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4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现有现有倍捻机的倍捻锭子存在能耗较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锭脚、转子、隔丝盘、纱罐和衬锭,转子下部通过轴承支撑安装于所述锭脚上,纱罐套装于所述转子上部外面,隔丝盘套装于所述转子上并位于纱罐下方,其特征是,所述的纱罐包括一体成形的大直筒部、圆锥部和小直筒部,大直筒部两端开口,小直筒部顶端开口,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中心穿孔,所述的圆锥部两端开口并包括大圆端和小圆端,大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大直筒部的直径相对应并对接,小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相对应并对接,所述的隔丝盘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的直径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耗低,节能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有关。

【背景技术】
[0002]倍捻锭子是倍捻机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倍捻锭子主要包括锭脚、转子、纱罐和衬锭,目前纱罐通常为圆柱形筒体,且纱罐的直径一般与隔丝盘的直径相近,以保证齐全的纱罐在加捻过程中不会接触,为了保证大的卷装,使得纱罐的直径往往比较大,使得气圈较大,能耗较大且不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倍捻机的倍捻锭子能耗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倍捻机节能锭子。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包括锭脚、转子、隔丝盘、纱罐和衬锭,转子下部通过轴承支撑安装于所述锭脚上,纱罐套装于所述转子上部外面,隔丝盘套装于所述转子上并位于纱罐下方,所述的纱罐的本体为具有一开口内腔的筒状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纱罐包括一体成形的大直筒部、圆锥部和小直筒部,直筒部两端开口,小直筒部顶端开口,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中心穿孔,所述的圆锥部两端开口并包括大圆端和小圆端,大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大直筒部的直径相对应并对接,小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相对应并对接,所述的隔丝盘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的直径相对应。通过将纱罐下部的直径减小,相应的同时也减小了隔丝盘的直径,有效减小了气圈,降低了能耗,且大直筒部和小直筒部之间采用圆锥部连接,避免了纱线在纱罐内发生打结。
[0005]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经过对纱罐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同时将纱罐底部和隔丝盘的直径相对应的减小,纱罐上部的直径尽可能的做大,使得保证较大卷装的同时,减小了气圈,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2、将纱罐的大直筒部和小直筒部之间通过圆锥部连接,避免了纱线在纱罐能发生打结的情况,提高了纱线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0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锭脚1、转子2、隔丝盘3、纱罐和衬锭7,转子2下部通过轴承支撑安装于所述锭脚I上,纱罐套装于所述转子2上部外面,隔丝盘3套装于所述转子2上并位于纱罐下方,所述的纱罐的罐体为具有一开口内腔的筒状体,纱罐包括一体成形的大直筒部6、圆锥部5和小直筒部4,直筒部两端开口,小直筒部4顶端开口,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中心穿孔,所述的圆锥部5两端开口并包括大圆端和小圆端,大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大直筒部的直径相对应并对接,小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4相对应并对接,所述的隔丝盘3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4的直径相对应。通过将纱罐下部的直径减小,相应的同时也减小了隔丝盘3的直径,有效减小了气圈,降低了能耗,且大直筒部6和小直筒部4之间采用圆锥部5连接,避免了纱线在纱罐内发生打结。
【权利要求】
1.一种倍捻机节能锭子,包括锭脚(11转子(21隔丝盘(31纱罐和衬锭(7),转子(2)下部通过轴承支撑安装于所述锭脚(1)上,纱罐套装于所述转子上部外面,隔丝盘(3)套装于所述转子(2)上并位于纱罐下方,所述的纱罐的本体为具有一开口内腔的筒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罐包括一体成形的大直筒部“)、圆锥部(5)和小直筒部(4),大直筒部(6)两端开口,小直筒部(4)顶端开口,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中心穿孔,所述的圆锥部(5)两端开口并包括大圆端和小圆端,大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大直筒部(6)的直径相对应并对接,小圆端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4)相对应并对接,所述的隔丝盘(3)的直径与所述小直筒部(4)的直径相对应。
【文档编号】D01H7/86GK204198947SQ20142042936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江国勇, 杨玉明 申请人: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