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38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组件,特别是一种使用于提花机上的电磁阀组件。


背景技术:

提花机电磁阀组件使用于电子提花机,它在工作时将表征织物花样的电信
号转换成对应经纱的提升运动,是自动提花织造系统中极其关键的执行元件。
对于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当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会往
上方运动到某一位置后,再往下运动。一个循环会经以下几个过程:
竖钩往上运动,竖钩顶端的挂钩会向上撞击在动铁铁钩下端的钩部上并顺
着竖钩斜面进入实现挂钩和钩部的钩挂连接,同时竖钩侧向延伸的斜面会作用
动铁铁钩的钩部上并持续往上运动,同时利用杠杆原理使动铁铁钩和吸合铁芯
吸合,同时线圈得电,使吸合状态保持。当竖钩向上到达顶部后竖钩上方的复
位机构产生竖钩往下的回复力,可防止竖钩陷入死角,且减小了竖钩在顶部位
置滞留的时间。并在线圈断电即动铁铁钩复位之前被外力拉下去。
然而,在所述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挂钩往上运动撞击在动铁铁
钩钩部的冲击力很大且频繁,会使得竖钩的受撞击部位不断地磨损,严重影响
了产品的寿命。
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
不易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吸合铁芯、
绕于吸合铁芯上的用以通断电的线圈、用以在通断电情况下与吸合铁芯吸合或

分离的动铁铁钩以及上下运动而与动铁铁钩滑动摩擦并钩挂连接的竖钩,所述
动铁铁钩包括固定转轴、位于固定转轴一端用以与吸合铁芯相吸合或分离的吸
合部以及位于固定转轴另一端的钩部,所述钩部包括用以与竖钩相钩挂连接的
刚性部分以及用以与竖钩顶持滑动摩擦后使刚性部分与挂钩实现钩挂的弹性部
分,所述竖钩设有用以与刚性部分钩挂连接的挂钩以及位于挂钩下方向外侧斜
下方凸伸的用以与弹性部分进一步顶持滑动摩擦后使吸合部与吸合铁芯吸合的
侧部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部分为弯折的钩状金属片,包括用以
固持于动铁铁钩上的基部、自基部向竖钩所在侧斜向上弯折延伸的用以与竖钩
顶部或侧部斜面滑动摩擦的倾斜滑擦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部分设有自倾斜滑擦面向基部所在侧
回转延伸用以向上抵持于刚性部分上的抵持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滑擦面与抵持部之间设有转折凸起部,
所述转折凸起部向竖钩所在侧与刚性部分齐平或突出于所述刚性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下方设有三角旗状突起,所述侧部斜
面为所述三角旗状突起的上表面,所述侧部斜面用以与弹性部分进一步顶持滑
动摩擦后顶起动铁铁钩并防止竖钩向上卡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合铁芯具有用以供动铁铁钩的吸合部和
吸合铁芯吸合撞击的耐磨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磨部包括位于吸合面侧方并向吸合部所
在方向突出于所述吸合面的耐磨塑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合铁芯为“工”字型,包括用以缠绕线圈的
绕线部、位于绕线部一端用以与动铁铁钩吸合部吸合或分离的搭接部以及位于
绕线部另一端与固定转轴搭接的抵接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部分与动铁铁钩一体成型,或所述弹
性部分焊接、粘接或组装于所述动铁铁钩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滑轮支架结构,所述滑轮支架结构包括

滑轮、滑轮支架和滑轮轴,滑轮固定在滑轮轴上,所述滑轮轴用以枢接于滑轮
支架上,滑轮支架还加入有薄金属板;所述薄金属板设有位于滑轮轴后侧的主
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入滑轮支架内并位于滑轮轴外侧的弯折部。
本发明通过将原来的动铁铁钩刚性钩部改进为同时具有刚性和弹性的复合
结构,使竖钩原有的顶开部改进为位于挂钩下方向外侧斜下方凸伸的用以与弹
性部分进一步顶持滑动摩擦的防止竖钩向上卡死的侧部斜面,如此设置,第一:
可使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动铁铁钩与竖钩之间在钩挂之前的耐磨性大大提高,
防止竖钩顶部频繁且较大力度地受到动铁铁钩的撞击而快速磨损;
第二:减轻动铁铁钩与竖钩之间的摩擦,所述弹性部分可使动铁铁钩钩部
在与竖钩顶部撞击之后使动铁铁钩的钩部更快地下落而与竖钩的挂钩进行钩
挂,从而避免了动铁铁钩钩部与竖钩顶部引导斜面的滑动摩擦末端因线圈断电
过早的引起的加强性磨损;
第三:所述改进使动铁铁钩对吸引铁芯冲击力大大减小,大幅度减少吸合
铁芯的磨损,防止竖钩频繁且较大力度地受到动铁铁钩的撞击而快速磨损;
第四:可以减少竖钩向上运动的摩擦力;避免向下运动时产生的静摩擦力,
在竖钩从钩挂状态到到达顶部位置过程中,所述侧部斜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
顶开部可使发生在动铁铁钩与竖钩之间的摩擦更少,以上都极大地避免了提花
机电磁阀组件需要频繁地更换内部组件,从而节省了维修的组件成本及时间成

