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衣物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旋转滚筒内进行衣物等的干燥的衣物干燥机。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平5-25339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往的衣物干燥机的结构。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衣物干燥机的电路框图。如图13所示,以往的衣物干燥机在具有热风吹出口的内周板上配设有具有正的温度特性的加热器51。并且,用加热器51进行加热而得到的热风通过风扇的旋转而从热风吹出口导入旋转滚筒内,来对衣物进行干燥。加热得到的该热风的温度由位于旋转滚筒附近的、设置在内周板的热风吹出口的下部的下部温度传感器5 和设置在内周板的热风吹出口的上部的上部温度传感器52b进行检测。由下部温度传感器5 和上部温度传感器52b检测出的值被发送到温度检测部阳,利用温度检测部阳来检测热风的温度。电阻检测部53检测与电极M接触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电阻值的变化。并且,来自电阻检测部53和温度检测部55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56。控制部56由包括电阻比较部59、电极检测时间比较部58、运算部60以及温度差检测部61等的微计算机等构成,对马达57和加热器51进行通电控制。在此,温度差检测部61基于由下部温度传感器5 和上部温度传感器52b检测出的衣物的温度差来判断衣物的容量的大小。电极检测时间比较部58将通过电阻比较部59进行电阻比较而得到的、 利用电极M检测出的电阻值持续超过设定值规定时间的时间与多个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衣物的湿的情况。下面,使用图14来具体地说明湿的情况的判断。图14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检测电阻值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如图 14所示,进行如下的控制在从时刻t6起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T7后的时刻伪结束干燥运转,其中,时刻t6是通过与衣物接触而检测出的电极M的电阻值R持续大于规定值b规定时间T5后的时刻。此时,当干燥运转前衣物中包含大量水分时,湿的程度大,因此通过电阻比较部59 进行电阻比较而得到的、电阻值R持续大于设定值b规定时间T5的时刻、即t6推迟。相反,当干燥运转前的衣物中未包含大量水分时t6提前。并且,通过由电极检测时间比较部 58将时刻t6与多个设定值进行比较,来判断运转前的衣物的湿的情况。并且,运算部60从预先设定的值中选择与通过上述说明判断出的衣物的湿的情况和由温度差检测部61判断出的衣物的容量相应的延迟时间T7,将其决定为干燥时间。由此,能够根据衣物的容量和湿的程度来设定延迟时间,因此能够以最合适的运转时间来干燥衣物。但是,以往的衣物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通过与衣物相接检测的电极M的变化剧烈,因此难以分阶段地检测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衣物干燥机,具备旋转滚筒,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主体内;马达,其驱动旋转滚筒;内周板,其设置在主体的前部;一对第一电极和一对第二电极,其以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内周板上;以及控制部,其至少具有第一电阻检测部、第二电阻检测部以及运算部,其中,该第一电阻检测部检测一对第一电极之间由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该第二电阻检测部检测一对第二电极之间由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该运算部与第一电阻检测部和第二电阻检测部相连接,根据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和第二电阻检测部的信号中的至少一方的信号来运算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发明的效果由此,能够分阶段地检测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从而能够防止衣物的过干燥、未干燥来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衣物干燥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该衣物干燥机的图1的2-2截面图。图3是说明该衣物干燥机的控制装置的概要的系统图。图4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根据衣物容量而变化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以及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随时间变化的概要图。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衣物干燥机的控制装置的概要的系统图。图7A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7B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9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7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10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8A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的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8B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9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8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10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A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6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B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8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状态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60% 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D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状态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80% 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10是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另一例的图1的2-2截面图。图11是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另一例的图1的2-2截面图。图12是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另一例的图1的2-2截面图。图13是以往的衣物干燥机的电路框图。图14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检测电阻值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并不是通过本实施方式来限定该发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衣物干燥机的开口部侧表示为前部、前面,将与开口部侧相反的一侧表示为后部、后面。(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衣物干燥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该衣物干燥机的图1的2-2截面图。