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铺设长丝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铺设长丝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它们借助于可往复运动的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Diagonalleger)将长丝纤维条铺设成纤维网衬纱,将其在两个装有导向针钩和止回针的运输装置之间以不同的铺设方向张紧并这样输送到一个预固定位置,其中,无尽的扁平纤维条单独扩幅,其在与预定的铺设方向垂直的、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的导向元件的引导下横向通过两个运输链落下(ablegend);其中,其导向元件横穿过运输链导向针钩横列的每个纤维条构成每一个换向折叠,该换向折叠由上回行段(Trum)、下回行段和顶点构成并吊挂在止回件上。
背景技术
DE 101 49 161 C2建议了一种所述类型的方法。纤维条束(Schar)利用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交叉引导通过运输链。纤维条的导向元件与铺纬机的运动方向垂直定向,并在一条线上与运输链并排平行设置。运输链具有两横列彼此间隔距离设置的针钩。与纤维网衬纱相邻的是导向针钩。导向针钩具有带向上钩尖彼此紧密相邻的垂直针,其带有向上指向的针尖。处于这些导向针钩横列以外是另一横列向上和向外指向的止回针,这些止回针同样以很高的密度设置。
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上的导向元件不作垂直运动。换向阶段在铺纬机的导向元件后面插入一个所谓的折叠张力装置,其将换向折叠的上和下回行段在其顶点处彼此分开,直至在上回行段借助于从上面摆入的横移齿条完成横移后将这两个回行段重新转移到导向针钩横列。在进行横移期间,换向折叠的纤维通过所谓的线圈张力装置张紧和集中,并以绳状织物的形式转移到止回钩横列。
这种方法由于用了大量参与该过程的工具而需要很高的控制装置费用。所追求的效果,即实现纤维网衬纱的真正无针行间隙的结构受到了限制。工作速度也受到限制并不能令人满意。在改变纤维条的宽度或者改变运输链之间的纤维条束的定向时,工作元件在结构上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条件。生产费用为此增加。
DE 197 42 721 C1公开了一种用于铺设和调整纬纱束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运输链同样装有导向针钩和针状的止回钩。铺纬机在与止回钩外面的滚压轨的结合下、在进行第一横移之后降到止回钩钩尖的下面。在止回钩钩尖下完成另一横移后,探纬针重新抬起并将正位于止回钩和探纬针之间张紧的纬纱束铺设到运输链导向针钩横列内的一预定位置处。
然而,利用这种方法和这种装置只能将其纬纱侧面没有相互连接的纬纱束可靠地吊挂到运输链上。对于例如碳纤维长丝或者玻璃纤维长丝的纤维条不适用这种方法,其中长丝在一预定形成条的确定位置上借助于粘合材料相互保持。横移期间无法控制纤维条的横截面,这样就不能保证特别是上回行段均匀吊挂到导向针钩的横列内。此外,纤维条在铺纬机导向元件内部的横移期间就变形为绳状织物。这样就没有了将该绳状织物在转移到导向针钩上之前重新扩幅的可能性。在纱布(Geleg)的边缘区域内就会产生被视为明显质量缺陷的宽度不规则的针行间隙。对于长丝纤维条的铺设也不适于用该装置。
DE 100 21 341 A1介绍了一种类似的装置。在这里加入了带定位装置取代滚压轨,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仍不清晰。这种带定位装置明显避免了在止回钩后面横移期间纱线束的共同移动。利用这种装置不可能进行长丝纤维条喂料。携带导向元件的板条摆动会不断导致形成绳状织物。因此,从纤维条中不能产生无针行间隙的纱布。
DE 102 07 317 C1公开了另一种装置。与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导向针钩的横列平行定向的探纬针具有导向元件,它们的导向面与导向针钩的横列平行。探纬针在横移方向上不运动。通过以常用的横移齿条进行横移,以公知的方式分配给向外和向上指向的止回针。
通过与铺纬机无关的横移齿条的运动,被引导的条在铺纬机上的导向元件内部的横移期间变形为绳状织物。这种绳状织物最后落入导向针钩的横列并形成可怕的针行间隙。
在最先讨论的DE 101 49 161 C2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未公开的DE 103 12534提出了一种改良的装置,其中,换向折叠的绳状顶点从折叠张力装置转移到止回钩上得以改进,即用一种针布(分布在一个平面上的止回针)取代止回钩的横列。
它也没有产生所希望的结果。该装置及其控制与DE 101 49 161 C2所述的同样费事。来自换向折叠纤维条的松弛纤维部分地也被导入纱布内,并因此在那里出现不希望的扭曲。
