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纺织织物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服装等的花式织物的生产,尤其涉及到带有经纱处理操作的纺织工艺的改进。本发明还涉及到由此得到的具有新颖图案的织物。
背景技术:
正如所知,某些花式织物具有并列的经纱组成的图案,这些经纱具有不同的质地或不同的特性。当制造这种织物时,所用的经纱必须来自二个或更多的不同经轴。因此,来自两个经轴的纱线形成两个平行的薄纱片,在进入梭口成形区域前所述薄纱片在送布机构杆上混合。薄纱片具有不同的质地,或是经过了不同的预处理,例如染色,于是就需要两个经轴分别向前输送薄纱片。
因此,在几种类型的花式织物的生产中就存在了管理多个经轴的问题,例如,尤其是具有特殊新颖外观的织物,类似于一般被称为“泡泡纱”的棉绉布。
其他遇到的问题是在条纹织物的生产中,管理大量的经轴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中,当需要在同一根经轴上混合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质地或不同色泽的纱线时,操作需在纺织前进行。这种操作是令人厌烦的,当被混合的经纱的质地非常不一样时,这种操作甚至是不可能的。另外,当不同的纱线在同一经轴上混合时,它们的伸展和分布已设定好,这就使得更改每一具体特性区的数量和宽度是不可能的。
因此,例如,条纹的宽度就无形中由所使用色泽的纱线的伸展范围决定。换句话说,每一种图案的生产都必须有一根特定的经轴。很明显,这就使费用非常昂贵,并且在需要更换图案时损失时间。
当使用两个不同的经轴且它们分别包括一种类型的纱线时,问题就无法解决。这是因为,织机机构可以允许来自两个不同的经轴的两组纱线在送布机构杆处混合成一块单独的薄纱片,但此机构只允许来自这两根经轴的纱线以一种特定的形式混合和以设定的形式分布。换句话说,生产这种商品的织机并不是完全通用的,相反,这种织机通常是专门用于某一种类型的织物的生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允许只用一台织机就可以选择生产很多种花式织物。所述织机尽可能地简单并只有一由单一等级纱线形成的经轴,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织物的工艺。此工艺包括以下已为人知的步骤·从一单独的经轴上连续地展开平行的经纱薄片;·所述经纱薄片通过一后梁罗拉;·由综片形成梭口,所述梭口方向沿经纱的前进方向,在梭口的进口端设有开口点,在另一端设有织口点;·在织口点附近将纬线加入到梭口中,以便形成织物;·最后,所形成的织物被均匀地拉出并卷绕好。其中,经纱在梭口的开口点附近进行加热操作,然后所述经纱在到达综片位置之前在梭口内被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只对一部分经纱进行加热操作。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对一部分经纱进行不同的处理。这就意味着,在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只有一部分的经纱经过了加热阶段,被赋予了特殊的性能。
因此,如果经纱加热操作的温度足够高,使得经纱被拉伸且弹性模量局部减小,则所得的织物具有来自输送一致纱线的同一经轴的经纱,但纱线在纺织操作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当所得的织物在随后收缩阶段时,经纱根据其在纺织中有无经过加热处理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之后,不同长度的经纱和附加的收缩现象导致了在织物内不同的变形,变形的分布情况根据所选经纱在纺织时有无经过加热处理而定。这是因为在纺织中经过加热处理的那些经纱的收缩率要比没有经过加热处理的经纱的收缩率小,这导致了当未加热的纱线收缩时,在织物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凹凸花纹区域的外观。根据所用的纱线所得的花纹十分明显而且变化很大。
在实践中,采用本发明的工艺,薄纱片在后梁罗拉的下游被分成两组纱线,在两组经纱间保持一个间隙,使得只有两组经纱中只有一组被加热。在此方法中,通过选择必须在拉伸下进行加热的纱线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所要的形状用两个单独的分经棒将薄纱片分开。由于分开机构较简单,通过任意选择所要的分布,就可以毫无困难地改变两组纱线之间的分布。例如,可以选择只加热一小部分经纱,而使大部分经纱未加热且保持一个较大的收缩率。相反地,也可以选择加热大部分的经纱,来产生其他的效果。
可以不加限制地根据使用者的意愿来选择每一组经纱的形状,可能得到的花纹在织物的宽度方向上变化。因此,使用组合成组或束的大量相同的纱线,可以形成各组纱线。也可以在织物的宽度上改变每束线中纱线的数量,这种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在实践中,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还可以进一步地有益包括“在自由状态下”的加热处理工序。这种处理最好是在没有任何拉伸应力下进行煮沸处理或热空气处理,例如在被称为“滚筒”(tumbler)的连续机器中上可能得到的那样。因此,通过迫使纱线在自由状态下收缩,强化了那些经过加热处理的纱线和未经加热处理的纱线之间的性能差别,导致了更明显的体积变形。在实现本工艺的一个有益方法中,收缩工序后有一压光工序,或更普遍的是一个将所形成的图案压平的工序,这样可以得到不同的压平的外观。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所得到的纺织织物,其具有和泡泡纱相似的外观。