图3是说明该衣物干燥机的控制装置的概要的系统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的主体1内至少具备旋转滚筒2、 马达3、具有一对第一电极8 (以下记为第一电极8)和一对第二电极9 (以下记为第二电极 9)的内周板7以及控制部16。如图1以及图2所示,旋转滚筒2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包括有底圆筒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衣物干燥机的主体1内。并且,通过安装于旋转滚筒2的后面侧的马达3, 以被设定为大致水平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加为中心来对旋转滚筒2进行旋转驱动。马达3例如由无刷直流马达构成,通过变频控制来控制马达3自如地改变转速。如图1所示,在旋转滚筒2的前面侧、即与马达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取出/放入衣物等(以下记为衣物)的开口部4,通过开闭自如的门5来关闭开口部4。在旋转滚筒2的内周侧面以朝向旋转轴加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搅拌衣物的例如多个突起体6。并且,收纳在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而被设置在旋转滚筒2中的突起体6抬起并进行搅拌。在主体1内的前部,与设置于旋转滚筒2的前面侧的圆形的开口部4相对地,例如沿着开口部4的边缘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周板7。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周板7的下部且位于旋转滚筒2侧的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地、以与在旋转滚筒2内被搅拌的衣物相接触的方式设置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在此,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被设置成在内周板7上的设置位置和电极的尺寸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相互不同。也就是说,例如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在不同的位置处以与衣物相接触的面积相互不同的形状来形成。并且,关于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将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设置在与旋转滚筒2相对置的内周板的下方部,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设置在内周板的上方部。
如图2所示,具体地说,形成为内周板7的圆周方向、即旋转滚筒2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电极8的长度L 1比第二电极9的长度L2长。并且,第一电极8具有规定间隔地设置在内周板7的下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垂直线A上。另外,第二电极9具有规定间隔地设置在内周板7的左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水平线B上。由此,每单位时间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与第一电极 8相接触的频率特别大,而另一方面,每单位时间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与第二电极9相接触的频率小,因此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衣物容量的检测。此外,图2所示的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配置以及形状对于旋转滚筒2顺时针的旋转方向特别有效。在逆时针的情况下,将第二电极9设置在相对于垂直线A相对的位置处,由此在旋转滚筒2的旋转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如图1所示,控制部16配置在主体1内的上方前部。并且,如图3所示,控制部16由第一电阻检测部10、第二电阻检测部11、运算部12、暖风温度控制部13、循环风量控制部14以及滚筒转速控制部15构成。控制部16通过使与多个第一检测电阻8A相连接的晶体管8B以及与多个第二检测电阻9A相连接的晶体管9B导通/截止,来切换多个第一检测电阻8A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检测电阻9A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将干燥率的设定值变更为期望的值。并且,通过利用比较器8C来比较第一电极8的电阻值与第一检测电阻 8A的电阻值以及利用比较器9C来比较第二电极9的电阻值与第二检测电阻9A的电阻值, 能够利用控制部16来检测衣物的干燥率。由此,例如能够进行干燥率低的过程、干燥率高的过程等与用途相应的衣物的干燥。当旋转滚筒2内的湿的衣物接触到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时电导通。 利用第一电极8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第一检测电阻8A的电阻值的比较结果被输入到第一电阻检测部10,利用第二电极9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第二检测电阻9A的电阻值的比较结果被输入到第二电阻检测部11。相反地,当干的衣物接触到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时电气上不导通。因此,对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没有任何输入。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比较结果的信号被输入到运算部 12。于是,运算部12根据从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输入的比较结果的信号中的至少一方的信号来判断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并且,在所判断出的干燥率为期望的干燥率的情况下,控制部16控制暖风温度控制部13、循环风量控制部14以及滚筒转速控制部15。另一方面,在所判断出的干燥率不是期望的干燥率的情况下,继续对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进行干燥直到衣物的干燥率被判断为期望的干燥率为止。此时,暖风温度控制部13通过加热器等加热部(未图示)来控制被加热的干燥用空气的温度。另外,循环风量控制部14通过送风风扇等送风部(未图示)来控制被送入旋转滚筒2内的干燥用空气的送风量。并且,滚筒转速控制部15控制由马达3驱动的旋转滚筒2的转速。通过以上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能够分阶段地高精度地检测衣物的干燥率,能够防止衣物的过干燥、未干燥而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下面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衣物干燥机的干燥运转的动作、作用。首先,当开始干燥运转时,通过马达3使旋转滚筒2以规定的转速进行旋转,经由循环风量控制部14来通过送风风扇将经由暖风温度控制部13的控制而被加热的规定温度的干燥用空气送入旋转滚筒2内。投入到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动作而由突起体6向上方抬起来进行搅拌,通过与干燥用空气接触而水分被去除不断干燥。当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接触到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时,由于含水分的衣物的接触而检测出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第一电阻检测部10利用比较器8C将从第一电极8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由晶体管8B切换到的第一检测电阻8A的规定电阻值进行比较。并且,第一电阻检测部10对第一电极8的电阻值超过第一检测电阻 8A的规定电阻值的次数进行计数。