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678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包括轧辊基座、下热补偿罩、反射罩、调节钮、温度传感器、滑轨、加热管、上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所述上热补偿罩置于所述热轧花辊入布一侧,所述下热补偿罩置于所述光辊入布一侧;所述上保温罩置于所述热轧花辊出布一侧,所述下保温罩置于所述光辊出布一侧;所述上热补偿罩、下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均通过罩体两侧的固定件与二边侧面所述支架连接固定,所述支架上焊接有滑轨结构,所述上、下热补偿罩内层中心位置设置有加热管和弧形反射罩;所述上、下热补偿罩四个角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新型实现了辊体表面温度控制和热量补偿,整体设计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与清洁。
【专利说明】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
|石术C且ο
【背景技术】
[0002]无纺布生产过程中,加固是使纤网具有一定强力而形成无纺布结构的一个重要工序。加固作用可以通过机械、化学或者热等方法达到,其中热加固主要通过纤维与纤维在热的作用下发生熔融而粘合在一起。热粘合无纺布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对流加热、传导加热与辐射加热。目前常用的为前两种,对流加热多采用热风式;传导加热主要采用钢轧辊加热方式。
[0003]热辊加热式一般利用蒸气、导热油、电热管及电感应等方式加热钢辊,钢辊一般为上下两个轧辊,其中上辊有刻花,称为热轧花辊,下辊为光滑面,称为光辊。两辊均带有加热系统。当纤网进入两轧辊间,与上下辊接触而受热传导作用升温,同时纤网中的空气也迅速受热,帮助热量的扩散,此时纤网中热熔纤维部分高分子聚合物产生了粘流态,同时轧辊的巨大的线压力使纤维产生变形热进一步升温,促进了部分高分子材料的流动,因而使纤网中纤维之间产生了热粘合作用,当经过轧辊后,纤网迅速降温(空气降温或冷水辊降温),因而纤网获得了热粘合加固。
[0004]由于热轧机的上下轧辊为开放式设计,热轧辊热量会不断向外界散发,降低热轧辊表面的温度,使热轧效果降低,能效比小,尤其是生产高克重无纺布产品时,由于纤网的厚度较大,温度传导较为困难,纤网中间层的纤维未能产生有效的热粘合,产品出现分层现象。
[0005]实用新型专利CN202227077U,公开了一种新型非织造布热轧机保温装置,通过在热轧机轧辊处加装保温装置,避免热量散失,热轧效果较差,能耗较大问题;但是缺点是:由于是单纯的保温措施,与实际生产线装配、维修和清理不方便,更重要的是随着环境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单纯的保温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对热轧花辊与光辊温度的温度控制和均匀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采用热补偿与保温并用的技术,在热轧花辊和光辊外围设计热补偿罩和保温罩,并增加温度传感器,监测热轧花辊和光辊表面的温度,进而调节热补偿罩和保温罩与轧辊之间的距离,确保热轧花辊和光辊表面温度的控制与表面温度的均匀性。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包括轧辊基座、下热补偿罩、反射罩、调节钮、温度传感器、无纺布、滑轨、加热管、上热补偿罩、热轧花辊、上保温罩、热轧光辊、下保温罩和支架,其特征在于:
[0008]在无纺布实际生产过程中,热轧花辊和光辊装配在轧辊基座之上,所述轧辊基座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装配热轧花辊和光辊,并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无纺布从花辊和光辊之间通过,所述热轧花辊和光辊上下部分空间受到设备结构件限制,无法安装其它设施。因此,所述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利用热轧花辊与光辊两侧的空间,经由无纺布分隔为四个区域,无纺布上方和热轧花辊两侧,无纺布下方和光辊两侧,这四个区域也正是热轧花辊和光辊热能损失和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区域,而热轧花辊和光辊在热轧过程中,与无纺布的热量交换是热轧花辊和光辊热能消耗的区域。
