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20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包括一根曲轴和最多10套结构相同的六连杆机构,曲轴上设有十个曲拐,十个曲拐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每套六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一个曲拐上,曲轴通过曲拐带动对应的六连杆机构,每套六连杆机构依次通过中间杆和推杆组驱动一页综框。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曲轴带动六连杆机构的数量,以及利用曲轴上各曲柄不同的相位配置和不同形状连杆的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口机构不仅能织平纹斜纹缎纹织物,也能织丰满程度不同的新型织物。同时,采用铰接连杆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转动副比低副受力小,转动副受力平滑、少冲击,尤其适用于现代高速织机。
【专利说明】—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气织机领域,涉及一种喷气织机上的开口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开口机构的作用是根据织物组织的变化,每页综框按序带动经纱,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上下两层之间形成梭口,梭口就是纬纱通道,在梭口形成时刻纬纱按时飞越梭口。要形成上下两层经纱,综框需要多页并排,其中几页综框经综丝提拉经纱形成上层经纱,另几页综框经综丝牵降经纱形成下层经纱,因此每页综框运动的相位不相同。
[0003]开口机构驱动二页综框,只能织平纹织物;开口机构驱动六到十页综框,能织多种斜纹缎纹织物。各种设计不同的连杆,分别对应各种连杆曲线,就会有产生各种综框运动曲线,不同的综框运动曲线,能织造各种丰满程度结构不同的织物。织机开口机构的设计使用连杆曲线逼近综框的使用要求,特点是近似满足开口运动的基本要求。
[0004]好的设计使连杆开口机构生成对称性好的输出曲线,若连杆开口机构产生曲线的对称性差3°,开口臂输出角位移约相差0.01°,则完全不影响机构的使用,用连杆机构还能实现在梭口最高最低位置有二段停顿,综框在梭口最高最低位置停顿是为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引讳动作。
[0005]多数开口机构由凸轮摆杆机构和综框系统组成,凸轮摆杆机构的最大缺陷是凸轮与凸轮转子接触表面的压力很大,凸轮与凸轮转子摩擦表面因压力大产生磨损,磨损更加剧凸轮与凸轮转子之间的冲击。尤其是织机速度越来越高,冲击与磨损越来越大;尤其是消极式开口机构用回综弹簧作力封闭,当织机转速大于650转/分时,冲击大到损坏开口机构的所有另件。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于是现在也出现了用共轭凸轮替代力封闭凸轮,但共轭凸轮的制造精度极高,一旦制造精度不能满足,同样产生强冲击和强振动。因此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探索一种用铰接连杆机构替代凸轮机构的开口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不仅能完美织出多种斜纹缎纹织物,又能减小开口机构上所有另件的冲击和磨损。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包括一根曲轴和最多10套结构相同的六连杆机构,所述曲轴上设有十个曲拐,所述的十个曲拐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曲拐上,所述曲轴通过所述曲拐带动对应的所述六连杆机构,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依次通过中间杆和推杆组驱动一页综框。
[0009]进一步的,所述曲轴的总长度为230-256毫米,所述曲轴的转速是织机转速的二分之一。
[0010]进一步的,所述曲拐轴颈直径为40-50毫米,相邻两个所述曲拐之间中心距为14毫米。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六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双杆组件串联而成,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牵手和摇杆,所述曲柄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曲轴对应的所述曲拐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在与所述牵手的第一联接点铰接,所述牵手的第二联接点与所述摇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摇轴上;所述双杆组件包括输入连杆以及由过渡臂和输出臂组成的开口臂,所述过渡臂与所述输出臂的结合处铰接在机架的开口臂铰接点上,所述过渡臂与所述输入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输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牵手的第三联接点铰接,所述输出臂依次通过中间杆和推杆组驱动一页综框。
[0012]所述曲轴A可最多同时带动10套结构相同的所述六连杆机构,由于所述曲轴A上的10个所述曲拐I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使得所述曲柄AB的相位也或相同或相差180。。
[0013]通过改变所述六连杆机构的连接数量,以及调整被使用的所述曲拐I的相位,可以织出不同的织物。
[0014]I)当所述曲轴上连接有6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相邻的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差180°,这种方式用于织平纹织物;
[0015]2)当所述曲轴上连接有5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差180°,第四、第五、第八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相同;这种方式用于织斜纹织物;
[0016]3)当所述曲轴上连接有9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差180°,第五、第九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同,这种方式可以织三一斜纹织物;
[0017]4)当所述曲轴上连接有7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差180°,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的相位相同,这种方式可以织缎纹织物。
