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73478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上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喷射织机的纬纱飞走终了时,就是从纬纱测长贮存装置拉出纬纱终了时,但拉出纬纱终了时的阻止拉出纬纱的作用急剧地阻止高速飞走的纬纱的飞走,从而使纬纱张力增大。张力的急剧增大往往引起纬纱的切断。于是,在接近入纬终了时刻时,采用对纬纱进行制动、抑制张力急剧增大的入纬控制装置。这种入纬控制装置,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公开。专利文献1揭示的装置中,为了驱动用于移动纬纱的制动金属丝而采用了电磁螺线管。专利文献3揭示的装置中,为了驱动用于移动纬纱的杆而采用了脉冲电动机。
在剑杆织机上,将安装在剑杆条(band)前端的剑杆头插入经纱开口内,将配置在剑杆头的移动路径上的纬纱用剑杆头抓住进行入纬。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装置。专利文献2揭示的装置中,用电动机(例如步进电动机)驱动送纱件,该送纱件用于将位于准备位置的纬纱配置在交接部位。
特开平5-9853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5-132838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6-184867号公报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揭示的电动机的转子轴被轴承支承着,轴承用润滑脂进行润滑。电动机通过通电而动作时,温度上升。温度上升较大时润滑脂会熔化并泄漏。若润滑脂泄漏,则会损伤轴承,缩短电动机的寿命。而且,若温度上升得多时,则电动机内的线圈的电阻增大,故电动机的旋转动作速度变化。专利文献1揭示的电动机的旋转动作速度的变化使将纬纱配置在交接部位的时间发生变化。因此,产生了不能用纬纱通过机构合适地抓住纬纱的可能性。另外,专利文献2揭示的电动机回转动作速度的变化使得对纬纱进行制动的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有可能不能对纬纱进行合适的制动。
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揭示的电动机通过通电进行往复回转。专利文献2揭示的装置中,在将纬纱保持在准备位置或交接部位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停止电动机的回转。专利文献3揭示的装置中,在将杆保持在与纬纱不接触的初期位置上或与纬纱接触的控制位置上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停止电动机的回转。因此,必须对电动机进行通电,以使电动机不回转。在这种情况下,若供给与使电动机回转时的通电场合相同值的电流,则该值的电流连续地流入电动机。这样一来,使电动机的温度上升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为操纵纬纱所用的、通过通电而动作的电动机和电磁螺线管等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因此,本发明以具有可动体和往复驱动机构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对象,该可动体用于将纬纱从入纬时的入纬路径向待机路径移动,该往复驱动机构是为了使上述可动体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往复运动地动作,技术方案1的发明设成以下方式,即在为了将上述纬纱从上述入纬路径向上述待机路径移动而移动上述可动体时,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动作,在将上述可动体配置在将纬纱保持在上述待机路径上的待机位置上时,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
通过将比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往复驱动机构,可动体被保持在待机位置上。为将可动体保持在待机位置上而将保持用电流供给往复驱动机构的控制与只连续地供给驱动用电流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技术方案2的发明设成以下方式,即在技术方案1中,根据对入纬的纬纱进行选择用的纬纱选择模式控制上述往复驱动机构的动作,使纬纱入纬的场合,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动作,在不使纬纱入纬的场合,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从而将上述可动体保持在上述待机位置上。
通过向往复驱动机构供给保持用电流,不入纬的纬纱保持在待机路径上。不入纬的纬纱保持在待机路径上的期间至少是织机的回转一圈的长度。在这样长的期间内将纬纱保持在待机路径上、即将可动体保持在待机位置上的情况下,若为了使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而供给驱动用电流,则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增加。为了在较长期间内将可动体保持在待机位置上而将保持用电流供给往复驱动机构的控制对减少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是特别合适的。
