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98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包缝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的工业用缝纫机中,向 缝纫机机架内侧的各部供给润滑油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
技术背景以往,在工业用缝纫机中,为了满足缝制速度的高速化要求,对 针、弯针、进给齿等的可动部进行油润滑。这样的油润滑是通过设置 在缝纫机机架的内侧下部,与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的送油泵装置的驱 动来进行的。即,将与送油泵装置的排出口连结的送油路分别延伸设 置在分散于缝纫机机架内的各可动部,另一方面,将与送油泵装置的 吸入口连结的返回油路连接于在各可动部的附近设置的润滑油的回收 口,通过送油泵装置的驱动,向送油路排出润滑油,使之从以与各可 动部对应的方式形成在该送油路的中途部以及端部的喷油口喷出,润 滑各可动部,同时,从回收口经由返回油路,通过送油泵装置的吸入口,对结束了润滑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再次吸入到送油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2)。具体地说,送油泵装置l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由上下连续设置 的下泵2以及上泵3这两层泵构成,各泵2、 3是在上下接合的下壳体 21以及上壳体31的内部,分别收容着由外转子4以及内转子5构成 的转子的公知的摆动泵。即,在各泵2、 3中,外转子4是在同轴上旋转自由地内嵌于在各 壳体21、 31上所设置的圆形截面的转子室内的圆环形的部件,在其内 周面,等间隔配置多个(在图中是五个)谷部。另外,内转子5在分 别设置在各壳体21、 31上的外转子4的内侧,通过相对于它们偏心的 转子轴6旋转自由地被配置,在其外周面,等间隔配设具有与外转子 4的谷部对应的形状,并且比上述谷部至少少一个数量(在图中是四
个)的山部,其中之一在上述偏心的方向与外转子4的谷部之一卡合。 转子轴6向上泵3的上壳体31的上方突出,在该突出端部嵌有作 为从动齿轮的蜗轮7。该蜗轮7的嵌合位置为设定成在向缝纫机机架F 的内部安装送油泵装置1的状态下,与主轴S的中途部大致直角交叉, 在该交叉部,蜗轮7与设置在主轴S的对应位置的蜗杆(驱动齿轮)8 啮合。另外,主轴S向缝纫机机架F的外侧突出,在其突出端部嵌有皮 带轮9。然后,在设置在主轴S上的皮带轮9以及设置在未图示出的 缝纫机马达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之间,巻绕皮带10,主轴S通过来自 缝纫机马达的皮带传动而被旋转驱动(参照图8)。因此,转子轴6与借助蜗杆8以及蜗轮7传递的主轴S的旋转相 应地被旋转驱动,通过该旋转,在上下的壳体31、 21内部所设置的各 内转子5旋转。象这样的内转子5的旋转借助与等间隔配设在内转子 5的外周面的山部卡合的谷部传递到外转子4,该外转子4也与内转子 5 —起旋转。在这里,因为外转子4的谷部比内转子5的山部多一个,所以, 内转子5的旋转如图6所示,使被夹在与外转子4的边界部相邻的山 部间的泵室P的截面积(容积)在一圏内依次变化。在各壳体21、 31上,分别为在泵室P的容积增大的一侧的半部 形成吸入口 2a、 3a,同样在减少侧的半部形成排出口 2b、 3b,在容 积与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的旋转相应变化的泵室P中,发挥在位于 与吸入口 2a、3a匹配的旋转位置期间吸入油,在被封入最大容积内后, 向排出口2b、 3b排出的泵作用。下泵2的吸入口 2a通过过滤网与下壳体21的下面吸入口连通, 排出口 2b与在下壳体21的外面开口的排出口 21b连通(参照图5)。另外,上泵3的吸入口 3a与在上壳体31的外面开口的吸入口 31a 连通(参照图5),排出口 3b如图7所示,与在下壳体21的上面通过 使两端在外面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211连通。在这样的送油泵装置l中,如图8所示,在下泵2的排出口21b
中,连接着送油管P1的一端,并一直延伸设置到缝纫机机架F的最 上部,送油管Pl的另一端连接于被固定支撑在该位置的滤油器f的入 口侧。滤油器f的出口侧与贯穿设置于缝纫机机架F并被上下分支的 送油路P2连通,其中,向下方分支的送油路P2与支撑主轴S的中途 部的滑动轴承j的配设位置连通,另外,向上方分支的送油路P2与在 缝纫机机架F的上部空间内开口的喷射喷嘴N连接,同时,与延长到 缝纫机机架F的下部的送油管P3连接。送油管P3在下端部中弯曲, 延长到缝纫机机架F的下部前端侧,与支撑主轴S的前端部的未图示 出的滑动轴承的配设位置连通,再有,与形成在主轴S的轴心部的未 图示出的油通路连通。另外,在上泵3的吸入口 31a上,连接着返回油管P5的一端, 向上方弯曲,延长到缝纫机机架F的上部前端侧,连通在未图示出的 针杆附近。另外,作为上泵3的排出口的排出槽211开口,从其开口端向周 围喷出润滑油。接着,说明上述那样地构成的送油泵装置1的动作。首先,因来自缝纫机马达的皮带传动而产生的主轴S的旋转通过 未图示出的公知的传动构件,向针、弯针、进给齿等的可动部传递, 通过这些可动部的协同动作,进行缝制。此时,主轴S的旋转借助蜗杆8以及蜗轮7向送油泵装置1的转 子轴6传递,与该转子轴6的旋转联动,在构成送油泵装置l的下泵 2以及上泵3的各壳体21、 31的转子室中,通过与由内转子5以及外 转子4构成的转子的旋转相伴的泵作用,将润滑油向与下泵2的排出 口 21b连结的送油管Pl排出,同时,通过作为上泵3的排出口的排 出槽211,向周围喷出润滑油,贮留在发挥作为油底壳功能的缝纫机 机架F的底部。被排出到送油管Pl的润滑油由于通过滤油器f而被净化,被导入 到送油路P2并向上下分配,向下方的分配油被导入支撑主轴S的中 途部的滑动轴承j的配设位置,向该滑动轴承j和主轴S的滑动面供