[0018]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曲柄的长度相等,长度均为32毫米-38毫米。
[0019]进一步的,所述曲轴与所述摇轴之间的机架长度LAD=128_150毫米,所述曲轴与所述开口臂铰接点之间的机架长度LAE=150-176毫米。
[0020]进一步的,所述牵手的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之间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LBC=98-106毫米,所述第一联接点上通过两个螺栓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输入连杆的连杆盖。
[0021]进一步的,所述牵手可以为以下四种:
[0022]I)所述牵手为杆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呈一条直线,LCF=LBF=0.5BC ;
[0023]2)所述牵手为三角形,LCF=LBF > 0.5LBC ;
[0024]3)所述牵手为三角形,LCF=34-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夹角为72。;
[0025]4)所述牵手为三角形,LCF=34-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夹角为90。;
[0026]式中,LBC表示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LBF表示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LCF表示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
[0027]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连杆为直杆状或弯杆状,所述输入连杆的长度LFG=170_190毫米,所述输入连杆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中间分别开设有槽,所述槽的宽度为8毫米,所述输入端一侧的所述槽的深度为52-70毫米。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不用凸轮的六连杆机构和综框系统组成的开口机构,利用一根曲轴带动4-10套结构相同的六连杆机构,每个曲拐通过曲柄带动牵手,在牵手上再接出二杆组件,使得六连杆机构在开口臂摆动的两极限位置实现了近似停顿。通过改变曲轴带动六连杆机构的数量,已经利用曲轴上各曲柄不同的相位配置和不同形状连杆的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口机构既能织平纹斜纹缎纹织物,又能织丰满程度不同的新型织物。
[0030]同时,采用铰接连杆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转动副比低副受力小,转动副受力平滑、少冲击,尤其适用于现代高速织机。这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完美织出平纹斜纹缎纹织物,还能减小织机振动对开口机构上所有另件的冲击和磨损。
[003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动一页综框的六杆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六连杆开口机构的运动原理图;
[00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织平纹织物时,曲轴上曲拐的使用数量及其相位关系示意图;
[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织斜纹织物时,曲轴上曲拐的使用数量及其相位关系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织三一斜纹织物时,曲轴上曲拐的使用数量及其相位关系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织缎纹织物时,曲轴上曲拐的使用数量及其相位关系示意图;
[0039]图7为本实用新型牵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40]图8为图7牵手的卵形连杆曲线;
[0041]图9为本实用新型牵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42]图10为图9牵手的侧视图;
[0043]图11为图9、图10牵手的卵形连杆曲线;
[00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牵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45]图13为图12牵手的8字形连杆曲线;
[00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牵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47]图15为图14牵手的8字形连杆曲线;
[004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连杆为直杆状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7为图16输入连杆的侧视图;
[0050]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连杆为弯杆状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9为图18输入连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53]参见图1所示,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包括一根曲轴A和最多10套结构相同的六连杆机构,所述曲轴A上设有十个曲拐1,所述的十个曲拐I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曲拐I上,所述曲轴A通过所述曲拐I带动对应的所述六连杆机构,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依次通过中间杆4和推杆组3驱动一页综框2上下往复运动。
[0054]参见图2所示,所述六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AB⑶和双杆组件FGEH串联而成,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包括曲柄AB、牵手BCF和摇杆CD,所述曲柄A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曲轴A对应的所述曲拐I上,所述曲柄AB的另一端在与所述牵手BCF的第一联接点B铰接,所述牵手BCF的第二联接点C与所述摇杆CD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CD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摇轴D上;所述双杆组件FGEH包括输入连杆FG以及由过渡臂GE和输出臂组成的开口臂GEH,所述过渡臂GE与所述输出臂EH的结合处铰接在机架的开口臂铰接点E上,所述过渡臂GE与所述输入连杆FG的一端铰接,所述输入连杆FG的另一端与所述牵手BCF的第三联接点F铰接,所述输出臂EH依次通过中间杆4和推杆组3驱动一页综框2。