技术方案3的发明设成以下方式,即,在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2的任一项中,上述往复驱动机构设成通过旋转力使上述可动体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正反转地动作的旋转输出机构,在为了将上述纬纱从上述入纬路径向上述待机路径移动而移动上述可动体时,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以使上述旋转输出机构旋转,在将上述可动体配置在将纬纱保持在上述待机路径上的待机位置上时,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以使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不旋转。
通过将比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回转驱动机构,可动体被保持在待机位置上。为将可动体保持在待机位置上而将保持用电流供给旋转驱动机构的控制与只连续地供给驱动用电流的情况相比,可减少旋转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中,上述旋转输出机构采用步进电动机。
通过供给比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步进电动机保持在将可动体配置在待机位置上的旋转位置。因此,步进电动机的机械相位和电气相位不会错开。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的任一项中,织机设成利用入纬用喷嘴的流体喷射作用使纬纱入纬的喷射织机,上述可动体使上述纬纱从在纬纱测长贮存装置与上述入纬用喷嘴之间的入纬时的入纬路径向制动路径移动,该制动路径造成比上述入纬路径的入纬阻力大的入纬阻力。
纬纱在接近入纬终了时向制动路径移动。纬纱移动到制动路径上时作用于往复驱动机构上的负荷比纬纱位于入纬路径上时上升。该负荷的上升使纬纱的入纬速度减速,可抑制在纬纱入纬终了时张力急剧上升。
如以上详细所述,在本发明中,将可动体配置在使纬纱保持在待机路径上的待机位置上时,为了使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将比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因此,具有以下良好效果可以抑制为操纵纬纱用的,通过通电而动作的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图1是表示实施形式1的横断面图。
图2是侧断面图。
图3是纱路径变更体20位于制动位置时的主要部分侧断面图。
图4是纱路径变更体20位于待机位置时的主要部分侧断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通电控制的时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通电控制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式2的侧断面图。
图8(a)是沿图7的A-A线的断面图,图8(b)是表示可动体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通电控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形式1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纬纱Y1通过卷绕方式的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的绕纱管111的回转而卷绕贮存在绕纱面112上。卷绕贮存在绕纱面112上的纬纱Y1,在从被电磁螺线管12驱动的卡止销121的卡止作用解除后的状态下,通过入纬用主喷嘴13A的流体喷射作用而被拉出。卡止销121根据控制装置15对电磁螺线管12的励磁指令脱离绕纱面112。
在绕纱面112附近设有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型的纬纱解舒检测器14。纬纱解舒检测器14检测从绕纱面112拉出而解舒的绕纱,该检测信号送入控制装置15。绕纱的解舒圈数达到规定圈数时,控制装置15指令电磁螺线管12去磁,卡止销121便卡合在绕纱面112上。卡止销121一旦卡合在绕纱面112上,便阻止绕纱Y1的拉出。
在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与入纬用主喷嘴13A之间设置有支承框16,在支承框16上固定着环形的第1导纱装置17和第2导纱装置18。第1导纱装置17的穿纱孔171和第2导纱装置18的穿纱孔181在穿纱孔171的孔方向上看基本重合。
如图1所示,步进电动机19A安装在支承框16的背面。步进电动机19A的输出轴191穿通支承框16而突出在支承框16的前面侧,在输出轴191的突出部上固定着纱路径变更体20。在纱路径变更体20上穿设有直线形状的纱通路201。环形的第1导向环21嵌入并固定在纱通路201的一方的开口上。环形的第2导向环22嵌入并固定在纱通路201的另一方的开口上。纱路径变更体20、第1导向环21及第2导向环22构成将纬纱从入纬时的入纬路径向待机路径移动用的可动体。
导向环21、22的穿纱孔211、221在纱通路201的通路方向上看时与纱通路201重合。纱路径变更体20随着步进电动机19A的动作而与输出轴191一体地回转。纬纱Y1通过第1导纱装置17、经1导向环21、纱通路201、第2导向环22及第2导纱装置18。
旋转驱动装置、即步进电动机19A受控制装置15的控制。控制装置15根据从检测织机的回转角度θ的回转式编码器23所得到的织机回转角度检测信息,控制步进电动机19A的动作。图2表示关于纬纱Y1的开始入纬之前的状态。纬纱Y1在开始入纬之前,纱路径变更体20、即第1导向环21和第2导向环22设定在纱通路201的通路方向与穿纱孔171、181的孔方向为相同方向的入纬位置上。纱通路201的通路方向位于与穿纱孔171、181的孔方向相同方向时,穿纱孔171、181及纱通路201在从穿纱孔171的孔方向上看时基本重合。在这种状态下,纬纱Y1在第1导纱装置17和第2导纱装置18之间采取呈直线状的入纬路径的第1纱路径。
