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99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更具体而言,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枢设有预定数目的滑轮,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藉此,可得达成操作平衡感较佳、回转操作顺畅及滑轮组设变化灵活等功效。
一般常见的直排溜冰鞋,是如

图1所示(此为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353976号“直排溜冰鞋轮的改良构造”新型专利案),通常具有一鞋体10,并于鞋体10底侧设有轮座11,据以供预定数目的滑轮12得以装设其上而构成一直排轮鞋。该常用轮鞋,似乎相当实用,而无须改进之处,然而,经本案发明人长期使用、研发及贩售后发现,目前常知的轮鞋结构,仍有下列诸多缺陷尚等改善,诸如其一,该以同一直线排列滑轮12的常用轮鞋,于操作使用上,该各滑轮12实际是可视为将承重以直线状与地面接触,亦即,常用轮鞋其滑动的运动线13是为直线型态,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平衡感的取得及适应并不容易,导致初学者无法快速适应掌握操作的平衡感。
其二,该以同一直线排列滑轮12的常用轮鞋,其于转弯时所必须具备的回转半径,是为自第一轮至最末轮的直线距离,因此回转半径相当大,导致对于追求操作速度反应快的操作者(尤其是竞技者)而言,操作上并不顺畅。
其三,该以同一直线排列滑轮12的常用轮鞋,其滑轮12是固定呈直线型态而无法调节,因此,使用上是必须操作适应滑轮12的型态而操作,并无法依操作者的特殊使用情况(习惯)架构滑轮12,因此,滑轮的调配灵活性并不高。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经详细思索,并累积多年从事轮鞋相关商品的贩制与研究开发的经验,终得以开发一种轮鞋的驱动组改良结构,使得以改善上述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枢设有预定数目的滑轮,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藉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呈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滑轮排列,可得达成操作平衡感较佳及回转操作顺畅等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是于鞋体底侧设有轮座,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设有预定数目的枢轴,并于各枢轴上枢设有滑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其中更可于枢轴上设置环状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其中更可于轮座上设有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其中更可于枢轴上一体成形有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其中更可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形态设有第一、二、三、四枢轴,并于各枢轴上对应枢设有第一、二、三、四滑轮。其中更可令第一、三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令第二、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其中更可令第一、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令第二、三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其中更可令第一、二、三、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构造,由于操作实施时,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枢设在预定数目的滑轮,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藉此,可得达成操作平衡感较佳、回转操作顺畅及滑轮组设变化灵活等功效。
图1是常用轮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弯回转操作示意图(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弯回转操作示意图(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滑轮排列实施例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滑轮排列实施例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滑轮排列实施例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于枢轴上一体成形有调节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于轮座上一体成形有调节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部分10.鞋体 11.轮座 12.滑轮13.运动线 20.鞋体 21.轮座221.第一枢轴222.第二枢轴223.第三枢轴224.第四枢轴311.第一滑轮312.第二滑轮313.第三滑轮314.第四滑轮32.轴孔331.第一调节件 332.第二调节件 333.第三调节件334.第四调节件 401.运动线 402.运动线50.轴座 51.滑轮 52.枢轴53.调节件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于鞋体20底侧设有轮座21,而轮座21上以接续排列型态设有第一、二、三、四枢轴221、222、223、224(于本实施例中是以四组枢轴的型态实施,亦可为五、六…等数多枢轴实施),并于各枢轴上对应枢设有第一、二、三、四滑轮311、312、313、314所构成(为使说明上较为清楚,本实用新型实施说明的各图示均统一以右脚轮鞋作为图示说明);其中该鞋体20其是为一可供操作者穿着的鞋型态,其底面设有一轮座21,该轮座21上以接续排列(一个接一个)型态设有第一、二、三、四枢轴221、222、223、224;该第一、二、三、四滑轮311、312、313、314,于其中心处均穿设有轴孔32,令其中第一、三滑轮311、313一侧设以第一、三调节件331、333,藉由第一、三滑轮311、313的轴孔32连同该第一、三调节件331、333枢设于第一、三枢轴221、223上,据此,使第一、三滑轮311、313位于同一运动线401上而构成第一轮组;令其中第二、四滑轮312、314一侧设以第二、四调节件332、334,藉由第二、四滑轮312、314的轴孔32连同该第二、四调节件332、334枢设于第二、四枢轴222、224上,据此,使第二、四滑轮312、314位于同一运动线402上而构成第二轮组。
