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39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洗衣机,特别涉及ー种使用固体颗粒參与洗涤的洗衣机及洗涤方法,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洗衣机的洗涤方法是采用水作为洗 涤介质,向洗衣机内加入水和洗涤剂,进行洗涤,洗涤后利用脱水功能将洗衣机内的污水排出,然后重新加入干净的水,继续进行洗涤或者漂洗过程,洗涤全部结束后再将水排出。这种方法只是单纯地将水排出,再重新注入干净的洗涤水,水消耗量非常大。同时,洗涤液里面还含有较多的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每次洗涤过程的耗费时间较长,耗电量也较大。针对传统洗衣机的不足,现有技术中出现了ー种采用聚合物材料特殊制作的固体颗粒作为洗涤介质的洗涤方法,通过固体颗粒和衣服之间的摩擦,吸附并吸收衣服上的污垢,从而实现洗涤的功能。该洗涤方法能节水80%以上,另外,该固体颗粒洗涤介质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寿命长,无需更换,安全环保。采用该颗粒洗涤方法的洗衣机,一般都会在洗衣机设置有颗粒的储存空间,储存空间普遍采用储料盒的结构,在外筒上设置进料孔和出料孔,在洗涤前,将颗粒从进料孔中投放至外筒内,在洗涤结束后,在将颗粒完全回收到颗粒的储存空间内。内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可以通过颗粒的通孔,投放至外筒内的颗粒通过该通孔进入内筒内与衣物混合,在洗涤时,旋转内筒,使衣物和颗粒相互摩擦,吸附衣物上的污物,达到洗涤的目的,由于内筒在旋转时,总有部分颗粒会处于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与衣物无法接触,这样会降低洗涤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使颗粒与衣物充分混合,以提高洗涤效果的洗衣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洗衣机,包括内筒、外筒及作为洗涤介质的固体颗粒,所述内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其特征在干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颗粒的循环输送通道及动カ装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围绕所述外筒的外侧呈环形设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通过进料口和出料ロ与所述外筒或内筒连通。进ー步,在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ロ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进ロ与所述外筒连通,所述储料箱的出ロ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ロ连通,在所述储料箱的出口处设置一出料控制阀。进ー步,所述储料箱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底部,所述储料箱的进ロ与所述外筒的底
壁连通。进ー步,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出料ロ与所述外筒的顶壁连通,或通过位于洗衣机门体上方的进料通道与所述内筒连通。进ー步,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由环形输送带、包围在所述输送带外侧的输送管及多个用于在所述输送管内推动所述颗粒移动的刮片组成,多个刮片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上,所述输送带由所述动カ装置带动循环运转。进ー步,多个所述刮片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上。进ー步,所述刮片的周边与所述输送管的内壁之间贴合或略留有间隙。进ー步,所述输送管的起止端分别为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口和出料ロ。进ー步,所述动カ装置为至少ー个传动轮。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洗衣机及洗涤方法,通过在外筒的外筒设置ー环形的颗料循环输送通道,使洗涤颗粒在衣物洗涤过程中,在外筒、储料箱、循环输送通道及外筒和内筒之间往复循环,进而使颗粒与衣物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颗粒的利用率,增加了颗粒与衣物之间的摩擦面积,进ー步提高了衣物的洗净度。另外,由于通过输送通道循环输送颗粒,可以省略现有颗粒洗衣机中的用于推动颗粒的设置在内筒外壁上的刮片,使内筒的结构更为简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外筒1,内筒2,颗粒3,衣物4,循环输送通道5,动カ装置6,进料ロ 7,出料ロ 8,输送带9,输送管10,刮片11,储料箱12,进ロ 13,出口 14,排水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以滚筒洗衣机为例作详细说明,洗衣机包括ー壳体(图中未示出),在壳体内设置有外筒I、内筒2及作为洗涤介质的固体颗粒3。