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9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纺织领域,它涉及一种适用于细纱机上的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已公布的申请号为02112468.x,发明名称为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的中国专利,其技术方案如

图1所示,它是在细纱机前罗拉表面上增加一副集聚辊,在该副集聚辊上开有分裂引导沟槽和带气孔集聚沟槽,该发明是通过分裂引导沟槽和带气孔集聚沟槽集聚气流的组合作用,对进入加捻区前的纤维须条实现集聚,以提高纤维须条的轴向同向性,使纤维须条加捻在带气孔集聚沟槽内实现,完全消除了加捻三角区,使纱线上的毛羽数量得以降低。但该发明的新构思雖然能使纤维须条加捻在带气孔集聚沟槽内实现能起到减少纱线上毛羽数量的作用,但由于一副集聚辊对纤维须条分裂引导和集聚加捻的作用距离太短,作用时间太少,使得纤维须条集聚的效率和稳定性较差,不仅影响了纱线上毛羽数量的降低,且造成3mm长度以的上毛羽在纱线上的残留。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皮辊1、前罗拉2、摇架3、负压风机、负压吸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它支撑在固定于机架上的罗拉座上、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和光质皮圈罗拉轴5′,其该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分别紧配在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两端并外套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它们通过摇架3前爪夹持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中颈部且紧压在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上、U形支架6,它通过前端两凹弧面分别紧抓在伸出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的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大直径处、一副带孔皮圈肖7,它外套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孔眼71与外接负压吸气管相通并通过各自内侧伸出的侧榫72紧嵌在U形支架6上、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它的后端分别套在一副带孔皮圈肖7上,前端分别套在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上,并通过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紧压在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上。
所述的U形支架6,其上凹宽度l6′为40~60mm,上端总宽度l6为55~75mm,下端一侧宽度L6′为8~20mm,下凹宽度L6″为15~30mm,下端总宽度L6为31~70mm,上端厚度b1为6~15mm,下端厚度b2为30~50mm,高度h为50~100mm,侧孔宽度b′为8~20mm,侧孔高度h′为2~8mm,侧孔深度m′为5~10mm,凹弧半径R为10~20mm。
所述的一副带孔皮圈肖7,其长度L7为15~30mm,宽度L7′为15~30mm,高度C为5~12mm,孔眼71的孔径Φ71为10~30mm,侧榫宽度m为5~10mm,侧榫高度n为8~20mm。
所述的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总周长L8为60~90mm,厚度w为2mm,集聚槽上部宽度L8′为2.5~6.0mm,集聚槽底部宽度L8″为1.5~3.0mm,集聚槽深度S为0.1~0.8mm,集聚槽气流引导面夹角β为2.5°~25°,孔眼81为圆形或椭圆形,孔眼81的圆孔直径Φ81为0.5~1.0mm,椭圆孔短轴长度α′为0.5~1.0 mm,椭圆孔长轴长度f′为1.2~2.8mm,孔眼间距t为1.0~3.0mm,孔眼数量为30~60个,两种孔眼均为周向均布。
所述的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和光质皮圈罗拉轴5′其材质均选用碳钢或不锈钢;所述的U形支架6和带孔皮圈肖7其材质均选用塑料;所述的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材质选用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该装置上气流通过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在气流的引导下,纤维须条在集聚槽内逐渐聚合和紧密化,该集聚过程在皮圈表面完成,集聚过程具有较长的路程和时间间隔,较长的路程和时间间隔保证纤维须条充分完成聚合和紧密,为此纱线中的纤维的轴向平行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纱线外表3mm以上的毛羽数量得到大幅度减少。