第五:弹性部分会给竖钩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可以使竖钩快速灵活地运
动,很大程度上避免织物跳花缺陷;
第六:所述侧部斜面使竖钩还可以通过调整提刀的高度,来实现磨损部分
的自我补偿,即侧部斜面发生磨损之后可通过提高提刀的高度来使动铁铁钩的
钩部受到侧部斜面的顶持后足够地向外扩张,进而使动铁铁钩的吸合部能够足
够地向吸合铁芯靠近,从而避免了侧部斜面发生磨损之后动铁铁钩运动不到位
的情况。
综上,本发明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提花机电磁阀组件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板骨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内板骨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吸合铁芯和动铁铁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板骨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板骨架竖钩与动铁铁钩撞击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内板骨架竖钩与动铁铁钩钩挂连接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板骨架竖钩进一步向上运动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吸合铁芯和动铁铁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内板线轮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滑轮支架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A向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薄金属板示意图。
图中:
现有技术:
100内板骨架,110线圈,120吸合铁芯,121吸合面,130弹簧
140复位机构安装处,150动铁铁钩,151动力臂,1511吸合部,152阻力
臂,1520钩部,153固定转轴,160竖钩,161挂钩,162顶开部。
本发明:
200内板骨架,210线圈,220吸合铁芯,221吸合面,222耐磨部,223绕
线部,224搭接部,225抵接部,230弹簧,250动铁铁钩,251动力臂,2511
吸合部,252阻力臂,2520钩部,2521刚性部分,2522弹性部分,2523基部,
2524倾斜滑擦面,2525抵持部,2526转折凸起部,253固定转轴,260竖钩,
261挂钩,2610引导斜面,262侧部斜面,2620三角旗状突起,1滑轮,2滑轮
轴,3滑轮支架,4薄金属板,40主体部,41弯折部,42第一通孔,43第二通
孔,5通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
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
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内板骨架100示
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内板骨架100包括支架、包胶后的线圈110、
吸合铁芯120、枢接于支架(未标号)上用以与吸合铁芯120吸合的动铁铁钩
150以及用以与动铁铁钩150钩挂连接的竖钩160。所述动铁铁钩150大致为杠
杆状,包括用以与吸合铁芯120相吸合的动力臂151、用以与竖钩160相钩挂连
接的阻力臂152以及位于动力臂151和阻力臂152之间枢接固定在支架上的固
定转轴153,动力臂151侧方的中央位置安放弹簧130进行支撑并帮助动铁铁钩
150往复运动,所述支架在阻力臂152的中央位置设有复位机构安装处140用以
安装复位机构(未图示)用以防止竖钩160向上运动时被卡死。所述吸合铁芯
120设有吸合面121,所述动力臂151设有用以与吸合面121相吸合的吸合部
1511。所述阻力臂152设有用以与竖钩160钩挂连接的刚性钩部1520。所述竖
钩160包括用以与钩部1520钩挂配合的挂钩161以及位于挂钩161外侧用以顶
持所述阻力臂152钩部1520的顶开部162。
当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160会往上方运动到某一位置后,再往
下拉。一个循环会经以下几个过程:
竖钩160往上运动,所述挂钩161撞击在动铁铁钩150钩部1520上并顺着
竖钩斜面(未标号)往上运动与钩部1520实现钩挂连接,同时竖钩160侧向延
伸斜面162会作用在动铁铁钩150的钩部1520上并持续往上运动,利用杠杆原
理使动铁铁钩150和铁芯吸合,同时线圈110得电,使吸合状态保持。当竖钩
160向上运动到达顶部后,所述复位机构竖钩往下的回复力,可防止竖钩陷入死
角,且减小了竖钩在顶部位置滞留的时间。并在线圈断电即动铁铁钩复位之前
被外力拉下去。
然而,在所述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工作时,竖钩160挂钩161往上运动撞击
在动铁铁钩150钩部1520会使得竖钩160的撞击部位不断地磨损;另一方面,
该刚性撞击力非常大且频繁,会直接传递到动铁铁钩150的吸合部1511和吸合
铁芯120的吸合面121之间,致使动铁铁钩150及吸合铁芯120之间磨损非常
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寿命。
基于上述缺陷,请参图4至图8所示,为改进后的本发明内板骨架200结
构示意图,用于形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内部骨架。
所述内板骨架200,包括支架、“工”字型吸合铁芯220、绕于吸合铁芯220
上用以通断电的的包胶后的线圈210、枢接于支架上用以与吸合铁芯220吸合的
动铁铁钩250以及用以上下运动而与动铁铁钩250钩挂连接的竖钩260,所述
“工”字型吸合铁芯220包括竖直状绕线部223、位于绕线部223上方的横向设置
的搭接部224以及位于绕线部223下方的横向设置的抵接部225。所述动铁铁钩
250大致为杠杆状,包括用以与吸合铁芯220搭接部224相吸合的动力臂251、
用以与竖钩260相钩挂连接的阻力臂252以及位于动力臂251和阻力臂252之
间枢接固定在支架上的与吸合铁芯220抵接部225抵接的固定转轴253。如此,
所述吸合铁芯220和动力臂251之间可形成电磁回路,当线圈210通电时,所
述吸合铁芯220搭接部224可将与动力臂251之间的吸合状态保持。在其他实
施方式中,所述吸合铁芯220可为其他形状。所述动铁铁钩250包括位于动力
臂251上用以与吸合铁芯220搭接部224相吸合的吸合部2511以及位于阻力臂
252上用以与竖钩260相钩挂连接的钩部2520,所述竖钩260设有用以与钩部
2520钩挂连接的挂钩261以及位于挂钩261顶部用以引导钩部2520进入挂钩
261的引导斜面2610,所述钩部2520包括刚性部分2521以及用以与竖钩260
引导斜面2610顶持滑动摩擦后使刚性部分2521与挂钩261实现钩挂的弹性部
分2522。如此设置,请参图5中右侧竖钩260所示,所述动铁铁钩250的钩部
2520由传统的刚性结构改进为同时具有刚性与弹性的复合结构,当竖钩260往
上运动的时候,首先发生撞击的部位是竖钩260的引导斜面2610和动铁铁钩250
的弹性部分2522,由于弹性部分2522的缓冲,竖钩260顶部引导斜面2610的