其中,外筒I是固定不转的,主要用于盛水,在外筒I的上部设置有进水ロ(图中未示出),用于洗涤和漂洗过程的进水。内筒2设置在外筒I的内側,由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内筒2转动,内筒2用于洗涤,待洗衣物4放置在内筒2内。颗粒3优选采用高分子表面多孔的材料,可以提高吸附能力,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在内筒2的筒壁上开有若干个供颗粒3穿过的开孔(图中未示出),开孔均匀地分布在内筒2的筒壁上。颗粒3首先进入外筒I内,在洗涤过程中,颗粒3穿过内筒2筒壁上的开孔进入至内筒2内,与衣物4充分混合,进行洗涤。颗料3可以通过设置在洗衣机门体上方的进料通道(图中未示出)直接进入内筒2内。内筒2筒壁上的开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开孔的直径要远远大于颗粒3的直径,以保证颗粒3和洗涤水能顺利通过内筒2的筒壁,确保衣物4的洗涤效果。内筒2优选采用为由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开孔的网状结构。在洗衣机内筒2的内壁上向内突出设置有多个提升块(图中未示出),在洗涤过程中,衣服4在提升块的作用下,在内筒2内不断地被提升,然后再摔下,循环往复达到洗涤的效果,提升块的数量可选择1-3个,其中优选采用3个提升块,沿内筒2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I所示,在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输送颗粒3的循环输送通道5及动カ装置6,循环输送通道呈环形设置在外筒I的外侧,可以沿外筒I的轴向呈环形设置,也可以沿外筒I的径向呈环形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循环输送通道5沿外筒I的轴向呈环形设置。循环输送通道5上具有进料ロ 7和出料ロ 8,循环输送通道5由环形的输送带9、输送管10和多个刮片11组成,输送管10包围在输送带9的外侧,多个刮片11等间距地固定连接在输送带9上。刮片11的断面形状与输送管10的断面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0为圆管,相应的刮片11的形状为圆盘状,刮片11的直径等于输送管10的内径,既刮片11的周边与输送管10的内壁之间贴合,这样可以保证进入输送管10内的颗粒3能全部被输送至外筒I和内筒2内,但为避免刮片在输送过程中损伤输送管10的内壁,刮片11的直径可以略小于输送管10的直径,既在刮片11的周边与输送管10的内壁之间略留有一点间隙,以不会漏掉颗粒3为宜。输送管10不呈环形设置,只设置在进料ロ 7和出料ロ 8之间,输送管10的起点为进料ロ 7,输送管10的终点为出料ロ 8。动カ装置6为传动轮,如图I所示,设置了两个传动轮,输送带9绕过两个传动轮,传动轮转动的同时,带动输送带9循环运转,进而带动颗粒3循环输送。输送带9可以为绳子、金属丝、钢索等。循环输送通道5的进料ロ 7与外筒I的底部之间设置储料箱12,储料箱12的进ロ13与外筒I的底壁连通,储料箱12的出ロ 14与循环输送通道5的进料ロ 7连通。为了使外筒I内的颗粒3顺利地进入储料箱12内,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将外筒I和内筒2的后部向上略傾斜,即外筒I和内筒2的轴线与水平线略成一角度,储料箱12设置位置则靠近外筒I和内筒2的前部。循环输送通道5的出料ロ 8与外筒I的顶部连通,使颗粒3从外筒I的顶部进入外筒I内,再进ー步进入内筒2内,这样有利于颗粒3与衣物4的混合。循环输送通道5的出料ロ 8也可以以通过设置于门体上方的进料通道直接与内筒2连通,将颗粒3直接投放于内筒2内。在洗涤衣物或进行衣物脱水时,内筒2在旋转的同时,部分颗粒3或全部颗粒3会在离心カ的作用下被甩至内筒2与外筒I之间的空间内,颗粒3会顺着外筒I的内壁向下滑动,最后从外筒I底部的储料箱12的进ロ 13处进入储料箱12内。在储料箱12的出口 14处设置一出料控制阀,当进行衣物4的洗涤时,打开出料控制阀,进入储料箱12内的颗粒3再通过储料箱12的出口 14及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ロ 7进入循环输送通道5内,在循环运动的多个刮片11的推动下,颗粒3被不断地沿输送管10输送至循环输送通道5的出料ロ 8处,再从顶部进入外筒I内或直接进入内筒2内,參与衣物4的洗涤。颗粒3在外筒I的底部、储料箱12、循环输送通道5、外筒I和内筒2之间往复循环,提高了颗粒3參与洗涤的利用率,増加了颗粒3与衣物4之间的摩擦面积,进ー步提高了衣物4的洗净度。在输送管10在底部对应储料箱12出口处的位置,设置ー排水管15,在排水管15处设置水分离网,水分离网可以阻挡颗粒3仅能通过洗涤水,当进行衣物洗涤时,从储料箱12出ロ处出来的颗粒3和洗涤水通过水分离网分离,颗粒3在刮片11的带动下移动,水则穿过水分离网进入排水管15,排水管15连通ー储水箱(图中未示出),储水箱再接一水泵,储水箱内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水管重新进入外筒I内,实现水的循环。在储水箱的底部可以再设置一排水阀,用于排放污水。当衣物4进行脱水时,关闭储料箱12出口 14处的出料控制阀,出料控制阀可以以多孔材料制成,或其关闭时为非封闭状态,在其关闭时可以阻止颗粒3落下但洗涤水仍可以流过,颗粒3从外筒I的底部穿过储料箱12的进ロ 13进入储料箱12内,此时,颗粒3全部集存在储料箱12内,完成颗粒3的回收,而洗涤水则通过出料控制阀从输送管10底部的排水管15及排水阀排出。