在实践中,所采用的纱线最好是绉线,和/或变形绉线,即已经经过加捻和假捻工序的绉线。使用不同的纬线,也可以改变织物内的花纹。
如上所述,所得的织物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花纹,这依赖于在纺织过程中,经过加热处理的纱线的数量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没有经过加热处理并保持原有缩水率的纱线的数量。另外,在被加热的那组纱线中根据生产者的意愿选择均匀分布的束或是不均匀的束,可以改变所得的花纹。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对用转移印花用纸在经纱上生产图案被证明也是有效的。因此,更具体地说,实现本工艺的特殊方法如下·只有经过加热处理的那一部分经纱才能接触到带有染色图案的转移印花用纸,由于所述加热操作的作用,图案被转印到纱线上;·所述转移印花用纸的进给速度和经纱薄片的前进速度有关,这样就使染色图案的转印只发生在经过了加热操作的那部分经纱上。
换句话说,本发明是将经纱薄片从要接受转印的以便形成转印了转移印花用纸上的图案的纱线束中分开。当这些印有图案的纱线和薄片上其他纱线连结到一起时,就形成了特征条纹。因此,只有织物上形成条纹的纱线被转印,而且织物上条纹的边界被严格地限制在这根纱线内。所以,得到的条纹非常直。然而,已为人知的是,在传统的转印有条纹的纸的印花工艺中,纸上两条纹间的边界并不总位于同一纱线上,相反,此边界一般都是变化的,并分布在几条纱线上。这就导致了不均匀的缺陷。
另外,还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现象。位于条纹侧边的纱线在印花时吸收了过多的染料,使这里的颜色比带上其他部分更强烈。这种过强的颜色增强了条纹的边界,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可察觉的卷曲效果。
在实践中,当需要得到同样宽度的条纹时,每一组经纱都必须由纱线束组成,每一束纱线都有相似数量的纱线。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实现方法,而是还可以通过选择进行印花工序的纱线的数量来得到不同大小的条纹。这种选择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方式,而且是完全自由的。由于可以一条条地选择纱线,在极端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只在一条单独的横向纱线上的条纹,因此可以得到很多种条纹。
放大花纹是可能的,尤其是选择具有平行条纹图案且条纹方向与纸的进给方向一致的转移印花用纸,使得所述带间的一个边界接近于经纱上发生转印的部分。换句话说,在选择一部分经纱而得到的同一条纹上,可以印上附加的图案。图案本身由条纹组成,由于在两种邻近的颜色混合时的变化,条纹可能会移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根据本发明纺织的且具有很多平行条纹的织物。如上所述,每一条纹都有织边,织边的色泽强度要比条纹其他部分的色泽强度大。
从后文中实现方法的描述中可以很清楚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及其优点,其中,图1是采用本发明工艺的织机操作的侧视图,显示了应用于生产泡泡纱类型织物的情况;图2是本发明的特征区域内的薄纱片的顶视图,其中加热操作先于实际纺织进行;图3是同一区域的顶视图,但其具有不同分布的两组经纱;图4是根据本发明得到的泡泡纱类型织物的照片;图5是图4中所示织物经过了压光工序后的照片;图6是采用另一方法实现本发明工艺的织机操作的侧视图,其用于生产有条纹的织物;图7是采用图6所示织机得到的织物样品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不同方式处理经纱的纺织工艺。所述工艺有几处应用,其中有两处主要应用,即生产泡泡纱类型的织物和生产条纹织物。下文中先描述泡泡纱类型织物的生产,再描述条纹织物的生产。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应用中,纺织工艺适用于通常具有较高弹性模量的经纱。
所述工艺可以在一常规织机上采用。所述织机上应有能使经纱在被织机的卷取罗拉拉紧时可以进行加热处理的部件,如法国专利第2751350号中所描述。
所述织机上还应包括特殊的组件,使得能生产出具有本发明特征的织物。
因此,如图1所示,织机在纱线的运动方向上设有一安装在轴(2)上的经轴(1),而所有平行的经纱从所述经轴上展开。
这些从经轴(1)上展开的经纱(3)经过后梁罗拉(4)后,大致处于水平方向。
为了能经过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区域,经纱(3)向右穿过两个分经棒(31,32)。在穿过分经棒(31,32)后,纱线通过导纱器(5,6)又合成一单独的薄片。然后,纱线进入综片(7,8),综片的目的是让各个经纱(3)向上或向下运动,使其形成梭口(9),并能允许插入纬线(16)。图中标号(15)代表梭口的开口点。
在通过综片(7,8)之后,经纱在织口点(10)又再度聚集,在此处当梭口每一次再开之后,梳子(11)对经纱进行打纬。在通过织口点后,就形成了织物(12)。织物在经过各种转移罗拉(13)后最终绕在卷绕系统(14)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于在梭口开口点处附近只对一部分受拉经纱进行加热,使其弹性模量减小。并且在合适的地点,使经纱在织机的作用下,在实际纺织之前进行间歇拉伸。
因此,有很多种方法适合提供加热处理。
在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中,在所有经纱的整个宽度上有一加热垫(20),它可以在分经棒(31,32)之间接触到一部分经纱薄片。
