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医疗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25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医疗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医疗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神经内科的医务人员给有些脑中风病人的上下肢肢体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目前是采用由别人搀扶走平路或在室内扶着栏杆在专用走道上进行行走训练或上肢进行拉伸训练费时费力存在着很多不足大大延长了病人的康复期,现有的训练装置,无法满足上肢下肢同时训练,且下肢训练方法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医疗训练装置,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医疗训练装置,包括扶手、台阶和圆盘撑杆,其特征是:所述扶手两端固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环套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固定螺栓一,所述套筒穿过踏板与底板固接,所述扶手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块配合,所述滑块固接有中央扶手;所述踏板上设有一组台阶,所述台阶下端与气缸的活塞杆固接,所述气缸穿过所述踏板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台阶包括上部铰接的套板一,所述套板一与台阶侧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套板一内配装有伸缩板一,所述套板一上设有固定螺栓二,所述伸缩板一与所述伸缩板二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伸缩板二与所述套板二配装,所述套板二上设有固定螺栓三,所述伸缩板一和所述伸缩板二上均设有一组调节孔;所述圆盘撑杆固接在踏板左端,所述圆盘撑杆上连接有圆盘。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踏板、所述套板一和所述伸缩板一上均设有防滑垫。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盘上设有圆盘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台阶可自由变化,首先,可根据患者需求,通过气缸调节台阶间的高度差,同时通过调节伸缩板一和伸缩板二的伸缩长度可改变台阶上板面的坡度,一组台阶同时调整,即可形成一个较长的缓坡,通过每个台阶的调节孔,可调节出不同的坡度,以适应不同的要求,起到不同的锻炼效果,还可通过圆盘进行上肢训练,中央扶手使训练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台阶第二形态示意图。

图中,1-扶手、2-台阶、3-滑轨、4-固定螺栓一、5-套筒、6-支撑杆、7-踏板、8-气缸、8A-底板、9-圆盘撑杆、10-圆盘、11-圆盘把手、12-套板一、13-伸缩板一、14-伸缩板二、15-固定螺栓三、16-套板二、17-中央扶手、1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扶手1、台阶2和圆盘撑杆9,所述扶手1两端固接有两个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环套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上设有固定螺栓一4,所述套筒5穿过踏板7与底板8A固接,所述扶手1内设有滑轨3,所述滑轨3与滑块18配合,所述滑块18固接有中央扶手17,所述中央扶手17使训练更加安全;所述踏板7上侧设有一组台阶2,所述台阶2下端与气缸8的活塞杆固接,所述气缸8穿过所述踏板7与所述底板8A固接,所述台阶2包括上部铰接的套板一12,所述套板一12内配装有伸缩板一13,所述套板一12上设有固定螺栓二11A,所述伸缩板一13上设有一组与固定螺栓二11A配合使用的调节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在不同的位置固定伸缩板一13,所述伸缩板一13与所述伸缩板二14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伸缩板二14与所述套板二16配装,所述套板二16上设有固定螺栓三15,所述伸缩板二14上设有与固定螺栓三15配合使用的一组调节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在不同高度托举固定伸缩板二14;所述圆盘撑杆9固接在踏板7左端,所述圆盘撑杆9上连接有圆盘10。通过所述圆盘10可进行上肢训练,台阶2的高度可自由变化,首先,可根据患者需求,通过气缸8调节台阶2间的高度差,同时通过调节伸缩板一13和伸缩板二14的伸缩长度可改变台阶2上板面的坡度,一组台阶2同时调整,即可形成一个较长的缓坡,通过每个台阶的伸缩板一13和伸缩板二14的伸缩长度不同,可调节出不同的坡度,以适应不同的要求,起到不同的锻炼效果。

所述踏板7、所述套板一12和所述伸缩板一13上均设有防滑垫(图中未示出),使患者在训练时更加安全。

所述圆盘10上设有圆盘把手11,更加方便患者进行上肢训练。

实用本装置时,患者可事先通过气缸8将台阶2间的高度差调节到一个需要的高度差,或同时配合伸缩板一13和伸缩板二14,将多个台阶2调节组成一个缓坡,然后握着扶手1或中央扶手17脚踏台阶2进行反复走动训练,从而锻炼患者的下肢神经系统,如需进行上肢活动训练,可到圆盘10前,通过圆盘把手11转动圆盘10进行训练。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