[0009]所述的上热补偿罩设置于所述热轧花辊的入布一侧,所述下热补偿罩设置于所述光辊的入布一侧;所述的上保温罩设置于所述热轧花辊的出布一侧,所述的下保温罩设置于所述光辊的出布一侧。所述的上热补偿罩、下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均通过罩体两侧的固定件与生产线设备原有的二边侧面支架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架上焊接有滑轨结构,罩体上的固定件可通过调节钮在滑轨上移动或锁止,从而可以调节各个罩体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0010]所述的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内层中心位置,与热轧花棍、光棍的轴向平行方向,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后方设置有弧形反射罩,用于将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反射到热补偿罩上,所述的上热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内表面为镜面设置,具有高光洁度,可充分反射加热管散射的热量,并将热量经过反射与折射均匀作用于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表面,为热轧花棍和光棍表面提供热量补偿。
[0011]所述的上热补偿罩、下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为弧形面的结构,长度略宽于热轧花辊和光辊,所述弧形面与热轧辊为同心圆弧面,所述四个罩体对应的圆心角角度为90度;所述热轧花辊上热补偿罩与上保温罩上边缘夹角为上间角,其夹角为60度角;所述热轧花辊上热补偿罩与上保温罩下边缘夹角为下间角,所述下间角为120度角;同理,所述下热补偿罩与下保温罩的上间角与下间角也分别为60度和120度角。
[0012]所述的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弧形罩体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总计八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热轧花辊和光辊外表面的温度信号,所监测的温度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送至温度显示和控制部分,用于对轧辊表面温度的实时监控。
[0013]保温罩与补偿罩优化设计,前半周先行保温,后半周进行热量补偿,所述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由铝合金材料制造,所述保温罩体由铝合金材质衬保温石棉制造。
[0014]通常生产无纺布时,热轧花辊与光辊的辊轧制过程的热量散失是非受控的状态,受环境温度和空气流动影响,与环境结构、环境温度、环境风流速度相关,很难保证热轧花辊与光辊的热量损失的可控状态,因此,轧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和温度的稳定性也就很难保证。
[0015]实际生产无纺布过程中,对热轧花辊与光辊的热补偿装置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热补偿过程中,外部的热能有所消耗,但是,通过热轧花辊与执轧光辊的内部热量节省中,是完全可以获得总体热能的节约的,并且热效率会提高,热轧花辊与光辊的表面温度控制与均匀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无纺布产品质量与各项性能指标优异的无纺布产品。
[0016]对流与辐射会造成热轧花辊与光辊的热量损耗,而对流中的空气相温度以及空气相的自然流动状态是不可控的因素,并随着环境或季节温度变体而发生变化。
[0017]虽然热轧花棍与光棍均有内部加热结构,但是,由于热轧棍表面是热量消耗与热量损耗的关键区域,内部的热传导,在高速旋转并且连续不断的热量消耗过程中,不足以满足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表面热量的需求,所以才需要外层界面的热补偿;外层界面的热量补偿,一方面是对热轧花棍与光棍表面层花点与基层的热量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对热轧花棍和光辊周围的空气层进行热量散射加温,避免周围空气层温差过大造成热轧花辊与光辊的热损失。
[0018]热补偿罩的热能辐射,间接对无纺布纤维丝内的空气也起到保温与升温作用,特别是当无纺布接近轧辊之间时,越靠近轧辊纤维中的空气温度就会越高。
[0019]所述上、下保温罩与所述上、下热补偿罩对应圆心角为直角;
[0020]所述上、下保温罩与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距离为:50-100 ;
[0021]所述上、下热补偿罩与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距离为:120-360 ;
[0022]所述上、下保温罩与上、下热补偿罩之间的上间角为60度,下间角为120度;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热轧花辊和光辊一侧设置热补偿罩,另一侧设置保温罩,实现了对热轧辊体表面的温度控制,补偿了热轧辊表面的热能消耗与损失,在高速运转工况下,热轧花辊与光辊表面热量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而减轻了热量内部传输的延迟效应,从而确保了热轧无纺布产品的质量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工艺技术要求。热补偿罩和保温罩与轧辊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加热管功率可调节,实现了热补偿的温度范围,从而减轻了轧辊内部热能的消耗。整体热补偿罩与保温罩可拆卸式连接于设备支架两侧,方便维修与清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热补偿罩装配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装配角度示意图。
