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60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尤其涉及,例如,位于纺纱机的牵伸机下游的装置并且通过牵伸机集束牵伸的纤维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括几种类型的在加捻工艺之前集束牵伸纤维束的集束装置,目的在于提高纱线的质量,例如减少毛羽。一个循环穿孔带被用于集束和传送纤维束。例如,如日本特许公开2003-113540,国际申请WO02/084000,和日本特许公开2002-235252。
如图8所示,在JP2003-113540中公开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一对握持罗拉62,一个抽吸部63,和一个位于后罗拉61对下游的穿孔带(穿孔皮圈)64,这些构成一个牵伸机械。一个上握持罗拉62b通过穿孔带64压靠在下握持罗拉62a上。抽吸部63包括两个位于沿着集束纤维束F移动方向的下握持罗拉62a的握持点下游和上游的抽吸管65,66。引导面65b,66b包括抽吸孔65a,66a,其沿着集束纤维束F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引导面分别形成在抽吸管65的上游和抽吸管66的下游。下握持罗拉62a的表面光滑。
国际申请WO02/084000的小册子也公开了和JP2003-113540公开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结构基本相同的一种装置。WO02/084000小册子中公开了一种表面带有沟槽的与下握持罗拉62a相同的罗拉。
如图9所示,JP2002-235252中公开的一个纤维束集束装置位于最终罗拉对61的下游形成牵伸机械,带有一个抽吸管67,该抽吸管带有一个抽吸孔67a和具有基本椭圆形的横截面。穿孔带64可滑动地环绕在抽吸管67和张力罗拉68的外圆周上。一个前上罗拉70的旋转通过一个驱动皮带69被传递给一个握持罗拉71。一面将握持罗拉71挤靠在穿孔带64上一面驱动握持罗拉71,从而驱动穿孔带64。
张力罗拉68在对着穿孔带64的位置上部分呈不规则的形状。张力罗拉68位于弹簧支撑支架72和穿孔带64之间,并且根据穿孔带的运转而被旋转。张力罗拉68部分有不规则形状以防止粘附在穿孔带64内侧的纤维和棉飞花在抽吸管67和穿孔带64间形成的楔形间隙73内积累。由于张力罗拉68旋转速度比穿孔带64慢,粘附在穿孔带64内侧的纤维被不规则部分刮去。这样防止纤维到达楔形间隙73。
根据JP2003-113540中公开的结构,下握持罗拉62a没有特殊设计,简单使用了一个表面光滑的罗拉。在国际申请WO02/084000中公开的设备设有这样一个罗拉,其用于握持位于该罗拉和上握持罗拉62b之间的穿孔带64,如同被广泛应用在传统牵伸机械中的罗拉一样。所述罗拉在其表面上有沟槽以增加对穿孔带64的握持力。
抽吸管65沿着下握持罗拉62a的圆周面被安置,根据原纤维的类型和纺纱条件,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棉飞花,一周内就会显著地积累在带有抽吸孔65a的抽吸管65的圆周面和下握持罗拉62a之间的间隙中。如果棉飞花如上所述发生显著积累,穿孔带64上就会被施加一个非正常的张力,阻碍穿孔带64的旋转。这会引起纱线质量的波动和纱线断头。因此,作为预防措施,在棉飞花积累达到问题水平之前,清洁间隙堆积的纤维以去除所积累的纤维。然而,如上所述,在不到一个星期的短周期内,需要花费很多人时来清洁大量必须被清洁的部件上。而且,由于清洁期间纺纱机必须被停机,产量也会显著地降低。
在上述专利JP2002-235252中,张力罗拉68比穿孔带64的旋转速度慢,这样不规则形状部分刮去粘附在穿孔带64内侧的纤维。相应地,防止纤维积累在楔形间隙73。然而,有不规则形状的所述罗拉不能作用在下握持罗拉62a上。这是因为,在JP.2003-113540公开的结构中,穿孔带64优选以和下握持罗拉相同的速度旋转。如果穿孔带64相对于下握持罗拉62a旋转,穿孔带64的耐久性被显著地降低。
此外,根据对抽吸管65的圆周面和下握持罗拉62a之间的间隙中棉飞花积累的状态的观察,很显然,棉飞花不会在抽吸管65的圆周面和穿孔带64在移动方向中的下握持罗拉62a之间的间隙末端上游发生积累,但是在图8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开始积累,也就是说,从间隙内部分开始积累。因此,由于粘附在穿孔带64内侧的棉飞花被压入间隙内,棉飞花不一定会发生积累。因此,JP2002-235252所公开的结构仅能防止棉飞花粘附到穿孔带64上,不一定能阻止棉飞花的积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纺纱机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防止棉飞花在被穿孔带环绕的握持罗拉和一个抽吸部之间的积累到一定的数量该数量可以阻碍纺纱,但不降低穿孔带的耐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纺纱机中的用于集束牵伸元件牵伸的纤维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这个装置包括喂入部,抽吸部,和穿孔带。喂入部位于牵伸部的一对最终罗拉的下游并且包括一个握持罗拉。抽吸部分有一个引导面,其包括沿着纤维束移动方向的喂入部分的握持点上游的一个抽吸孔。