支承框16、纱路径变更体20、导向环21和22、以及步进电动机19A构成在第1纱路径与第2纱路径(制动路径)之间变更纬纱Y1的纱路径用的纱路径变更机构24A,该第2纱路径造成的入纬阻力比第1纱路径的入纬阻力大。
如图1所示,与入纬用主喷嘴13A分开设置的入纬用主喷嘴13B射出与纬纱Y1分开的纬纱Y2并进行入纬。入纬用主喷嘴13A、13B是入纬用喷嘴。纬纱Y2用与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相同结构的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B进行测长。在该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B与入纬用主喷嘴13B之间配设有与纱路径变更机构24A的结构相同的纱路径变更机构24B。
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B的电磁螺线管12和纱路径变更机构24B的步进电动机19B受控制装置15的控制。步进电动机19A、19B是4相步进电动机。控制装置15根据为了选择入纬的纬纱而预先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控制对作为回转驱动机构的步进电动机19A、19B的通电。这些回转驱动机构是为了使构成可动体的纱路径变更体20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往复运动地动作的往复驱动机构。
入纬用主喷嘴13A、13B根据预先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进行选择并喷射。
以下,对实施形式1的作用加以说明。
在选择纬纱Y1进行入纬的场合,在成为规定的织机回转角度时,控制装置15指令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的电磁螺线管12励磁,卡止销121便脱离绕纱面112。从卡止销121的卡合作用下解脱的纬纱Y1通过入纬用主喷嘴13A的流体喷射,从入纬用主喷嘴13A射出。
当纬纱Y1的入纬接近完毕时,控制装置15便控制步进电动机19A的动作,以使纱路径变更机构24A的纱路径变更体20从图2的入纬位置回转配置成图3的制动位置。在纱路径变更机构24A的纱路径变更体20位于图3的制动位置的状态下,纬纱Y1采取与一对导纱装置17、18和一对导向环21、22接触,同时在第1导纱装置17与第2导纱装置18之间呈弯曲形状的第2纱路径(制动路径)。
当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的电磁螺线管12被去磁,卡止销121卡合在绕纱面112上时,阻止纬纱Y1的拉出解舒,终止入纬。
在纬纱Y1沿着图2所示的第1纱路径入纬的状态下,第1导纱装置17与第2导纱装置18之间的纬纱Y1的路径呈与一对导纱环21、22不接触的直线形状。因此,沿着第1纱路径入纬的纬纱Y1所受的入纬阻力小。纬纱Y1在接近入纬终了时,从图2所示的第1纱路径移动到图3所示的第2纱路径(制动路径)。在接近入纬终了时,纬纱Y1移动到第2纱路径时作用于步进电动机19A上的负荷比第1纱路径时进一步增大。因第2纱路径的弯曲形状造成的弯曲阻力赋予入纬中的纬纱Y1制动作用。在接近入纬终了时,将纬纱Y1从第1纱路径移动到第2纱路径的步进电动机19A的负荷上升使纬纱Y1的入纬速度减慢,抑制纬纱Y1在入纬终了时的急剧的张力增大。其结果,可以避免张力急剧增大的纬纱Y1。
在多色入纬的场合,从相邻的入纬用主喷嘴13A、13B的喷嘴前端射出入纬待机中的纬纱时,入纬待机中的纬纱前端部有可能会缠在入纬的纬纱上。因此,必须将入纬待机中的纬纱拉入到入纬用主喷嘴内。已入纬的纬纱Y1从织布(图示略)上切断分离后,控制装置15控制步进电动机19A的动作,以使纱路径变更机构24A的纱路径变更体20从图3的制动位置回转配置成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图4状态的第1导纱装置17与第2导纱装置18之间的纱路径呈比图3状态的第2纱路径更大的弯曲状态。因此,从第2导纱装置18到入纬用主喷嘴13A的纬纱Y1被拉回到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一侧,入纬待机中的纬纱Y1的前端被拉到入纬用主喷嘴13A内。图4的第3纱路径是纬纱的待机路径。
将纱路径变更机构24A的纱路径变更体20从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转换到图2所示的入纬位置是在纬纱Y1下次入纬之前进行的。
在选择纬纱Y2进行入纬的场合,控制装置15也进行与纬纱Y1入纬的场合一样的控制。
图5的时序图上的曲线D1表示对步进电动机19A的通电的变化,曲线D2表示对步进电动机19B的通电的变化。对步进电动机19A、19B的通电是使步进电动机19A、19B旋转用的驱动用电流DK的供给和使步进电动机19A、19B不旋转用的保持用电流Dh的供给的2种通电。保持用电流Dh的电流值I1比驱动用电流Dk的电流值I2要小。入纬中的纬纱的张力大。因此,对纬纱进行制动时,供给驱动用电流Dk而赋予步进电动机19A、19B较大的转矩。入纬待机中的纬纱的张力小。因此,在将纬纱保持在待机路径上的场合,供给保持用电流Dh,而将使步进电动机19A、19B不动作的较小的转矩赋予步进电动机19A、19B。