[0028]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29]1.轧辊基座 2.下热补偿罩3.反射罩 4.调节钮
[0030]5.温度传感器6.无纺布 7.滑轨8.加热管
[0031]9.上热补偿罩10.热轧花辊 11.上保温罩12.热轧光辊
[0032]13.下保温罩 14.支架15.上间角 16.圆心角
[0033]17.下间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根据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包括轧辊基座1、下热补偿罩2、反射罩3、调节钮4、温度传感器5、无纺布6、滑轨7、加热管8、上热补偿罩9、热轧花辊10、上保温罩11、热轧光辊12、下保温罩13和支架14,其特征在于:
[0036]在无纺布实际生产过程中,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装配在轧辊基座I之上,所述轧辊基座I两侧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用于装配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并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无纺布从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之间通过,所述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上下部分空间受到设备结构件限制,无法安装其它设施。因此,所述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利用热轧花辊10与光辊12两侧的空间,经由无纺布6分隔为四个区域,无纺布6上方和热轧花辊10两侧,无纺布6下方和光辊12两侧,这四个区域也正是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热能损失和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区域,而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在热轧过程中,与无纺布6的热量交换是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热能消耗的区域。
[0037]所述的上热补偿罩9设置于所述热轧花辊10的入布一侧,所述下热补偿罩2设置于所述光棍12的入布一侧;所述的上保温罩11设置于所述热轧花棍10的出布一侧,所述的下保温罩13设置于所述光辊12的出布一侧。所述的上热补偿罩9、下热补偿罩2、上保温罩11和下保温罩13均通过罩体两侧的固定件与生产线设备原有的二边侧面支架14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架14上焊接有滑轨7结构,罩体上的固定件可通过调节钮4在滑轨7上移动或锁止,从而可以调节各个罩体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0038]所述的上热补偿罩9和下热补偿罩2内层中心位置,与热轧花辊10、光辊12的轴向平行方向,设置有加热管8,所述加热管8后方设置有弧形反射罩3,用于将加热管8产生的热量反射到热补偿罩上,所述的上热偿罩9和下热补偿罩2内表面为镜面设置,具有高光洁度,可充分反射加热管8散射的热量,并将热量经过反射与折射均匀作用于热轧花辊10和光棍12的表面,为热轧花棍10和光棍12表面提供热量补偿。
[0039]所述的上热补偿罩9、下热补偿罩2、上保温罩11和下保温罩13为弧形面的结构,长度略宽于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所述弧形面与热轧辊为同心圆弧面,所述四个罩体对应的圆心角角度为90度;所述热轧花辊10的上热补偿罩9与上保温罩11上边缘夹角为上间角15,其夹角为60度角;所述热轧花辊上热补偿罩10与上保温罩11下边缘夹角为下间角17,所述下间角17为120度角;同理,所述下热补偿罩2与下保温罩13的上间角15与下间角17也分别为60度和120度角。
[0040]所述的上热补偿罩9和下热补偿罩2弧形罩体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总计八个温度传感器5,分别监测热轧花辊10和光辊12外表面的温度信号,所监测的温度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送至温度显示和控制部分,用于对轧辊表面温度的实时监控。
[0041]保温罩与补偿罩优化设计,前半周先行保温,后半周进行热量补偿,所述上热补偿罩9和下热补偿罩2由铝合金材料制造,所述上、下保温罩体由铝合金材质衬保温石棉制造。
[0042]通常生产无纺布时,热轧花辊10与光辊12的辊轧制过程的热量散失是非受控的状态,受环境温度和空气流动影响,与环境结构、环境温度、环境风流速度相关,很难保证热轧花辊与光辊的热量损失的可控状态,因此,轧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和温度的稳定性也就很难保证。