[0055]进一步的,所述曲轴A的总长度为230-256毫米。
[0056]进一步的,所述曲拐I轴颈直径为40-50毫米,相邻两个所述曲拐I之间中心距为14毫米,相邻两个所述曲拐I联结处轴的直径为50毫米。
[0057]所述曲轴A可最多同时带动10套结构相同的所述六连杆机构,由于所述曲轴A上的10个所述曲拐I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使得所述曲柄AB的相位也或相同或相差180。。
[0058]通过改变所述六连杆机构的连接数量,以及调整被使用的所述曲拐I的相位,可以织出不同的织物。
[0059]优选的,所述曲柄AB与所述六连杆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有以下四种:
[0060]I)参见图3所示,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6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相邻的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这种方式用于织平纹织物;
[0061]2)参见图4所示,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5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四、第五、第八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相同,这种方式用于织斜纹织物;
[0062]3)参见图5所示,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9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五、第九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同,这种方式可以织三一斜纹织物;
[0063]4)参见图6所示,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7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同,这种方式可以织缎纹织物。
[0064]所述曲轴A的传动来自织机主轴,织机主轴经带轮和齿轮副传动所述曲轴A,所述曲轴A的转速是织机主轴转速的二分之一。
[0065]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曲轴A与所述摇轴D之间的机架长度LAD=128_150毫米,所述曲轴A与所述开口臂铰接点E之间的机架长度LAE=150-176毫米。
[0066]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曲柄AB的长度相等,长度均为32毫米-38毫米。
[0067]进一步的,所述牵手BCF的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B,C,F之间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连杆BC,BF, CF,所述第一连杆BC的长度LBC=98-106毫米,所述第一联接点B上通过两个螺栓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输入连杆FG的连杆盖5。
[0068]优选的,所述牵手BCF可以为以下四种:
[0069]I)参见图7所示,所述牵手BCF为杆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B,C,F呈一条直线,LCF=LBF=0.5BC。
[0070]用连杆机构替代凸轮开口机构,用各种形状的连杆曲线实现开口机构在两极限位置的间歇运动,作出随曲柄运动F点的轨迹曲线,参见图8所示,图示为卵形连杆曲线,属于厚度小、长度长的卵形曲线。纵横坐标同图2的YX坐标,曲线形态不存在尖点,轨迹曲线走向是逆时针方向,曲线为一封闭图形。使用杆状连杆,在综框最高和最低位置具有较短停顿时间,两段停顿时间相等。
[0071]2)参见图9、10所示,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LBF > 0.5LBC,连杆厚度的最厚处为8-0.1毫米。
[0072]在所述第一连杆BC连线的延伸面上任取一点F,构成连杆三角形Λ BCF,并取LCF=LBF,作出随曲柄运动F点的轨迹曲线,参见图11所示,图示为卵形连杆曲线,属于厚度小、长度长的卵形曲线。纵横坐标同图2的YX坐标,曲线形态不存在尖点,轨迹曲线走向是逆时针方向,曲线为一封闭图形。使用杆状连杆,在综框最高和最低位置具有较长停顿时间,两段停顿时间相等。
[0073]3)参见图12所示,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34_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BC和所述第三连杆CF的夹角为72°。
[0074]在所述第一连杆BC连线的延伸面上任取一点F,构成连杆三角形ABCF,取LCF=34-38毫米,并所述第三连杆CF与所述第一连杆BC的夹角=72°。作出随曲柄运动F点的轨迹曲线,参见图13所示,图示为8字形连杆曲线。纵横坐标同图2的YX坐标,曲线形态不存在尖点,轨迹曲线走向是逆时针方向,曲线为一封闭图形。使用这种连杆,在综框最高和最低位置具有停顿时间,两段停顿时间不等,差异较小。
[0075]4)参见图14所示,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34_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BC和所述第三连杆CF的夹角为90°。
[0076]在所述第一连杆BC连线的延伸面上任取一点F,构成连杆三角形ABCF,取LCF=34-38毫米,所述第三连杆CF与所述第一连杆BC的夹角=90°。作出随曲柄运动F点的轨迹曲线,参见图15所示,图示为8字形连杆曲线。纵横坐标同图2的YX坐标,曲线形态不存在尖点,轨迹曲线走向是逆时针方向,曲线为一封闭图形。使用这种连杆,在综框最高和最低位置具有停顿时间,两段停顿时间不等,差异较大。
[0077]上述式中,LBC表示所述第一连杆BC的长度,LBF表示所述第二连杆BF的长度,LCF表示所述第三连杆CF的长度。
[0078]优选的,所述输入连杆FG有以下两种:
[0079]I)参见图16、17所示,所述输入连杆FG为直杆状;
[0080]2)参见图18、19所不,所述输入连杆FG为弯杆状;