所述穿孔带环绕握持罗拉,此时所述穿孔带沿着该引导面滑动。所述抽吸部包括沿着握持罗拉圆周面延伸的曲面。所述握持罗拉带有沟槽,该沟槽沿与所述握持罗拉的圆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以与穿孔带的宽度相应。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
被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随着穿孔带的转动通过喂入部。这时,抽吸孔的抽吸通过穿孔带作用在纤维束上,纤维束在抽吸孔的相应位置被集束。在现有技术中,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棉飞花积累在握持罗拉和抽吸部之间的间隙内,抽吸部沿着握持罗拉的圆周面延伸。根据纺纱条件,在大约一个星期内积累的棉飞花的数量能阻碍纺纱。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于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并且延伸方向与握持罗拉的圆周方向相交的沟槽,根据穿孔带绕着握持罗拉的宽度形成,因此棉飞花可以阻止棉飞花在握持罗拉和沿着握持罗拉圆周方向的延伸的抽吸部之间的间隙内积累到妨碍纺纱的量。这是因为,握持罗拉表面上的沟槽的存在抑制了握持罗拉和沿着握持罗拉圆周表面延伸的抽吸部之间的间隙处的涡流的发生,或者防止棉飞花由于上述间隙内压力的增加而导致的进入到间隙内。另外,即使棉飞花进入到间隙内,棉飞花被沟槽捕捉并且轻易地从间隙内清除。
沟槽优选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5mm。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防止棉飞花在握持罗拉和沿着握持罗拉圆周表面延伸的抽吸部之间的间隙内积累。
沟槽优选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如果沟槽的宽度太宽,当穿孔带被挤压在握持罗拉中的一个的握持点受压时,所述穿孔带的屈曲过大。这导致穿孔带容易疲劳。然而,如果沟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当穿孔带被挤压在握持点挤压在握持罗拉上时,穿孔带的屈曲不会过大。相应的,穿孔带的耐用性被提高。
沟槽优选平行于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握持罗拉的加工要比使沟槽形成为相对于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容易。
沟槽可形成为相对于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沟槽的宽度一样,穿孔带在握持点的屈曲量和沟槽形成为平行于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被降低。相应的,耐用性被提高。


图1(a)是部分切开的侧示图,其示出相应于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图1(b)是示出图1(a)中装置的一个放大的部分视图;图1(c)是示出一个握持罗拉的放大部分视图;图2是示出抽吸部分和下握持罗拉之间关系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示出棉飞花积累状态和操作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棉飞花积累状态和沟槽深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5(a)是示出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沟槽的下握持罗拉的部分前视图;图5(b)是示出一个穿孔带被一个上握持罗拉压住状态的示意图;图6(a)和6(b)是示出相应于变形的实施例的下握持罗拉各自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一个改进的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图8是示出通常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侧视图;和图9是示出另一个通常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横截面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参照图1-5描述。图1(a)是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剖面的侧视图。图1(b)是图1(a)一个放大的部分示意图。图1(c)是下握持罗拉20a的放大的部分示意图。图2示出抽吸部17和下握持罗拉20a之间的关系,并且是一个从图1(a)中左上方看的视图其中省去了前上罗拉15等。
