,其他部位全封闭,进样口 6为圆形。破壳取仁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工作原理: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通过圆筒体内两相对的齿形夹头同时对澳洲坚果进行挤压,利用破壳锥来实现破壳。操作时,将澳洲坚果放入进样口 6,托盘8置于平面上,通过底部的防滑橡胶垫固定在平面上,一手转动旋拧手柄1,使螺纹杆2向前推进,当两相对的齿形夹头A、B卡住澳洲坚果时,继续慢慢地转动旋拧手柄1,利用破壳锥9插入坚果壳内,直到澳洲坚果破壳,此时,开始反向转动旋拧手柄1,使螺纹杆2向后移动,将果仁、果壳从进样口 6倒出或将盛装果仁、果壳的齿形夹头B从圆筒体4底部取出即可,操作简单,省力,而且容易控制果壳的破碎程度。
权利要求1.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端带有旋拧手柄(I)的螺纹杆(2)、带有螺纹孔(3)的圆筒体(4)及托盘(8),所述螺纹杆(2)通过与螺纹孔(3)旋合与圆筒体(4)相连接;圆筒体(4)上设有进样口(6),螺纹杆(2)底端连接齿形夹头A (5),齿形夹头A (5)内设有破壳锥(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8)底部设置防滑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8)上端设有齿形夹头B (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夹头B(10)内侧有防滑花纹(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夹头A(5)和齿形夹头B (10)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坚果破壳取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口(6)设在圆筒体(4) 一侧,其他部位全封闭,所述进样口(6)为椭圆形或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坚果破壳取仁器,它包括一端带有旋拧手柄的螺纹杆、带有螺纹孔的圆筒体及托盘,所述螺纹杆通过与螺纹孔旋合与圆筒体相连接;圆筒体上设有进样口,螺纹杆底端连接有齿形夹头A,齿形夹头A内设有破壳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坚果放入进样口,转动旋拧手柄,托盘至于平面,当两夹头夹住坚果时,再拧动旋拧手柄即可将坚果外壳破碎。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破碎能力强,安全、省力等特点,用它取得的果仁完整。
文档编号A47J43/26GK203074417SQ2013200318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王文林, 韦持章, 赵静, 覃振师, 邱文武, 郑树芳, 覃杰凤, 陆祖正, 谭德锦, 黄锡云, 蓝庆江, 赵大宣, 何铣扬, 罗莲凤, 汤秀华, 秦斌华 申请人:广西橡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