磨损会大大减小小,而且轻易地将动铁铁钩250弹开,同时线圈210得电,动
铁铁钩250的吸合面221会和铁芯吸合。特别的,因为在现有技术中:当所述
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仍在与竖钩260顶部引导斜面2610进行滑动摩擦时,
线圈210已经断电,此时动铁铁钩250的动力臂251向外复位,使得动铁铁钩
250的钩部2520向内加力,进而使动铁铁钩250钩部2520与竖钩260顶部引导
斜面2610之间的滑动摩擦末端受力非常大,致使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与
竖钩260顶部引导斜面2610的滑动摩擦末端磨损非常严重。而在本改进中,所
述弹性部分2522可使动铁铁钩250钩部2520在与竖钩260顶部引导斜面2610
撞击之后使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更快地下落而与竖钩260的挂钩261进行
钩挂,从而避免了动铁铁钩250钩部2520与竖钩260顶部引导斜面2610的滑
动摩擦末端因线圈210断电过早的引起的加强性磨损;另一方面,所述竖钩260
的引导斜面2610和动铁铁钩250的弹性部分2522之间的弹性撞击可以吸收一
定冲力,防止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将冲击应力转接到吸合状态的动铁铁钩150吸
合部1511和吸合铁芯120吸合面121之间的情况,从而大大减少了动铁铁钩150
吸合铁芯120之间的磨损,从而很大程度的延长了使用寿命。
请参图6中右侧竖钩260所示,竖钩260进一步向上运动时,所述动铁铁
钩250的刚性部分2521落入竖钩260的挂钩261内实现钩挂连接。
所述竖钩260还设有位于挂钩261下方向外侧斜下方凸伸的用以与弹性部
分2522进一步顶持滑动摩擦的防止竖钩260向上卡死的侧部斜面262,且所述
竖钩260传统结构的顶开部162变为改进后的侧部斜面262,如此设置,请参图
7中右侧竖钩260所示,所述竖钩260的挂钩261会在动铁铁钩250被侧部斜面
262和弹性部分2522顶开后继续往上提。当竖钩260到达最顶部的时候,弹性
部分2522作用在侧部斜面262上的力达到最大,可防止竖钩260在顶部卡死,
如此,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复位机构,相比传统的设计省去了一个复位机构,
可减少制造和组装的成本,另一方面,所述复位机构所占的空间可以用来绕线,
即铁芯加长、绕线匝数增多,从而可使磁力变大,进而在功能和寿命上均上得
到优化。另外,在竖钩260从与动铁铁钩250的钩挂状态到到达顶部位置过程