[0081]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连杆FG的输入端F和输出端G都采用开口环的连接方式,轴瓦外圈紧固在连杆的轴孔内,销轴与轴瓦内圈形成转动配合,所述输入端F销轴两头插在所述输入连杆FG的轴孔中,销轴中间插在所述牵手BCF的轴孔中。所述输入连杆FG的输入端F和输出端G的中间分别开设有槽6,两端经销轴与所述牵手BCF、所述开口臂GEH联接,并在环的开口处用两螺栓拧紧。所述输入连杆FG的长度LFG=170-190毫米,所述槽6的宽度为8毫米,所述输入端F —侧的所述槽6的深度为52-70毫米。所述输入连杆FG两端中间都有槽,连杆FG的长度LFG=170-190毫米,槽宽8毫米,F点槽深52-70毫米。
[0082]使用时,用图7和图9所示的连杆,配直形连杆FG;用图12和图14所示的连杆,配弯曲形连杆FG。
[0083]按上述长度尺寸设计的六连杆开口机构是在开口臂两极限位置具有停顿功能的六杆机构,即在梭口最高最低位置具有停顿功能的六杆机构。
[0084]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曲轴(A)和最多10套结构相同的六连杆机构,所述曲轴(A)上设有十个曲拐(1),所述的十个曲拐(I)的相位或相同或相差180°,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曲拐(I)上,所述曲轴(A)通过所述曲拐(I)带动对应的所述六连杆机构,每套所述六连杆机构依次通过中间杆(4)和推杆组(3)驱动一页综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A)的总长度为230-256毫米,所述曲轴(A)的转速是织机转速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拐(I)轴颈直径为40-50毫米,相邻两个所述曲拐(I)之间中心距为1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ABCD)和双杆组件(FGEH)串联而成,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包括曲柄(AB)、牵手(BCF)和摇杆(CD),所述曲柄(AB)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曲轴(A)对应的所述曲拐(I)上,所述曲柄(AB)的另一端在与所述牵手(BCF)的第一联接点(B)铰接,所述牵手(BCF)的第二联接点(C)与所述摇杆(CD)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CD)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摇轴(D)上;所述双杆组件(FGEH)包括输入连杆(FG)以及由过渡臂(GE)和输出臂(EH)组成的开口臂(GEH),所述过渡臂(GE)与所述输出臂(EH)的结合处铰接在机架的开口臂铰接点(E)上,所述过渡臂(GE)与所述输入连杆(FG)的一端铰接,所述输入连杆(FG)的另一端与所述牵手(BCF)的第三联接点(F)铰接,所述输出臂(EH)依次通过中间杆(4)和推杆组(3)驱动一页综框(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 1)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6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相邻的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 ; 2)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5套或8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四、第五、第八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相同; 3)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9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五、第九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同; 4)当所述曲轴(A)上连接有7套所述六连杆机构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差180°,第六、第七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与第一个所述曲柄(AB)的相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曲柄(AB)的长度相等,长度均为32毫米-3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A)与所述摇轴(D)之间的机架长度LAD=128-150毫米,所述曲轴(A)与所述开口臂铰接点(E)之间的机架长度LAE=150-176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手(BCF)的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B,C,F)之间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连杆(BC,BF, CF),所述第一连杆(BC)的长度LBC=98-106毫米,所述第一联接点(B)上通过两个螺栓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输入连杆(FG)的连杆盖(5)。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 O所述牵手(BCF)为杆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联接点(B,C,F)呈一条直线,LCF=LBF=0.5BC ; 2)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LBF> 0.5LBC ; 3)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34-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BC)和所述第三连杆(CF)的夹角为72° ; 4)所述牵手(BCF)为三角形,LCF=34-38毫米,所述第一连杆(BC)和所述第三连杆(CF)的夹角为90° ; 式中,LBC表示所述第一连杆(BC)的长度,LBF表示所述第二连杆(BF)的长度,LCF表示所述第三连杆(CF)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驱动十页综框的六连杆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杆(FG)为直杆状或弯杆状,所述输入连杆(FG)的长度LFG=170_190晕米,所述输入连杆(FG)的输入端(F)和输出端(G)的中间分别开设有槽(6),所述槽(6)的宽度为8毫米,所述输入端(F) —侧的所述槽(6)的深度为52-70毫米。
【文档编号】D03C13/00GK204000098SQ20142044966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周玉峰, 祝章琛 申请人: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