更具体地说,有一横向加热元件,此元件的底部覆盖一层表面硬度极高且摩擦系数很小的材料,以防止加热元件被经纱擦伤,同样也会损伤经纱本身。
特别地此表面具有外部阳极处理,或镀铬,或陶瓷的涂层(24)。
当然,本发明包含了所有形式的加热垫,尤其是那些采用电能并有合适的连接方式的加热垫。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本质特征,只有一部分的拉紧经纱经过了加热垫的加热处理。
因此,如图1所示,在后梁罗拉(4)的下游,织机上至少有一个分经棒(31),将薄纱片(30)分成两组,即只有一组纱线(34)通过分经棒(31)的上方,从而进入到加热垫(20)的附近。
相反地,另一组纱线(33)经过分经棒(31)的下方,和纱线组(34)相比,它更远离加热垫(20)。
两组纱线(33)和(34)沿平行的路径前进,直到到达第二根分经棒(32)。分经棒(32)标志着两组纱线(33,34)的分离区域的结束。
依赖于形成两组纱线的不同纱线束的分布,在最终织物内可以得到能收缩、拉伸和已设定的纱线的分布。
图2表示了每组内纱线的分布。
因此,如示意图所示,通过特征区域并远离加热垫的那组纱线被分成几束(40,42,44),它们从分经棒(31)和(32)的下方通过。
相反地,从分经棒(31)和(32)上方通过的纱线束(41,43,45)的沿靠近加热垫的路径前进。
在图2中,不同的纱线束(40,45)有相同的宽度,使得最终产品中在均匀校验板组件中的变形的分布近似于均匀,。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薄纱片分开,不同的纱线束(50,55)具有不同的宽度,使得在所完成的织物上分布不同的花纹,产生了特殊的图案。
如申请人在法国专利第2751350号所指出,加热垫应连接任何有效的装置,在纱线停下来不前进时,此装置应能防止纱线被损伤甚至被熔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可以生产出由聚酯经纱制成的织物。聚酯经纱的线性密度为50分特,包含36支纱,每米捻1300转,并预先经过了假捻工序。
因此,此变形绉经纱和纬纱一起纺织,纬纱也是50分特36支纱的聚酯纱线,但每米捻750转。
采用能达到220摄氏度左右的加热垫,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样品照片的织物。这种织物上有多个由不同长度的纱线所形成的凹凸区域,并被织物各个区域内不同的收缩率所强化。
如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后续加热处理,例如煮沸处理,此收缩还可被进一步强化。
如进行附加的压光或熨平工序使各个图案被压平,可以得到更多种的花纹,如图5中的照片所示。
很明显从上文中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可以得到具有特殊吸引力和新颖外观的织物,其具有和泡泡纱织物类似的多个凹凸区域。
改变每一纱线束(40-45;50-55)的宽度是很容易的,这就提高了本发明的工艺的通用性。第二种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工艺也可利用转移印花用纸上染料的升华技术,来实现条纹织物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织机如图6所示。和已知的方式一样,经纱薄片(3)从经轴(2)上展开,然后再经过一套转向罗拉(4,4′)。
在以已知方式经过了本发明进行转印的特征区域之后,经纱进入织机架。织机架包括综片(7,8),以及形成织口点(10)的打纬梳(11)。生产出的织物(12)经过一转向罗拉(13)后卷绕在布卷(14)上。
图中标号(15)代表梭口的开口点。
专利EP 0461048在此用作参考。如上述专利所描述的方式,引入一卷具有合适花样的转移印花用纸和经纱(3)接触,如可能的话应在转向罗拉(4)上接触。
在紧接梭口(19)的开口点(15)的上游附近,固定了一个能上下运动的加热垫(63)。由于加热的因素,染料就逐渐地传送到经纱上。
转向棒(64)把已用完的转移印花用纸(65)卷到一个和织机运作同步的罗拉(66)上。
与所使用的加热方法有关的各种情况以及所有可能的变化和专利EP 0461048中所描述的一样,对应于美国专利文献第5212845号和第5377509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经纱薄片(3)被分成两部分(33,34),只有一部分经纱被转移印花用纸(61)上的染料升华染色。
在实践中,转向罗拉(4)和形成梭口开口点(15)的导向杆(5,6)之间设有两个横向杆(31,32)。所述横向杆完成经纱薄片的分离。
两个横向杆(31,32)前后放置,在两组纱线(33,34)间形成偏置,并保持间隙。
因此,只有一组纱线(34)能通过加热垫(63)的附近并和转移印花用纸(61)接触,从而被转印。
形成与转移印花用纸接触的那组纱线(34)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这样就使得,如图2和3所示,当每束纱线(40,45)有相同或相似数量的纱线时,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条纹图案;或者,当每束纱线(50,55)中的纱线数量显著不同时(如图3),可以得到任意的变化的花纹。
如上所述,当纱线进入到加热垫(63)相对的区域并与转移印花用纸(61)接触时,位于每一束纱线边上的纱线能获得升华的染料。已经发现,和位于每一束纱线中间的纱线相比,位于每一束纱线边上的纱线能获得更多的升华染料,而且,当印花纱线和另一组未印花的纱线(33)相汇合时,在这些特殊的纱线内就可以看到极度染色的区域。
由此得到的条纹具有特殊的、可察觉的卷曲效果。