下面对使用上述洗衣机的洗涤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ー将待洗衣物4加入至洗衣机的内筒2内,同时打开外筒I上方的进水口,洗涤用水和洗涤剂混合后进入外筒I内,水穿过内筒2,与待洗衣物4充分混合,此过程,只加入适量的水和洗涤剂,保证水能浸湿衣物4即可。步骤ニ 打开储料箱12出口 14处的出料控制阀,启动动カ装置6,储料箱12内的颗粒3从储料箱12的出ロ 14及进料ロ 7处进入循环输送通道5内,颗粒3在循环运动的多个刮片11的推动下,顺着输送管10向上移动至循环输送通道5的出料ロ 8处,再从外筒I的顶部进入外筒I内,或通过门体上方的进料通道处直接进入内筒2内,与衣物4混合,完成颗粒3的投放。步骤三驱动内筒2以洗涤转速正转和反转交替转动,洗涤转速大约在50-60转/min之间,使颗粒3与衣物4充分混合并翻动,利用颗粒3对衣物4进行洗涤。此过程中,出料控制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动カ装置6也始终在运转,颗粒3在外筒I的底部、储料箱12、循环输送通道5、外筒I和内筒2之间循环往复。同时,洗涤水在外筒I的底部、水分离网、排水管15、储水箱、水泵、水管、外筒I之间循环往复。步骤四洗涤完成后,打开储水箱底部的排水阀,将洗涤水排放棹。步骤五驱动内筒2以100-1000转/min的转速高速旋转,使衣物4及颗粒3脱水。 此过程中,出料控制阀关闭,颗粒3进入储料箱12内后,就集存在储料箱12内,完成颗粒3的回收。洗涤水则通过出料控制阀、水分离网进入排水管15,再通过储水箱内的排水阀排放掉。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洗衣机,包括内筒、外筒及作为洗涤介质的固体颗粒,所述内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其特征在干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颗粒的循环输送通道及动カ装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围绕所述外筒的外侧呈环形设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通过进料口和出料ロ与所述外筒或内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ロ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进ロ与所述外筒连通,所述储料箱的出口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ロ连通,在所述储料箱的出口处设置一出料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底部,所述储料箱的进ロ与所述外筒的底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出料ロ与所述外筒的顶壁连通,或通过位于洗衣机门体上方的进料通道与所述内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由环形输送带、包围在所述输送带外侧的输送管及多个用于在所述输送管内推动所述颗粒移动的刮片组成,多个刮片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上,所述输送带由所述动カ装置带动循环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刮片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的周边与所述输送管的内壁之间贴合或略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的起止端分别为所述循环输送通道的进料口和出料ロ。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装置为至少ー个传动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包括内筒、外筒及作为洗涤介质的固体颗粒,所述内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侧,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颗粒的循环输送通道及动力装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围绕所述外筒的外侧呈环形设置,所述循环输送通道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与所述外筒或内筒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洗涤过程中,洗涤颗粒在外筒、储料箱、循环输送通道及外筒和内筒之间往复循环,进而使颗粒与衣物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颗粒的利用率,增加了颗粒与衣物之间的摩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衣物的洗净度。
文档编号D06F37/02GK202359388SQ2011204347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何政保, 劳春峰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