藉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鞋得以具有两组运动线401、402,由于,该两组运动线401、402是为相隔有一预定距离,因此各轮鞋与操作地面接触时,该各轮鞋的承受重量是以一面积型态(亦即,藉由两运动线围构成一面积)与地面分散接触(一般是为线状接触),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较易撑握平衡感。值得注意的是,藉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两轮鞋得以四条线状与地面接触,而一般仅为两条线状与地面接触,因此,其操控稳定性相对得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得以直接扩充适用于四滑轮以上轮鞋(例如将各轮鞋制设具有六滑轮),相对而言各轮鞋的运动线亦可呈现两组以上的形态,藉此,使其操作平衡感的掌握可更加容易。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动线401、402是为双运动线401、402,于轮鞋操作过弯时,是仅单一运动线与地面接触,例如右脚轮鞋逆时针过弯时为第二、四滑轮312、314与地面接触作用(如图4所示,其中第四滑轮图中未示),而顺时针过弯时则为第一、三滑轮311、313与地面接触作用(如图5所示,其中第三滑轮图中未示),因此,过弯的回转半径得以较现有技术结构较为缩短(亦即,本实用新型的过弯回转半径为第一、三滑轮距离或第二、四滑轮距离),因此操作上较为顺畅。
对于滑轮组配位置的灵活性而言;各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及使用状态并不相同,例如有人习惯以右脚为主要施力而呈逆时针轨迹滑行(大部分人的操作状态)。亦有常惯以左脚为主要施力而呈顺时针轨迹滑行;本实用新型可针对各使用者的特殊操作习惯作滑轮位置的调配,请参阅图6所示,此即为惯用右脚为主要施力而呈逆时针轨迹滑行的适用滑轮状态,亦即,轮鞋遂行逆时针滑行(过弯)时,是仅第二、三滑轮312、313与地面接触(其过弯示意图同图4,但第三滑轮图中未示),而第一、四滑轮311、314是于顺时针过弯时方得与地面接触,但顺时针滑行并非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因此,如此排列的滑轮,可适用于以右脚为主要施力而呈逆时针轨迹滑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除可如上述以多运动线型态组设滑轮外,更可将滑轮组设呈如常用的直线状排列,以因应特殊使用需要,例如于遂行以直线运动为主,且运动速度要求快者(因以直线排列的轮鞋其直线运动速度快但过弯回转半径大);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其适用范围及适用状况,是可随操作者的需求而灵活组设;由于本实用新型滑轮排列,是可为多种型态,在此列举数种相异滑轮排列型态供参考,如图7、图8所示。
关于达成滑轮于枢轴上的调节定位,除可如上述的调节件套合于枢轴上遂行外,更可如图9所示,于枢轴52上一体成形有调节件53,据使滑轮51装设于枢轴52上时,滑轮51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亦或,请参阅图10所示,其是于轮座50上设有调节件53,据使滑轮51装设于枢轴52上时,滑轮51得以位于枢轴52的预定位置。
一般轮鞋于销售上通常会附有拆卸滑轮的简易工具,供使用者简易保养滑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配即可透过该简易工具,由使用者自行快速调组而不需特殊工具遂行。
权利要求1.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是于鞋体底侧设有轮座,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设有预定数目的枢轴,并于各枢轴上枢设有滑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于枢轴上设置环状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于轮座上设有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于枢轴上一体成形有调节件,据使滑轮装设于枢轴上时,滑轮得以位于枢轴的预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形态设有第一、二、三、四枢轴,并于各枢轴上对应枢设有第一、二、三、四滑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令第一、三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令第二、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令第一、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令第二、三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可令第一、二、三、四滑轮设于同一运动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轮鞋的驱动轮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在于改良常用以同一直线排列滑轮的常用轮鞋,于操作使用上具有平衡感不易快速掌握、过弯不顺畅及滑轮组配位置变化不灵活等诸多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于轮座上以接续排列型态枢设有预定数目的滑轮,其中一个以上的滑轮,是得于枢轴上调节定位,据使轮座上的各滑轮得呈现位于同一运动线或多组非相同运动线的变化,藉此,可得达成操作平衡感较佳、回转操作顺畅及滑轮组设变化灵活等功效。
文档编号A63C17/04GK2431019SQ00236438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0日
发明者曾锦长 申请人:曾锦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