中,所述侧部斜面26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顶开部162可使发生在动铁铁钩250
与竖钩260之间的摩擦更少,且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竖钩260还可以通过调
整提刀(未图示)的高度,来实现磨损部分的自我补偿。即侧部斜面262发生
磨损之后可通过提高提刀的高度来使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受到侧部斜面
262的顶持后足够地向外扩张,进而使动铁铁钩250钩部2520另一端的吸合部
2511能够足够地向吸合铁芯220靠近,从而避免了侧部斜面262发生磨损之后
动铁铁钩250运动不到位的情况。总之,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性能并延长使用
寿命。
另一方面,动力臂151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绕线部223的长度,在本实
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臂151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阻力臂152上下方向上的长
度。如此设置,所述可使绕线部223的长度加大从而使吸合铁芯120功能和寿
命上均上得到优化的同时,使所述内板骨架200上端部件在上下方向上保持原
有的尺寸,避免背离提花机电子阀组件的小型化趋势。所述弹簧230安装于绕
线部223与动力臂151之间。如此设置,使所述动铁铁钩250具有较强的向外
侧运动的复位弹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261下方设有实心的三角旗状突起2620,三角
旗状突起2620即其截面的上表面倾斜,下表面呈水平的直角三角形,所述侧部
斜面262为所述三角旗状突起2620的上表面。如此设置,所述侧部斜面262具
有较好的强度来顶持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防止侧部斜面262塌陷或断裂。
所述三角旗状突起2620相较于钩部2520在左右方向上更向外侧突起。如
此设置,三角旗状突起2620上表面的侧部斜面262可具有足够的长度供动铁铁
钩250的钩部2520顶持防止竖钩260向上陷入死角。
所述动铁铁钩250侧方安装有用以将动铁铁钩250吸合部2511推离吸合铁
芯220的弹簧230。即,动力臂251侧方中央位置安放弹簧230,如此设置,弹
簧230可对动铁铁钩250动力臂251进行支撑并帮助动铁铁钩250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分2522为弯折的钩状金属片,包括用以固持
于动铁铁钩250上的基部2523以及自基部2523向竖钩260所在侧斜向上弯折

延伸的用以与竖钩260引导斜面2610或侧部斜面262贴合滑动摩擦的倾斜滑擦
面2524。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成型方便,且金属片可使所述钩部2520同时具
有较好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基部2523
可固持于钩部2520上;或者所述基部2523可固持于自基部2523至固定转轴253
的全部部分,即所述基部2523固持于整个阻力臂252上;或固持于动铁铁钩250
上的其他部分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分2522也可由其他形式的弹
性部件代替。
具体的,所述弹性部分2522设有自倾斜滑擦面2524向基部2523所在侧回
转延伸用以向上抵持于刚性部分2521上的抵持部2525。如此设置,可使所述倾
斜滑擦面2524在与竖钩260引导斜面2610或侧部斜面262贴合滑动摩擦时具
有更好的强度,防止倾斜滑擦面2524变形甚至断裂。
所述倾斜滑擦面2524与抵持部2525之间设有转折凸起部2526,所述转折
凸起部2526向竖钩260所在侧与刚性部分2521齐平或突出于所述刚性部分
2521。如此设置,请参图6中右侧竖钩260所示,当倾斜滑擦面2524在与竖钩
260引导斜面2610滑动摩擦结束后,所述刚性部分2621可在弹性部分2522下
落过程中较少的甚至完全避免与竖钩260挂钩26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摩擦,从
而进一步防止竖钩260挂钩261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侧部斜面262的延伸长度用以供竖钩260从底部运动至顶部时侧部斜
面262仍然与弹性部分2522抵持。如此设置,所述侧部斜面262的延伸长度足
够长,从而避免竖钩260向上运动时钩部2520向下脱离侧部斜面262造成竖钩
260在顶部卡死。
所述弹性部分2522焊接于所述动铁铁钩250上。如此设置,安装方便且刚
性部分2521与弹性部分2522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防止脱离。在其他实
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分2522还可以安装于所述动铁铁钩250上。即,所述弹
性部分2522可通过螺钉、铆钉、焊接或粘接等结构安装至动铁铁钩250上,如
此设置,当所述弹性部分2522发生磨损时,可便于更换所述弹性部分2522,从
而降低成本,且所述更换方式不破坏所述刚性部分2521表面,利于延长使用寿