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结构基本上和JP2003-113540公开的集束装置相同。如图1(a)所示,纤维束集束装置11位于牵伸部分的一对最终喂入罗拉13的下游,其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牵伸机械12。一对最终喂入罗拉13包括一个前下罗拉14和前上罗拉15。
纤维束集束装置11包括成对的握持罗拉16,抽吸部17,穿孔带18,和引导部件19,其形成喂入部。每对握持罗拉16由形成在旋转轴20上的下握持罗拉20a之一构成,旋转轴平行前下罗拉14设置,上握持罗拉21通过相应的穿孔带18紧靠所述握持罗拉20a。类似于牵伸机械12的前上罗拉15,每两个锭子,上握持罗拉21就通过一个支撑元件22被一个加重杆(未示出)支撑。支撑部件22和前上罗拉15的支撑部件成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底部成形为使得位于牵伸机械12的罗拉座23之间的一半锭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四个锭子形成一个单元。罗拉座23以预定的间隔沿着机械的纵向方向设置。沿着机械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未示出),设置在成对的相邻罗拉座23的中部和后下罗拉(未示出)的后部。每一个支撑轴装配一个支撑臂24。每一个旋转轴20在罗拉座23中的一个和相应的支撑臂24之间支撑。
每一个旋转轴20的长度对应着几个锭子(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锭子),和固定到旋转轴20末端上的轴承(未示出)与端塞25装配在一起。端塞25的装配部分25a通过分别装配在罗拉座23和支撑臂24上的支撑部件23a,24a支撑。这样,每一个旋转轴20在罗拉座23中的一个和相应的支撑臂24之间旋转支撑。每一个支撑部件23a,24a能够支撑两个端塞25。也就是说,每一个支撑部分23a,24a能够支撑连接到相邻对的旋转轴20的末端的端塞25。
一个齿轮26作为旋转力传送部件用于传送驱动源的旋转力,它被装配在每一个旋转轴20的纵向中心。齿轮26和旋转轴20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在这个实施例中,前下罗拉14作为旋转轴20的驱动源,和对着齿轮26的齿轮部件14a形成在前下罗拉14上。一个中间齿轮28被一个支撑臂27旋转支撑,其连接到类似于支撑臂24的每一个支撑轴上。这个中间齿轮28和齿轮26和齿轮部件14a配合。因此,前下罗拉14的旋转力通过齿轮部件14a、中间出论28和齿轮26被传送给每一个旋转轴20。
在纺纱机的底座上,一个抽吸管(未示出)沿着纵向延伸(垂直于图1(a)薄片)。抽吸部17包括抽吸管29,其平行于旋转轴20延伸,和一个连接管30,其和抽吸管29相连并且施加负压力给抽吸管29。所述连接管30位于相应的齿轮26的前方,这样连接管30的部分作为齿轮26和中间齿轮28的盖板。连接管30近端通过一个手风琴折叠连接管31连接到所述抽吸管。每一个抽吸管29用其第一末端装配连接管30的远端,并用它的第二末端配合相应的端塞25。
如图1(a)所示,单个类型的气动装置的抽吸喷嘴32的远端位于所述引导部件19的下面。当纤维束F断裂时,每一个抽吸喷嘴32吸取相应的从牵伸机械12供应的纤维束F。抽吸喷嘴32的近端被连接到抽吸管(未示出)。
如图1(a)和2所示,抽吸管29位于沿着纤维束F移动方向的成对的握持罗拉16的握持点的上游。每一个抽吸管29有一个引导面29b,在其上形成抽吸孔29a。所述抽吸孔29a沿着纤维束(层)F移动方向在成对握持罗拉16的握持点的上游延伸。每一个抽吸管29包括一个曲面29c,其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延伸。
引导部件19位于沿着纤维束(层)移动方向的成对的握持罗拉16的握持点的下游。每一个引导部件19包括引导面19a,其可移动地引导穿孔带18,和一个曲面19b,该曲面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延伸。每一个引导部件19设置成使得在曲面19b和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之间的间隙比抽吸管29的曲面29c和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之间的间隙大。
如图1(a)所示,每一个穿孔带18绕在抽吸管29之一上,引导部件19中一个,和下握持罗拉20a上。因此,每一个穿孔带18根据相应的下握持罗拉20a的旋转旋转,同时沿着引导面19a,19b进行滑动。
如图1(b)和1(c)所示,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包括一定数量的沟槽33,其具有的长度相应于相应的穿孔带18的宽度。沟槽33形成为具有梯形横截面,其中开放末端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大。沟槽33的深度d大于或等于0.04mm,并且优选大于或等于0.05mm。并且,为了延长穿孔带18的使用寿命,沟槽33的宽度W优选设置成小于或等于1.0mm。在这个实施例中。沟槽33沿着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方向C以恒定的间距形成。沟槽33例如通过齿轮切削而形成。假定相邻的沟槽33之间的间距以L表示,沟槽33的节距以P表示,间距L和节距P的比率((L/P)×100)优选被设置大于或等于40%,更优选被设置大于或等于50%。所述沟槽33在图1(a)中未被示出。