在这种所称的未公开文献的另一种变型方案中,为铺纬机利用其导向元件分配有尾随可激活的导向齿条,其将换向折叠上回行段的纤维条位置侧面地固定,并在与导向针钩钩尖平行的平面上垂直定向。在这里,可环绕一个轴线摆动的折叠张力装置采用了线圈保持器的功能。该折叠张力装置将其换向折叠分别转移到每个纤维条的一个单独的止回钩上。这种工作方式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特别是换向折叠从折叠张力装置转移到单个止回钩上时,换向折叠不可控制地受到引导。这种折叠通过折叠张力装置导致纱布中纤维和纤维条松弛。
面临在将无尽的长丝纤维条吊挂到运输链的针钩上时这种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人们试图将事先切断的纤维条以张紧的方式通过两个运输链定向,并吊挂到运输链导向针钩的横列内。将纤维条段的自由端-向下指向-送入运输链上的另一钳口内,在装入新的端部段之前该钳口在每个铺设装置上重新打开。事实证明这种工作方式也非常难以掌握。纤维条不与钳口的钳口面直接结合的长丝不能可靠地保持和张紧。不同功能的钳口的共同作用在足够高速的合乎工业的条件下不能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铺设由长丝制成的无尽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它们利用简单的技术手段这样控制换向折叠上纤维条的扭曲使两个回行段可以在确定的条件下置入运输链的针钩中,并在运输链之间保持所置入纤维条的位置和张力。
该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得以实现。
该解决方案的第一主要优点在于,运输链之间的纤维网衬纱的纤维条段和换向折叠区域内的纤维条段通过纤维条的纤维根据其张力特性以很窄的针行间隙在导向针钩上的可靠固定而彼此分开。换向折叠区域内单根纤维的暂时松弛不会自动造成纤维网衬纱内纤维的松弛。
该新方法的第二主要优点在于,特别是在顶点直接通过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插入止回钩后,换向折叠的上回行段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插入件(Einsticher)这样张紧和引导使该上回行段避免在吊挂到导向针钩中之前伸直(aufrichten);将可能剩余的纤维长度保持在换向折叠的顶点区附近。同时,在导向元件区域内单侧移动的带横向段通过插入件的作用在横移期间重新散布在整个导向区域上,这样换向折叠的上回行段完全扩幅并张紧输送给导向针钩。
这种方法所需的工具数量明显减少。既不需要可单独控制的折叠张力装置,也不需要导纱筘或者线圈保持器。按照这种方法制造的纱布只要需要,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和可靠地无针行间隙地制造。
利用按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改进方案可以得到有不中断插入棱边的多个并排输送的纤维条使用的唯一的插入件。插入件的结构和控制非常简单。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的结构可以产生更高的安全性即换向折叠区域内剩余的纤维段较远地保持在上回形段的区域内,其中该区域有吊挂用的导向针钩。
根据权利要求4所描述的导向针钩的结构,可以使纱布上的条段和换向折叠的条段之间可靠分离。特别是由此可以达到高度的均匀性即在导向元件前的纺丝流程中各纤维条彼此独立张紧和引导,张紧销钉和导向销钉的导向面根据导向元件的方向确定。
权利要求6中用于实施所述方法所确定的装置简单且一目了然,与公知的装置相比在工具和控制运动的所需精确性方面明显简化。
权利要求7中双横列导向针钩和单横列导向针钩在无故障置入和移去纤维条,能保证特别良好的钳口特性。
权利要求8中的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的结构特别适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方案。
权利要求9所述的筒子架的结构降低了纺丝过程中在筒子和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之间偶然出现扭曲的可能性。这种扭曲会导致长度上受限制的针行间隙方式的纱布任意的不均匀性。
根据权利要求10,在纤维条的输送过程中使用输出罗拉或者导条罗拉或者张力辊,可防止各长丝缠绕在这些罗拉上并有助于纤维条的扩幅引导。


