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干粉桶,包括一开口、侧壁和底板;一刀具组件,定轴旋转配合于底板;包括一刀片和一搅拌部件以及一动力轴;该动力轴穿过底板与刀片和搅拌部件同轴固定,与该底板之间具有轴封;加热组件,固定于干粉桶外侧面;驱动组件,具有驱动电机和驱动部;该驱动部与动力轴相配合;还包括以及连通驱动电机和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所述底板具有一回转的工作面;所述刀片的旋转切削轨迹与该工作面之间的间隙为0.5-2.5mm。本方案结构简单,容易制备熟化的干粉食物,并且其粉碎而得的干粉不会因为油脂而凝固,粉末颗粒分散而均匀。制备的速度快,且安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为现代家居干粉食材的良好制作工具。
【专利说明】—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加工机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制作食物干粉末的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干粉食物是一类多用的食材,可以作为添加组分与其他食材混合使用,亦可单独烹饪,例如加工糊状食品;通常,这类干粉使用谷类、坚果等原始食材加工制作。由于在民间流传甚广,早已有一些成熟的传统工艺用于实施。考虑到现代家居生活的需要,传统工艺制作周期长、操作门槛高,所以才出现了批量生产供应的各种加工干粉。但是,从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角度来看,有相当多用户对成品的干粉信任度低,同时对这类食材的自制需求较高。目前尚未有相关便利的家电产品用于实施快速、安全、卫生的干粉食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干粉食物制作机、装置普遍缺乏,而自制干粉食物需求却居高不下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粉加工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它包括:
[0005]一干粉桶,包括一开口、导热耐温的侧壁和底板,该侧壁和底板之间具有导热通路;
[0006]一刀具组件,定轴旋转配合于所述底板;包括匹配所述底板内壁形状的一刀片、位于该干粉桶其侧壁空间中的搅拌部件,以及一动力轴;该动力轴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刀片和搅拌部件同轴固定,与该底板之间具有轴封;
[0007]加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干粉桶外侧面;
[0008]驱动组件,具有驱动电机和输出该驱动电机动力的驱动部;该驱动部与所述动力轴相配合;以及
[0009]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连通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和加热组件;
[0010]其中,所述底板具有一回转的工作面;所述刀片与该工作面同轴设置,且该刀片的旋转切削轨迹与该工作面之间的间隙为0.5-2.5mm。
[0011]本方案具有的改进有:
[0012]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刀片为180°对称的形态,且其半径与所述工作面相当。
[0013]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搅拌部件形态为朝上设置的叉状体。
[0014]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围绕固定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0015]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干粉桶外还具有同轴套接固定的一保温的套桶;该套桶与所述干粉桶的外壁和该加热组件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0016]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控制电路位于一底座,该底座上具有固定所述干粉桶的固定部;所述驱动部位于该固定部上方且朝上设置,与所述动力轴同轴配合。
[0017]本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有:[0018]本方案结构简单,制作门槛低,不需要专业的食品加工知识即可制备熟化的干粉食物,并且其粉碎而得的干粉不会因为油脂而凝固,粉末颗粒分散而均匀。从步骤上看,制备的速度快,且安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为现代家居干粉食材的良好制作工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剖面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刀具组件部分的立体爆炸图;
[0022]图3是刀片与干粉桶部分的示意图;
[0023]图4是干粉桶部分部件的爆炸图;
[0024]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展示了其主要结构,图5则展示其工作流程。
[0026]本实施例,一种干粉加工装置,它是一个组装式的家用版产品,整个装置分为上下可拆卸的两大部分,下部分是一个底座2,与现有的多种榨汁设备类似。在底座2上面还具有操作面板3,提供便利的设定、开关、功能选择等操作界面。
[0027]整个装置的上部分包括一个干粉桶10,该干粉桶整体是用导热耐温的不锈钢制作,包括一开口 11、侧壁12和底板13,因为干粉桶10整体一体成型,因此侧壁12和底板13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热通路。
[0028]在干粉桶10内设置一刀具组件20,此刀具组件20定轴旋转配合于底板13上;它包括一刀片24和一搅拌部件23,其中该刀片24的形状匹配底板13内壁形状,搅拌部件23全部位于该干粉桶10其侧壁空间中,用于实现内部食材的搅拌。一动力轴22穿过底板13与刀片24、搅拌部件23同轴固定,且与该底板之间具有轴封60。