同样地,第二电阻检测部11利用比较器9C将从第二电极9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由晶体管9B切换到的第二检测电阻9A的规定电阻值进行比较。并且,第二电阻检测部11对第二电极9的电阻值超过第二检测电阻9A的规定电阻值的次数进行计数。当每单位时间的计数值小于规定值时,判断为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湿状态”。 然后,向旋转滚筒2内送入规定温度的干燥用空气直到每单位时间的计数值超过规定值为止。另一方面,当每单位时间的计数值超过规定值时,判断为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 “干状态”。然后,控制部16控制暖风温度控制部13、循环风量控制部14以及滚筒转速控制部15。并且,运算部12根据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到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次数来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容量。接着,以下使用图4以及图5来说明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容量以及干燥率的检测方法。图4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根据衣物容量而变化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以及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随时间变化的概要图。此外,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是指每单位时间内由于衣物的接触而第一电极8之间和/或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超过第一检测电阻8A的规定电阻值和/或第二检测电阻9A的规定电阻值的次数。图4示出了相对于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容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 Wn。也就是说,当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容量为小容量时,从第一电极8得到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d 17少(小于规定值),第二电极9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e 18也少(小于规定值)。因此,能够判断为衣物容量Xl是小容量。这与例如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中的尺寸的大小、配置无关,是由于与两电极接触的频率小。另外,当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容量为中容量时,从第一电极8得到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 17多(大于规定值),第二电极9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e 18少(小于规定值)。因此,能够判断为衣物容量X2为中容量。这是由于例如与第一电极 8和第二电极9中的尺寸大的电极、设置在接触频率高的位置处的电极接触的频率大。另外,当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容量为大容量时,从第一电极8得到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 17多(大于规定值),第二电极9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e 18多(大于规定值)。因此,能够判断为衣物容量X3为大容量。由此,能够将旋转滚筒2 内的衣物的容量分为小容量、中容量、大容量三个阶段来进行检测,能够进行与衣物的容量相应的更高效的衣物的干燥运转。这与例如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尺寸大小、配置无关,是由于与两电极接触的频率大。
接着,图5示出相对于干燥运转时间t的一对电极之间的电阻值R 19以及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n,当电极检测数据数Wn为上限值Wmax时,能够检测为旋转滚筒2 内的衣物为“干状态”。如图5所示,根据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容量和运转开始时的衣物的期望干燥率, 切换多个第一检测电阻8A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检测电阻9A中的至少一个来变更干燥率的设定值。例如,当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a 20在时间t 1变为上限值Wmax 时,判断为衣物的干燥率为85%左右。另外,当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b 21在时间 t2变为上限值Wmax时,判断为衣物的干燥率为90%左右。另外,当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c 22在时间t3变为上限值Wmax时,判断为衣物的干燥率为95%左右。由此,能够分多个阶段(干燥率)地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防止衣物的过干燥、未干燥而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将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设置成每单位时间与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接触的次数不同。并且,运算部12在干燥运转开始时对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信号进行比较运算,从大容量到小容量分阶段地检测衣物的容量。另外,根据衣物的容量和运转开始时的衣物的期望干燥率来切换多个第一检测电阻8A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检测电阻9A中的至少一个,由此能够从湿状态到干状态分阶段地设定干燥运转中的衣物的干燥率。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衣物等的过干燥、 未干燥而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设定用于分别以衣物的干燥率为85%、90%、95%来检测每单位时间的电极检测数据数wa 20、wb 21、wc 22的第一检测电阻8A和第二检测电阻9A的电阻值,但并不限于此。通过与用途相应地改变第一检测电阻8A和第二检测电阻9A的电阻值,能够自由地设定干燥率的范围。由此,能够分阶段地检测与用途相应的干燥率而以任意的干燥率进行干燥运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信号来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10 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至少一方的信号来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由此,能够分阶段地高精度地检测衣物的干燥率,能够防止衣物的过干燥、未干燥而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实施方式2)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衣物干燥机的控制装置的概要的系统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将利用第一电极8检测出的电阻值直接输入到第一电阻检测部10,将利用第二电极9检测出的电阻值直接输入到第二电阻检测部11,将其结果输入到频率检测部27。