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须棒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4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须棒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纱机械,涉及环锭细纱机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锭细纱机的牵伸装置以后牵伸区来分,主要可分为直线牵伸装置与曲线牵伸装置。而曲线牵伸装置目前使用的几乎全是V型牵伸装置。直线牵伸装置的后区须条基本处于无控制状态,不利于纺纱质量与牵伸倍数的进一步提高。V型牵伸装置是一种先进的装置,能较好地提高牵伸倍数和改善成纱质量,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须条在后下罗拉上的包围弧不够长,从而对须条的控制亦不够强;二是由于须条在上皮圈的后下方也有一个包围弧,它使后牵伸区的须条在未达到中钳口前就有一个使纤维提前变速的外力,从而不利于纤维变速点向中钳口集中而影响成纱质量三是相对于直线牵伸而言,由于其后下罗拉要抬高一定距离,这就要求对罗拉座、牵伸传动机构重新设计制造,因此增大了对老机改造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后区直线牵伸与V型牵伸的不足,提供控须棒牵伸装置以克服上述缺点。它既可以使原为直线无控制牵伸装置成有控制牵伸,同时又能降低对老机改造的费用;也可以使原为V型牵伸的后区须条减少尽至消除在上皮圈上的包围弧长度,从而减少尽至消除使后区纤维提前变速的外力,又能增加须条在后下罗拉包围弧的长度,而加强了对须条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包括罗拉座、中罗拉滑座、后罗拉滑座、前下罗拉、中下罗拉、后下罗拉、摇架、摇架握持棒(管)、前上罗拉、中上罗拉、后上罗拉、上销、下销、上皮圈、下皮圈,其特征是在中上罗拉、中下罗拉与后上罗拉、后下罗拉之间设置控须棒。
控须棒的设置部位,可以设在罗拉座上,如设在中罗拉滑座上、后罗拉滑座上以及在罗拉座增设的装置上;也可以设在摇架上,如设在中握持爪上、后握持爪上以及在摇架增设的装置上;也可以设在上销上。控须棒可以做成单独零、组件再安装在上述部位,也可以与上销、摇架中握持爪、摇架后握持爪做成一体。做成单独零、组件的控须棒,可以用弹性夹持、螺钉固定、配合固定等方式安装在上述部位。对于每一锭纱而言控须棒的数量可以设置一根或多根,当多于一根时其设置部位可以是同一部位,也可以是不同部位。控须棒的横断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控须棒在长度方向的分段,可以是单锭一节设置,也可以是双锭一节设置或多锭一节设置。控须棒在工作时可以是转动的,也可以是不转的。转动的控须棒可以装在轴承上,也可以本身带有轴承,也可以就是皮辊、铁辊。控须棒也可以是某种上销并装在握持爪上。为了将须条控制得更好,可以在控须棒与后上罗拉之间套有皮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传统直线牵伸与V型牵伸装置的后区增设控须棒这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使后牵伸区的须条得到更强的更合理的控制,以满足进一步提高纺纱质量与牵伸倍数的需要。同时对老机改造也提供更经济更有效的办法。


图1为传统直线牵伸装置原理图;图2为V型牵伸装置原理图;图3为V型牵伸装置增设一根控须棒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原理图;图4为V型牵伸装置增设两根控须棒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原理图;图5为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一根控须棒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原理图;图6为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两根控须棒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原理图;
图7为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两根控须棒成为另一种控须棒牵伸装置原理图;图8为一种六角形控须棒(1)装在上销(9)上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控须棒(1)与上销(9)做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种转动型单锭一节控须棒(1)装在上销(9)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种控须棒(1)装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种控须棒(1)直接做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一种控须棒(1)装在摇架后握持爪(11)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一种控须棒(1)装在中罗拉滑座(12)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又一种控须棒(1)装在中罗拉滑座(12)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一种控须棒(1)装在后罗拉滑座(13)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一种V型牵伸装置增设一根控须棒(1)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一种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一根控须棒(1)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一种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两根控须棒(1)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种直线牵伸装置增设两根控须棒(1)成为又一种控须棒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须棒2.