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2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涉及在针杆上或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可动构件上设有向针板上表面投射光用的光投射部、以能正确进行加工布对位的缝纫机。
(2)背景技术以往,有一种具有在将加工布放置在送料台上时能正确进行对位用的光投射部的缝纫机。该缝纫机中,通过将光投射部所投射的光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布的对位,能正确放置加工布。在日本专利特公昭48-136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的加工布定位装置在缝纫机头部的外侧设置投光装置(光投射部),从加工布的斜上方向机座部上的落针位置投射光,通过将放置在机座部上的加工布的启缝位置对准该投射位置,可容易地将加工布对准落针位置。
然而,在该加工布定位装置中,因设于缝纫机头部外侧的光投射部从斜上方投射光,故加工布上表面的投射光的光点呈椭圆状,特别是当放置在送料台上的加工布的启缝位置的周边部分产生了褶皱的场合,存在着光点偏位、发生聚焦点模糊、妨碍加工布正确对位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向头部外侧凸设的光投射部本身会干扰缝制作业的问题。
(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加工布放置在送料台上时能正确进行对位、且将进行加工布对位所必需的光投射部设置在不干扰缝制作业的位置上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安装有缝针的针杆;使该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杆上或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可动构件上具有向针板上的加工布的上表面投射光的光投射部。
本发明中,从设置在针杆上或设置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可动构件上的光投射部,向放置在针板上的加工布的上表面投射光,在该投射位置上形成小直径的光点,利用该光点,正确指示出落针位置或可动构件的作用位置,在放置加工布时,通过将该加工布上的基准位置对准光点的形成位置,能进行正确的对位。设于针杆或可动构件上的光投射部不向缝纫机的外侧凸出,故不会干扰缝制作业。在将光投射部设置在针杆上的场合,因光投射部与针杆一体升降,故不会干扰缝制作业。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使所述针杆摆动的针摆机构、使所述针杆转动的针杆转动机构、形成钮孔用的切刀及锤子的锁眼缝纫机的结构。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的光投射部是一种向所述针板垂直投射光的结构。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的光投射部是一种从穿通所述可动构件上所形成的安装孔的光纤维投射光的结构。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的可动构件是形成圆头孔的上切刀,所述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所述上切刀的圆头部的下面投射光的形态。
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的可动构件是形成钮孔的锤子,所述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所述锤子的规定部位的下面投射光的形态。
以上这些发明的目的及其新的特征,通过一边对照附图一边阅读如下所述的详细说明,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了解。
(4)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圆头锁眼缝纫机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圆头锁眼缝纫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为上切刀的放大仰视图。
图4为上切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变形例中的锤子及下切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变形例中的针杆及缝针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为图6的针杆及光纤维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圆头锁眼缝纫机M包括机座部1;立设于该机座部1的右侧上部的柱部2;从该柱部2的上部向左方、与机座部1相向地延伸的机臂部3。
在机座部1中设置有锤座4;具有切刀承受面5a的锤子5;包括具有左右1对弯针的弯针机构的弯针座19;放置加工布W用的送料台17。
锤座4被固定在机座部1的框架1a上,锤子5被固定在锤座4上,该锤子5的上端处于与送料台17的上表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弯针座19可围绕垂直轴转动地支承在机座部1的框架1a上,与后述的针杆转动机构(未图示)同步地进行转动。在送料台17的上表面架设有针板18,还设置有压脚13以及驱动该压脚13的压脚驱动机构14。送料台17整体呈薄型的矩形箱状,与锤子5相向的部位通过切口而开放。
在机座部1内设置有由X方向驱动电机56(参照图2)沿X方向驱动送料台17的X方向送料机构;由Y方向驱动电机58(参照图2)沿Y方向驱动送料台17的Y方向送料机构;构成针杆转动机构的θ方向驱动电机52(参照图2)及齿轮机构。X方向驱动电机56通过X方向送料机构使送料台17沿X方向(左右方向)移动,Y方向驱动电机58通过Y方向送料机构使送料台17沿Y方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柱部2内设有切刀驱动用气缸11。另外,在机臂部3内设置有使针杆8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未图示)以及使针杆8左右摆动的针摆机构(未图示),另外还设置有直线运动型的切刀支承机构6以及将切刀驱动用气缸11的动作向该切刀支承机构6传递的传动机构12。