频率检测部27对由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 检测出的信号的频率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其结果来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此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详细的说明引用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如图6所示,通过第一电阻检测部10来检测第一电极8之间由于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通过第二电阻检测部11来检测第二电极9之间由于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并且,当旋转滚筒2内的湿的衣物接触到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时发生电导通,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作为信号被分别输入到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在此,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与频率检测部27相连接。频率检测部27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23、第二低通滤波器对、信号波形合成部25和频率分析部26, 该频率分析部26的一端与信号波形合成部25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部12相连接。第一电阻检测部10与频率检测部27的第一低通滤波器23相连接,第二电阻检测部11与频率检测部27的第二低通滤波器M相连接。并且,分别对第一低通滤波器23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输入第一电阻检测部10的输出信号IOA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输出信号IlA0但是,每单位时间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与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的频率根据衣物的形状(缠绕程度)不同而并非固定。因此,第一电阻检测部10的输出信号IOA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输出信号IlA为包含高频成分的信号波形。因此,使用第一低通滤波器23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使第一电阻检测部10的输出信号IOA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的输出信号IlA的高频成分衰减。由此,第一低通滤波器23 的输出信号23A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的输出信号24A能够仅取出去除了高频成分的特定的频率成分。与信号波形合成部25相连接的第一低通滤波器23的输出信号23A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的输出信号24A被输入到信号波形合成部25。然后,输出信号23A和输出信号24A 的信号波形被合成,信号波形合成部25的输出信号25A向频率分析部沈输出。然后,进行频率分析后得到的频率分析部沈的输出信号2队向运算部12输出。 对运算部12输入频率分析部沈的输出信号^A,运算部12运算频率成分和振幅成分。由此,能够如下面所示那样判断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状态。接着,下面说明上述的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容量以及干燥率的检测方法。图7A至图7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7A至图7C示出了对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值的一例。图7A 示出了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输出信号值28、图7B示出了干燥率为9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四、图7C示出了干燥率为10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30。此外,在旋转滚筒2内没有衣物的情况下或者在干的衣物与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水分,因此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电气上不导通。因此,分别不对第一电阻检测部10和第二电阻检测部11进行输入,因此能够判断为旋转滚筒2内没有衣物或者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已干。如图7A所示,衣物为大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输出信号值观被检测出更高频率的f2成分和f3成分(其中,在图7A至图7C中,频率f为fl < f2 < f3)。这是由于在紧接在运转开始后(衣物为湿的状态),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大。另外,如图7B所示,衣物为大容量且干燥率为9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四仅被检测出更低频率的Π成分。这是由于,例如在干燥率为90%左右的干燥状态时,衣物即使与多个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接触,与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相比,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以及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变小。如图7C所示,衣物为大容量且干燥率为10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30检测不到频率成分。这是由于,例如在干燥率为100%左右干燥时,衣物即使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也不会导通。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在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对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值与干燥运转的进展程度(衣物的干燥率)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判断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状态。图8A至图8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8A至图8C示出了对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的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输出信号值的一例。如图8A所示,衣物为小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输出信号值31与衣物为大容量的情况相比,被检测出更低频率的Π成分和f2成分(其中,在图8A至图8C中,频率f 为fl<f2<f3)。这是由于在紧接在运转开始后(衣物为湿的状态),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小。另外,如图8B所示,衣物为小容量且干燥率为9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32仅被检测出更低频率的fl成分。这是由于,例如在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为90%左右的干状态时,衣物即使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与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相比,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变小。如图8C所示,衣物为小容量且干燥率为100%左右时的输出信号值33检测不到频率成分。这是由于,例如在干燥率为100%左右的干状态时,衣物即使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也不会导通。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在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时,对多个一对第一电极8和一对第二电极9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值与干燥运转的进展程度(衣物的干燥率)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判断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状态。