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98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油供给到缝纫机针杆的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该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由于缝纫机的针杆和针杆夹进行滑动运动,因此缝纫机需要利用供缝纫机润滑的油或润滑脂进行润滑。例如存在如下缝纫机,该缝纫机从设于缝纫机内部的储油部通过油芯将油供给到针杆附近。该缝纫机因油芯向针杆供给多余的油而有油泄漏到机臂外部的可能性。因此,为了防止油的供给过剩,该缝纫机需要设置回流装置。在传统的缝纫机中,也有不设置回流装置,而不容易产生油的供给过剩的缝纫机。例如日本特许公开1994年第190182号公报披露的缝纫机在针杆上部设置供油部、在针杆下部设置油吸收构件。该供油部通过第一油芯与储油部连接,并将油供给到针杆上部。所述油吸收构件吸收从针杆落下的油,并通过第二油芯将油供给到供油部。该缝纫机在针杆附近安排油的循环路,以防止油的供给过剩、防止油泄漏到机臂外部。该缝纫机的第一油芯的一端与储油部连接。第一油芯的另一端部在循环路上部与针杆连接。第一油芯始终从储油部向针杆供给油。从针杆落下的油通过油吸收构件来吸收。第二油芯将油吸收构件所吸收的油供给到针杆。通过第二油芯,油循环在油吸收构件与针杆之间。由于除了循环的油以外,第一油芯始终向针杆供给油,因此从针杆落下的油量会增力口。即油吸收构件的油量会增加。因此,该缝纫机因仍然存在第一油油芯向针杆供给多余的油而油吸收构件无法完全地吸收油的情况,有油泄漏到机臂外部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针杆供给适当量的润滑用油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该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技术方案I的供油润滑装置包括第一储油部,该第一储油部设置于缝纫机内部,且储存润滑油;第二储油部,该第二储油部设置于机臂的端部侧底面,且储存润滑油,所述机臂的端部侧上部具有能滑动地支承针杆的第一轴承部;第一油芯,该第一油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油部和所述第二储油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储油部向所述第二储油部供给润滑油;以及第二油芯,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油部和所述针杆的上部连接,并通过所述针杆,从所述第二储油部向所述第一轴承部供给润滑油。该供油润滑装置当针杆夹上部的轴承部消耗润滑油时,第二油芯利用毛细现象从第二储油部向第一轴承部供给润滑油。当第二储油部的润滑油减少时,第一油芯利用毛细现象只从第一储油部向第二储油部供给所述减少的油量。即除非第二储油部的油量缺少,否则第一油芯不会向第二储油部供给润滑油。因此,供油润滑装置能向针杆供给适当量的润滑油,不会产生油泄漏。第二储油部能储存在机臂部内飞溅的润滑油。润滑油循环在从第二储油部经由第二油芯到达第一轴承部的路径上。因此,供油润滑装置能防止油从第二储油部泄漏。在技术方案2的供油润滑装置中,所述第二储油部是能够吸收润滑油的油吸收构件。在针杆和针杆夹的滑动之后,润滑油有时会在机臂部内飞溅,并附着于机臂部内壁上。在该供油润滑装置中,第二储油部能够回收从机臂的内壁面上滴落的润滑油,从而能防止润滑油泄漏到机臂部外。在技术方案3的供油润滑装置中,所述第二储油部的一部分与所述针杆下部的第二轴承部接触。该供油润滑装置能防止油从第二储油部与第二轴承部之间泄漏到机臂部外。技术方案4至6的供油润滑装置包括支承所述针杆的针杆夹,以及插入到所述针杆夹内的供油构件,所述第二储油部包括能向所述供油构件供给润滑油的供油部。供油部能够可靠地从第二储油部向针杆夹供给润滑油。技术方案7缝纫机包括上述供油润滑装置。该缝纫机能向针杆供给适当量的润滑油。

图1是缝纫机2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缝纫机2内部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缝纫机2的供油润滑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缝纫机2的供油润滑装置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的表面侧、背面侧、上侧、下侧、左侦U、右侧分别是缝纫机2的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参照图1 图4对缝纫机2进行说明。缝纫机2包括底座部21、立柱部22、机臂部23。底座部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底座部21包括供作为润滑油的油储存的油箱10、下转轴36、轴承部50、旋梭(未图示)等。油箱10设置于立柱部22下方。立柱部22从底座部21右侧向上方延伸。机臂部23从立柱部22上部向左方延伸,并与底座部21相对。如图1所示,机臂部23的左端部在其下方包括压脚48、机针42。机臂部23的左端部在其内部包括压杆、弹簧、夹线驱动机构、压脚驱动机构等(未图示)。参照图2、图3,对缝纫机2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缝纫机2包括上转轴31、连接转轴33、下转轴36。