油,发挥该滑动面的润滑作用。另外,向上方的分配油的大部分经过送油管P3进给到缝纫机机 架F的下部前端侧,没有详细图示出,被导入支撑主轴S的前端部的 滑动轴承的配设位置,向该滑动轴承和主轴S的滑动面供油,发挥该 滑动面的润滑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在主轴S的轴心部的油通路被导 入轴长方向的各部,发挥针、弯针、进给齿等的可动部的润滑作用。 再有,向上方的分配油的剩余部分从喷射喷嘴N向缝纫机机架F的上 部空间内喷射,发挥配置在该空间内的针等的可动部的润滑作用。象这样发挥各部的润滑作用的润滑油在^C回收到发挥作为油底壳 功能的缝纫机机架F的底部后,通过浸渍在被回收的润滑油的下泵2 的泵作用,通过其下面吸入口被吸入,被再次升压,循环使用。另一方面,被供给到上部空间的润滑油通过返回油管P5被上泵3 的吸入口 31a回收,从作为其排出口的下壳体2的排出槽211再次向 周围喷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67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3-31272号公报然而,上述的送油泵装置由下泵以及上泵两层构成,上泵的排出 口由在下壳体的上面通过使两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构成。另一方面, 在上壳体的转子室和在该转子室内旋转的外转子以及内转子之间,为 了允许旋转而确保有微小的间隙。据此,在上泵的吸入口没有回收足 够的润滑油时,存在空气通过在成为上泵的排出口的下壳体的上面通 过使两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上壳体的转子室和外转子以及内转子 的微小的间隙,侵入上泵的吸入口的可能性。若空气侵入吸入口,则 上泵的润滑油的吸入性能降低,供给到缝纫机机架的上部空间的润滑 油的回收进一步减少,加大了吸入性能的降低。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产生,提供一种在由下泵以及上泵 两层构成的送油泵装置中,能够切实地防止空气侵入上泵的吸入口, 而使吸入性能降低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该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是转 子轴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由设置在转子轴上的下转子以及 上转子分别在下壳体的转子室以及上壳体的转子室旋转的上下两层的 泵构成,通过上下的泵的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 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上壳体的下 面接合的下壳体的上面,与上泵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 排出槽,另一方面,在下壳体,形成通过其吸入口的下游侧的转子, 将泵室和上壳体的转子室连通的供油路,通过下泵的吸入口被吸入, 并向排出口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供油路,向上壳体的转子室供 给。根据本发明,若转子轴与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则在上下连续设 置的下泵以及上泵的上下的转子分别在上下的壳体的转子室旋转,通 过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 出。即,润滑油被封入通过旋转的转子形成的泵室,压力提高,向排 出口排出。在这里,在下泵中,若通过旋转的下转子所形成的泵室达 到临近供油路的位置,则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供油路向上泵中的上壳 体的转子室供给。然后,供给到上泵的上壳体的转子室的润滑油因其 压力侵入在上壳体的转子室和以允许旋转的方式被收容在该转子室的 上转子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同时,充满吸入口。其结果为,即使空气欲从上壳体的转子室,通过在成为上泵的排 出口的下壳体的上面通过至少使一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侵入吸入 口,也由于在上壳体的转子室和上转子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被充满的润 滑油封闭,而能够阻止空气通过间隙侵入吸入口,能够切实地防止上 泵的吸入性能的降低。本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该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是转 子轴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由设置在转子轴上的下转子以及 上转子分别在下壳体的转子室以及上壳体的转子室旋转的上下两层的 泵构成,通过上下的泵的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 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上壳体的下