下面,对由衣物的容量和干燥率的不同所引起的频率的变化进行说明。图9A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6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B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时的干燥率为8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C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状态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6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D是对该衣物干燥机的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状态为小容量时的干燥率为80%左右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所得到的输出信号图。图9A至图9D示出了对基于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容量和不同干燥状态的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检测信号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值的一例。此外,将输出值y设为电压除以检测电阻而得到的相对的电流值。如图9A所示,衣物为大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干燥率为60%左右时的相对于频率的输出信号值;34被检测出更高频率的f2成分和f3成分(其中,在图9A至图9D中, 频率f为fl < f2 < f3)和大的输出值y 1(其中,在图9A至图9D中,输出值y为y 1 > 12)。这是由于,例如在大容量且干燥率为60%左右的更湿的状态下,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 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更大,由于干燥率低水分多而所检测的一对第一电极8之间和一对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小。
如图9B所示,衣物为大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干燥率为80%左右时的相对于频率的输出信号值35被检测出更高频率的f2成分和f3成分和小的输出值y2。这是由于,例如在大容量且干燥率为80%左右的更干的状态下,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更大,由于干燥率高水分少而所检测的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大。如图9C所示,衣物为小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干燥率为60%左右时的相对于频率的输出信号值36被检测出更低频率的fl成分和f2成分和大的输出值y 1。这是由于,例如在小容量且干燥率为60%左右的更湿的状态下,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更小,由于干燥率低水分多而所检测的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小。如图9D所示,衣物为小容量且紧接在运转开始后的干燥率为80%左右时的相对于频率的输出信号值37被检测出更低频率的fl成分和f2成分和小的输出值y2。这是由于,例如在小容量且干燥率为80%左右的更干的状态下,衣物与多个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接触,每单位时间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导通的频率更小,由于干燥率高水分少而所检测的第一电极8之间和第二电极9之间的电阻值大。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衣物干燥机通过信号波形合成部25来合成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各自的检测信号,通过频率分析部沈对合成信号波形进行频率分析,从而判断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状态。由此,能够分阶段地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能够防止衣物的过干燥、未干燥而最佳地进行干燥运转。其中,在频率成分中的高频成分的比例大(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在频率成分中的高频成分的比例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第一低通滤波器23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高频成分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第一低通滤波器23和第二低通滤波器M。由此,能够以更为简单的结构来检测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的干燥率。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利用图2的电极的配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图10至图12所示的配置。因此,使用图10至图12来说明电极配置的另一例。图10至图12是该衣物干燥机的电极的另一例的图1的2-2截面图。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在不同的位置处形成为与衣物相接触的面积相互不同的尺寸。具体地说,形成为内周板7的圆周垂直方向的第一电极8的长度L3、 即旋转滚筒2的径向长度L 3比第二电极9的长度L4长。由此,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分别与一对电极之间接触的每单位时间的次数不同,因此能够分阶段地检测衣物的容量和干燥率。接着,如图11所示,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设置在与旋转滚筒2相对的内周板7 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处。第一电极8设置在内周板7的下方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水平线的下方。第二电极9设置在内周板7的上方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水平线的上方。另外,第一电极8设置在内周板7的左方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垂直线的左方。第二电极9设置在内周板7的右方部、即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轴加的垂直线的右方。