沟槽33形成为如图2所示相对下握持罗拉20a的轴线方向倾斜或如图5(a)所示平行于下握持罗拉20a的轴线。可选择的,沟槽33可以由菱形压花形成。
现在来描述如上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操作。
开启纺纱机,纤维束F被牵伸机械12牵伸并且从一对最终喂入罗拉13引导到纤维束集束装置11。每一对握持罗拉16以比一对最终喂入罗拉13的表面速度稍快的速度旋转。在以适当的张力经过成对的握持罗拉16的握持点后,纤维束F移动到下游同时被旋转并且加捻。
所述管的抽吸通过连接管30施加在抽吸管29上,并且抽吸进一步通过抽吸孔29a作用在纤维束F上,在引导面29a和穿孔带18上形成抽吸孔29a。然后每一个纤维束F以抽吸和集束状态移动到相应于相连的抽吸孔29a的位置。因此,和没有装配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纺纱机相比,起毛和废棉的产生被抑制并且质量被提高。
在现有技术中,纺纱机运转时产生的棉飞花积累在下握持罗拉20a和抽吸管29的曲面29c之间的间隙内,抽吸管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延伸。根据纺纱条件棉飞花在一周内积累的量阻碍纺纱。然而,通过优选的实施例的结构,具有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的一定数量的沟槽33被形成在每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上并且沿着与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方向C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沟槽33的存在引起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和曲面29c之间的间隙中的涡流,曲面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延伸,或者根据下握持罗拉20a的旋转提高所述间隙中的压力。这样防止棉飞花进入到间隙中。进一步地说,即使棉飞花进入到间隙中,棉飞花被沟槽33捕捉和移走。因此,棉飞花更容易从间隙中被清除。
纺纱所用的一种正常的具有光滑表面的罗拉(表面硬度Rz为10z),表面被抛光成硬度Rz达0.4z的表面被抛光的罗拉,和下握持罗拉20a,它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有不同深度的沟槽33以抑制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和曲面29c之间间隙中的纤维(棉飞花)的积累状态,曲面沿着下握持棍20a的圆周表面延伸。这个测试不仅在关于每一个下握持棍20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沟槽33上完成,而且在平行于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延伸形成的沟槽33上完成,并且沟槽33以菱形花纹延伸形成。
如表1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果。图3是在下握持罗拉20a有不同表面状态的情况下,示出棉飞花的积累状态的变化的曲线图,图4是下握持罗拉20a的表面硬度或沟槽深度和棉飞花积累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4中,沟槽深度由对数表示,而且,下握持罗拉20a表面上没有沟槽33,表面硬度以沟槽深度的形式被示出。也就是说,0.01mm的沟槽深度相当于表面硬度Rz为10z,0.0004mm的沟槽深度相当于表面硬度Rz为0.04z。
当在测试机上所有的纺纱锭内都被测出有积累发生时,积累率被定义为100%。当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表面没有沟槽33时,外圆周面的面积率被定义为100%。外圆周表面的面积率是通过从没有沟槽33的罗拉表面积中减去沟槽33的面积而获得,把获得值除以没有沟槽33的罗拉表面积,获得值再乘以100。因此,根据在其上平行沟槽33被形成的下握持棍20a,外圆周表面的面积率等于间距L和节距P之比的百分率,假定相邻的沟槽33之间的间距用L表示,沟槽33的节距以P表示。
表1

从表1和图3、4可以明显看出,根据有光滑表面的下握持罗拉20a,在第一天积累率是16%,第六天是50%。相反,当下握持罗拉20a被抛光有低表面硬度,棉飞花在操作的第一天积累率为78%,第二天达到88%,并且从那以后,直到第六天积累率保持恒定。在下握持罗拉20a(外圆周表面的面积比为82%)上有具有0.04mm深度的沟槽33的情况下,棉飞花在第一天的积累率是6%,在第三天和第四天达到26%,并且此后,增长率比较低并且保持恒定的比率。棉飞花积累率在第六天大约是光滑表面罗拉的一半,而且当沟槽深度是0.05mm,积累率直到第四天为0%,积累率在第五和六天为1%。当沟槽深度大于或等于0.09mm时,积累率甚至在第六天也为0%。根据以上测试,证明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表面越是光滑,棉飞花越是容易积累。根据图4,证明棉飞花的积累率在沟槽深度大约是0.05mm时突然下降。