图5中的曲线E1表示通过按曲线D1所示的通电而产生的纱路径变更机构24A一侧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动作位置变化。曲线E2表示通过按曲线D2所示的通电而产生的纱路径变更机构24B一侧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动作位置变化。曲线E1、E2的倾斜线Ef、Es、Eh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的移动、即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旋转。曲线E1、E2上的与时序图的横座标(表示织机回转角度θ的横座标)平行的线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静止、即步进电动机19A、19B不回转。
P1所示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静止位置是为了将纬纱Y1、Y2配置在第1纱路径(入纬路径)上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入纬位置。P2所示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静止位置是为了将纬纱Y1、Y2配置在第2纱路径上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制动位置。P3所示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静止位置是为了将纬纱Y1、Y2配置在第3纱路径(待机路径)上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待机位置。倾斜线Ef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从待机位置P3向入纬位置P1移动的状态。倾斜线Es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从纬位置P1向制动位置P2移动的状态。倾斜线Eh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从制动位置P2向待机位置P3移动的状态。
图6的时序图上的曲线Eo,表示纱路径变更体20与纬纱Y1的入纬相对应地产生动作变化的附近的纱路径变更体20的动作位置变化。曲线Da、Db、Dc、Dd表示对4相步进电动机19A、19B的4个相(以下用A、B、C、D表示)的通电变化。在图示的例子中,纱路径变更体20配置在待机位置P3上以后,向A相和B相的通电从供给电流值I2的驱动用电流Dk转换为供给电流值I1的保持用电流Dh。使织机回转角度θ成为θ1。即,当接近使纱路径变更体20从待机位置移动的时刻(织机回转角度θ=θ2)时,向A相和B相的通电从供给保持用电流Dh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
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2时,停止向A相通电,与此同时,向C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便进行回转,纱路径变更体20从待机位置P3向入纬位置P1移动。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3时,停止向B相通电,同时,向D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便使步进电动机19A、19B继续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进一步向入纬位置P1移动。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4时,停止向C相通电,同时,向A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便继续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进一步向入纬位置P1移动。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5时,停止向D相通电,同时,向B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向A相和B相供给驱动用电流Dk一直继续到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6为止。在这期间,步进电动机19A、19B停止转动,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入纬位置P1上。
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6时,停止向B相通电,同时,向D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便转动,纱路径变更体20从入纬位置P1向制动位置P2移动。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7时,停止向A相通电,同时,向C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继续旋转,纱线路变更体20进一步向制动位置P2移动。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8时,向B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便停止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制动位置P2。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9时,停止向D相通电。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便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从制动位置P2向待机位置P3移动。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10时,停止向C相通电,同时,向A相的通电从停止通电状态转换为供给驱动用电流Dk。向A相和B相供给驱动用电流Dk一直继续到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11为止。在这期间,步进电动机19A、19θ停止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