当然可以有很多变化,比如可以使用带有图案的转移印花用纸,在和根据本发明得到的条纹花纹相结合时,可以增强视觉效果。
特别地,可以使用本身就带有连续纵向条纹的转移印花用纸(61)。当转移印花用纸上的条纹排列成两条相邻条纹间的边界被印在所选的纱线组(34)上时,所得到的连续的条纹就至少有两种颜色,或是两种颜色的混合色。
从上文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使得以下情况成为可能-可以得到非常直的条纹,且可以复制出许多种图案;-只需操作单一的经轴和简单变动一下所要转印的经纱的分布,就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所选条纹的宽度。
根据发明得到的织物是十分新颖的。它具有非常直的条纹,条纹的边界都在一根单独的纱线内,还可以有很多种的图案。
也可以将以上两种效果结合起来,即将条纹凹凸轧花和上色,得到一种着色的凸花纹的织物。
无需说明,对于一个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可以毫无困难地把本发明应用到经编机上。因此,本发明也包括了根据同样原理得到的“经编机”所纺织出的织物。
从上文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工艺采用很简单的方法,有着很高的通用性和经济性,并且对于最简单的织机,无需任何特别的改进就可以容易地生产出许多花样的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织织物的工艺,其中,平行经纱(3)的薄片从一根单独的经轴(1)上连续展开;所述薄纱片通过一后梁罗拉(4);由综片(7,8)形成梭口(9),所述梭口沿经纱的前进方向,在梭口入口端有开口点(15),在另一端有织口点(10);纬纱(16)在织口点(10)附近插入到梭口中,以便形成织物;最后,所形成的织物被均匀地拉出并卷绕起来;在梭口的开口点附近对经纱(3)进行加热操作,然后所述经纱在达到综片(7,8)前在梭口内被冷却,其特征在于,只对一部分经纱进行加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后梁罗拉的下游,薄纱片被分成两组纱线(33,34);和,在两组纱线(33,34)之间保持一个间隙,使得只有一组纱线能进行加热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纱线所进行的加热操作的温度足以使得纱线被拉伸,因此纱线的弹性模量局部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一在自由状态下的后续加热处理工序或处理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自由状态下的处理工序为一煮沸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3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一压光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3到6中任何一项所述工艺所得到的纺织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纺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是绉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纺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几种不同的纬纱。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只有经过加热操作的那部分经纱才能和带有染色图案的转移印花用纸(61)接触,通过所述加热操作的效果,染色图案被转印到经纱(32)上;所述转移印花用纸(61)的进给速度和经纱薄片的前进速度有关;因此,染色图案的移印只发生在经纱的所述部分(3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转移印花用纸(61)上有和纸的前进方向一致的平行条纹图案,所述条纹的至少一条边界接近到进行移印的那部分经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工艺得到的编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有许多平行的条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一条纹上都有织边,织边处色泽强度比条纹上其他部分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条纹上有至少两种色样。
15.根据权利要求7和13所述织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织物的工艺,包括:从一个单独的经轴(1)上连续地展开一组平行的经纱(3);所述经纱通过后梁罗拉(4);利用综片(7,8)形成梭口(9),所述梭口沿经纱向前运动的方向,在梭口的输入端有开口点(15),另一侧有织口点(10);在梭口内织口点(10)附近插入纬纱(16),以形成织物;最后所得织物被均匀拉出并卷绕起来。所述工艺包括,经纱(3)在梭口的开口点附近被加热,然后在达到综片(7,8)前在梭口内被冷却,其特征在于,只加热一部分经纱(34)。
文档编号D03D15/04GK1342226SQ0080452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0日
发明者C·科尔比雷 申请人:科特克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