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55634阅读:来源:国知局
盖连接的连接架和与车轮连接的连接轴,连接架与连接轴周向固定,连接轴能相对车轮转动。连接架与连接轴之间设有周向定位结构。该周向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轴上的定位平面,在连接架上设有与定位平面相吻合的定位面。
[0047]于本实施例中,传感器80包括陀螺仪83、感应开关84和加速度传感器85。由于实际应用中,为使得整个装置内部元件模组化,因此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设置于同一块电路板上,且该电路板固定在内盖2上。图2由于视角原因只能看到电路板的正面,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图2中以虚线表示)于实际使用中设置于电路板的背面。控制器82电性连接多个传感器80、电源81和轮毂电机4,控制器82根据传感器80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4驱动相应的车轮50转动。
[0048]感应开关84感应使用者是否站立于新型电动平衡车100上以开启或关闭,控制器82接收感应开关84的感测信号(即开启或关闭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4是否工作,控制器82接收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4是否改变状态。于第一实施例中,感应开关84为红外光电传感器。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感应开关84可为微波感应开关、超声波感应开关或其它任何能实现相同功能的感应开关。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开关84面向阻挡件86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分别为红外感应发射区域和接收区域,当使用者踩踏上踏板5后,所述阻挡件86伸入到所述感应开关84的开口中,所述阻挡件86会阻挡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红外感应区,红外光电传感器因此开启。控制器82接收到感应开关84发出的开启信号,因此驱动轮毂电机4进行工作。
[0049]现有技术的平衡车均是一开机车轮就开始自转,使用者无法轻松地站立在平衡车上。当使用者从平衡车上下来后,车轮也没有停止转动,必须要按下电源开关整个车轮才会停止转动,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危险,使用也非常不方便。本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100并不是一开机轮毂电机4就工作,而是通过感测使用者是否站立于踏板5上从而驱动车轮50,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平衡车盲目转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100是通过感测踩踏后才实现自动平衡而不是打开电源就平衡,能保证车体安全,车体的转动小,避免现有技术中开启电源后立即自平衡会发生车体平衡点不对,车体旋转导致使用者无法平衡的问题。
[0050]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共同检测平衡车100的运动状态,譬如检测平衡车100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控制器82根据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传递的感测信号驱动轮毂电机4,从而决定平衡车100是否要改变方向或速度。加速度传感器85和陀螺仪83的检测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51]于本实施例中,新型电动平衡车100还包括U形固定件9。传感器80和阻挡件86均固定于U形固定件9。为使整个装置的电力驱动系统的安装都实现模块化,便于装配、布线和后期的维修,所述U形固定件9通过其侧壁固定在内盖2上,而设置有传感器80和阻挡件86的电路板则设置在U形固定件9的底部,所述传感器80的感应开关84分别设置在U形固定件9电路板靠近U形固定件9侧壁的两端,从而使得感应开关84可与踏板5的触发柱对应。同时,所述U形固定件9的底部具有一开口,用于供所述电路板的外接电线通过。
[0052]于使用中,使用者利用脚部的力驱动车体的一部分或者两部分一起扭转,进而使传感器80发出感测信号给控制器82,控制器82依据内部的控制程序驱动轮毂电机4运转,进而让使用者转弯、朝前或者朝后运动,因此实现“脚控”,使用更加方便,控制更加灵活。
[005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82如何控制平衡车达到自平衡状态并且控制车轮50前进、后退或者转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展开赘述。具体可参考目前已经公开的平衡车控制方法及各家平衡车生产企业采用到的控制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50547.3,专利名称为智能平衡车平衡控制装置及智能平衡车,这个控制装置即可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82。或者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367045.9,专利名称为使用CPLD控制平衡车电机的电路控制装置中描述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选用其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516158.X,专利名称为两轮自平衡车控制方法中描述的控制方法。
[00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独特地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顶盖和底盖之间设置有内盖,使得新型电动平衡车的整个结构更加牢固,同时也对车体内部的电力驱动系统提供保护作用。另外,内盖和底盖之间形成固定电力驱动系统的空间,使得电力驱动系统的安装更加紧凑。通过将电源和控制器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个部分内,使得一个电源和一个控制器就可同时控制两个轮毂电机,装配更简单,布线更方便,也更加节省空间,同时也使得车体两侧的重量更加均衡,增加车体的自平衡性。本实用新型的车轮位于车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这样可使用较大尺寸的车轮,相对车轮安装在底盖底部的现有平衡车,其运动行程及速度优势明显。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轮毂电机,将电机直接安装在车轮内,使得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结构更加紧凑,相比单独安装电机的平衡车,更加节省空间,整个装置更加小巧。
[0055]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 转动机构,固定于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之间,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通过该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 两个车轮,分别自所述内盖相对的两侧延伸而出,固定在内盖的两侧且可绕内盖转动; 电力驱动系统,该电力驱动系统固定在所述内盖上,其包括电源、控制器及多个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传感器、电源和轮毂电机,所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轴套,所述轴套相对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所述第一内盖、第二内盖均可相对所述轴套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轴向中空结构,供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中间的连接线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具有与所述轴套相对应的圆柱形的筒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和轴套从外至内安装在该筒体内,其中,所述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的筒体内,所述轴套转动固定在两个轴承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两个卡簧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端,所述轴承和轴套从外至内通过卡簧安装在该筒体内。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限位轴,其中,限位轴的一端固定第一内盖,另一端伸入到第二内盖,第二内盖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轴对应的限位槽,藉由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槽的配合,可限制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轮体及轮胎,所述轮毂电机密封固定在轮体中,所述轮胎环绕所述轮体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和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感应使用者是否站立于新型电动平衡车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感应开关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是否工作,所述控制器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是否改变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承载人的两个平台可以相互扭动进而驱动行走。本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转动机构,固定于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之间,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通过该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两个车轮,分别自所述内盖相对的两侧延伸而出,固定在内盖的两侧且可绕内盖转动;电力驱动系统,该电力驱动系统固定在所述内盖上,其包括电源、控制器及多个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传感器、电源和轮毂电机,所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
【IPC分类】A63C17/12, A63C17/26, A63C17/04, A63C17/00
【公开号】CN204864865
【申请号】CN201520406847
【发明人】应佳伟
【申请人】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