下面借助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运输链区域的横截面,其中借助于铺纬机和插入件构成一个换向折叠;图2示出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借助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导向元件的多个位置示出换向折叠的形成;图3示出一个位置上类似于图1的横截面,在该位置上铺纬机的导向元件将换向折叠的下回行段吊挂到止回钩的横列上;图4示出一个位置上类似于图3的视图,在该位置上插入件插入铺纬机的导向元件和止回钩之间;图5示出图3的横截面,其中,在插入件和铺纬机的导向元件之间张紧的换向折叠上回行段转移到导向针钩的横列;图6示出带有多边形结构的导条罗拉的铺纬机上的导条元件和条子张紧元件;图7示出筒子和喂入罗拉之间条子分布的示意图;图8示出图7的局部俯视图,示出筒子的退绕点和第一导条罗拉之间的纤维条分布;图9示出储条器的张力辊的多边形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如特别是用于多轴向纤维网衬纱的铺设装置由两个可在铺设结构的侧面运动的运输链1组成。这些运输链1通常在大多为缝编机的铺设位置的加工位置方向上作相同运动。纱布的每个经纱层设定一个独立的铺设结构,其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以不同的方向在两个运输链1的运动轨迹上来回运动。这里没有示出整体装置。这属于普遍公知的现有技术。
从图1可以看到运输链1上导向元件13和止回件14的结构。在底板11上总是与一个链条连接的是一个在这里为两部分的支架12。在该支架12的垂直部分内设置双横列式的向上导向针钩13。导向针钩13排列相对紧密并在两个针横列的方向上具有狭小的针行间隙。有利的是每英寸大约设置15-25针。最好是每英寸设置20针。
导向针钩的针杆横截面以有利的方式压成扁平。较大的横截面与运输链1的运动方向呈横向延伸。
在支架12的水平段内固定止回针14。止回针14类似紧密地设置,其结构同导向针钩13的针一样。但是这些止回针14优选水平放置,也可以将其与水平面成角度向上或者向下倾斜设置。但在特别是考虑到支架制造的情况下适用水平定向。
在铺设结构的区域内,设有一个设置在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上的探纬针。探纬针在这里由里面设置导向元件22的一个导向板条21组成。这些导向元件22至少在三个方向上运动。即一是与运输链呈横向或者交叉线移动以进行铺设运动,在运输链纵向上进行移动以进行横移,最后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以进行确定的吊挂到导向针钩13和止回针14上的运动。
在止回针14的平面和部分重新升起的导向元件22之间设置一个可从外水平向内运动的插入件3。该插入件3在图1和2中借助其插入棱边31大致处于最前端的位置。
现借助图2的实施例介绍该装置借助导向元件22/A-22/E在各阶段的工作方式。从左下方开始,导向元件22横穿过运输链1的导向针钩13的一横列。导向元件22从在导向针钩13该横列的后面下沉,从而纤维条F在导向针钩13的横列内被夹紧固定。这一过程一结束,在铺纬机2的延迟期间,就开始了运输链1纵向上的横移V1。这时导向元件22/A还处于止回针14平面的上面。如果总横移的一部分-横移V1-结束,那么铺纬机2的导向板条21利用其导向元件22向下下沉。
导向板条21的滚压棱边211或212促使纤维条F向下运动。纤维条被止回针14的针尖劈开并在止回针14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固定(位置22/B)。在这个下面的位置上进行另一个横移V2后,导向板条21利用其导向元件22/C重新上升。纤维条被再次劈开并送入止回针14之间的针行间隙内。铺纬机2在另一运输链1方向上的运动在该阶段开始,这样换向折叠FW的顶点处最终在止回针14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固定。
一旦止回针14和导向元件22之间存在足够的垂直空间,插入件3就利用其插入棱边,最好利用一个未示出的控制活塞在导向针钩横列13的方向上向前运动。插入件3的这种运动有助于将换向折叠的顶点段FWS插入止回钩14的针行间隙内。同时,插入棱边31将上回行段FWO的纤维保持在止回针14的支架12上。由此向纤维条FWO的外部纤维施加拉力,利用这种拉力在导向元件22内的横移期间单面移动的纤维条F重新得到平衡。
在导向元件22/D的位置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插入棱边31在该位置上同时确保该部分的纤维条张紧保持在导向元件22和该钳口边之间,并且自由的纤维部分聚集在钳口线的外面。换向折叠FW的上回行段FWO由此扩幅并均匀张紧地通过导向针钩13的横列在另一个运输链1的方向上运动。纤维条F的该张紧段FWO精确水平地定向,并由此向处于同样高度上的导向针钩13喂料。首先,没有用于插入导向针钩13内的导向元件22特别的升降运动。其必要性取决于所喂纤维条F的类型由专业人员视具体情况确定。
图3再次示出工作元件的位置。所示的这个位置大致相当于图2中导向元件的位置22/B。这时横移V1的第一部分结束,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导向元件22/B在滚压棱边211作用下降到止回针14的横列下面。插入件3仍处于静止位置。
图4示出图2的位置22/C。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导向板条21利用其导向元件22/C重新升起并处于其向导向针钩13横列运动的第一阶段。插入件3几乎达到了其终端位置。它将换向折叠FW的上回行段夹紧在止回针14的支架12上并将上回行段FWO的纤维条水平定向。