由于沟槽33通过齿轮切割形成,沟槽深度越深,外圆周表面的面积比越小。根据表1,证明如果沟槽深度大于或等于0.05mm,外圆周表面的面积比几乎不能影响棉飞花的积累率。然而,如果沟槽深度增加和外圆周表面的面积比降低,每一个沟槽33的开放末端的宽度W增大。如果开放末端的宽度W增大,当穿孔带18在相应于沟槽33中的一个的位置朝着相应的下握持罗拉20a被相连的上握持罗拉21挤压,穿孔带18容易弯曲增加弯曲数,如图5(b)所示。这造成穿孔带18容易疲劳。因此,从耐用性的方面看,沟槽的深度不应太深。从增加制造公差使沟槽形成便利和耐用性的方面看,沟槽的深度优选约为0.2至0.3mm。
优选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纤维束集束装置11被装配成对的握持罗拉16,其位于牵伸机械12的最终喂入罗拉13的下游,并且包括抽吸管29和穿孔带18环绕的下握持罗拉20a。在纤维束集束装置11中,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具有沟槽33,其具有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并且在与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防止棉飞花在下握持罗拉20a和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表面延伸抽吸管29的曲面29c之间的间隙中积累到一定的量而阻碍纺纱。
(2)当沟槽33的深度d大于或等于0.05mm,对于棉飞花来说它变得很难在下握持罗拉20a和沿着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表面延伸的抽吸管29的曲面29c之间的间隙中积累。
(3)被成形的沟槽宽度33小于或等于1.0mm。因此,当每一个穿孔带18通过相应的上握持罗拉21在握持点紧靠着相邻的下握持罗拉20a被挤压时,穿孔带18的屈曲量不再过大。相应的,耐用性被提高。
(4)沟槽33可以通过恒定的节距由齿轮切割形成,外圆周表面的面积率大于或等于40%。因此,当每一个穿孔带18在握持点紧靠着相邻的下握持棍20a被相应的上握持棍21挤压,穿孔带18屈曲的总量不会过大。相应的,耐用性被提高。当外圆周表面的面积率大于或等于50%时,耐用性被进一步提高。
(5)当沟槽33平行每一个下握持棍20a的轴线延伸形成时,下握持棍20a的制造与沟槽33形成为关于每一个下握持棍20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相比是容易的。
(6)当沟槽33关于每一个下握持棍20a的轴线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时,如果沟槽33的宽度是一样的,相应的穿孔带18在握持点的弯曲总量被降低,并且穿孔带18与沟槽33形成为平行每一个下握持棍20a的轴线延伸的情况相比被防止过量屈曲。相应的耐用性被提高。
(7)沟槽33以开放末端的宽度W比底部的宽度宽的方式被形成。因此,当每一根穿孔带18被相对于相邻的下握持罗拉20a的上握持罗拉21挤压,与沟槽33形成为具有长方形或正方形横截面相比,阻止穿孔带18与沟槽33的开放末端边缘强烈挤压。
(8)每一个位于沿着棉纤维束F移动方向的成对罗拉16的握持点下游的引导部件19以这样的方式被设置,即曲面19b和下握持罗拉20a的外圆周表面的间隙比每一个抽吸管29的曲面29c和下握持罗拉20a的外圆周表面的间隙大。因此,当进入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和抽吸管29的曲面29c间隙的棉飞花通过握持点同时由沟槽33捕捉,棉飞花很容易从曲面19b和下握持罗拉20a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下游间隙中被清除。
优选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上的形式,而且有以下的变形。
在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表面(圆周表面)上形成的沟槽33没有必要向优选实施例一样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形成。例如,在图6(a)所示。小数量的沟槽33可以在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表面形成。下握持罗拉20a有深度为0.7mm的四个或八个沟槽33情况用和优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测试以抑制纤维(棉飞花)的积累。所以,在两种情况下,积累率在第六天为0%。因此,小数目沟槽33或只有一个沟槽33形成。同样在这些情况下,沟槽33拥有的宽度最好小于或等于1.0mm。如果沟槽宽度超过1.0mm,每一个穿孔带18被相应的上握持罗拉21压靠在相连的下握持罗拉20a的握持点处,穿孔带18的屈曲量过大。这造成穿孔带18容易疲劳。然而,把沟槽33的宽度设置成小于1.0mm,屈曲量不会过度,耐用性提高。