面接合的下壳体的上面,与上泵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 排出槽,另一方面,在上壳体,形成从其吸入口的下游侧的转子室贯 通到上面的连通路,排出到缝纫机各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连通路,向上壳体的转子室供给。根据本发明,若转子轴与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则在上下连续设 置的下泵以及上泵的上下的转子分别在上下的壳体的转子室旋转,通 过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 出。即,润滑油被封入通过旋转的转子形成的泵室,压力提高,向排 出口排出。此时,供给到缝纫机各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下降到送油泵 装置,进入在上泵的上壳体上形成的连通路。然后,进入到连通路的 润滑油由于自重,侵入在上壳体的转子室和以允许旋转的方式被收容 在该转子室内的上转子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同时,充满吸入口。其结果为,即使空气欲从上壳体的转子室通过在成为上泵的排出 口的下壳体的上面通过至少使一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侵入吸入口 , 也由于在上壳体的转子室和上转子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被充满的润滑油 封闭,而能够阻止空气通过间隙侵入吸入口,能够切实地防止上泵的 吸入性能的降低。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由下泵以及上泵两层构成的送油泵装置中, 切实地防止空气侵入上泵的吸入口,而使吸入性能降低。


图l是省略一部分来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的一个实 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2是图1的送油泵装置中的下泵的仰视图。图3是省略一部分来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的其它的 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送油泵装置中的上泵,(a)是俯视图,(b)是 仰视图。图5是说明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图5的送油泵装置的动作的仰视图。 图7是省略一部分来表示图5的送油泵装置中的下泵的下壳体的 俯视图。图8是表示具有图5的送油泵装置的缝纫机的主要部位的概略构 成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送油泵装置2下泵2x供油路21下壳体211排出槽3上泵3x连通路31上壳体4外转子5内转子6转子轴7蜗轮8蜗杆F机架S主轴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1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构成送油泵装置1的下泵2以及上泵3具有与先前说明的 下泵2以及上泵3大致相同的构造,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省略详细的说明,同时,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构成送油泵装置1的下泵2的下壳体21上,在其吸入口 2a的
下游侧的转子室中,形成将通过旋转的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形成的 泵室P和上泵3的吸入口 3a的下游侧的转子室连通的供油路2x。该 供油路2x被形成为在上泵3的上壳体31的转子室开口的前端部的孔 径与在下壳体21的转子室开口的基端部的孔径相比直径小。因此,若主轴S借助未图示出的缝纫机马达,通过皮带传动而旋 转,则转子轴6借助蜗杆8以及蜗轮7旋转,在下泵2的下壳体21 妁转子室以及上泵3的上壳体31的转子室,分别为内转子5旋转,同 时,外转子4伴随着内转子5的旋转而旋转,通过在它们的吸入口 2a、 3a产生的负压,吸入润滑油,同时,将吸入的润滑油封入由内转子5 以及外转子4所形成的泵室P,向转子轴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排出 口 2b、 3b排出。此时,若由旋转的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所形成的 泵室P到达临近供油路2x的位置,则被封入泵室P并且压力升高的 润滑油的一部分在供油路2x的小直径前端部^L节流,压力进一步提 高,通过供油路2x,供给到上泵3中的上壳体31的转子室。然后, 供给到上泵3的上壳体31的转子室的润滑油因其压力,侵入在上壳体 31的转子室和以允许旋转的方式被收容在该转子室内的内转子5以及 外转子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充满吸入口 3a。据此,即使空气欲从上 壳体31的转子室的间隙通过在成为上泵3的排出口的下壳体21的上 面通过使两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211侵入吸入口 3a,也由于在上壳 体31的转子室和收容在该转子室内的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之间所形 成的间隙充满了润滑油被封闭,而阻止了空气通过间隙侵入吸入口 3a。其结果为,能够切实地防止空气侵入上泵3的吸入口 3a,吸入性 能降低,能够总是吸入设定的量的润滑油进行回收,通过排出槽211 向周围喷出。另外,在下泵2中,被封入泵室P并且压力升高的润滑油的大部 分如上所述,通过排出口 21b向送油管Pl排出,在供给到缝纫机各 部,对可动部进行润滑后,被回收到缝纫机机架F的底部,再次循环 使用。 接着,根据图3以及图4,说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1 的其它的实施方式。针对构成该实施方式的送油泵装置1的下泵2以及上泵3,也是 对与前面说明的下泵2以及上泵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 详细的说明,同时,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构成送油泵装置1的上泵2的上壳体31上,形成从其吸入口 3a的下游侧的转子室贯通到其上面的连通路3x。