当织机回转角度θ变为θ11时,向A相和B相的通电从供给驱动用电流Dk转换为供给保持用电流Dh。向A相和B相供给保持用电流Dh一直继续到织布回转角度θ变为θ1为止。在这期间,步进电动机19A、19B停止旋转,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15根据选择入纬的纬纱的纬纱选择模式控制步进电动机19A、19B的动作。即,在使纬纱入纬的场合,控制装置15将驱动用电流Dk供给步进电动机19A、19B,以使步进电动机19A、19B动作。在不使纬纱入纬的场合,控制装置15将比驱动用电流Dk值小的保持用电流Dh供给步进电动机19A、19B,以使步进电动机19A、19B不动作,使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
实施形式1可获得以下效果。
(1-1)向通过控制装置15控制动作的步进电动机19A、19B通电,在步进电动机19A、19B中产生热量。因该热量的产生而导致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温度上升较大时,润滑输出轴191的轴承(图示略)用的润滑脂会熔化并泄漏。另外,若温度上升较大,则步进电动机19A、19B内的绕线(图示略)的电阻增大,故使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旋转动作速度变化。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旋转动作速度变化将使对纬纱进行制动的时间变化。因此,会造成对纬纱不能进行合适的制动。
通过将比驱动用电流Dk值小的保持用电流Dh供给步进电动机19A、19B,构成可动体的纱路径变更体20便保持在待机位置P3上。为将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上而将保持用电流Dh供给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控制与为将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上而只将驱动用电流Dk连续地供给的情况相比,减小了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温度上升。
其结果,不会使润滑输出轴191的轴承(图示略)的润滑脂熔化,延长步进电动机19A、19B的寿命。另外,由于可抑制步进电动机19A、19B内的绕线(未图示)的电阻增加,故也可抑制步进电动机19A、19B的回转动作速度的变化。
(1-2)不使步进电动机19A、19B旋转时,若停止向步进电动机19A、19B通电,则步进电动机19A、19B有可能因织机的振动等而任意地动作(旋转)。这样,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机械相位和电气相位会错开。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机械相位和电气相位一旦错开,则其后纱路径变更体20的动作不按规定动作进行。步进电动机19A、19B通过供给比驱动用电流Dk值小的保持用电流Dh而保持在使纱路径变更体20配置在待机位置P3上的回转位置上。因此,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机械相位和电气相位不会错开。
(1-3)为将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上面而将保持用电流Dh供给步进电动机19A、19B的控制与为将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P3上而只连续地供给驱动用电流Dk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消耗的电力。
下面,对图7~图9所示的实施形式2进行说明。与实施形式1相同的结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7所示,在纬纱测长贮存装置11A、11B的前方串联排列着导纱环25、26、27。可动体28固定在双向型的回转式螺线管29A、29B的输出轴291上。可动体28的前端部弯曲而成为颠倒的形状,导纱环27装在以输出轴291为中心的上述弯曲部位的回转区域内。如图8(a)、图8(b)所示,可动体28的可动范围由定位体30、31规定。在图8(a)中,可动体28位于与定位体30抵接的入纬位置,在图8(b)中,可动本28位置与定位体31抵接的待机位置。在可动体28位于与定位体30抵接的入纬位置时,纬纱Y1、Y2位于与可动体28不接触的入纬路径上。在可动体28位于与定位体31抵接的待机位置时,纬纱Y1、Y2位于与可动体28抵触的制动路径上。
作为回转驱动机构的回转式螺线管29A,导纱环25、26、27,和可动体28及定位体30、31构成改变纬纱路径用的纱路径变更机构32A。作为回转驱动机构的回转式螺线管29B,导纱环25、26、27,和可动体28及定位体30、31构成改变纬纱路径用的纱路径变更机构32B。这些回转驱动机构是为了使可动体28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往复运动地动作的往复驱动机构。
