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5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品后整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辊。
技术背景烫光辊是毛绒类织物烫光机的的一个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毛绒类织物的毛面纤维烫直并使之富有光泽。现在国内外的烫光机烫光辊的加热方式均为电加热方式,即通过棍体内部排列的电热管加热棍体,使棍体达到工作温度。目前米用电加热的烫光棍,由于一根辊体的电加热功率约为50-60KW,一组烫光生产线需要4-6根辊体烫光,需要300KW以上的电功率,由于目前电力紧张以及电增容的审批和投资,用户增加产能及技术改造遇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运转稳定可靠、棍体表面温度恒定的导热油加热烫光棍。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辊,包括辊壳,辊壳的两端设有轴头,在辊壳内的两端设有进油腔和出油腔,在进油腔和出油腔之间设有内胆,其特点是在内胆的中部轴向设置有一根过油管,靠近出油腔一侧的轴头设置为进出液轴,进出液轴的外端部与耐高温旋转接头相接,所述进出液轴包括中空的轴体,在轴体内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与轴体之间的空腔为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棍壳内的出油腔相通,进液管与所述的过油管相接,在内胆与辊壳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设有螺旋油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同端进出及耐高温旋转接头,并设置有螺旋油道,高温液体首先经耐高温旋转接头先通入进油腔加热远端,经螺旋油道到达出油腔,再由耐高温旋转接头排出,形成有效循环,其运转稳定可靠,能大大降低辊体两端的温差,使辊壳的两端与中部温度更加均匀。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导热油加热烫光棍,烫光棍包括棍壳I,棍壳I的两端设有轴头,在棍壳I内的两端设有进油腔8和出油腔6,在进油腔8和出油腔6之间设有内胆3,在内胆3的中部轴向设置有一根过油管7,靠近出油腔6 —侧的轴头设置为进出液轴4,进出液轴4的外端部与耐高温旋转接头5相接,所述进出液轴4包括中空的轴体,在轴体内设有进液管8,进液管8与轴体之间的空腔为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棍壳内的出油腔6相通,进液管8与所述的过油管7相接,在内胆3与辊壳I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设有螺旋油道2。托布架通过托布带将织物压在旋转烫光辊体上,烫光辊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辊体表面螺旋 槽的拍打和辊面的摩擦将毛绒类织物的毛面纤维烫直并使之富有光泽。
权利要求1.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棍,包括棍壳,棍壳的两端设有轴头,在棍壳内的两端设有进油腔和出油腔,在进油腔和出油腔之间设有内胆,其特征在于在内胆的中部轴向设置有一根过油管,靠近出油腔一侧的轴头设置为进出液轴,进出液轴的外端部与耐高温旋转接头相接,所述进出液轴包括中空的轴体,在轴体内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与轴体之间的空腔为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辊壳内的出油腔相通,进液管与所述的过油管相接,在内胆与辊壳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设有螺旋油道。
专利摘要一种导热油加热烫光辊,包括辊壳,辊壳的两端设有轴头,在辊壳内的两端设有进油腔和出油腔,在进油腔和出油腔之间设有内胆,在内胆的中部轴向设置有一根过油管,靠近出油腔一侧的轴头设置为进出液轴,进出液轴的外端部与耐高温旋转接头相接,所述进出液轴包括中空的轴体,在轴体内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与轴体之间的空腔为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辊壳内的出油腔相通,进液管与所述的过油管相接,在内胆与辊壳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设有螺旋油道。高温液体首先经耐高温旋转接头先通入进油腔加热远端,经螺旋油道到达出油腔,再由耐高温旋转接头排出,形成有效循环,其运转稳定可靠,能大大降低辊体两端的温差,使辊壳的两端与中部温度更加均匀。
文档编号D06C15/08GK202519473SQ20122010228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迟玉斌, 郑江文 申请人: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