图5示出后面的位置。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导向板条21在继续提升后通过运输链1导向针钩13的横列运动,并将换向折叠FW由插入件3扁平保持的上回行段这样张紧使导向针钩13的针尖分开纤维条F的这一部分,并使各纤维条子运动到导向针钩13的针行间隙内直至该针行间隙的底部。在那里将这些条子夹紧。换向折叠FW的区域内可能松弛的段没有移动到运输链1之间纤维网衬纱的区域内。
特别重要的是,纤维条F始终在铺纬机2上的插入件3和导向元件22之间张紧。这种有规律存在的张力由铺纬机2上导向元件上面的导向销钉24和张紧销钉23组成的公知的张紧装置得以支持。但与公知的现有技术相反,在这里每个纤维条F均单独具有这种导向和张紧装置。图6示出这种导向和张紧装置。导向销钉24和张紧销钉23平行于导向元件22内的导向面。张紧销钉23在水平方向上弹性预张紧,从而它在构成小折叠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将剩余的纤维条段储存在换向折叠FW的区域内。
导向元件的这种平行定向也适用于喂入罗拉4,它间隔距离地处于两个运输链1之间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运动区域的上面。这种一般很难进入的喂入罗拉4由所谓的多边形罗拉或者作为带有沿外形轮廓线定向的纵向凸条纹的罗拉制成。这种结构的作用是将不单独从纤维条F的纱布中脱开的纤维围着该喂入罗拉4缠绕。
图7示出从筒子到喂入罗拉4输送纤维条的示意图。在筒子架水平轴线上引导的筒子8易由制动器9驱动。从条的退绕点该条移动最高可达数米的较大距离被输送到宽的、无束条的第一导向辊7上,在该导向辊上纤维条F在取决于筒子8上相应的退绕点可以作侧向移动(参见图8)。在这里构成这种纤维条线圈的上回行段然后同样通过较大的距离输送到第二导向导辊或者输出罗拉6。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纤维条F显著的的侧向偏移。
输出罗拉6具有三个可被驱动的的输出罗拉,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将纤维条F从筒子8上拉出。属于输出罗拉6的筒子8在筒子架内沿其轴线这样相互偏置,使纤维条无侧导向而在侧向上以一个适当的距离定位在输出罗拉上。
由铺设过程所要求的不同拉出速度,由此产生的暂时的纤维条剩余量存储在储条器5的区域内。为保证纤维条在具有侧向束条的张力辊51上的扩幅位置,该张力辊具有用于纤维条F的多边形滚动面。该滚动面在这里也通过单个环形设置的销钉构成(参见图9)。
导向元件在筒子架区域内的这种布置和结构证明是可靠的。因此偶然出现的加捻的数量明显减少。
附图标记列表1 运输链 FWU 下回行段11底板FWO 上回行段12支架V1(吊挂到止回钩上前的)横移13导向针钩,双横列V2(吊挂到止回钩上后的)横移14止回钩15托辊2 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1导向板条211、212 滚压棱边22(A、B、C、D)导向元件23张紧销钉24导向销钉3 插入件31插入棱边4 喂入罗拉5 储条器51张力辊6 输出罗拉7 导向辊8 筒子9 制动器A、B、C、D、E换向阶段导向元件的位置F 纤维条FG纤维条束FW换向折叠FWS 顶点
权利要求
1.用于铺设长丝纤维条的方法,-借助于可往复运动的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铺设成纤维网衬纱,--将其在两个装有导向针钩(13)和止回针(14)的运输链(1)之间以不同的铺设方向张紧并这样输送到一个预固定位置,其中,无尽的扁平纤维条(F)单独扩幅,其在与预定的铺设方向垂直的、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导向元件(22)的引导下横向通过两个运输链(1)落下;其中,其导向元件横穿过运输链(1)的导向针钩(13)横列的每个纤维条(F)形成每一个具有一个下回行段(FWU)、一个上回行段(FWO)和一个顶点的换向折叠(FW);其中,换向折叠(FW)的下回行段(FWU)的首端和上回行段(FWO)的末端在导向针钩(13)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夹紧固定;其中,换向折叠(FW)的顶点-在纤维条(F)在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换向阶段内的一个横移(V1、V2)由-扩幅并-通过导向元件(22)的下沉和上升-并排缠绕吊挂到紧密并排设置的大体水平向外指向的止回针(14)的横列上并固定;其中,在止回针(14)和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导向元件(22)之间借助插入件(3)构成了一组换向折叠的上回行段(FWO),该插入件-装有一个与运输链(1)的运动方向平行的插入棱边(31)并-利用该插入棱边在横向于运输链(1)的运动方向的止回针(14)的上面可直接从外向内这样运动使顶点(FWS)的纤维条段在止回针(14)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固定;使纤维条(F)在导向元件(22)内横移期间减少的宽度重新加大;使换向折叠上回行段的横截面平行于止回针钩(14)的平面被引导,并使纤维条(F)的条段大都伸长保持在插入棱边(31)和导向元件(22)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靠近止回针(14)的横列上面的插入件(3)的插入棱边(31)从下面形状配合地和从上面弹性地被引导。