在切刀支承机构6上可上下运动地支承有刀具轴构件7,在向机臂部3的下方凸出的刀具轴构件7的下端一体地安装有上切刀10(相当于可动构件)。如此安装的上切刀10,与通过传动机构12向切刀支承机构6传递的切刀驱动用气缸11的进退动作相对应地进行升降。
在机臂部3的前端部设有针杆8,在该针杆8的下端安装有缝针9。针杆8由于由缝纫机电机60(参照图2)旋转驱动的主轴(未图示)的旋转力通过凸轮机构传递的针摆机构的动作,而以规定的幅度相应地左右摆动。另外,针杆8通过来自主轴的传动而进行规定行程的上下运动。这种上下运动在主轴旋转1圈期间,在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上产生2次。另外,针杆8和弯针座19由于设于机座部1内的、具有θ方向驱动电机52及齿轮机构的公知针杆转动机构的动作,而围绕垂直轴相互同步地进行转动。
在机臂部3的下框架3a上安装有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15。发光装置15与光纤维16的一端部相连接。光纤维16的另一端部经由刀具轴构件7的内部,如图4所示沿着上切刀10的圆头孔20的内侧到达上切刀10的下表面附近。由此,由发光装置15发出的光通过半反射镜等聚光构件(未图示)进行聚光后被导入光纤维16的内部,穿通刀具轴构件7及圆头孔20的内部从上切刀10的下面向下方投射。下面简单说明圆头锁眼缝纫机M的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40包括具有CPU45、ROM46和RAM47的微机;通过数据总线等总线48与该微机连接的输入接口49及输出接口50等。
在输入接口49上连接有启动·停止开关41、与压脚连接的压脚开关42、时间信号发生器43、操作盘44。时间信号发生器43检测主轴的旋转相位,输出各种时间信号。
在输出接口50上连接有缝纫机电机60用的驱动电路51、θ方向驱动电机52用的驱动电路53、气缸11用的电磁切换阀54的驱动电路55、X方向驱动电机56用的驱动电路57、Y方向驱动电机58用的驱动电路59、操作盘44。
在ROM46中存储有多种锁眼针迹(包含加固缝针迹)的针迹数据,还存储有根据这些针迹数据使针杆上下运动机构、针摆机构、针杆转动机构、送料台17及上切刀10动作用的驱动控制程序。RAM47具有各种工作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等。
下面说明通过与锤子5互动来形成圆头孔的上切刀10。
如图3、图4所示,上切刀10具有修边形成有俯视看大致呈圆形的圆头孔20(相当于安装孔)的圆头部10a;与该圆头部10a连续的呈直线状的支脚部10b。设于圆头部10a上的圆头孔20在铅直方向上贯穿上切刀10。这种上切刀10如前所述,随着切刀驱动用气缸11的动作进行升降,下降时从送料台17上的加工布W的上面向锤子5的切刀承受面5a冲撞。上切刀10利用该冲撞将加工布W的与圆头部10a及支脚部10b相对应的部分裁去,在该加工布W上形成圆头孔。
如图4所示,插通在圆头孔20中的光纤维16沿着圆头孔20的右端壁通过粘接剂加以固定,一直延伸到上切刀10下面的开口附近。在光纤维16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光投射部16a,如前所述,被导入光纤维16内部的光从光投射部16a,如图4所示作为小直径的投射光B铅直向下地投射。在将上切刀10向锤子5冲撞时,光投射部16a以规定距离处于上切刀10下端部的上方,不与锤子5接触。另外,光纤维16以松弛的状态安装在圆头孔20的上部及刀具轴构件7的内部,当上切刀10下降时不会使光投射部16a的安装位置错开。
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圆头锁眼缝纫机M的作用及效果。
首先,在将加工布W放置在送料台17上之后,接通发光装置15的开关(未图示)使发光装置15发光。由此,发光装置15发出的光通过聚光构件而穿过光纤维16的内部,从该光纤维16前端的光投射部16a铅直向下投射的投射光B,在下方相向的送料台17上的加工布W的上表面形成小直径的光点。然后,使送料台17上的加工布W移动,以例如使在该加工布W上表面上预先标记的基准位置(基准符号)与投射光B的光点一致,在此状态下驱动压脚驱动机构14使压脚13下降,通过将加工布W夹于压脚13与送料台17之间,结束加工布W的对位。
这样,由于在针杆8附近可升降的上切刀10上,设置有铅直向下地投射小直径的投射光B的光投射部16a,因此在将加工布W放置在送料台17上时,通过使该加工布W上的基准位置对准投射光B所形成的小直径的光点,从而能正确地进行加工布W与上切刀10的下降位置的对位。并且,由于光投射部16a设置在上切刀10的圆头孔20内部,没有向缝纫机M的外侧凸出的部分,因此,也不会干扰缝制作业。
另外,由于来自光投射部16a的投射光B垂直地投射到送料台17的上面(即加工布W的上表面),因此,即使在加工布W的上表面产生褶皱时,也不容易发生光点偏位和聚焦点模糊,能正确地进行加工布W的对位。
由于光投射部16a被设置在插通保持于上切刀10的圆头孔20中的光纤维16的前端,因此可防止光投射部16a的破损。又由于将上切刀10的圆头部10a原本所必需的圆头孔20作为光纤维16的安装孔来使用,因此,光纤维16不会成为障碍,可降低制作成本。
下面说明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局部变形的变形例。
1)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机臂部3内设置有可升降的锤子500、将切刀座固定在机座部1的框架1a上、将下切刀100设置在该切刀座上的下切刀型圆头锁眼缝纫机。如图5所示,在处于上方位置的锤子500下降时在与下切刀100的圆头孔100a发生冲撞的部位上设置有安装孔500b,将光纤维16插通在该安装孔500b中,在从锤子500下侧的切刀承受面500a向上方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上配设光投射部16a。如图5中的点划线所示,由这种光投射部16a从锤子500的切刀承受面500a向铅直下方射出投射光B,在与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下切刀100的圆头孔100a的右侧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光点。该场合的安装孔500b只要是光纤维16的插通所必需的小直径的孔即可,该安装孔500b及光纤维16的存在也不会妨碍圆头孔的形成。