[0043]实际生产无纺布过程中,对热轧花辊10与光辊12的热补偿装置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热补偿过程中,外部的热能有所消耗,但是,通过热轧花辊与执轧光辊的内部热量节省中,是完全可以获得总体热能的节约的,并且热效率会提高,热轧花辊10与光辊12的表面温度控制与均匀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无纺布产品质量与各项性能指标优异的无纺布产品。
[0044]对流与辐射会造成热轧花辊10与光辊12的热量损耗,而对流中的空气相温度以及空气相的自然流动状态是不可控的因素,并随着环境或季节温度变体而发生变化。
[0045]虽然热轧花棍10与光棍12均有内部加热结构,但是,由于热轧棍表面是热量消耗与热量损耗的关键区域,内部的热传导,在高速旋转并且连续不断的热量消耗过程中,不足以满足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表面热量的需求,所以才需要外层界面的热补偿;外层界面的热量补偿,一方面是对热轧花棍与光棍表面层花点与基层的热量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对热轧花辊和光辊周围的空气层进行热量散射加温,避免周围空气层温差过大造成热轧花辊与光棍的热损失。
[0046]热补偿罩的热能辐射,间接对无纺布纤维丝内的空气也起到保温与升温作用,特别是当无纺布接近轧辊之间时,越靠近轧辊纤维中的空气温度就会越高。
[0047]优选的,所述上、下保温罩与所述上、下热补偿罩对应圆心角为直角;
[0048]优选的,所述上、下保温罩与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距离为:80 ;
[0049]优选的,所述上、下热补偿罩与热轧花辊和光辊的距离为:200 ;
[0050]优选的,所述上、下保温罩与上、下热补偿罩之间的上间角为60度,下间角为120度。
[0051]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热轧花辊和光辊一侧设置热补偿罩,另一侧设置保温罩,实现了对热轧辊体表面的温度控制,补偿了热轧辊表面的热能消耗与损失,在高速运转工况下,热轧花辊与光辊表面热量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而减轻了热量内部传输的延迟效应,从而确保了热轧无纺布产品的质量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工艺技术要求。热补偿罩和保温罩与轧辊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加热管功率可调节,实现了热补偿的温度范围,从而减轻了轧辊内部热能的消耗。整体热补偿罩与保温罩可拆卸式连接于设备支架两侧,方便维修与清洁。
[005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轧辊基座、下热补偿罩、反射罩、调节钮、温度传感器、无纺布、滑轨、加热管、上热补偿罩、热轧花辊、上保温罩、热轧光辊、下保温罩、支架、上间角和下间角;所述热轧辊装配在轧辊基座的两侧支架之上,并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热补偿罩设置于所述热轧花辊的入布一侧,所述下热补偿罩设置于所述光辊的入布一侧;所述的上保温罩设置于所述热轧花辊的出布一侧,所述的下保温罩设置于所述光辊的出布一侧,所述上热补偿罩、下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均通过罩体两侧的固定件与二边侧面所述支架连接固定,所述支架上焊接有滑轨结构,罩体上的固定件可通过调节钮在滑轨上移动或锁止,从而可以调节各个罩体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内层中心位置,与轧辊轴向平行方向,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后方设置有弧形反射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内表面为镜面设置,具有高光洁度,可充分反射加热管散射的热量,为热轧花棍和光棍表面提供热量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补偿罩、下热补偿罩、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为弧形面的结构,长度略宽于热轧花辊和光辊,所述弧形面与热轧棍为同心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罩体对应的圆心角角度为90度;所述上间角为60度角;所述下间角为120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热轧辊热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补偿罩和下热补偿罩弧形罩体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热轧花辊和光辊外表面的温度信号。
【文档编号】D04H3/14GK203768612SQ20142006911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朱克峰, 周成喜 申请人:昆山市三羊无纺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