上转轴31在机臂部23 (参照图1)内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接转轴33在立柱部22(参照图1)内沿上下方向延伸。下转轴36在底座部21 (参照图1)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缝纫机马达(未图示)设置于上转轴31的右端。上转轴31随着缝纫机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轴承部47支承上转轴3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轴承部47呈圆筒形,在其前侧具有孔。用于供给油的第二供给路82与该孔连接,轴承部47能从该孔引入油。上转轴31在轴承部47的右侧包括伞状齿轮3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设置于上转轴31的左端。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与曲柄杆44连接。曲柄杆44与针杆夹58连接。针杆夹58支承针杆43。针杆夹58沿左右方向贯穿曲柄杆44的下端。针杆夹58的右端贯穿滑块59。滑块59能在设于机臂部23内的引导部(未图示)沿上下方向滑动。针杆夹58的右端具有孔。供油构件55插入到该孔内。供油构件55从与该孔连接的孔58A、58B向针杆夹58与曲柄杆44、滑块59的滑动部分供给油。供油构件55是毛毡。针杆43在其下端包括机针42。缝纫机马达使上转轴31旋转,在上转轴31的旋转下,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被驱动。曲柄杆44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连动。通过在引导部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块59,曲柄杆44的下端进行上下运动。即针杆43随着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的驱动而上下运动。连接转轴33在其上端包括伞状齿轮34。齿轮34与齿轮32相啮合。连接转轴33随着上转轴31的旋转而旋转。连接转轴33在其下端包括伞状齿轮35。连接转轴33将上转轴3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下转轴36。下转轴36在其右端包括伞状齿轮37。齿轮37与齿轮35相啮合。下转轴36随着连接转轴33的旋转而旋转。下转轴36在其左端包括旋梭(未图示)。旋梭随着下转轴36的旋转而被驱动,与机针42的上下运动同步地旋转。轴承部50设置于旋梭的右侧,并支承下转轴36。轴承部50包括柱塞泵(未图示)。柱塞泵通过第一供给路(未图示)吸入收容于油箱10的油,并向第二供给路82送出。油箱10设置于齿轮35、齿轮37的下方。油箱10是树脂制成的箱体,固定于立柱部22下方的底座部21。油箱10储存供向缝纫机2的各驱动机构供给的油。通过第二供给路82、轴承部47供给到齿轮32的油滴落时,油箱10上表面的接油部11接住滴落的油。在油供给之后的齿轮32与齿轮34 —起旋转时,油有时会变成雾状,并向周围散布。散布后的雾状的油飞溅到立柱部22内。当飞溅到立柱部22内的雾状的油向下方落下时,接油部11接住落下的油。油箱10相当于第一储油部。参照图4,对供油润滑装置4进行说明。供油润滑装置4包括油箱10 (第一储油部)、第一油芯5、第二储油部53、第二油芯54。如上所述,油箱10设置于缝纫机2内部,并储存用于供给到缝纫机2的各驱动机构的油。第一油芯5的一端配置于油箱10内。第一油芯5的另一端通过保持构件51、引导构件52与第二储油部53连接。即第一油芯5的两端分别与油箱10和第二储油部53连接。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在其上部包括保持构件51。保持构件51呈圆筒体,第一油芯5穿过保持构件51内。即保持构件51在针杆43上方保持第一油芯5。引导构件52是与针杆43平行地延伸的圆筒体。第一油芯5穿过引导构件52内,与第二储油部53连接。如图1所示,机臂部23的左侧下端部具有颚部24。第二储油部53配置于颚部24内的底部上表面。第二储油部53是能够吸收油的构件(例如是毛毡)。如图3、图4所示,针杆43贯穿第二轴承部56。机臂部23左端侧在其上部包括第一轴承部57,在其下部包括第二轴承部56。第一轴承部57、第二轴承部56在其内部贯穿有针杆43,并能滑动地支承针杆43。第二储油部53设置于机臂部23的端部侧底面,并储存油。通过第二储油部53的一部分与针杆43下部的第二轴承部56接触,第二储油部53能防止油从其与第二轴承部56之间泄漏到机臂部23外。第二油芯54的一端与针杆43平行地向上方延伸,在其上端折弯之后,与第一轴承部57下端附近的针杆43连接。第二油芯54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油部53的端部连接。即第二油芯5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储油部53和针杆43的上部连接。第二油芯54通过针杆43,从第二储油部53向第一轴承部57供给油。第二储油部53的与第二轴承部56接触的部分的右方向右下方折弯之后,其右端部向右上方折弯。第二储油部53具有供油部53A。供油部53A从第二储油部53的右端部向上方突出。供油部53A例如是毛毡。当曲柄杆44向下方移动时,供油部53A与供油构件55连接。