回转式螺线管29A、29B受控制装置33的通电控制。控制装置33根据从回转式编码器23得到的织机回转角度信息和预先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控制向回转式螺线管29A、29B的通电。另外,控制装置33与实施形式1的情况一样,控制电磁螺线管12的励磁和去磁。
图9的时序图上的曲线F1表示对回转式螺线管29A的通电的变化,曲线F2表示对回转式螺线管29B的通电的变化。对回转式螺线管29A、29B的通电是供给使回转式螺线管29A、29B回转用的驱动用电流Dk和供给使回转式螺线管29A、29B不回转用的保持用电流Dh这2种通电。保持用电流Dh的电流值I1比驱动用电流Dk的电流值I2要小。
图9上的曲线G1表示按曲线F1所示的通电而产生的纱路径变更机构32A一侧的可动体28的动作位置变化。曲线G2表示按曲线F2所示的通电而产生的纱路径变更机构32B一侧的可动体28的动作位置变化。曲线G1、G2上的倾斜线Gf、Gs表示可动体28移动、即回转式螺线管29A、29B回转。与时序图的横座标平行的曲线G1、G2上的线表示可动体28静止、即回转式螺线管29A、29B不回转。
在将可动体28保持在制动位置P2的场合,将对回转式螺线管29A、29B的通电从驱动用电流Dk转换为保持用电流Dh。通过对回转式螺线管29A、29B供给保持用电流Dh,可对可动体28赋予将其按压在定位体30上的转矩。因此,通过供给比驱动用电流Dk的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Dh,可动体28可保持在制动位置P2。在实施形式2中,制动位置P2也为待机位置。
在实施形式2中,可以得到与实施形式1中的(1-1)项和(1-3)项一样的效果。
本发明也可以是以下的实施形式。
(1)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对纬纱选择装置用的电动机(电动马达)的通电的控制中采用本发明。
(2)在进行将3种以上的纬纱入纬的多色入纬的织机上采用本发明。
(3)在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往复驱动机构驱动可动体的纬纱操纵装置上采用本发明。
(4)在实施形式1中,也可以在第2纱路径(制动路径)上使纬纱待机。即,也可以将制动路径作为待机路径。
权利要求
1.一种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该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具有将纬纱从入纬时的入纬路径向待机路径移动用的可动体,和为了使上述可动体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往复运动地动作的往复驱动机构,该织机上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在为了将上述纬纱从上述入纬路径向上述待机路径移动而移动上述可动体时,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动作,在将上述可动体配置在使纬纱保持在上述待机路径上的待机位置上时,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根据选择入纬的纬纱的纬纱选择模式控制上述往复驱动机构的动作,而使纬纱入纬的场合,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动作,在不使纬纱入纬的场合,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以使上述往复驱动机构不动作,从而将上述可动体保持在上述待机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往复驱动机构是为了通过旋转力使上述可动体移动用的、通过通电可正反转动地动作的旋转输出机构,在为了将上述纬纱从上述入纬路径向上述待机路径移动而移动上述可动体时,将驱动用电流供给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以使上述旋转输出机构旋转,在将上述可动体配置在将纬纱保持在上述待机路径上的待机位置上时,将比上述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以使上述旋转输出机构不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旋转输出机构是步进电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织机是利用入纬用喷嘴的流体喷射作用使纬纱入纬的喷射织机,上述可动体使上述纬纱从在纬纱测长贮存装置与上述入纬用喷嘴之间的入纬时的入纬路径向制动路径移动,该制动路径造成比上述入纬路径的入纬阻力大的入纬阻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织机的纬纱操纵装置的控制方法可抑制为了操纵纬纱用的、通过通电而动作的往复驱动机构的温度上升。为变更第1导纱装置(17)与第2导纱装置(18)之间的纬纱(Y1)的纱路径用的纱路径变更体(20)由步进电动机(19A)驱动。将位于图示的入纬位置的纱路径变更体(20)向待机位置移动时,将驱动用电流供给步进电动机(19A)。在将纱路径变更体(20)保持在待机位置上时,将比驱动用电流值小的保持用电流供给步进电动机(19A)。
文档编号D03D47/28GK1488799SQ0315914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0日
发明者伊东大辅, 石川洋彦, 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