该连通路3x被形成 为在上壳体31的上面开口的上端部的孔径与在其转子室开口的下端 部的孔径相比直径大。因此,若主轴S借助未图示出的缝纫机马达,通过皮带传动而旋 转,则转子轴6借助蜗杆8以及蜗轮7旋转,在下泵2的下壳体21 的转子室以及上泵3的上壳体31的转子室,分别为内转子5旋转,同 时,外转子4伴随着内转子的旋转而旋转,通过在它们的吸入口 2a、 3a产生的负压,吸入润滑油,同时,将吸入的润滑油封入由内转子5 以及外转子4所形成的泵室P,向转子轴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排出。 然后,在下泵2中,被封入泵室P并且压力升高的润滑油同样通过排 出口 21b向送油管Pl排出,在供给到缝纫机各部,对可动部进行润 滑后,被回收到缝纫机机架F的底部,再次循环使用。同样,在上泵 3中,润滑油通过返回油管P5被吸入吸入口 31a被回收,从作为其排 出口的下壳体21的排出槽211的两端开口喷出。象这样,通过送油管Pl排出,在缝纫机机架F的上部,从喷嘴N 喷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或者从下壳体21的排出槽211喷出到周围的润 滑油的一部分下降到送油泵装置1,进入在上泵3的上壳体31上形成 的连通路3x,临时贮留在直径小的其下端部。然后,贮留在上泵3的 上壳体31的连通路3x的润滑油由于自重,侵入在上壳体31的转子室 和以允许旋转的方式被收容在该转子室内的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之 间所形成的间隙,充满吸入口 3a。据此,即使空气欲从上壳体31的 转子室的间隙通过在成为上泵3的排出口的下壳体21的上面通过使两 端开口而形成的排出槽211侵入吸入口 3a,也由于在上壳体31的转
子室和在该转子室内收容的内转子5以及外转子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 充满了润滑油被封闭,阻止了空气通过间隙侵入吸入口 3a。其结果为,能够切实地防止空气侵入上泵3的吸入口 3a,吸入性 能降低,能够总是吸入设定的量的润滑油进行回收,通过排出槽211 向周围喷出。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在下泵的下壳体的上面与 上泵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的排出槽,举例表示了使两端开口的情况, 但是,也可以仅使一端开口。
权利要求
1. 一种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该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是转子轴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由设置在转子轴上的下转子以及上转子分别在下壳体的转子室以及上壳体的转子室旋转的上下两层的泵构成,通过上下的泵的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上壳体的下面接合的下壳体的上面,与上泵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排出槽,另一方面,在下壳体,形成通过其吸入口的下游侧的转子,将泵室和上壳体的转子室连通的供油路,通过下泵的吸入口被吸入,并向排出口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供油路,向上壳体的转子室供给。
2. —种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该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是转子轴与 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由设置在转子轴上的下转子以及上转子分别在下壳体的转子室以及上壳体的转子室旋转的上下两层的泵构 成,通过上下的泵的各吸入口,分别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出口, 向缝纫机各部排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上壳体的下面接合的下壳体的上面,与上泵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排出槽, 另一方面,在上壳体,形成从其吸入口的下游侧的转子室贯通到上面的连通路,排出到缝纫机各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连通路,向上壳 体的转子室供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由下泵以及上泵两层构成的送油泵装置中,能够防止空气侵入上泵的吸入口使吸入性能降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1,该缝纫机的送油泵装置1是由设置在与缝纫机主轴联动而旋转的转子轴6上的上下的转子分别在上下的壳体21、31的各转子室旋转的上下两层的泵2、3构成,通过各吸入口,吸入润滑油,同时,通过排出口,向缝纫机各部排出润滑油,在与上壳体31的下面接合的下壳体31的上面,与上泵3的排出口对应地形成两端开口的排出槽211,另一方面,在下壳体21,形成通过其吸入口的下游侧的转子,将泵室和上壳体21的转子室连通的供油路2x。因此,被吸入下泵并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供油路,向上壳体的转子室供给。
文档编号D05B71/00GK101392440SQ20081014970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金川靖男 申请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