由此,能够使每单位时间与旋转滚筒2内的衣物接触的次数不同,能够按照从大容量到小容量分阶段地检测衣物的容量,另外,能够分阶段地检测衣物的干燥率。如图12所示,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在不同的位置处形成为与衣物接触的面积相互不同的尺寸。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形成为内周板7的圆周水平方向的长度、即旋转滚筒2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电极8的长度Ll比第二电极9的长度L2长。由此,旋转滚筒2 内的衣物分别与一对电极之间接触的每单位时间的次数不同,因此能够分阶段地检测衣物的容量和干燥率。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形状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形成为以旋转轴加为中心的沿着开口部4的边缘部的圆弧状。由此,能够使其与衣物接触的面积更大。此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备以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衣物干燥机功能的滚筒式洗衣机中。由此,能够在一台滚筒式洗衣机中进行从洗涤到干燥的一系列动作,能够高效地进行衣物的清洗和干燥。此外,干燥运转以外的动作(例如洗涤、漂洗、脱水等)与以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干燥机,具备旋转滚筒,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主体内;马达,其驱动上述旋转滚筒;内周板,其设置在上述主体的前部;一对第一电极和一对第二电极,其以与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接触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内周板上;以及控制部,其至少具有第一电阻检测部、第二电阻检测部以及运算部,其中,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检测上述一对第一电极之间由于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检测上述一对第二电极之间由于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上述运算部与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相连接,根据来自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的信号中的至少一方的信号来运算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部还根据来自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的信号来运算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输入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第一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比较结果,对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输入从上述一对第二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与第二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比较结果,上述运算部根据来自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的比较结果来进行运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和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二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都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在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大于所述规定值、且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二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中容量,在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和每单位时间内从上述一对第二电极之间检测出的电阻值超过上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电阻值的次数都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检测电阻和上述第二检测电阻中的至少一方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容量和运转开始时的衣物的期望干燥率来切换多个上述第一检测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第二检测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来变更干燥率的设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还具备频率检测部,该频率检测部对由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检测出的电阻值的变化进行频率分析,上述运算部根据由上述频率检测部检测出的频率成分来运算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频率检测部包括信号波形合成部和频率分析部,其中,上述信号波形合成部与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相连接,上述频率分析部的一端与上述信号波形合成部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运算部相连接,上述信号波形合成部对来自上述第一电阻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电阻检测部的各检测信号进行合成,上述频率分析部对由上述信号波形合成部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信号波形进行频率分析,由此,分阶段地检测干燥运转过程中的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部检测由上述频率分析部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上述频率成分的振幅来运算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没有检测到上述振幅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处于上述旋转滚筒内没有衣物的状态或者干燥结束,上述控制部停止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部根据由上述频率分析部进行频率分析而得到的上述频率成分来检测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容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频率成分中的高频成分的比例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大容量,在上述频率成分中的高频成分的比例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上述运算部判断为上述旋转滚筒内的衣物为小容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和上述一对第二电极被设置成在上述内周板上的设置位置和电极尺寸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相互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和上述一对第二电极,相对于某一方的一对电极,使另一方的一对电极的沿上述内周板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或径向长度更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一对第一电极和上述一对第二电极,将一方的一对电极设置在与上述旋转滚筒相对的上述内周板的下方部,将另一方的一对电极设置在上述内周板的上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干燥机。该衣物干燥机具备旋转滚筒、马达、内周板、设置在内周板上的一对第一电极和一对第二电极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至少具备第一电阻检测部、第二电阻检测部以及运算部,该第一电阻检测部检测一对第一电极之间由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该第二电阻检测部检测一对第二电极之间由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接触而产生的电阻值的变化,该运算部与第一电阻检测部和第二电阻检测部相连接,根据来自第一电阻检测部和第二电阻检测部的信号中的至少一方的信号来运算旋转滚筒内的衣物的干燥率。
文档编号D06F58/28GK102433723SQ20111026888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三浦祐太, 小松隆, 松田真一, 桥本和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