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调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9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调理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调理容器,尤指一种内容器调理方便,且易于取用其中食物的隔热调理容器。
本发明人等曾开发出一种具有一金属制内容器及一金属制(真空)隔热性外容器,可供将食物与水、酒等液体置于内容器中加热至沸腾等的温度后,再盖上内容器的盖子并予置于真空隔热性外容器,再盖上外容器的盖子,而利用内容器及食物中所蓄的热将食物焖熟的真空隔热调理容器。此种真空隔热调理容器,由于方便、节省能源、省时、安全、随时提供热食、可使食物营养不流失、适于携带之故,已在中国台湾及世界各地广为流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外,由于具有上述各种良好的特点,在台湾也已取得多项专利。
根据本发明人等研究的结果,当上述内容器的口径较大时,热损失也会增大,以致无法作隔热(焖烧)调量。基于此一理由,迄今为止,必须将隔热调理内容器的口径缩小,并使其深度加深(参见图3、图4)。
然而,当将上述内容器的口径缩小时,却会产生取用食物时不易舀到其中的食物,以及当食物在该内容器中深度较深时不易目视的问题。
此外,当将上述内容器的口径缩小,并使其深度加深的话,在将其预先加热时,还会有因口径小以致调理作业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有鉴此等事情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隔热调理时热损失小,且调理方便,易于取用其中所置食物的隔热调理容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隔热调理容器,其是由一具有隔热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于该内容器的开口上的内容器盖,及一可封闭该外容器的开口部的具有隔热性的外容器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内径中的最小内径,是内容器深度的1.4倍以上,3.0倍以下。
外容器的隔热方式,为真空隔热。
内容器的内容量为1500cc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功效与目的,可由下列的说明及其附图,获得深一层的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热调理容器的断面图。
图2为
图1容器的内容器的断面图。
图3为惯用隔热调理容器的断面图。
图4为图3容器的内容器的断面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隔热调理容器,大致是由一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有底筒状内筒及外筒所构成的金属制外容器1,一覆于该金属制外容器的底部上的树脂制底部件B,一可封闭该金属制外容器的开口部的具有隔热性的外容器盖3,及一出入自如地设于上述金属制外容器1内的具有盖子13的内容器2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如图2所示,其内容器2的内径中的最小内径,是内容器深度h的1.4倍以上,3.0倍以下,亦即3.0h≥φ≥1.4h。此图2中,φ=1.45h。
当φ<1.4h时,内容器2的深度会过深,以致无法顺利地进行加热调理或取出食物,或是观察食物。当φ≥3.0h时,内容器的热损失过大,不符所求。
上述3.0h≥φ≥1.4h的本实用新型条件,适用于容器在1500cc以的内容器,当该容量小于1500cc时,意义性较低。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借助将内容器2的口径中的最小内径定义成深度h的1.4倍以上3.0倍以下,亦即3.0≥φ≥1.4h,可在将该内容器加热时,顺利地进行调理,同时,在取用食物时,也十分方便。另外,在观察该内容器内的食物时,根据本案,也可获得较佳的观察结果,诚为一极佳的创作。
权利要求1.一种隔热调理容器,其是由一具有隔热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于该内容器的开口上的内容器盖,及一可封闭该外容器的开口部的具有隔热性的外容器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内径中的最小内径,是内容器深度的1.4倍以上,3.0倍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调理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容器的是具有真空隔热结构的外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调理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容器的内容量为1500cc以上。
专利摘要一种隔热调理容器,具有一可供顺利地进行加热调理或取出食物,或是供方便地观察食物的内容器。该隔热调理容器是由一具有隔热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于该内容器的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的开口部的具有隔热性的外容器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内径中的最小内径是内容器深度的1.4倍以上,3.0倍以下。
文档编号A47J27/08GK2239771SQ9521252
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1日
发明者伊藤精一, 新井义典, 松田州央 申请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