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分2522可一体成型于所述动铁铁钩250上。
请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吸合铁芯120和动铁铁钩150的局部放大
示意图,所述吸合铁芯120设有吸合面121,所述动力臂151设有用以与吸合铁
芯120吸合面121吸合的吸合部1511。当线圈110得电后,吸合铁芯120产生
吸力,动铁铁钩150吸合部1511被吸合铁芯120吸合面121吸住。当线圈110
断电后,弹簧130会将动铁铁钩150吸合部1511和吸合铁芯120面吸合面121
分离。由于线圈110通断的频率比较高,长时间的通断会使吸合铁芯120的吸
合面121和动铁铁钩150的吸合部1511不断地撞击导致吸合铁芯120和动铁铁
钩150吸合面121上的不断的磨损,吸力会不断地减小,影响寿命。请参图8
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吸合铁芯220设有位于吸合面121侧方并向前凸伸出
所述吸合面121用以供动铁铁钩250的吸合部2511和吸合铁芯220吸合撞击的
耐磨部222。如此设置,所述动铁铁钩250的吸合部2511和吸合铁芯220的吸
合面221吸合撞击的时候撞击在耐磨部222上,可延长吸合铁芯220的寿命,
从而改善产品的寿命;而且,所述耐磨部222可避免因吸合铁芯220的磨损导
致的动铁铁钩250的吸合部2511逐步向内靠拢,使得动铁铁钩250的钩部2520
逐步向外扩展从而逐渐无法与位于内侧的竖钩260相钩挂;另一方面,耐磨部
222位于吸合面121侧方而非位于吸合面121前方,如此设置,耐磨部222与吸
合部25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远小于位于吸合面121前方的耐磨部(未图示)与吸
合部25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大幅减少因耐磨部222长期受到动铁铁钩250
的吸合部2511的撞击后产生的粘合性的应力。
具体的,所述耐磨部222为贴附于吸合铁芯220左右两侧并向前凸伸出所
述吸合面121的耐磨塑料片。如此设置,耐磨塑料片可在包胶过程中包覆于吸
合铁芯220侧方,结构简单且稳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部222还可
以为贴附于吸合铁芯220上侧或下侧的并向前凸伸出所述吸合面121的耐磨塑
料片(未图示)。即,所述耐磨塑料片可包覆于吸合铁芯220四周任意侧面或其
中几个侧面。
所述耐磨塑料片厚度为0.1mm-0.5mm。如此设置,所述耐磨塑料片具有较

好的强度的同时具有与吸合部2511之间较小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防止耐磨
部222长期受到动铁铁钩250的吸合部2511的撞击后产生的不必要的粘合性应
力,更优选的,所述耐磨塑料片厚度为0.1mm-0.2mm,可以更好地平衡所述强
度和不必要的粘合性应力的要求。
所述耐磨部222并向前凸伸出所述吸合面121的距离为0.1mm-0.5mm。如
此设置,可使所述耐磨部222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的同时又可以防止吸合面121
与动铁铁钩250的吸合部2511的撞击时的间距过大影响吸合力。优选的,所述
耐磨部222并向前凸伸出所述吸合面121的距离为0.1mm-0.2mm,可以更好地
平衡所述耐磨性和吸合力的要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部222包覆于“工”字型吸合铁芯220的搭接部
224侧方。如此设置,所述耐磨部222可随着“工”字型吸合铁芯220的包胶过程
包覆于整个吸合铁芯220上,从而使搭接部224和搭接部224侧方耐磨部222
之间具有较好附着力,防止脱落。
所述竖钩260设有位于挂钩261下方向外侧斜下方凸伸的用以与弹性部分
2522进一步顶持滑动摩擦的防止竖钩260向上卡死的侧部斜面262。如此设置,
所述竖钩260上方可不安装复位机构可留出空间用以加长线圈210,从而加强线
圈210磁力。
请参图9所示,为本发明用以与所述内板骨架200相配合的内板线轮组件
结构示意图。所述内板线轮组件由塑料滑轮支架3、滑轮1配合耐磨通丝5制备
而成,通丝5的两端分别注塑在竖钩260和快接头(未标号)里面;竖钩260
上端用以和动铁铁钩250进行钩挂连接。
参见图10与图12所示,为本发明对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滑轮支架3
结构提出的改进,所述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滑轮支架结构包括滑轮支架3
和枢接于所述滑轮支架3上的滑轮1,所述滑轮1和滑轮支架3之间设有用以使
所述滑轮1枢接于滑轮支架3上的滑轮轴2,请参图9所示,所述滑轮1包括上
滑轮(未标号)及下滑轮(未标号),滑轮支架3还加入有薄金属板4;所述薄
金属板4设有位于上滑轮及下滑轮侧方的主体部40以及自主体部40侧向弯折