所述的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和光质皮圈罗拉轴5′其材质均选用碳钢或不锈钢;所述的U形支架6和带孔皮圈肖7其材质均选用塑料;所述的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材质选用橡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它安装在牵伸区的前钳口出口到纺纱段之间,用以再形成一个纤维须条钳口,通过负压风机(图中未画)及与带孔皮圈肖孔眼相连的负压吸气管(图中未画)抽吸气流对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上附加了几股集聚气流,对由于带孔皮圈上开有垂直轴向的凹槽与通过负压风机抽吸气流对薄软皮圈凹槽的吸附共同形成较深的纤维集聚槽内的纤维提供一种集聚流场。经由集聚槽气流引导面对纤维须条的引导和纤维集聚槽内气流的导引,纤维须条在纤维集聚槽内又受到气流的集聚,而且这种集聚过程具有较长的路程和时间间隔,使纤维须条在进入加捻区以前能在纤维集聚槽内得以紧密加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须条的轴向同向性,使纱线中的纤维的轴向平行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纱线外表的纤维毛羽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且纱线强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该方法可以较低成本生产优质高强度纱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皮辊(1)、前罗拉(2)、摇架(3)、负压风机、负压吸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它支撑在固定于机架上的罗拉座上、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和光质皮圈罗拉轴(5′),其该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分别紧配在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两端并外套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它们通过摇架(3)前爪夹持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中颈部且紧压在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上、U形支架(6),它通过前端两凹弧面分别紧抓在伸出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的光质皮圈罗拉轴(5′)的大直径处、一副带孔皮圈肖(7),它外套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孔眼(71)与外接负压吸气管相通并通过各自内侧伸出的侧榫(72)紧嵌在U形支架(6)上、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它的后端分别套在一副带孔皮圈肖(7)上,前端分别套在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上,并通过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紧压在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支架(6),其上凹宽度(l6′)为40~60mm,上端总宽度(l6)为55~75mm,下端一侧宽度(L6′)为8~20mm,下凹宽度(L6″)为15~30mm,下端总宽度(L6)为31~70mm,上端厚度(b1)为6~15mm,下端厚度(b2)为30~50mm,高度(h)为50~100mm,侧孔宽度(b′)为8~20mm,侧孔高度(h′)为2~8mm,侧孔深度(m′)为5~10mm,凹弧半径(R)为1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副带孔皮圈肖(7),其长度(L7)为15~30mm,宽度(L7′)为15~30mm,高度(C)为5~12mm,孔眼(71)的孔径(Φ71)为10~30mm,侧榫宽度(m)为5~10mm,侧榫高度(n)为8~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总周长(L8)为60~90mm,厚度(w)为2mm,集聚槽上部宽度(L8′)为2.5~6.0mm,集聚槽底部宽度(L8″)为1.5~3.0mm,集聚槽深度(S)为0.1~0.8mm,集聚槽气流引导面夹角(β)为2.5°~25°,孔眼(81)为圆形或椭圆形,孔眼(81)的圆孔直径(Φ81)为0.5~1.0mm,椭圆孔短轴长度(α′)为0.5~1.0mm,椭圆孔长轴长度(f′)为1.2~2.8mm,孔眼间距(t)为1.0~3.0mm,孔眼数量为30~60个,两种孔眼均为周向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加带沟槽下罗拉(4),一副光质皮圈罗拉(5)和光质皮圈罗拉轴(5′)其材质均选用碳钢或不锈钢;所述的U形支架(6)和带孔皮圈肖(7)其材质均选用塑料;所述的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8)其材质选用橡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所提供的一种皮圈气流槽聚纤维须条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皮辊、前罗拉、摇架、负压风机、负压吸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带沟槽下罗拉、一副光质皮圈罗拉和光质皮圈罗拉轴,U形支架,一副带孔皮圈肖、一副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在该装置上气流通过带集聚槽和孔眼的皮圈,在气流的引导下,纤维须条在集聚槽内逐渐聚合和紧密化,该集聚过程在皮圈表面完成,集聚过程具有较长的路程和时间间隔,为此纱线中的纤维的轴向平行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纱线外表3mm以上的毛羽数量得到大幅度减少。该方法以较低成本生产优质高强度纱。
文档编号D01H5/00GK1442522SQ0311646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7日
发明者程隆棣, 祝章琛, 江慧, 戚其杰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