中上罗拉3.中下罗拉4.上皮圈5.下皮圈6.后上罗拉7.后下罗拉8.须条9.上销10.摇架中握持爪11.摇架后握持爪12.中罗拉滑座13.后罗拉滑座14.皮圈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结合附图2、11、17说明如下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设置控须棒(1),须条(8)受控须棒(1)控制克服原V型牵伸的缺点而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图中α=0°~±10°其基准面系平等于罗拉座45°面,L=16~32MM。
实例2结合附图5、13、18说明如下在摇架后握持爪(11)上设置控须棒(1),控须棒为皮辊型,在控须棒(1)与后上罗拉(6)之间套有皮圈(14),在工作时,皮圈(14)受后下罗拉(7)的带动与后下罗拉(7)同步运动,须条(8)受皮圈(14)控制克服原直线牵伸的缺点,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图中后上罗拉(6)中心至控须棒(1)中心的距离、高度分别为L1=20~40MM,H=5~25MM,控须棒(1)的直径为Φ=2~40MM。
实例3结合附图6、13、15、19说明如下在中罗拉滑座(12)上设置一根控须棒(1),在摇架后握持爪(11)上又设置一根控须棒(1),在后述控须棒(1)与后上罗拉(6)之间套有皮圈(14),须条(8)受皮圈(14)的控制,然后又受装在中罗拉滑座(12)上的控须棒(1)的控制,更有效地克服原直线牵伸的缺点而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
实例4结合附图7、11、16、20说明如下在摇架中握爪(10)上设置控须棒(1),在后罗拉滑座(13)上又设一根控须棒(1),须条(8)受装在后罗拉滑座(13)上的控须棒(1)的控制向上弯曲,又受装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的控须棒(1)的控制而向下弯曲,也很有效地克服原直线牵伸的缺点而成为控须棒牵伸装置。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须条(8),可以在后上罗拉(6)与装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的控须棒(1)之间套有皮圈(14)。
控须棒牵伸装置的实例还可以举出很多,这里就不再多列了。
权利要求1.控须棒牵伸装置,包括罗拉座、中罗拉滑座(12)、后罗拉滑座(13)、前下罗拉、中下罗拉(3)、后下罗拉(7)、摇架、摇架握持棒(管)、前上罗拉、中上罗拉(2)、后上罗拉(6)、上销(9)、下销、上皮圈(4)、下皮圈(5),其特征是在中上罗拉(2)、中下罗拉(3)与后上罗拉(6)、后下罗拉(7)之间设置控须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装在中罗拉滑座(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装在后罗拉滑座(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为含有上罗拉的组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装在上销(9)上,控须棒(1)的横断面为六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装在上销(9)上,控须棒(1)按单锭一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设在上销(9)上并与上销(9)做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设在摇架中握持爪(10)上,其位置为α=0°~±10°,L=16~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控须棒(1)设在摇架后握持爪(11)上,控须棒(1)的直径Φ=2~40MM,安装位置尺寸,H=5~25MM,L1=20~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须棒牵伸装置,其特征是在控须棒(1)与后上罗拉(6)之间套有皮圈(14)。
专利摘要控须棒牵伸装置属纺纱机械,涉及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改进。它包括罗拉座、中罗拉滑座(12)、后罗拉滑座(13)、前下罗拉、中下罗拉(3)、后下罗拉(7)、摇架、前上罗拉、中上罗拉(2)、后上罗拉(6)、上销(9)、下销、上皮圈(4)、下皮圈(5)外,在中上罗拉(2)、中下罗拉(3)与后上罗拉(6)、后下罗拉(7)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控须棒(1),使牵伸后区对须条(8)的控制更强、更合理以满足提高纺纱质量和牵伸倍数的需要。同时为老机改造提供更经济更有效的办法。
文档编号D01H5/00GK2900563SQ200620033698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日
发明者张良翚, 张良翰, 张良翊 申请人:张良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