延伸入滑轮支架3内的弯折部41,所述弯折部41位于上滑轮的滑轮轴2的上方
以及下滑轮的滑轮轴2的下方。。如此设置,所述滑轮支架3中的“[”型薄金属
板4可以提高滑轮支架3刚性,即具有较好的强度枢接所述滑轮轴2,避免滑轮
支架3结构在工作时滑轮1因高速转动且有上、下两根通丝5将滑轮1往两方
向拉而导致的滑轮支架3刚性断裂。另外,所述“[”型薄金属板4也给耐磨材
料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图10及图11中所述下滑轮及其相应的滑轮轴2
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薄金属板4和滑轮支架3注塑成一体。如此设置,
结构稳固,组装方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薄金属板4和滑轮支架3可以分别成型后组装在一起,
即所述的薄金属板4安装于滑轮支架3后侧,所述弯折部41插接固定于具有安
装孔(未图示)的滑轮支架3内。如此设置,薄金属板4和滑轮支架3在分开
制造上制造较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薄金属板4为薄钢片。如此设置,所述薄金属板4
具有较好的刚性,且成本低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薄金属板4还可以为
其他金属板、高强度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轮1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所述滑轮支架3以及
薄金属板4。即在图11中仅示出了位于滑轮1左侧的滑轮支架3左半部分结构,
而在滑轮1右侧还可以设有与所述滑轮支架3左半部分结构镜像对称的滑轮支
架3右半部分。如此设置,所述滑轮1可在所述对称设置的滑轮支架3以及薄
金属板4的支撑下具有更稳固的结构。
请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薄金属板4设有位于滑轮轴2侧方的第一通
孔42。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通孔42可供滑轮轴2穿插,从而使滑轮轴2与滑轮
支架3之间的枢接更稳固;另外,可使薄金属板4上下两端与滑轮支架3之间
的贴合结构更稳固,不易相互剥离。进一步的,所述薄金属板4在上下方向上
设有位于上滑轮及下滑轮之间的第二通孔43。如此设置,可进一步使薄金属板
4中部与滑轮支架3之间的贴合结构更稳固,不易相互剥离。
所述内板线轮组件使用时,将滑轮支架3固定在电磁阀组件的夹板(未标
号)上,将通丝5绕在滑轮1上,便可进行工作。工作时,滑轮1长时间旋转,
由于有“[”型薄金属板4的支撑,滑轮支架3上的滑轮轴2在上下方向上更不
易脱离,提高了滑轮支架3的钢性,同时也给耐磨材料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
间,有效地延长了本发明滑轮支架3结构的使用寿命。
图4中的内板骨架200和图9中的线轮组件用以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
板,所述若干内板并列排放在一起,加装外板(未图示),通过螺钉的固定连接
即可形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大大减少动铁铁钩250与竖钩260之间的冲击;减轻
动铁铁钩250与竖钩260之间的摩擦;还可以减轻动铁铁钩250与吸合铁芯220
之间的冲击;可以减少竖钩260向上运动的摩擦力;可以避免向下运动时产生
的静摩擦力,而且弹性部分2522会给竖钩260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可以使竖
钩260快速灵活地运动,很大程度上避免织物跳花缺陷;侧部斜面262使竖钩
260还可以通过调整提刀的高度,来实现磨损部分的自我补偿;总之,可以很大
程度地提高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
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
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
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
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