[0029]在干粉桶10的外侧面固定了加热组件30,通电后可以使整个干粉桶10内部升温。
[0030]底座2内具有驱动组件40,包含驱动电机41和驱动部42,所谓驱动部42即输出该驱动电机41动力的部位。该驱动部41与动力轴22相配合。
[0031 ] 本装置具有一个合适的控制电路(未标示),该控制电路连通并控制驱动电机41和加热组件30。干粉桶10的底板13具有一回转的工作面18,此工作面18与刀片24共同完成粉碎食材的功能;刀片24与该工作面18同轴设置,且刀片24的旋转切削轨迹,与该工作面18之间的间隙D具有特别的设定,本方案为0.5-2.5mm。
[0032]如图5,本方案可以采用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包含了下述的步骤:
[0033]预备步骤a:向干粉桶10的开口 11内倒入待加工的食材,例如黏米、绿豆等干货,并利用活动盖16将该11开口关闭;
[0034]制熟步骤b: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该干粉桶10外壁的加热组件20,使干粉桶10内部的食材在120-150°C之间加热6-12分钟;
[0035]冷却步骤c:加热完毕后,控制驱动电机42,使之保持在每分钟30-60转的速度,使食材冷却,冷却时间持续3-8分钟;[0036]粉碎步骤d:冷却完毕后,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电动42机以每分钟1500-2500转驱动刀片24对该食材进行粉碎,粉碎时间5-10分钟;
[0037]成品步骤e:粉碎完毕,将食材粉末从该干粉桶10中取出,即得加工成型的熟粉。
[0038]本方案结构简单,制作门槛低,不需要专业的食品加工知识即可制备熟化的干粉食物,并且其粉碎而得的干粉不会因为油脂而凝固,粉末颗粒分散而均匀。从步骤上看,制备的速度快,且安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为现代家居干粉食材的良好制作工具。
[0039]本方案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
[0040]刀片24的形态为180°对称的形态,且其半径与工作面18相当,该形状最大化利用了干粉桶10的底部面积,具有较高的粉碎效率。搅拌部件23形态为朝上设置的叉状体,可以冲压一体制成并与刀片相铆合,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0041]加热组件30围绕固定于干粉桶10其侧壁12的外表面,其加热面积大而均匀,不会造成局部过热而食材碳化的情况。
[0042]本方案在干粉桶10外还具有同轴套接固定的一保温的套桶14 ;该套桶14与干粉桶10的外壁和该加热组件3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在加热过程中,套桶可具有保温功能,同时避免高温(>100°C)的干粉桶10被人体触及发生危险,因此具有安全性。在套桶15上还设置透气孔15,保证内部压力稳定,安全可靠。
[0043]驱动组件40、控制电路位于底座2中,底座上2具有固定部4,用于固定干粉桶10 ;驱动部42位于该固定部4的上方且朝上设置,与动力轴22末端的直齿轮27同轴配合,具有便利的插拔性能,使套桶14的整体与下方底座2装卸方便。
[0044]为了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在制熟步骤b中有一个搅拌步骤,其中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42,驱动搅拌部件23在该干粉桶10内以每分钟60-90转运行搅拌食材。如果食材的粒径太大,则可以在此过程中对驱动电机42进行加速工作,从而预先粉碎一些较大粒径的食材。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干粉桶,包括一开口、导热耐温的侧壁和底板,该侧壁和底板之间具有导热通路; 一刀具组件,定轴旋转配合于所述底板;包括匹配所述底板内壁形状的一刀片、位于该干粉桶其侧壁空间中的搅拌部件,以及一动力轴;该动力轴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刀片和搅拌部件同轴固定,与该底板之间具有轴封; 加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干粉桶外侧面; 驱动组件,具有驱动电机和输出该驱动电机动力的驱动部;该驱动部与所述动力轴相配合;以及 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连通所述驱动电机和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底板具有一回转的工作面;所述刀片与该工作面同轴设置,且该刀片的旋转切削轨迹与该工作面之间的间隙为0.5-2.5_。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为180°对称的形态,且其半径与所述工作面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形态为朝上设置的叉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围绕固定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粉桶外还具有同轴套接固定的一保温的套桶;该套桶与所述干粉桶的外壁和该加热组件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干粉加工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电路位于一底座,该底座上具有固定所述干粉桶的固定部;所述驱动部位于该固定部上方且朝上设置,与所述动力轴同轴配合。
【文档编号】A47J43/07GK203608837SQ20132065951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肖建农, 肖映汉, 李慧武, 何明安, 黄海生 申请人:肖建农, 肖映汉, 李慧武, 何明安, 黄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