沟槽33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构建,即每一个沟槽33沿着每一个下握持罗拉20a的整个宽度延伸。如图6(b)所示,沟槽33沿着下握持罗拉20a宽度的中部延伸可以被设置成对应于整个宽度。
沟槽33的形状不是必需通过齿轮切割形成,但可以通过轧制形成。当沟槽33的数量少时,沟槽33可以通过线性移动切割刀片而形成。
当沟槽33的数量被确定时,所有沟槽33的宽度没有必要都相同。然而,制造相同宽度的沟槽33是容易的。
下握持棍20a的外径不是必需是24mm,可以小于或大于24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抽吸孔29a被定位在纤维束F的握持点的上游。此外,抽吸孔可以被设置在握持点下游。在这种情况下,代替引导部件19,使用其中形成有抽吸孔的管,上述管以抽吸管29相同的形式与连接管30相连。
如图7所示,引导部件19可以被省去,每一个穿孔带18可以围绕抽吸管29中的一个和下握持罗拉20a中的一个,在纺纱机架中抽吸管被设置在牵伸机械12的后上部,施加抽吸管的抽吸(负压)给抽吸管29的连接管30和类似的管可以被设置在抽吸管29的上面。
旋转轴20和抽吸管29不是必需被设计成每四个锭一个单元,可以设计成在罗拉座23之间有多个锭子作为一个单元(例如,八个锭子),或两个锭子一个单元。可选择的,所有的单元没有必要有相同数量的锭子。罗拉座23之间的锭子可以被分成不同数量锭子的组(例如,六个锭和两个锭),两种类型的单元可以被分别装配。
只要每一个抽吸管29的部件有沿着下握持罗拉20a圆周面延伸的曲面,抽吸管29的类型不局限与优选实施例中的类型。例如,抽吸管29的形状可以如上述公开专利No.2003-113540中公开的类型那样。
在其上形成下握持罗拉20a的旋转轴20可以被所有的锭子使用,并且被一个电机通过位于机械的齿轮末端上的系列齿轮驱动,如牵伸间隙12上的前下罗拉14。
穿孔带18和抽吸管29可以设置在顶部,本发明不是必需用于纺纱机的牵伸机械,可以用到其它纺纱机械的牵伸机械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纺纱机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将被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集束,该装置包括喂入部,设置在牵伸部最终喂入罗拉对的下游,并包括一对握持罗拉;抽吸部,具有一个引导面,该引导面包括一个沿纤维束移动方向在该喂入部件的握持点上游的抽吸孔;和穿孔带,在所述穿孔带沿该引导面滑动状态下环绕握持罗拉中的一个,其中抽吸部包括沿握持罗拉圆周面延伸的曲面,所述含有沟槽的握持罗拉,沿与一个握持罗拉的圆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以便与穿孔带的宽度相应,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5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形成为沿着平行于所述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形成为相对于握持罗拉的轴线方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开放末端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宽。
7.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是多个沟槽之一,该沟槽以齿轮切割形成的固定节距被形成,外圆周表面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40%。
8.一种细纱机,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
全文摘要
纤维束集束装置11被设置在牵伸机械12的最后一对喂入罗拉13的下游,包括一个喂入部,其包括下握持罗拉20a,和位于沿着纤维束F移动方向喂入部的握持点上游的抽吸管29。每一个抽吸管29有一个引导面29b,其包括抽吸孔29a。穿孔带18环绕引导部件19中任意一个,相应的下握持罗拉20a和相应的抽吸管29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穿孔带18延着引导面19a,29b滑行。每一个抽吸管29包括一个弯曲面29c,其环绕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面。每个下握持罗拉20a包括深度大于或等于0.04mm的沟槽33。沟槽33沿着与相应于被穿孔带18环绕的宽度的下握持罗拉20a的圆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文档编号D01H5/00GK1702209SQ20051007888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中野勉, 石井隆久, 丸山直树, 藤井能理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