供油部53A向供油构件55供给油。即供油部53A从第二储油部53向针杆夹58供给油。第一油芯5和第二油芯54是将纤维搓合在一起搓成的绳体,并利用毛细现象搬送油。参照图4,对供油润滑装置4的动作进行说明。针杆43和第一轴承部57消耗油。第二油芯54从第二储油部53向第一轴承部57供给油。第二油芯54供给的油量等于针杆43和第一轴承部57消耗的油量。当第二储油部53所含有的油量减少时,第一油芯5利用毛细现象从油箱10向第二储油部53供给油。即当第二储油部53的油量减少时,第一油芯5只从油箱10向第二储油部53供给所述减少的油量。只要第二储油部53的油量充足,第一油芯5就不会向第二储油部53供给油。由于第二储油部53不含有多余的油,因此也能防止油从第二储油部53泄漏。供油润滑装置4能向针杆43供给适当量的油。油有时会在机臂部23内飞溅,附着于机臂部23内壁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储油部53能够吸收从机臂部23内壁滴落的油。油循环在从第二储油部53经由第二油芯54到达第一轴承部57的路径上。因此,油不会从第二储油部53泄漏。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做出各种变形。例如第二储油部53并不局限于毛毡。第二储油部53只要能够吸收保持油的海绵等的构件即可。第一储油部并不局限于油箱10。第一储油部只要能够储存油,就可以改变其形状、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储油部53是能够吸收油的构件。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储油部53也可以不能吸收油。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储油部53只要能够储存油即可。例如第二储油部53也可以是树脂制成的箱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在其上部包括保持构件51。但是保持构件51只要能够保持第一油芯5,就可以改变其形状、位置。供油润滑装置4也可以不包括保持构件51和引导构件52。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储油部10与第二储油部53之间,用空心状的管子等包围第一油芯5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储油部(10),该第一储油部设置于缝纫机内部,且储存润滑油;第二储油部(53),该第二储油部设置于机臂的端部侧底面,且储存润滑油,所述机臂的端部侧上部具有能滑动地支承针杆(43)的第一轴承部(57);第一油芯(5),该第一油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油部和所述第二储油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储油部向所述第二储油部供给润滑油;以及第二油芯(54),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油部和所述针杆的上部连接,并通过所述针杆,从所述第二储油部向所述第一轴承部供给润滑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部是能够吸收润滑油的油吸收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部的一部分与所述针杆下部的第二轴承部(56)接触,且所述针杆贯穿该第二轴承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包括支承所述针杆的针杆夹(58),以及插入到所述针杆夹内的供油构件(55),所述第二储油部包括能向所述供油构件供给润滑油的供油部(53A)。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包括支承所述针杆的针杆夹,以及插入到所述针杆夹内的供油构件,所述第二储油部包括能向所述供油构件供给润滑油的供油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包括支承所述针杆的针杆夹,以及插入到所述针杆夹内的供油构件,所述第二储油部包括能向所述供油构件供给润滑油的供油部。
7.—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供油润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针杆供给适当量的润滑用油的缝纫机的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该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供油润滑装置包括第一储油部、第二储油部、第一油芯、第二油芯。当针杆和轴承部消耗油时,第二油芯利用毛细现象从第二储油部向针杆上部的第一轴承部供给油。当第二储油部含有的油减少时,第一油芯利用毛细现象从第一储油部向第二储油部供给油。即只当第二储油部的油减少时,第一油芯从第一储油部向第二储油部供给油。因此,第二储油部不会含有多余的油,并能防止油从第二储油部泄漏。
文档编号D05B71/00GK202830479SQ2012201270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加藤雅史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