2)也可将光纤维16设置在针杆8上。如图6、图7所示,在针杆8的外周壁部形成朝铅直方向一直延伸至下端的纵向槽21,在安装于针杆8下端的针杆架22上形成与纵向槽21连续的安装孔23。光纤维16沿纵向槽21进行埋设,例如用粘接剂固定。该光纤维16的下端部分插通在针杆架22的安装孔23中一直延伸至下端部,光投射部16a稍许倾斜状地安装于缝针9的安装侧,形成缝针9处于上升位置时向缝针9正下方的针板18的上表面(落针位置)投射光的形态。通过这样安装,由于在针板18上的加工布W的上表面形成投射光B的光点,故能正确地指示出落针位置。因如此设置的光投射部16a与针杆8一体升降,故不会干扰缝制作业。
3)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所示的圆头锁眼缝纫机M,也可适用于形成直钮孔等其它形状的锁眼用的锁眼缝纫机。该场合,可以是图1、图4所示的上切刀型的适用形态,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下切刀型的适用形态。
4)上切刀10的圆头孔20,也可扩宽光纤维16的直径相应的尺寸使其左端部分形成锥状面。该场合,当形成圆头孔20时,被上切刀10切去的加工布部分沿锥状面向圆头孔20的上方移动,容易向外部排出,故来自光投射部16a的投射光B不会被该加工布部分遮住。
5)在光投射部16a上,不限定于光纤维16,也可适用发光二极管等其它的发光体。
6)在图6、图7所示的针杆上设置光投射部的实施例,不限定于锁眼缝纫机,也可适用于刺绣缝纫机、曲折缝缝纫机等具有针杆的所有缝纫机。
从以上的详细说明中可以看出,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从设置在针杆上或设置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可动构件上的光投射部,向放置在针板上的加工布上表面投射光,因此,利用在该投射位置上所形成的小直径的光点,能正确指示出落针位置或可动构件的作用位置,通过将该光点作为加工布对位的基准,能正确地实施加工布的对位。并且,设置在针杆或可动构件上的光投射部不向缝纫机的外侧凸出,因此,也不会干扰缝制作业。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适用于具有使所述针杆摆动的针摆机构、可使针杆转动的针杆转动机构、形成钮孔用的切刀及锤子的锁眼缝纫机,因此,利用来自光投射部的投射光所形成的光点,能在加工布的上表面正确地指示出钮孔的形成位置,能正确地进行加工布的对位。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光投射部是一种向所述针板上面垂直投射光的结构,因此,即使该投射光在产生褶皱的加工布部分上形成光点的场合,也不容易发生光点偏位和聚焦点模糊,能正确地进行加工布的对位。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使用穿通可动构件上所形成的安装孔的光纤维来构成光投射部,因此,光投射部跟随可动构件的动作而动作,可预防该光投射部的破损。并且,安装孔只需是能供光纤维插通用的小直径的孔即可,安装孔及光纤维的存在不会干扰可动构件的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可动构件是形成圆头孔的上切刀,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该上切刀的圆头部下面投射光的形态,因此,能将圆头孔的形成位置正确对位,另外,由于将圆头孔原本所必需的孔作为光投射部的安装孔来使用,可降低制作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由于可动构件是形成钮孔的锤子,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该锤子的规定部位的下面投射光的形态,因此,即使是在针板的下方设置有切刀的下切刀型锁眼缝纫机中,也能将由下降的锤子所决定的钮孔的形成位置正确对位。
以上,在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的实施例,其意图只不过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性内容,不能狭义性地解释为本发明只是限定于这种具体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书所表达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包括安装有缝针的针杆;使该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杆上或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可动构件上,具有向针板上的加工布的上表面投射光的光投射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使所述针杆摆动的针摆机构、使所述针杆转动的针杆转动机构、形成钮孔用的切刀及锤子的锁眼缝纫机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投射部是一种对所述针板垂直投射光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投射部是一种从穿通所述可动构件上所形成的安装孔的光纤维投射光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是形成圆头孔的上切刀,所述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所述上切刀的圆头部的下面投射光的形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是形成钮孔的锤子,所述光投射部被设置成从所述锤子的规定部位的下面投射光的形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安装有缝针的针杆;使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使针杆摆动的针摆机构;可使针杆转动的针杆转动机构;形成钮孔用的切刀及锤子,在针杆附近可升降的上切刀的圆头部插通保持着光纤维,从该光纤维下端的光投射部向针板上的加工布的上表面垂直投射光,利用该投射位置上所形成的光点指示出钮孔的形成位置,通过将该光点作为基准,在放置加工布时能正确地进行对位,并且光投射部不会干扰缝制作业。
文档编号D05B3/00GK1824870SQ20061000928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
发明者近藤隆, 赤羽浩一, 蒲野淳, 八木茂, 佐野贵彦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