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9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于巾被类的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
背景技术
竹纤维纺织品相对于传统的棉类制品有以下优点a、良好的抗菌抑菌功能;b、超 强保健功能;C、竹纤维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功能,从而自动调节人体湿度平 衡;d、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吸附空气中甲醛、苯、 甲苯、氨等有害物质,并消除不良异味;e、竹纤维蓄热保暖功能;f、竹纤维柔软舒适功能。 所以竹纤维制品得以迅速发展。现有的普通竹纤维毛圈织物的毛圈经纱处于捻合状态,如图1、图3所示,这种结 构的竹纤维毛圈织物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织物的毛圈经纱是捻合状态,使得该织物的毛圈 层不够疏松,手感差、吸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该织物的吸水性好,手感 柔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包 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经 纱与地布层经纱同向,其特征是,所述的毛圈经纱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 维组成,所述的毛圈经纱为含有竹纤维的混纺物。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所述的毛圈经纱中竹纤维含量为60% 10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拥有了竹纤维织物抗菌性、保健性、抗紫 外线性、吸湿排湿性的特性以外还有以下特性由于毛圈经纱为无捻疏松结构,质地更加柔 软,吸水性更强。同时充分利用了竹纤维的抑菌、杀菌的特性。

图1为普通毛圈织物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之一;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之二。图中1经纱,2纬纱,3毛圈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图5所示,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包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1和纬纱2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 经纱3与地布层经纱同向,与现有毛圈织物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毛圈经 纱3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维组成,所述的毛圈经纱中含有竹纤维。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毛圈经纱中竹纤维的含量可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毛圈经纱3 中竹纤维含量为60% 100%,可与棉、麻、丝等进行混纺。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如图4,整体为疏松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毛圈分布位置按毛巾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可分为单面、双面和表 里交换起毛圈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做限制。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毛巾、毛巾被等织物。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一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包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经纱与地布层经纱同向,其特征是,所述的毛圈经纱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维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
专利摘要一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它包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经纱与地布层经纱同向,其特征是,所述的毛圈经纱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维组成,所述的毛圈经纱为含有竹纤维的混纺物。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本实用新型在拥有了竹纤维织物抗菌性、保健性、抗紫外线性、吸湿排湿性的特性以外还有以下特性由于毛圈的经线为无捻疏松结构,质地更加柔软,吸水性更强。充分利用了竹纤维的抑菌、杀菌的特性。
文档编号D03D15/00GK201648658SQ2009202402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王建中 申请人:王建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