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条(F)在导向元件(22)的运动期间从外面穿过止回针(14)的横列并在插入棱边(31)和一个在导向针钩(13)的横列前间隔距离的运输链(1)上的表面之间被制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换向折叠(FW)下回行段(FWU)的首端和上回行段(FWO)的末端在导向针钩(13)两个彼此直接相邻横列的针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固定。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该组中其他纤维条无关的每个单个的纤维条(F)在交叉对折机或者铺纬机(2)上相应的导向元件(22)前的喂入方向上通过纤维条(F)的宽度均匀地张紧并平行于相应的导向元件(22)被引导。
6.用于将长丝纤维条铺设成纤维网衬纱的装置,其包括一对无尽的、可运动的运输链(1),它们装有导向针钩(13)横列和低于导向针钩(13)的支架(12),也包括向外倾斜的止回针(14),其用于换向折叠(FW)的引导和定位;一个或者多个带有导向元件(22)的铺纬机和/或者交叉对折机(2),导向元件与运输链(1)之间的纤维条(F)的铺设方向垂直并用于引导无尽的纤维条;每一个带有切向退绕筒子(8)的筒子架,用于给每个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的纤维条(F)分组,其特征在于,每个运输链(1)装有双排、大体垂直的针状导向针钩(13)和单横列止回针(14);止回针(14)大致水平定向并利用其支架处于导向针钩(13)底部段的下面;导向针钩(13)的横列和止回针(14)的横列具有每英寸15-30针的密度;为每个运输链(1)的每个铺纬机和/或者交叉对折机(2)分配至少一个在运输链(1)的外面被引导和控制的插入件(3);每个插入件(3)在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拆机(2)的导向元件(22)的正常运动区域的下面可与运输链(1)的运动方向呈横向移动;每个插入件(3)装有一个与运输链(1)平行的插入棱边(31),-它可从外面通过止回针(14)一直运动到其支架(12)的区域内,而且-它在由一个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引导的纤维条(F)的换向折叠(FW)区域延伸。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针钩(13)和/或者止回针(14)的双横列针具有一个扁平的横截面,其中,较大延伸的横截面横向于运输链(1)的运动方向设置。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2)为其每个导向元件(22)设置单独的导向销钉(24)和/或者张紧销钉(23),它们的导向面与导向元件(22)平行。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配给每个筒子(8)的筒子架具有至少一个转向导辊(7),其与此前退绕点后面的至少四个筒子宽度间隔距离地设置。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输罗拉或者喂入罗拉(4)或者张力辊(51)在纤维条(F)输送过程中的储条器(5)内具有多边形横截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它们借助于可往复运动的铺纬机或交叉对折机将长丝纤维条铺设成纤维网衬纱,将其在两个装有导向针钩和止回针的运输链之间以不同的铺设方向张紧并这样输送到一个预固定位置,借助于与铺纬机或者交叉对折机预定的铺设方向垂直的导向元件在运输链的区域内单独扩幅的、无尽的扁平纤维条构成每一个换向折叠;每个换向折叠的两个回行段在导向针钩之间的针行间隙内夹紧固定;换向折叠的顶点借助于导向元件在横移中扩幅吊挂到紧密设置的大体水平向外指向的止回针的横列上并固定;在止回针和铺纬机或交叉对折机的导向元件之间构成的换向折叠的上回行段借助于从外向内运动的插入件水平扩幅并被张紧引导。
文档编号D04B21/14GK1755000SQ20051008961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W·佩斯特尔, G·罗特, F·舒伯特 申请人:卡尔.迈耶.马里莫纺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